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

天剛放晴,地上的積雪仍然凍得結結實實。

信使衝進了城外的驛站,翻身下馬。

這鬼天氣,實在太冷了!

“準備馬匹,再來點吃食,餓壞了。如果有酒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信使喘着粗氣說道。大冷天,頭頂卻像蒸籠一樣不停地往外冒着煙。

驛站馬伕熟練地接過了馬匹,伙伕給他端來了蒸餅和羊肉湯。

“驛長呢?”信使一邊吃一邊問道。

“去城裡了。”幾位驛卒正在糊牆。木板牆到處是縫,冷風直往人骨子裡鑽,分外難受。

“哪個城?”

涼州共有七城。

從匈奴人建的蓋臧城開始,前涼時期繼續擴展,形成了五城。

隋末李軌續建,最終形成了國朝的七城——當然,這是陷蕃之前。

陷蕃之後,吐蕃對城牆是大拆特拆。有的拆了乾乾淨淨,有的拆了半拉子。涼州城甚爲廣闊,還殘留了部分,國朝置鎮後,持續進行了修繕,基本是沿着舊有城廓建設,但因爲人力物力的匱乏,至今尚未完工。

“神鳥城。”驛卒坐到了馬紮上,年紀大了,天寒地凍的,他是一點都不想動彈。

使者再不說話,專心吃東西。

神鳥城,即神鳥縣理,就在涼州城範圍內。整個涼州曾經就被稱爲“鳥城”,在漢時鸞鳥縣故地上,蓋因此城是不規則形的,有頭尾兩翅,故得名。

涼州城,姑臧縣理西,神鳥縣理東,其餘爲州城,還有前朝的宮城、倉城、坊城等。素爲國朝雄郡,河西節度使駐地,天寶時州城內駐有赤水軍,兵三萬三千人、馬一萬三千匹,五縣之地共有民十餘萬人,以耕牧爲業。

吃完食物後,信使與驛站諸人告辭,換了一匹馬,繼續往州城進發。

及近城池,遇散騎巡弋。信使啐了一口,沙陀子!

“沙陀子”的頭領叫安休休。涼州人不知其來歷,只知道是朔方節度使李劭派過來的,護送着大量錢帛、粟麥。

進城的那天,一共千餘峰駱駝、數百輛馬車,涼州軍民都快哭出來了:從廣明末巢入長安開始,多久沒有朝廷賞賜了?

州內徵發蕃部財貨,動用積儲,勉強支應到了光啓二年,但朝廷糧餉遲遲不至。無奈下,只能遣使至沙州,先後派出了兩波使團,但歸義軍拒絕提供糧餉,使團難以覆命,被迫長期滯留於沙州。

直到去年九月,張淮深從歸義軍進奏院得到消息,朝廷傾向於支持他獲得節度使之職,並將其檢校官由工部尚書改爲尚書左僕射,於是鬆了口,答應給涼州送糧。

但他沒有立刻給。而是一直等到十月底,朝廷冊封使團抵達沙州後,纔派人調集粟麥,用大車、馬駝送往涼州——說白了,這就是一次利益交換。

順義軍是十一月中旬抵達的,比沙州糧隊早來了幾天。而在他們抵達之前,長期滯留靈州求取糧餉的押衙張弘信喜不自禁,已經提前派人回涼州報信。

當孤兒的滋味可不好受!

先後兩波軍糧抵達涼州,糧草一時間無憂矣!但安休休帶的三千餘步騎進城後,就賴着不走了,這讓涼州上下有些猶疑。只是人家帶了不少錢帛過來,給原本的戍兵發了賞,軍士們都很高興,一時間也不好說些什麼。

信使進城後,很快至節度使衙交割急件,沒多久便送到了河西都防禦史翁郜的案頭。

“好!好啊!”翁郜拆開急件看完後,頓時撫須而笑。

“明公笑而不語,定有好事。”左司馬李明振笑道:“莫不是長安之事?”

翁郜起身打開了窗戶,一陣冷風吹來,讓人精神一振。

李明振是涼州節度使幕府左行軍司馬,不過涼州已無節度使,前任鄭尚書在內鬥中敗於翁郜,被趕回了長安,李明振便投靠了過來,但仍在幕府供職。

涼州鎮名義上轄涼、甘、肅三州,實際上連控制涼州都夠嗆,政令出了州城就不太好使。

毗鄰的歸義軍也差不多。名義上轄沙、瓜、伊、西四州,但只實控沙、瓜二州。

究其原因,還是因爲當初所謂的收復失地,大量藉助了吐蕃崩潰後的地方奴部勢力,比如嗢末、回鶻、党項、吐谷渾等。人家各有地盤、兵馬,名義上歸順大唐,但實際上自行其是,涼州、歸義軍兩鎮兵力寡弱,情況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得到改變。

www✿ Tтkan✿ ¢ o

最坑的是,涼州、歸義軍兩鎮之間的關係也不太和睦。歸義軍一直想兼併藩鎮,控制涼州,朝廷對其疑忌頗深。

相反甘州回鶻倒一直很恭順,不斷遣使納貢,朝廷使者往來,主動派兵護送。早些年中原有事,偶爾也出兵幫助朝廷征討。總體而言,朝廷對涼州鎮、甘州回鶻比較信任,對一直試圖吞併鄰鎮的歸義軍則不是很信任——肅州龍家如今便在向歸義軍納貢。

“朝廷要設河西鎮了。”翁郜神情振奮,臉掛笑容,顯然心情非常好。

李明振聽了則又喜又憂。

河西如今這個局勢,可不興折騰了啊!

“明公多年夙願,今成真矣,當賀。”雖然滿腹心事,但李明振依然恭賀道。

翁郜目前的職務是河西都防禦招撫押蕃落等使,轄地涼、甘、肅三州。但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防禦使就是防禦使,而不是節度使。

張淮深多年求不到節度使,你問問他開心不?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原朔方節度使兼領的河西觀察使,可要比防禦使尊貴多了。

“朝廷還記得某事邊多年之功。”說到這裡,翁郜也有些感傷,大好青春年華,都付於這祁連山下了。朝廷經營涼州不易,萬不能令其被狼子野心之人奪走。

“張淮深、邵樹德二人,覬覦河西三州之地,今後須得同心協力。”翁郜坐回了案後,提起筆來,準備給京中故友寫信。

雖然難,但翁郜並不打算讓邵樹德輕易奪走涼州。錢糧,朝廷還是得撥,哪怕只有一點。

另外,朝廷設立新朔方鎮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涼州。十州三十五縣,數萬兵馬,邵樹德的威勢幾與安史之亂前的朔方節度使無異了。

翁郜之前就一直在想,此人東進受阻,南下無膽,便有可能西進,奪取河西諸州。

如果一人身兼朔方、隴右、河西三鎮節度使,與安祿山何異?

河西是朝廷的河西。今天下多事,諸道貢賦時斷時續,河西若經營得好了,亦能像巢亂之前那樣,時時進貢牲畜。

都說涼州窮,但真的窮嗎?非也,收不到貢賦罷了。

嗢末、吐谷渾、党項、回鶻、焉耆等大大小小的部族,二十餘萬人總有的。若都能進貢財賦,斷不至於連千餘州兵都快養不起了。

看着翁郜如此振奮,李明振欲言又止。

鄭尚書離任之前,就與翁郜內鬥多年,最終敗走。接下來難道又要有節度使、觀察使之爭了嗎?

一般來說,節度使都會兼領觀察使,但即將設立的河西鎮二者卻是分離的,這讓李明振起了種不好的感覺。

“明公,安休休所部數千衆,甫一進城,便堂而皇之地控制了一大片城區,倉城、宮城皆在其手。州兵闇弱,又無賞賜,明公當早作打算。”李明振提醒道。

“此事,還是得往甘州那邊想辦法。”翁郜沉吟道。

借力打力,是朝廷官員的看家本領。

甘州回鶻,曾被嗢末、龍家、歸義軍聯合擊敗過一次,跑路到他處。但近些年來聲勢復振,是涼州鎮內除嗢末外第二大勢力。

李明振嘴巴大張。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涼州又要內鬥了。

當年鄭尚書在位時,涼州被嗢末佔領,靠歸義軍出兵收復。收復後,糧餉也極度仰賴沙州供應,但鄭尚書、翁防禦使照樣聯合起來,趕走了歸義軍。

哪怕沒錢用,沒飯吃,也不能失了權力!

涼州沒多少兵的,這點錢糧,說實話朝廷出得起。一年萬餘匹絹、幾千緡錢、兩萬斛糧食,差不多就夠了,再說本地也能籌集部分糧食、牛羊。就怕朝廷無暇顧及,只想着給南衙北司的官吏們發俸祿,養神策軍,而不願給河西糧餉。

李明振離開使衙後,徑直回了自家宅邸。

沒過多久,僕人來報,押衙張弘信來訪。

李明振一愣。張弘信現在的立場很可疑,去了靈州一趟後,求取到了糧餉,言語中對靈武郡王也頗多讚譽,這時候來訪,莫不是當說客?

第978章 督戰官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1313章 奔喪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三十八章 帥才與新城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十三章 消息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一章 紅利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四十九章 長大了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1271章 郡王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1328章 營州風貌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1211章 止損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四章 講武第四十章 分歧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1193章 蘆臺軍第五十一章 跗骨之蛆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八十章 分裂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1084章 框架第五章 朱瑄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十三章 啓行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二章 生民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七章 處置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1122章 錢氏第十三章 消息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六十三章 勵精圖治?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三十章 歸屬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1133章 山城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1235章 奴部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四章 掙扎第一章 調查(一)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三十章 青唐第957章 潼關驛第三十章 擊破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六章 答卷第三章 調查(三)第988章 籌劃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1137章 于越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
第978章 督戰官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1313章 奔喪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三十八章 帥才與新城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十三章 消息第四十九章 又來這招!第一章 紅利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四十九章 長大了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1271章 郡王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1328章 營州風貌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1093章 年號 儀典第1211章 止損第七十六章 搏一搏第四章 講武第四十章 分歧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二十二章 兵威第1193章 蘆臺軍第五十一章 跗骨之蛆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六十一章 蜂擁第十一章 政宣與虧心事第八十章 分裂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1084章 框架第五章 朱瑄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四十六章 四塞以爲國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1196章 胃口很大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十三章 啓行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二章 生民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七章 處置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1122章 錢氏第十三章 消息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六十三章 勵精圖治?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三十章 歸屬第四十八章 通道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1133章 山城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1235章 奴部第五十一章 基本盤第四章 掙扎第一章 調查(一)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三十章 青唐第957章 潼關驛第三十章 擊破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六章 答卷第三章 調查(三)第988章 籌劃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1137章 于越第十章 他能給什麼?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二十四章 集州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