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

歷代以來,都是不斷提升祭孔的規格,對待孔府也是恩遇有加,有增無減……偏偏到了朱棣手裡,把祭孔的規格降下來了。

不得不說,這事情意味深遠,非比尋常。

這麼大的事情事情,必須有個得力的人手去操辦。

“陛下,臣舉薦一個賢才,出任曲阜知縣,親自操持,必定能讓人心歎服。”

朱棣眉頭微皺,略沉吟,就笑道:“你說的不會是袁御史吧?”

徐景昌點頭,“屬實,臣請陛下給他提一級,以六品官職,出任知縣,也體現了朝廷對待曲阜的重視。”

朱棣眉頭一挑,輕笑道:“區區六品,還是太摳門了,提到五品,從今往後,曲阜知縣,皆是如此!”

說完之後,朱棣又看了看袁綱,笑道:“袁卿家,朕可把曲阜交給你了,該怎麼辦,你心裡清楚,朕等伱的好消息。”

袁綱暈乎乎地出來,擡頭仰望灰濛濛的天空,他突然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

我怎麼這麼傻啊!

沒事彈劾徐景昌幹什麼?

論起找死,還有比我更徹底的嗎?

自己是仗義執言,正道直行,去彈劾徐景昌,結果牽連到了孔家……整個士林,不會在乎自己當初的想法,包括孔家,他們也只會嫉恨自己,甚至恨不得置自己於死地。

反正不管怎麼樣,自己的名聲算是都毀了。

難道自己要一死了之嗎?

死了人家就會放過自己嗎?

別做夢了,他們只會說自己愚蠢,咎由自取……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遵照天子旨意,利用好曲阜知縣的身份,把文章做好,讓天子滿意。

當不了士林認可的賢臣,當個天子的名臣也是不錯。

反正都是士林逼的,自己也是沒辦法。

袁綱咬了咬牙,下定了決心。

宮中發生的事情,迅速傳開……其實想不快也不行了,朱棣將袁綱寫的玩意,直接發到了通政司。

解縉也同樣提心吊膽,等着結果。

但他看到了這篇東西,先是一愣,隨即忍不住發笑,以毒攻毒,還真是定國公幹得出來的事情。

他強忍着笑意,讓人趕快明發六部,讓所有人都知道。

隨後解縉又扭頭到了桌案前面,面對着堆積如山的書稿,陷入了沉思。

現在陛下是一心要把孔家的地位壓下去,順便還要撼動儒家的地位……只不過這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假如拿不出推翻儒家體系的東西,只能靠着權力強壓,久後儒家還會反攻倒算,重新拿回顯學的地位。

而如今配合陛下,打壓儒家的人,都會成爲奸佞小人。

徐景昌自不必多說,就是奸臣之首,名聲不會比蔡京之流好到哪裡去。

徐景昌之後,只怕就是自己了。

一想到這裡,解縉都忍不住冒汗,必須加快速度,弄出一套新東西。而且還要趁着陛下在位,讓這套東西深入人心。

人生不滿百,想和傳承兩千年的儒家抗衡,實在是不容易!

說是蚍蜉撼樹都不爲過。

解縉思索再三,這個突破口還是放在了大明正統上面……有關殿興有福那一套,徐景昌在金殿上已經做出了駁斥。

雖然不敢說完美,但也相當可以了。

只要將殿興有福推翻,重新解讀正統,就等於把儒家的根基給斷了,現在面臨的所有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

只不過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千百年來,無數鴻儒大家,不遺餘力,尤其是本朝立國之初,宋濂、劉基這些人,也都很是厲害。

他們搜腸刮肚,

鼓搗出來的東西,豈是那麼容易駁斥的。

解縉思索再三,他還是覺得要去問問徐景昌……這位思路一向清奇,絕對能幫得上自己。

“解學士,我也在思索這些……其實這事情如果太祖皇帝開國之初,就弄明白了,也不會這麼麻煩。我們現在弄起來,不但要跟兩千年的儒家正統較量,還要受祖制制約,難度着實不小。”

解縉深以爲然,“定國公說得在理,我現在也是一團亂麻……光是一個大元算不算正統,我就毫無頭緒了,不得已來求教。”

徐景昌很客氣道:“求教談不上,我也是胡思亂想,必須要解學士幫忙斟酌。對了,既然是討論這麼大的事情,我把太子殿下和榮國公也請過來。”

不多時,姚廣孝和朱大壯都來了。

四個人湊成了一桌麻將,徐景昌先道:“我是這麼想的,元朝的事情放在一邊,咱們先說說宋朝。”

“宋朝?”解縉不解道:“定國公的意思?”

“宋朝算不算正統?”

解縉道:“宋朝自然是正統,這事情朱子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徐景昌似笑非笑,“解學士,朱子說得都是對的嗎?”

“這個……”解縉沉吟起來。

徐景昌笑道:“如果沒有取代朱子的勇氣,你還鼓搗這些幹什麼!”

啊!

一句話石破天驚,如今大明的官學雖然是儒家,但儒家的顯學可是朱熹的理學……如果不能衝破理學的條條框框,做什麼都是白搭。

解縉沉默了好一會兒,這才道:“請定國公明示。”

徐景昌道:“我的看法是宋代不算正統,或者說正統的程度不如漢唐。既是正統,必是大一統。這二者是不能分開的,不能君臨天下,何談正統?說起來朱子在論述正統的時候,也是玩了詭辯的手段,算不得磊落。當然了,他身在趙宋,想要堂堂正正也做不到。”

解縉聽着,頻頻頷首,“定國公,如果趙宋不算正統,那元朝呢?元朝可是做到了大一統啊!”

徐景昌笑道:“元朝是做到了大一統,但元朝治國,用的不是華夏之法,文治武功,雖然有遼闊疆域,但是在疆域之中,把百姓分成四等,欺壓漢民。又把人分成十等,讀書人排到了第九等,僅僅比乞丐好一些……無論如何,這樣的朝代,也沒法讓人心嚮往之吧?”

解縉點頭,“是這個道理,這麼說自唐以後,就不存在大一統了。”

徐景昌道:“確實,正統衰落,華夏蒙塵,中原喪亂,四方擾攘。崖山之後,元主中原,遍地腥羶……所幸天命聖人,降於濠州,應運而生,投身義旅,起兵護民,南征北戰,重新實現大一統,爲華夏重興,天下正統!”

解縉聽到這裡,眼睛冒光,混亂的思緒,終於有了眉目……他不由得看了眼姚廣孝和朱高熾。

姚廣孝默默聽着,隨後道:“理學產自於宋,若是宋非正統,理學也就不該是顯學了。”

朱高熾笑嘻嘻道:“少師,我近日讀書,也發現了,北宋立國之後,各種學說,就層出不窮。主要是大唐之後,天下混亂,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天下無一日不戰,百姓受苦民不聊生。有識之士都希望找到一種學說,安定天下。所有諸如關學、洛學、理學,還有王安石的新學,都大行其道,只不過最後歸於理學而已。”

姚廣孝點頭,“殿下講的沒錯,如果按照定國公的意思,只怕這場爭論還沒有結束,現在需要一門新的學問取代理學纔是。”

徐景昌欣然大笑,“還是姚少師一語中的,把我的心思都說出來了。”

姚廣孝哼道:“說着容易,可你要怎麼辦,難道連儒家綱常都不要了?那樣的話,簡直就是改天換地。不知道你定國公能不能做到,反正老衲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徐景昌笑道:“少師,我自己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我哪有那麼大的膽子……我只是想,在三綱之上,添一句就夠了。”

“哪一句?”

“天子乃是國家化身,陛下爲大明之主。”

姚廣孝兼修三教之學,見識格局, 都是頂尖兒的,他稍微思忖,就說道:“你的意思,因爲陛下是大明之主,所以纔要羣臣以天子爲綱,忠心皇帝,忠心大明?”

徐景昌點頭,“少師果然是厲害,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我不覺得這些想法,在當下有什麼不妥的。”

很顯然,在大明朝,想要推什麼男女平等,要求父親尊重兒子,顯然是不現實的,他敢說,朱棣就敢大耳瓜子抽他。

而且儒家論述綱常,講了這麼多年,你想一下子推倒,那也太不自量力了。

但是如果在綱常前面,添一個前提,也就是國家!

講清楚,這個綱常是爲了維護國家利益,不是爲了維護士大夫的利益,國在家前……只要這個觀點深入人心,局面就會大爲改觀。

朱高熾還有些遲疑,“我還是有些聽不明白,增加這一點東西,就真的有用嗎?”

解縉道:“有用,有大用!殿下,眼下的綱常,是儒家綱常……所以漢王殿下想要給工匠蓋房子,發展作坊,阻力重重。因爲在儒家看來,工匠是很卑微的。但是在國家看來,辦作坊能充實國庫,富國裕民,理當鼓勵。”

朱高熾深吸口氣,“這我就懂了,國在前面,這個國是什麼樣的,咱們可以說了算。如果沒有這個,綱常就是儒家說了算。”

朱高熾又有些疑惑,“可我還是不明白,爲什麼一定要從孔家下手,爲什麼不能直接就加上這句話?”

徐景昌呵呵笑道:“因爲孔家超越了國家,在大明朝,不允許有如此高高在上的家族!”

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二章 姑姑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二百二十九章 北平發展計劃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二章 姑姑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
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二章 姑姑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二百二十九章 北平發展計劃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二章 姑姑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