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

“表弟,你這手無中生有,簡直絕了!”已經升級成朱大壯的朱高熾從館驛回來,就不停感慨。

就算老三把南孔弄到了京城,想讓南孔接下北平的差事,也是困難重重。

這個阻力既有朝臣的,也有南孔本身的。

而且南孔本身更麻煩。

他們是聖人後裔,揹負這個身份,就不能肆意胡來,高官厚祿也和他們基本絕緣……對他們威逼利誘,全都不管用。

一旦弄得出格,全天下的讀書人都不會答應。

這等於是接了個刺蝟在手裡。

扔也不是,抱着也不是。

朱高熾想破腦殼,也沒有找出辦法來。

可徐景昌愣是拿一副御筆,區區五個字,就把事情解決了。

其實按照正常邏輯,賞賜御筆,應該經過禮部,尤其是給孔家人的,要由禮部擬定……這不像黃孝儒那個天下第一知縣,朱棣寫了也就寫了。

這是評價孔家人,豈能亂來?

必須字斟句酌,合情合理,然後最好讓朱棣齋戒沐浴,屏息凝神,好好寫一份,纔算對得起孔家地位……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讓朱高熾來收回這個御筆,絕對是合情合理的。朕一時激動,就隨手賞賜了,現在讓太子收回,你們還有什麼說的?

只是朱棣的合情合理,才把文臣這邊坑慘了……他們以爲天子玩真的,所以宋禮急匆匆趕來,勸南孔以大局爲重。然後以賜御筆不合適的名義,把字退回去。

可宋禮也沒有想到,徐景昌的那一番無可辯駁的道理,竟然說動了無慾無求的南孔,讓他們動心了。

結果宋禮話沒有說話,憑白做了小人,讓南孔和文臣出現鴻溝……雙方有了嫌隙,朱棣再體貼收回御筆,誇獎南孔懂事,要委以重任。

到了這一步,別說南孔了,就算是神仙也無話可說了。

賞賜御筆,收回御筆……一來一往,憑空造出一張牌,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奠定了勝局。

你讓朱大壯如何不欽佩徐景昌,他簡直五體投地。

只不過徐景昌十分淡定,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點憂鬱……“我說表弟啊,伱還琢磨什麼啊?”

徐景昌道:“太子殿下,你說該如何對待南孔?”

朱高熾哼道:“這還用說?他們確實品格高古,不是尋常。北平修廟,非南孔不可,我準備讓父皇重賞他們,最少要給個爵位,或者授予禮部尚書銜,負責北平事宜。有朝一日……我必定要用南孔取代北孔!”

朱大壯最後一句說的是他自己,也就是說,等朱高熾登基,大約北孔的日子就到頭了。

徐景昌微皺着眉頭,“我擔心的就是這個……授予南孔官職,提拔重用,甚至取而代之……不管怎麼樣,都有爭權奪利的嫌疑,會落人口實,南孔也未必願意,這事情終究不夠圓滿。”

朱高熾愕然,這還怎麼圓滿?

“表弟,幹大事就不能憂讒畏譏,好容易來了機會,你反而畏首畏尾了,這算是什麼道理?而且你擔心議論,這也沒有道理,不還是有老三嗎?讓邸報卯足了勁頭兒,使勁宣傳,我就不信,誰還敢胡言亂語?”

徐景昌不置可否,只是道:“殿下有殿下的方法,我也有個主意,你聽聽看……明日南孔陛見,我的意思將談話的主題落在恢復漢家河山上面。孔家南北分離,就猶如靖康之後的華夏,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歷經三百年劫難,終於大明立國,北趕大元,光復故土,華夏重興,江山又到了漢家。孔府南北隔絕,分侍兩國的局面也徹底結束。”

“而終結這個國仇家恨的,正是我太祖皇帝,也是我大明的忠臣義士,精兵猛將。當初二十五萬健兒,自應天踏上征途,渡過黃河,直下大都,中華大地,遂歸於一統。將士所到之處,百姓無不簞食壺漿,竭誠歡迎,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纔過去了三十餘年……”

朱大壯從徐府出來,整個人都麻了。

他不得不承認,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比人和狗都大。

你就說徐景昌這個腦子是怎麼長的?

封官加爵,這都是尋常手段,確實能彰顯南孔的忠義,也算是對他們的補償……但是把南孔的經歷,放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裡,由孔家而華夏,由華夏又孔家……對比之下,那種山河破碎,華夏興旺的史詩感,撲面而來。

而且最後落腳地,變成大明北伐成功,收復故土,山河一統,家人團圓。這等於是告訴所有人,就算是孔家,也要感謝大明君臣。

你們要知恩圖報!

南孔是非常有堅守,很了不起……但南孔畢竟傳承下來,子孫後代不如北孔,但也是衣食無憂。和他們比起來,靖康之恥,蒙古鐵蹄南下,那些死去的無名冤魂算什麼?

還有,死守太原的王稟、高呼渡河的宗澤,光復陝州的李彥仙,血戰朱仙鎮的嶽武穆……還有在北固山遙望中原的辛棄疾,在大散關寫邊塞詩的陸放翁,被俘不屈,以身殉國的文天祥。

大明這個國家不是隨隨便便就來的,華夏大地也是有歷史傳承的。

在這部史書上面,不管是孔家,還是士大夫,都算不上主角,甚至不是那麼耀眼的羣星。

朱高熾打了個激靈,趕快回宮,把這事情跟父皇講了,就等着明天的好戲了。

次日,朱棣降旨,請孔議入宮。

爲了迎接這位孔氏後人,朱棣降旨,宗室這邊,由周王朱橚帶頭,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甚至是太孫朱瞻基都被叫來了。

再看朝臣這邊,榮國公少師姚廣孝、成國公朱能、淇國公丘福、曹國公李景隆,悉數到來。

而在更讓人意外的是,在李景隆身旁,還有個高大的中年人,他姿容俊逸,非比尋常,只是人到中年,鬢角白髮不少。

看到了他,所有人都傻了。

魏國公徐輝祖!

他怎麼冒出來了?

衆人駭然。

正在大傢伙不知道怎麼形容此刻心情的時候,又有人來了。

國公以下的勳貴,爲首的不是鄭亨,也不是張玉之子張輔,而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他正是長興侯耿炳文!

在他身後,盛庸,平安,大明開國勳貴的後人,能找到的,尚在京城的,幾乎都來了。

這些人湊在一起,加上靖難新貴,構成了大明朝的半邊天。

而另一半的天,則是六部九卿,朝廷文官重臣。

值得一提,當初被徐景昌踢出京城的楊榮、金幼孜、胡廣、楊士奇等人,也都還朝。

內閣,六部九卿,還有其餘各部侍郎,翰林官,科道言官,能數得着的,都在其中。

這麼高的規格,自然需要有人協調。

太子朱高熾,定國公徐景昌,居中站立,弄得好像朱高煦和朱高燧是意外,他們倆纔是親兒子似的。

排出了這麼大的陣仗,拉來了這麼多觀衆,如果不搞點大事情,簡直對不起這一番折騰。

今天的朱棣,也是神采奕奕,鬥志昂揚,光看他的精神頭,就能感覺到一種叫做危險的東西。

孔議行了面君大禮,朱棣讓人賜了一把椅子,請他坐下。

隨後朱棣笑道:“朕聽聞孔氏原有一脈,是在靖康之後,才分爲南北的?”

孔議點頭,“確實如此,靖康之恥,金兵南下,先人帶着家傳寶物,渡過長江,定居衢州,算起來也有兩三百年了。”

朱棣點頭,“不容易啊,我華夏自秦漢以來,傳承不絕,期間雖然有五胡亂華,但到底並未斷絕。唯獨靖康之後,北方疆土淪亡,蒙古興起,崖山之後,神州陸沉,中原大地,百年丘墟,苦的不只是你們孔氏,更是千千萬萬的華夏子民,炎黃後裔啊!”

這地這番話立意頗爲高遠,他沒有稱讚南孔,反而說你們的遭遇不算最慘的,還有華夏大地,萬千生靈,他們的情況,纔是真的悽慘,連個名字都不配留下。

這樣一來,等於把這事的格局直接拉滿。

聽在孔議的耳朵裡,反而意外契合徐景昌所講,屬實不容易,家國天下,都遭逢了劫難。

“陛下,草民以爲,趙宋亡國,天下淪陷,所幸有太祖皇帝,提劍起兵,橫掃韃虜,恢復中華,這纔有今日赫赫揚揚的大明朝。草民沐浴皇恩,安享清化,真是感激涕零,銘刻肺腑。”孔議感嘆,“當年夫子感嘆,微管仲,被髮左衽矣。現在想來,南宋之後,華夏大地,萬千生靈,盡數淪爲蠻夷百姓。要不是大明朝,哪裡又能重新活成一個人啊!”

孔議的話,也是頗爲格局,盛讚大明不說,誇得也很有水平。

這時候徐景昌突然笑道:“陛下,臣年輕,讀書少,渾說兩句,還望不要責怪……我以爲夫子文武雙全,濟世救民。率領三千弟子,周遊列國。他必是個慷慨激昂,一身俠骨的猛士。假使夫子重生,他多半會前往應天,歸附太祖皇帝,追隨左右,一起驅逐胡虜!以夫子文武才學,必定會超過管仲,成爲古今第一賢相啊!”

挨着徐景昌的朱高熾笑道, “定國公,你這話只對了一半,夫子可是文武全才,要真是像你這麼說,當年北伐的徵虜大將軍,就未必是中山王了。”

徐景昌哈哈一笑,“不管是大將軍,還是副將軍,能和夫子並肩作戰,都是祖父他老人家的福氣!”

他們倆一唱一和,竟然把徐達放在了孔夫子的位置上……勳貴們滿臉笑容,再看文官這邊,集體變色!

你們過分了……徐達算什麼東西?濠州城的泥腿子,也敢跟孔聖人相提並論,甚至還要當孔夫子的大將軍,你們當真是喪心病狂,狂妄無知……

偏偏孔議卻笑道:“定國公這話真是讓草民汗顏,孔氏子孫不肖,不能助大明驅逐胡虜。若是夫子重生,必定會怪罪我們這些不肖子孫的。”

他認下了……

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三百三十一章 朱氏的雄心上架感言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
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三百三十一章 朱氏的雄心上架感言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