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

如果說什麼能比建功立業、開疆拓土更讓朱棣興奮的,估計也就是發財了,尤其是這種每年幾百萬兩的生意,更是讓朱棣怦然心動。

可是當他看到徐景昌拿出的東西之時,又皺起眉頭。

“你讓朕承認胡氏篡權,這怎麼行?”

徐景昌道:“陛下,安南換個國主而已,只要他還聽咱們的,又有什麼不行的?”

朱棣哼道:“安南國主是上國冊封的,他們隨便更換國主,就是對上國不敬,朕必須要派兵討伐。”

徐景昌眉頭緊皺,他實在是理解不了朱棣的思路。

“陛下,臣斗膽請教,您討伐安南,要打的是誰?”

“自然是篡國的胡氏。”

“那你滅了胡氏,安南交給誰?”

“交給陳天平,朕要幫他復國。”

“復國之後呢?他能坐穩王位嗎?”徐景昌又問道。

朱棣語塞了,如果陳氏能坐穩王位,就不會被胡氏推翻了,現在只剩下一個小崽子,指望他坐穩王位,那是不可能的。

“朕可以派兵,幫助陳天平,穩住安南局勢。”

徐景昌淡淡一笑,“陛下,這麼說您是要介入安南內部事務了?那臣可要請教,此時您的對手是誰?”

朱棣眉頭緊皺,沉吟良久,才說道:“你講清楚點。”

徐景昌道:“陛下要駐軍安南,就不可避免和當地人發生衝突。在這些人看來,大明兵馬就是侵入他們家園的歹人,必定會激起他們的反抗,我承認大明兵馬戰力很強,正面交鋒,根本不怕他們,但是連綿不絕,持續不斷的襲擾,大明能扛得住嗎?當年元朝幾十萬大軍,征討安南,屢戰屢敗,損失慘重。就是前車之鑑。因爲元朝君臣根本沒有想清楚,是在跟誰作戰!”

朱棣哼道:“那伱說說,到底是和誰在戰鬥?”

徐景昌深吸口氣,

“陛下,請容許把安南的地圖拿上來。”

朱棣點頭,不多時,有宦官將安南地圖拿上來,君臣圍攏過來。

徐景昌開始講解,安南就是日後越南的北部,和大明的廣西雲南接壤……接壤的部分山巒起伏,叢林密佈,是傳統的煙瘴之鄉,屬於那種不用打,光是通過,就能扒一層皮的鬼地方。

安南的精華部分,都在都城升龍府的周圍,以及向南延伸的平坦地帶。這裡水熱條件極好,糧食一年三熟。

面對這個地圖,徐景昌就好說了。

“陛下請看,在安南的北部,西部,崇山峻嶺之間,藏着許多的部落,就類似咱們的土司,或許還要鬆散許多。他們仰仗着地利,不服王化。別說是大明的人馬,就算是安南朝廷,也不在乎。不管是誰,只要進入他們的領地,就會遭到攻擊。面對這樣的敵人,又如何應付?”

朱棣眉頭擰成川字,他不是不清楚,大明朝在西南就有一大堆的土司,你說這些土司兵馬有多厲害?

那也未必,你把他們拉出來,沒準十萬大軍還打不過幾千明軍精銳。

但是他們一旦散播在崎嶇的山地當中,依靠地形庇護,神出鬼沒,讓你抓不着,打不到,事情就麻煩了。

朝廷大軍是需要後勤輜重的,山地產出貧瘠,無法支撐大軍消耗,必須從外面運,而崎嶇的地形反過來制約運輸效率。

一百石糧食,勞民傷財送到前線,估計連十石都剩不下。

兵馬補給跟不上,士兵又容易因爲暑熱染病,非戰鬥減員嚴重,沒幾個月,一支強兵就剩下一堆病殘廢物,能全身而退都難,更不要說打仗了。

從軍事上講,攻打這種地方,絕對是不划算的。

朱棣沉吟道:“就算你說的有理,朕安排兵馬,借道通過,只打胡氏逆賊,難道還不行嗎?”

徐景昌搖頭,“陛下,安南是唐末才從中原自立,時間並不長。國中世家林立,地方上部落衆多。這種地方任何的朝廷,都遠不及中原王朝穩固。陛下派兵過去,剿殺胡氏,失去了壓制的地方勢力,必定亂起來。到時候想走走不了,只能不斷向裡面投入,扶持扶不起來的陳朝,安南就會成爲大明的潰瘍,流血不止,消耗財富兵馬,絕對是得不償失。”

朱棣在心裡頭權衡,徐景昌所講,安南不光是一個胡朝,還有一大堆的地方勢力,錯綜複雜,不是解決了胡朝,就能解決問題的。

這一點讓朱棣深受震撼。

其次派兵過來,難以脫身,會變成大明的潰瘍,這也讓朱棣憂心忡忡。

“你說不能派兵,那你的辦法能管用嗎?”

徐景昌道:“啓奏陛下,臣以爲對付安南這種地方,不是盯着國王是誰,真正的關鍵是要有人說了算,要建立起來秩序。我們和胡氏通商,給他們好處,幫助他們培養人才,給他們武器,協助他們吞掉那些分散的部落,建立起真正的統一政權。到了這一步,咱們直接吞併掉胡朝,纔有希望。”

朱棣道:“聽你的意思,是要幫助胡朝了?”

“不是。”徐景昌又道:“臣的意思,第一步先要從安南身上撈到銀子,要賺錢,不管幹什麼,都不能賠了!”

徐景昌又一次拿起了他的那份草約。

安南別的沒有,糧食還是充裕的,尤其是沿海平原地帶,更是盛產糧食。

只要大明拿到一個港口,建立起貿易線路,就能得到源源不斷的糧食,除了供應下西洋的船隊,還能送回大明。

“陛下,其實安南的國情決定了胡氏也沒法掌控全局,只要咱們進去了。就可以利用他們內部矛盾,縱橫捭闔,大發利市。哪怕胡氏不願意跟咱們貿易,覺得糧食賣給咱們是虧了,他們也阻攔不住。畢竟他們要是擋了那些家族的財路,這幫人就會起來,推翻胡朝,再換一個國王。”

“而且咱們只要控制了一個據點,就可以修建堅固城堡,背靠大海,只要安排一兩千人,據城死守,幾萬安南兵馬,也別想攻破。我們可以隨時通過海路,進行增援。到了那時候,就是安南主力攻擊我們,而不是我們幾十萬大軍去漫山遍野尋找安南人。尤其關鍵,這些建設,養兵的錢,都可以從安南身上賺到。非但不需要動用國庫,還能給大明提供不少糧食,充實大明的國庫。”

徐景昌介紹到這裡,朱棣也不能不心動了。

旁邊的朱高熾更是五體投地,表弟這一手着實漂亮,簡直無懈可擊。

其實歷代不是沒想過把安南納入版圖,也不是沒有派兵打過,難題永遠都不是怎麼打進去,麻煩的是如何守住,如何利用較低的成本,控制住地盤。

大張旗鼓,十萬大軍打過去,那是無論如何也行不通的。

徐景昌的思路,一個最基本的東西,就是不給大明國庫造成負擔,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兵馬。

以商貿爲主,先賺錢,然後再水滴石穿,鯨吞蠶食,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利用當地的矛盾,培養親近大明的勢力。

“父皇,兒臣以爲定國公所言,方纔是謀國正論。那些主戰諸臣,絲毫不顧及安南的國情,也不體恤國庫艱難,又背棄往日主張,只是一味好戰。真不知是何居心?”

朱高熾毫不猶豫,朝着幾個主戰之臣,發起了彈劾。

兵部尚書劉俊也是滿臉尷尬……他本以爲朱棣主戰,想要開疆拓土,迎合天子,就必定能成功。但是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徐景昌出手,拿出了完備的方案……既能發財,又能水滴石穿,吞併安南。

且不說能不能最後做到,但是先賺點錢,總是沒錯的。

畢竟大明也不寬裕,朱棣是想用兵,但他更想對北邊用兵,徹底剪除蒙古諸部的威脅,對安南等地用兵,屬實因小失大,如果損兵折將,那就更不值得了。

“陛下,胡氏篡國,陳天平哭求上國垂憐,幫助復國。大明非但不幫忙陳氏,反而相助胡氏逆臣,臣唯恐會失去人心啊!”

朱棣眉頭緊皺,突然一聲怒喝,“誰說胡氏是亂賊的?朕幾時說過?難不成是你劉尚書意思嗎?”

劉俊嚇得渾身哆嗦,這臉變得也太快了,“陛下,臣不敢,臣沒有這個意思,請陛下寬宥。”

說着劉俊跪在地上,磕頭作響。

他真是嚇壞了,得罪了太子不說, 連陛下都翻臉了,他現在都琢磨着趕快告老辭官算了。

朱棣沉吟片刻,沒有繼續說什麼,畢竟他也是主戰的人之一。

“傳旨黔國公,讓他遞上來一份安南的情狀,一定要詳實仔細。”

朱棣降旨,羣臣各自散去。

朱高熾喜滋滋追上徐景昌,“賢弟,你這回說得可是太好了,要是聽他們的,勞民傷財不說,還容易損兵折將,這幫東西口口聲聲,愛惜名利,仁政王道……結果遇到了事情,總是添亂,簡直誤國誤民。”

徐景昌笑道:“沒錯,如何跟藩國打交道,不能聽他們這些腐儒的。因爲我們以大明的利益爲重,必要的時候,需要和惡棍打交道,又要拋棄某些不合作、沒有價值的好人,這是他們的腦袋無法理解的事情。所以往後應該避免讓他們參與具體的對外事務。他們只需要知道誰好誰壞就夠了。當然了,這個好壞是我們定義的。”

(本章完)

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上架感言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八章 大寧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
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上架感言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八章 大寧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