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

穿過長長的走廊。兩側到處是持槊肅立的天柱軍軍士,周易言仔細觀察着這些人的神色與姿態,再將他們與刪丹的部族軍相比,最後得出結論:這多半是靈武郡王的親衛,不然何以如此精銳。

一名身材高大的武將立在宮前,見周易言走了過來,立刻便道:“可是周易言?”

“罪將周易言,見過將軍。”

武將示意了一下,幾名軍士上前,裡裡外外仔細搜索了兩遍,確保沒有私藏器械之後,纔將周易言一人領了進去,隨從則被擋外邊。

宮室裡邊傳來了歡快的笑聲。

周易言偷偷瞄了一眼,只見一名身穿大紅色戎服的將帥坐在可汗之位上,數名將佐圍在身側,談笑風生。

“摩尼法師,汝既名摩尼,爲何不入摩尼教?”衆星捧月的那名大將問道。

如果不出意外,他便是靈武郡王邵樹德了。周易言多看了一眼,同時也注意到了坐在一旁的摩尼法師。這和尚,倒是挺會鑽營!

“回靈武郡王,佛法精深,故願理佛。”摩尼和尚溫和道。

“既願精研佛法,爲何常伴李仁美身側,爲其出謀劃策?”邵樹德又問道。

周易言一驚,這話可不好回答。嚴格說起來,有那麼點興師問罪的意味。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摩尼法師答道。

邵樹德笑而不語。

回鶻貴人多信奉摩尼教,但中下層的信仰以佛教爲主。摩尼法師能到可汗身邊行走,對釋門而言,意義重大。如果好生經營,假以時日,未必不能取代摩尼教的地位。

當然這其實很有難度。回鶻的文明幾乎就是摩尼教僧人帶來的,最初他們使用突厥盧尼文,就是摩尼教僧人大力傳播。後來改用粟特文抄寫包括經書在內的各種官方、私人文件,摩尼僧人依然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們甚至還用敘利亞福音體對粟特語進行了改編,完成了波斯語的拼寫。在那個時候,回鶻汗國先後使用的突厥文、粟特文、敘利亞文、波斯文、漢文,每種都有摩尼教僧人的身影。甚至就連創制出回鶻文字,都是摩尼教僧侶的功勞。

釋家,若沒有奇遇,憑什麼和人家比?

“大帥,周易言來了。”陸銘稟報道。

邵樹德收斂了笑容,轉過頭來,問道:“周將軍所來何事?”

“昨日有不少人回來降順,已按靈武郡王之命,暫押於城外營房之內。”周易言答道:“營中糧草短缺,只夠數日所需,尚請靈武郡王撥發部分糧草,以濟軍需。”

“降順之人,已有多少?”邵樹德問道。

“騎卒七千餘,步卒近六千。”

邵樹德沉吟了一下。

進抵刪丹之前,已收得回鶻降兵千餘,目前都羈押在涼州。刪丹之戰後,降卒就更多了,人數過萬,以回鶻居多,也有些其他部族軍士。

“挑選五千精卒,別置一軍,吾將發下賞賜。”邵樹德說道。

周易言似早有所覺,立刻問道:“敢問大帥,如何個挑選法?”

“箭術、騎術上佳者,可得庫藏錦緞兩匹、糧一斛,連同其家人,一起遷往靈州。”

周易言神色複雜。

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從此如飄萍一般,沒有歸屬,提頭賣命,真的好嗎?

他知道,日後靈武郡王肯定要征伐中原,那麼多藩鎮,一個個打過去,五千回鶻兵,夠消耗多久?

死完一批,再到甘州招一批。日日打,夜夜攻,甘州精壯都死在了中原,成就了靈武郡王的霸業與野心。

留在甘州多好啊!這裡有很多部落種地,每年收得大量白麥、青稞、回鶻豆(鷹嘴豆)以及很多中原沒有、從西域傳過來的果蔬;同時,經營畜牧的部落更多,馬匹、駱駝、犛牛、羊的數量龐大,日子過得還是很舒服的。

邵樹德只是瞄了一眼,就清楚周易言心裡想些什麼。

遊牧民族的好時光啊!安史之亂以前,整個河西、隴右、朔方三鎮轄地,大概生活了超過二百五十萬遊牧人口。這還不包括種地的吐蕃、党項及西域諸族在內,如果算上,人口更多。

安史之亂以後,人口緩慢下降。吐蕃帝國崩潰後,加速下滑。不過底子還在,氣候也未有明顯的變化。有些富饒的綠洲,甚至主要以定居式的農畜生產爲主,比如河西走廊純遊牧,是養活不了這麼多人口的。

“怎麼,可是甘州諸部覺得有難處?”邵樹德問道。

圍在他身邊將佐聞言,一齊把目光轉了過來。

周易言背生汗津,立刻答道:“靈武郡王既有賞賜發下,想必各部勇士也沒什麼話說。”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還有什麼好說的?

給烏姆主可汗當兵,還沒諸般賞賜,只能指望着戰後劫掠一番,能得個仨瓜倆棗。看靈武郡王這意思,應該是募人當衙軍了,這倒是個好去處。

但各部頭人應該相當牴觸,尤其是還要帶軍士的家人離開。這若是去靈夏住個十年八年,還與回鶻有何關係?回鶻人的長相,與漢人、党項人、吐蕃人無甚差異,過個兩代,誰還記得自己祖宗八代?

“此五千人,以回鶻爲主,號銀槍都。”邵樹德讓人給周易言上茶,同時說道。

“銀槍都?”周易言一怔。

使用長槍廝殺,可不是回鶻人擅長的啊。中原藩帥去草原募兵,向來是看重他們的騎射本事。用長槍,還不如去關中募兵,要多少有多少。

邵樹德笑了笑,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懶得做出解釋。

銀槍都五千騎,使用的武器是輕便的長矛,矛桿直徑比馬槊細,重量輕很多,矛頭也只有十幾釐米長,與馬槊槊刃動輒六十多釐米且雙面開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如果算上槊套,馬槊的整個鐵質前端長達一米。

這樣輕便的長矛,是可以掛在馬鞍一側的,不用像馬槊一樣非得手持着。解放出來的雙手,當然可以射箭,並不會荒廢了回鶻人的技能。

銀槍都、豹騎都將合爲一軍,邵大帥想了很久,打算命名爲飛熊軍。不過他有點心虛,還沒敢當衆宣佈這個名字,打算過兩天讓鎮內的文化人查一查,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支部隊。如果沒有,或者壓根不像《三國演義》裡那麼出名,那麼就放心大膽地滿足自己的惡趣味。

而養了銀槍都五千騎,組建其他部隊的想法就要慎重一點了。馬的食量是人的三倍以上,靈夏、河西草原衆多,平時養得起這幾千匹馬,但戰時後勤壓力就大了。相當於要多送至少一萬五千步兵的糧食,即便是豆子、秕穀、麥麩之類的物事,也是不小的成本。

基本上,邵大帥只想新建一支部隊了,那就是駐紮涼、甘一帶的赤水軍。

要防守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極大佔用了兵力,使得他空有二十餘州兩百餘萬百姓,但機動兵力少得可憐,日後還如何征戰天下?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

“周將軍這幾日要辛苦一些,多多招募亡散之人,令其回刪丹左近,墾荒種地,放牧牛羊。烏姆主已敗,某也不是嗜殺之人,甘州諸部,皆無罪也,可放心大膽回來。”邵樹德又說道。

征討河西獲得的紅利之二,便是人口了。

涼州嗢末尚有四萬餘衆,接回了部分被俘的丁口後,還有八萬人。其餘諸小部族,這會還剩六萬餘人。六穀吐蕃,損失不輕,總計還剩四萬多,全部被強制遷移到勝州。

也就是說,算上漢人,此時整個涼州大概還有十五萬人上下,人口銳減,但也還算湊合吧邵樹德最近在打算將三千多嗢末俘虜及其家人也遷移到勝州,如果成行,又是一萬五六千人沒了。

甘州,本有十五萬人左右,在此次戰爭中損失不大,不過要被強制遷走兩萬五千人左右,大概還能剩十二萬不到點的樣子。

遷移走的人口也是紅利。總體算來,攻佔凉、甘二州後,大概獲得了三十一二萬人口。戰利品,邵樹德最關心的是牛和馬匹,其中牛有十二萬餘頭、馬九萬餘匹、駱駝五萬餘,羊超過百萬。

這基本上還是收斂了後的戰利品數量。比起契丹人在涼州的收穫還是少了一些,人家西夏已經堅壁清野,而且當時西涼府(涼州)人口也不及唐末,但仍然被搞走了二十萬駱駝、百萬只羊,邵大帥割肉的刀還是不夠狠啊。

真細算一下,其實光甘州回鶻自己,七萬多的人口體量,牲畜就有兩百萬頭以上。安史之亂前,整個朔方、河西、隴右三鎮的二百五十萬遊牧部族,牲畜總量當在八千萬左右,其中牛等大牲畜一千萬頭以上。再加上種地產出的糧食,差不多剛好可以養活這些人。

不過不急,以後河西走廊地區,就是邵大帥的寶庫,持續提供兵員、馬匹以及絲路商業利益。

尤其是馬,從北魏年間開始,歷朝歷代都喜歡在河西走廊養馬,不是沒有原因的。爲什麼河套、河東、燕山一帶的養馬業始終發展不起來,以至於河西走廊提供的戰馬數量佔了全國八成以上?

除了安全因素外,這裡的環境也是獨一無二的。涼、甘二州,以後就是養馬基地了,邵大帥目前控制的銀川、永清、西使三大牧場與之相比,完全可以扔掉。

唔,似乎還有肅州?

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五十九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1046章 計劃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943章 不死心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三十九章 分紅兩個軍亂典型第1144章 蓋牟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五十六章 霍邑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唐五代稱呼問題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1019章 西京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十四章 築城第五章 定策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1127章 演練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1058章 道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六十五章 揚子宮之三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四)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五十二章 撤!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1208章 明朗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十五章 條件第五章 奴僕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1110章 逃第五十四章 要安定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四章 對聊還是解釋一下吧。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十三章 心事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二十章 邙山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九十章 殷鑑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三十一章 反噬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949章 亂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十五章 條件隨便侃侃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
第四十四章 二月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三章 前所未有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五十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一)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五十九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1046章 計劃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943章 不死心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六十四章 八方風雨第三十九章 分紅兩個軍亂典型第1144章 蓋牟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五十六章 霍邑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唐五代稱呼問題第四十一章 邀請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1019章 西京第三十七章 出版第三十八章 多麼痛的領悟第十四章 築城第五章 定策第四十六章 石頭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1127章 演練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五章 馬車與消息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1058章 道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六十五章 揚子宮之三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四)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四十六章 顧頭不顧腚第八十五章 迎接第五十二章 撤!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1208章 明朗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十五章 條件第五章 奴僕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1110章 逃第五十四章 要安定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四章 對聊還是解釋一下吧。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十三章 心事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二十章 邙山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九十章 殷鑑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第三十一章 反噬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1266章 土著與移民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949章 亂第三十三章 方向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二章 上表第十五章 條件隨便侃侃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