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乾淨又衛生

袁水是贛江支流,穿過分宜、新喻,匯入贛江,又通過鄱陽湖,進入長江……自從朱高煦趕來之後,這條不算寬廣的水道,就越發忙碌起來。

從萍鄉運出來的煤炭,一船接着一船,運送出去,而每一船的煤,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這哪裡是一條河,分明是一座鑄錢的作坊。

朱高煦也不得不承認,論起撈錢的本事,他屬實不如徐景昌,二者有着本質的差距。

如果徐景昌把心思放在努力賺錢上面,估計會擁有十倍於朱高煦的財富,甚至更多。

朱高煦望着面前的袁水,思忖片刻,又搖了搖頭,事情也不能這麼看。

正是因爲徐景昌坐鎮朝堂,纔給他們做生意的提供了太多便利。

而且這些便利是全方位的,無可取代的,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沒法做到這個地步。

這一點巡撫胡儼深有體會。

要想開礦,首先面臨的就是徵地問題,必須把礦區土地都拿到手裡才行。

他們派遣上百名官吏,下到了地方,每一個村子,挨家挨戶走下來,和他們商議,在付出了三十萬兩,許諾給農戶安排工作之後,朱高煦艱難拿到了土地。

代價很大嗎?

確實很大,但如果放在以前的江西,根本做不成。

因爲在這片區域裡,有十幾家大戶,他們在這裡住了很長時間,有家廟、祠堂、祖墳,盤根錯節,實力非常龐大。

這種地方大戶,往往都是改革變法的最大阻力,從他們手裡徵收土地,更是困難無比,根本沒法商議。

這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地主難道不想發財嗎,他們爲什麼不願意交出土地?

首先,那些地方上的豪族,土地廣闊,能綿延幾個縣,絕不是一點半點。

他們靠着出租田地,已經有了相當的財富,對他們來說,能繼續兼併土地,收更多的地租就是了。

讓他們割讓出售土地,等於在他們身上割肉吃,人家怎麼會答應?

而且佔用土地的補償,雖然不少,但是世家大戶還看不上。

一旦煤礦開起來,鬼知道會不會衝擊他們的地位……反正我已經能躺着賺錢了,又憑什麼承擔風險?

所以地方上豪族盤踞,土地都在他們手裡,想要徵收田地。絕對是困難重重,幾乎不可能完成。

這一點哪怕到了後世,依舊適用。三哥那邊就是推不動農業改革,一幫地主大戶,慫恿農戶出來鬧事,強如老仙,都要低頭服輸。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剷除世家大戶,地主豪強,想往工業化的方向走,簡直不可能。因爲士紳豪強和工業化天然敵對,無法調和。

幸運的是,徐景昌藉着追討積欠的機會,把江西的大戶狠狠整頓了一邊。朱高熾也親自去了地方上,還調過去許多太學生,讓他們充當地方官吏。

這一番整頓,江西地方勢力大受挫折,吐出了許多土地。

這下子可給徵收土地提供了方便……礦區百姓想要繼續種田,就按照相應的面積,直接置換給他們更好的土地,並且提供安家費。

如果願意留在礦場幹活,也可以拿補償金,並且得到一份工作。

大戶拆成了小戶,一個個的小戶就很單純了。

不在礦區的,跟他們沒有關係。身在礦區,出錢補貼,提供便利……很容易就把事情解決了。

朱高煦大喜之下,還掏出了三萬兩,建了一所學堂,造福當地百姓。

徵地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開採……而開採煤礦,不光需要龐大的人員,還要有工具,有火藥……開山修路,運輸煤炭。

徐景昌着實夠意思,他抽調了大批工匠過來,爲了朱高煦的煤礦,特別在袁州設立一個火藥廠。

另外又調動了不少鐵匠,給他打造工具。

調用船舶過來,進行運輸。

這還不算,徐景昌又從北平,給他弄了牛馬牲畜三千……

這些事情,可不是有錢就能做到,你要知道,這些牲畜,從北平運到江西,沿途損失不小。

徐景昌特別徵調了大型的船隻,協助運輸。

又從常平倉調出來草料,保證供應。

這三千牲口送到江西,還是活蹦亂跳,膘肥體壯。

朱高煦感激涕零,不過接下來的一件事,可是讓朱高煦真的跪下了,他這位表弟實質是太給力了。

因爲要開礦,就離不開勞動力,數量還是相當多。

原計劃是在當地招募,可很快朱高煦就放棄了,因爲江西雖然有富餘的勞力,但是多數家中有田,他們只能在農閒的時候,纔來幹活。

而且江西的衙門也明白說了,必須悠着點,萬一出了人命,他們可是要上報的。

漢王朱高煦權衡再三,朝中仇視工商業的臣子不在少數,自己在這邊折騰,萬一弄出了事情,必定會成爲把柄。

他只能給徐景昌去信,希望徐景昌能夠幫忙疏通。

徐景昌接到之後,直接通過了一項新的法令,就是准許僱傭外國勞力的法案。

然後徐景昌將適用範圍很靈性地選擇了五個地方……大寧,北平,泉州,應天,袁州。

但這五個試點公佈之後,整個朝廷,尤其是京城,瞬間都老實了。

大寧因爲設立了榷場,需要一些蒙古人員,這是理所當然的。北平是因爲農場的問題,必須要外來勞力。

泉州代表市舶司,也需要招募外來的勞力。

這都沒什麼,值得一說的就是北平和袁州。

袁州不用問了,就是煤礦的事情。

那北平爲什麼需要外來勞力?

難道是應天需要開礦?或者應天的作坊需要外來織工?

對不起,都不是。

紡織也是一個技術活,外來的人再便宜織不出來,也是不行的。

事實上京城需要外來勞力,只有一個用處,那就是給各家各戶,尤其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家,充當僕人。

崑崙奴,新羅婢。

大明的權貴們,想不想夢迴大唐,也體會一把前人的喜悅?

徐景昌完全掌握了和官吏們打交道的精髓……你不能覺得自己做得對,就拼了老命往下壓,誰不同意,就把誰趕出朝堂,或者乾脆物理毀滅。

這是行不通的。

真正關鍵的只有倆字:交換!

觥籌交錯間,就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

這年頭沒有多少死硬的反對派,無非是利益沒有到位罷了。

瞧瞧,現在要開放勞力,應天和袁州就綁在了一起,官員們的享受和工礦業發展,巧妙聯繫在一起。

答應,還是不答應?

只是這一下,朱高煦就很容易拿到了一萬五千多外國勞力。

而且徐景昌還很貼心通過特別法令,外國勞力,暫時不必和大明勞力一樣對待……事情到了這一步,那就等於是明白告訴朱高煦了。

你特娘隨便折騰,我不管了。

然後朱高煦就真的折騰出來煤炭……這一船船的,從袁州出來,到了鄱陽湖,然後走長江,到達應天。

除了煤炭之後,大明朝又多了一樣大宗商品,之前絲綢、瓷器、食鹽什麼的,雖然量也不少,但是根本沒法和煤炭相比。

首批煤炭運過來,應天的情況就開始發生變化……過去每天都有許多樵夫,扛着木柴,來到應天出售。

柴米油鹽,燒柴甚至排在了米的前面,重要性可見一斑。

而這些木材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需要砍伐周圍的樹木,造成的生態壓力是相當可怕的。

如今煤炭輸送進來,許多鋪子,鐵匠爐,都開始出售新的爐子……

“伱們記着一點,燒過的煤渣,可以拿來鋪路,也算是物盡其用了。”徐景昌笑呵呵,對着朝廷諸公道:“咱們的都城,不光要繁花似錦,也要乾淨衛生。”

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八章 大寧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三百四十章 抓捕官商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子人找樂子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
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八章 大寧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朕不當大冤種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四十章 定國公成親了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三百四十章 抓捕官商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三百二十六章 定國公用兵真如神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子人找樂子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