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

能得到夏原吉的誇獎,解縉此事辦得屬實漂亮。

大災之年,稅制改革的關頭,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造成嚴重後果。

倘若糧食不翼而飛的事情傳出去,頃刻之間,京城糧價就要暴漲……剛剛穩定下來的寶鈔,不一定會怎麼樣,鈔幣崩潰,又會累及朝廷聲望。

真要是這麼下去,一年來的努力,無數人的心血,全都會化爲烏有。

所以有些時候,真的不是朝臣願意捂蓋子,實在是掀開之後,後果太慘重,誰也承受不起。

而這種事情,層層傳下去,又是下面的百姓最慘。

清官殺人,直臣害民!

雖然這是個很混蛋的邏輯,偏偏還是有那麼一點點道理的。

解縉和夏原吉一次,果斷調撥軍糧,走水路送去浙西災區。由於牽連軍務,他們拿着兵部的公文,順利通關,沒有驚動太多人,算是順利完成了賑災的任務。

而在另一邊,又派出人員,拿着錢款,去往江西和湖廣採買糧食,彌補虧空……一番閃轉騰挪,竟然真的把窟窿堵上了。

就在兩個人長出一口氣的時候,突然朱棣降旨,把這倆貨叫去了宮裡。

正好,徐景昌也在,他們倆稍微一愣,隨即就向朱棣行禮。

“臣等拜見陛下。”

朱棣呵呵道:“夏尚書,解學士,你們倆真是好本事啊,這才幾天的功夫,你們就憑空種出來幾十萬石糧食,往後有你們兩個在,大明朝再也不用發愁糧食了,對吧?”

這倆人的冷汗流淌下來,慌忙跪倒,“罪臣不敢隱瞞陛下,只不過罪臣實在是擔心壞了大局,纔不得已而爲之,請陛下明鑑。”

朱棣怒視着兩個人,“遇到了事情,不想着告知朕,就想着互相勾結,隱瞞君父,說伱們朋比爲奸,一點不爲過。朕現在就把你們塞進詔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兩個人渾身顫抖,夏原吉已經進過一次大牢了,而解縉更是好容易鹹魚翻身,最是惶恐不安的時候,他們伏身請罪,汗透衣裳。

徐景昌看到了這裡,

總算是發了善心,“啓奏陛下,倉庫存糧不翼而飛,這事情臣略有所知,只是裡面的情形複雜,不敢驟然上奏。”

朱棣哼了一聲,“好啊,你們都手眼通天,什麼都比朕清楚,朕還真是又聾又瞎,茫然無知啊!”

徐景昌神色凝重,只說道:“臣查閱公文,發現這批糧食是被內廷調走,送去了劉家港,給了造船的工匠。”

這下子朱棣一愣,下西洋是他定下來的事情,造船也是他要求的,鄭和就在那邊監工。

整個劉家港,有上萬工匠民夫,人吃馬嚼,屬實不是一筆小數目。

只不過問題是他們怎麼敢調用賑災糧食?

誰給他們的膽子?

朱棣勃然大怒,卻又聽徐景昌道:“啓奏陛下,臣又繼續追查,發現這批糧食並沒有送往劉家港。實際上已經運去了浙江災區。”

朱棣聽到這裡,忍不住笑出聲。

“徐景昌,你的意思,朕還沒有下旨,就有人主動調運糧食,前去賑災,這可真是大善人啊!比朕的心還善良!真是好得很,好得很!”

如果只是區區糧食問題,朱棣還能心平氣和,結果現在耍手段,把天子當成三歲孩童,這就不能忍了。

欺君之罪,豈能饒恕!

“你給朕說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徐景昌不慌不忙,拿出一份杭州知府許文瀾的奏疏,遞給了朱棣。

朱棣接過來一看,這篇奏疏竟然寫着浙西災情減緩,當地縉紳巨賈踊躍輸捐,災民得以飽食,民生安穩,鼓腹謳歌,大讚吾皇聖明,朝廷並不需要賑災了。

朱棣看到這裡,眉頭緊皺,簡直覺得自己的智商遭到了挑戰。

浙西水災,誰都知道,自己還派遣了官吏去詳細查看,得到了結果之後,朱棣才準備糧食,要賑濟災民。

結果現在直接負責的杭州知府居然說災情不嚴重,靠着地方士紳的捐贈,就能扛過去。

那朕準備的糧食豈不是白費了?

而且問題是這些糧食也不翼而飛了……凡此種種,處處透着詭異,朱棣只覺得太陽穴都嗡嗡作響,一跳一跳的疼。

奶奶的,實在是太奇怪了。

他看了一圈,還是盯上了徐景昌,“你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都知道什麼?”

徐景昌深深吸口氣,就像是變戲法似的,又陸續拿出幾份奏疏,遞給了朱棣。

其中最重要的就有禮部尚書李至剛的奏疏,只不過此時他的準確官職是欽差大臣。

原來朱棣在進入應天之後,曾經派遣文武重臣,前往各地,接收地方衙門,掌控九邊,傳喻四方,天子換人了,爾等一切照舊,不要驚慌。

其中前往閩浙等地宣旨的就是原禮部尚書李至剛,大約可以把他看做閩浙總督,只不過當下還沒有這個頭銜罷了。

浙西發生水災,李至剛上書,建議朝廷改種桑樹,他的意思是絲綢比糧食賺錢,老百姓可以積蓄更多,藏富於民,這樣就不怕水旱災害了。

看到了這裡,前面的事情也就穿上了……徐景昌想到了改稻爲桑的點子,只不過他的思路明顯和李至剛不一樣。

他希望由漢王出面操辦,商人主導,朝廷監督,順便擴大產業規模,爲大舉下西洋做準備……

只不過李至剛能想到類似的主意,徐景昌也不敢小瞧這個人,就暗中派人調查。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在受災地區,已經有很多大戶出面,以不到二十石一畝的價格,收購百姓土地。

其中最低的一畝只有十五石。

要知道浙西的好地,尋常年份,五十石一畝都買不到,此時買田,簡直跟撿錢差不多。

而且這些大戶拿到了土地,他們自然是要種收入更高的桑樹,傻子才老老實實種糧食,至於糧價如何,他們纔不關心,反正餓死誰,也不會餓死大戶!

這種事情,從大明立國之初,一直持續到了滅亡……到了明朝晚期,素來以魚米之鄉著稱的江南之地,竟然要靠湖廣和江西輸送糧食,不然就沒法維持。

而這種情況,也是造成南明迅速垮臺的原因,清廷和李定國他們圍繞湖廣等地爭奪,也是這個道理,畢竟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生絲不能填飽肚子,糧食才行。

“藉着水災,兼併百姓田畝,這倒是那些黑了心的畜生,能幹出來的事。只是他們又如何對朝廷賑災糧食動手,這又是怎麼回事?”

徐景昌緩緩道:“這就要問浙江市舶司和江南織造局了。”

朱棣一陣錯愕,這倆衙門,都是宮裡的人,屬於天子心腹,掌握着內帑鑰匙。

難道說他們也捲入其中?

查!

必須一查到底!

朱棣直接叫來了紀綱。

這個錦衣衛頭子,早就按捺不住了。

錦衣衛,知道嗎?

臭名昭著的北鎮撫司。

洪武朝的幾個大案,都有他們的聲音。

錦衣衛之於大明百官,就猶如張八百之於孫十萬。

是能小兒止啼的恐怖存在。

奈何因爲徐景昌的存在,他着實救了不少人,諸如盛庸、平安等人,全都活着,李景隆也鹹魚翻身。

開國勳貴這塊,尚有一絲元氣未泄。

而另一邊,包括景清,鐵鉉這種人,朱棣也沒有殺,只是圈禁起來,讓他們和徐景昌招募的青壯一起,做些苦工。

不殺人,只是除名。

對這些人來說,可比千刀萬剮還要難受一萬倍。

朱棣也覺得不錯。

唯獨錦衣衛的紀綱鬱悶出了內傷,陛下登基一年來的,自己還沒有機會大開殺戒,實在是急死個人。

這不是侮辱錦衣衛這個職業嗎!

好容易等着盼着,終於來了機會。

上下勾結,兼併土地,挪用糧食,視國法爲無物,又是內廷,又是官吏……真是好大的狗膽。

飛魚服獵獵飛揚,繡春刀刀鋒出鞘。

這一支朱棣手上,最強悍的神兵利器,終於發出了致命一擊。

前任禮部尚書李至剛被拿下,杭州知府許文瀾被抓,隨後浙江市舶司,江南織造局,就連內廷的宦官也沒有逃脫。

“真是太狠了,紀綱這人,簡直就是一頭吃人不吐骨頭的野獸。”朱高燧跑來跟徐景昌抱怨,他手下的人確實不錯,居然調查到了審訊現場,此時過來,和徐景昌繪聲繪色,描述起來。

其中最慘的就是杭州知府許文瀾。

紀綱對他施展了大記憶恢復術。

先把他的十個指甲拔下來,又朝十個腳趾下手。

還拿熬熱的膠,塗在後背上,然後狠狠一扯,一條皮膚就下來了,血肉模糊,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一個時辰之內,許文瀾三次昏迷,三次甦醒。

朱高燧提起來都不寒而慄,相比之下,他和二哥對十七叔施展的疲勞戰術,只是和風細雨的小場面。

“許文瀾招供了?”

“招了,敢不招供嗎?根據他所說,是李至剛讓他上書,拒絕朝廷賑災糧食,是爲了斷了災民的念想。可實際上糧食送去劉家港船廠,然後再以市舶司的名義借到浙江……雖然還是這些糧食,可經過這麼一手,老百姓就拿不到不要錢的賑災糧。想活命,必須把家裡的田乖乖低價賣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
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