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

偌大的應天城,戶口百萬,如果算上外來暫居,只怕突破了二百萬,這麼大的城市,一旦出點差錯,可不是輕易能收拾的。

徐景昌只能儘量防患於未然,提早進行部署。

因此應天城中,最常見的就是收拾衛生的工人。

每天天不亮,就會看到許多工人,拖着四輪板車,在每個街道的前頭,收集便溺。

其實早在清明上河圖上,就能看見這種四個輪子,人力驅動的小車,非常適合平坦的城中行駛。

車廂裡密封妥當,然後到每個街頭,收取百姓起早倒在馬桶的便溺,待裝滿車後,就立刻送到城外,一車糞的價錢可不低,通常能賣到五十文左右。

有專門的農戶,收集糞便,放進挖好的土坑漚肥。

包括徐家,也都有專門的農莊,不光是人的,牲畜的更多,牛糞馬糞,甚至是污泥枯葉……全都被收集起來,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雖然產值不高,但是對於應天的環境有着非比尋常的價值。

因此徐景昌特別頒佈了一項法令就是針對從事便溺收集的工人,每個月可以領一份津貼。到了夏天的三個月,每個月還有十斤綠豆。

到了冬月,也有一筆衣料補貼。

徐景昌向來不受朝臣喜歡,恨不得來個雷劈死他的數量不少。徐景昌也不覺得自己能成爲聖人,畢竟他這個位置,難道能拒絕世襲罔替的誘惑嗎?

顯然徐景昌是要站在“反派”立場上的,但是身爲穿越者,徐景昌還總是保留了一份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對這些整天擺弄糞尿的底層工人,他也保留了一分同情和善意。

除了補貼之外,徐景昌還特別設立了幾十處廉價浴室……工人每次只需要一文錢,就可以洗澡,到了冬天,還有熱水供應。

雖然乾的活骯髒了一些,但是咱們掙的錢是乾淨的,人也是乾乾淨淨的!

而且做這些底層工作的,通常都是一些窮苦人,還有不少沒有兒女的老人……徐景昌也交代下來,給所有人登記造冊。

如果人死了,沒有辦法料理後事。

地方衙門就要負責,給準備棺材,送去墓地安葬。

這些事情,都會列入考評的內容。

或許偌大的大明,徐景昌照顧不到每一個地方,但是在應天,天子腳下,徐景昌是希望這個城市有些溫度,不是冷冰冰的。

偶爾徐景昌還會抽空去各地瞧瞧,隨手處理一點在他看來十分簡單的事情……而且徐景昌還進行了一個嘗試,就是鼓勵百姓,互相照付。

比如一條街道,年過五十,身體健康,能做些事情,也願意做些事情……就可以上報,然後從朝廷領一份補貼……拿了補貼之後,就要照顧本街道之中的老人,那些年紀大,生活有困難的。

或是挑水,或是灑掃屋子,或是燒火做飯。

還有,如果小孩子沒人照料,父母都要出去工作,這時候就可以把孩子託付給這些老人,讓他們幫忙照顧。

甚至徐景昌還鼓勵那些識字的老人出來,教孩子認字,讀一些報紙,給他們講道理……權當是學前班了。

另外徐景昌還會鼓勵許多活動……比如放風箏,抖空竹,踢毽子,鬥蛐蛐。

除此之外,他還鼓搗了貓狗協會,獵人協會,釣魚愛好者協會……沒錯,就連釣魚佬在徐景昌這裡,都能找到組織。

“那個道士的情況怎麼樣了?可是查清楚了?”

徐景昌在會後隨口問胡濙。

胡濙立刻答道:“定國公,已經徹底查清楚了,他本是個小廟的破落道士,被收買之後,才入朝打算哄騙定國公,他能不吃不喝,也不是什麼秘密,只是身上帶了人蔘丸,藏在了道袍的袖邊。跟定國公說的一模一樣。”

徐景昌點了點頭,“嗯,你給他定了什麼罪?”

“進獻妖書,圖謀不軌……斬立決,只等刑部批下來。立刻行刑。”

徐景昌頓了頓,“他也是受人唆使,不必誅殺。給他一把笤帚,去街上掃地吧。”

胡濙連忙點頭,“定國公寬宏大度,此道士必定感恩戴德。”

徐景昌一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罷了。”

道士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居然還能活着出來,回頭看了看錦衣衛詔獄,簡直就跟做了一場夢似的。

只是自己接下來要怎麼辦?

回道觀繼續當道士?

肯定不行啊!

那去找個差事?

可誰又敢收留自己?

畢竟自己可是在詔獄走了一圈的。

正在老道士迷茫的時候,有人過來,將一個掃把塞進了他的手裡。

“定國公說了,讓你從今往後,在街上灑掃勞作……上元縣衙預支你半個月的工錢,可以去找一個住處。”

道士大喜過望,連忙道謝。

這個官差看了看他,又說道:“伱進獻妖書,妖言惑衆。從今往後,你要在再敢胡說八道,蠱惑百姓,一旦有人上報,那時候小心二罪歸一,誰也救不了你!”

道士嚇了一跳,慌忙答應,連稱不敢。

拿了工錢之後,道士也挺迷茫的,都說京城什麼都貴,上哪去租個房子去啊?

要不要去找個土地廟,乾脆蹭一個晚上算了。

等他戰戰兢兢找到了一處廟宇,把事情大略說說,廟裡的人就笑着告訴他,彆着急,去外城,有專門出租的。

按照指點,老道來了外城,他一看就樂了,街頭巷尾,有許多租房子的消息。

外城和內城完全不一樣,外城的商業氣息非常濃厚,也沒有那麼大規矩。

前些時候,朱高煦不是主持建造了一批工人住宿的房舍嗎?

頭一批的房舍,有一個小院子,小得可憐……但是在小的地方,也是個地方,有人當真就利用起來了,搭了一個棚子,裡面放着一張牀。

這種住處價格很便宜,一個月只要一百文,好的也不到二百文。

道士租了個最便宜的,還漏雨的,只要八十文。

然後他自己買了幾塊瓦,把漏雨的地方修好,然後又買了鍋碗瓢盆,還有半袋子面。

房東見他一把年紀,竟然也可憐他,可以用主人家的廚房,每個月只要再給二十文的柴火費用。

就這樣,這個道士開始了應天的生活。

每天早出晚歸,披星戴月。

這種活他在道觀也幹了好些年,駕輕就熟……由於掃得乾淨勤快,第一個月,就得到了好評。

負責他的官差也勉勵了他兩句,最最緊要,他漸漸和這條街上的商家店鋪混熟了。

茶館掌櫃的會請他喝一碗棗茶,包子鋪的主人見還有剩下的,就半賣半送,讓他得個便宜。

老道最初還戰戰兢兢,不明所以,但是漸漸的他有些明白了,在應天這個地方,前任知縣黃孝儒就是這麼治理地方的。

原本的應天,也挺亂七八糟的,可是黃青天大刀闊斧,掃蕩塵埃。

那些亂七八糟的,都被處理掉了。

雖然是個知縣,但人家是御賜的天下第一知縣,不懼權貴,所向披靡。

這就是個風氣的問題,那些歹人被處理掉了,做生意做得就是個人品……周圍百姓說你好,客人們口碑好,生意才能越來越好。

照顧老弱,愛惜孤苦,給在街上忙碌的工人一口水喝,讓他們歇歇腳……這叫文明!

沒錯,這是通政司宣揚的文明城市,天子腳下,必須表率天下……也不是白白讓你當好人。

一旦得到了文明商家的稱號,就能得到許多便利,甚至遇到了經營困難,去銀行借錢,還能得到利息優惠。

總而言之,不能讓好人吃虧。

這是徐景昌的原則。

道士用着新奇的目光,觀察着應天。

漸漸的,他也學着回報他人,比如他會小心清理每一家鋪面的前方,乾乾淨淨。遇上了搬運東西,他也會幫忙。

而且隨着交往多了,人們也知道老道士識字,就請他抽空讀讀邸報。

又過了些日子,大傢伙更熟悉了,還請道士去給孩子上課。

這些孩子普遍在七歲以下,正是人厭狗嫌的時候,不過道士很有耐心……而且相比那些只認識幾個字的人,他算是博學多才,說話又好聽,深受歡迎。

甚至有人乾脆請他當孩子們的老師,不必去掃街道了。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轉變……可是突然有一天,衙門官差直接把他帶走了。

你一個妖言惑衆的雜毛老道,還敢禍害孩子?

老道以爲自己完了,這回必定要倒黴了。

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當天街上,就有幾家鋪子的掌櫃,還有幾個認識的老朋友,聯名作保,擔保他沒有胡說八道。

隨後孩子們的家裡也站了出來,幾十個人替他說話。

衙門這邊也不得不仔細覈實,到了第二天,確認沒有問題,把老道放了出來。

從錦衣衛詔獄,到了縣衙大牢,這是二進宮了。

雖然時間不長,但也應該有點感悟了。

道士想起了那本所謂的太平經……他認真思索,太平經的第一部分,講了許許多多的神明,後面又講了修行之法,而最珍貴的東西,則是主張愛惜百姓,照顧窮苦,救濟災民,關心蒼生疾苦。

在人間實現太平盛世。

這些內容都沒有錯,道士也覺得是治國的妙法,定國公理當接受。

在徐景昌那裡碰壁,又經歷了這一番之後,老道突然有所感悟,什麼太平經啊,根本是扯淡,或者說太淺薄了!

在定國公之下,應天城中,不就是在做太平經上面說的事情嗎!

只是要做得更好,更合情合理,更有規矩……

應天有詳細的條例法度,會把事情告訴給每一個百姓,做好事就有獎勵,做壞事就有懲罰。

年輕人在外面幹活掙錢,養家活口。老人也有奉養,不至於孤苦無依。

孩童能夠讀書識字,日後考功名,做官吏。

眼中所見,心中所想,書上所說……這不就是太平盛世嗎!

太平經說的東西,已經在應天實現了!

自己還傻乎乎拿着太平經去獻寶,即便是太平經沒有胡說八道,不也是班門弄斧嗎?

一想到這裡,老道臉上發燒……原來小丑竟然是自己!

他思前想後,決定寫點什麼,必須要寫點什麼。

太平經說的是假的,佛經說的極樂世界,也不是真的……還有什麼白蓮教,講什麼無生父母,真空家鄉……這就是更扯淡了。

過去說這些話,不過是因爲朝廷昏暗,百姓民不聊生,不得已寄情釋教道家,希望謀個出路……而那些野心勃勃之輩,正好利用這些經文騙人,裹脅百姓,舉兵造反,禍亂天下。

而到了如今,天子聖睿,賢臣滿朝。

雖說只是應天,但總還是看到了希望。

朝廷就有本事讓百姓過得更好,實現太平盛世。又何必被妖人蠱惑,背反朝廷?

沒道理啊!

道士想明白這些之後,當真是大徹大悟,他花了半個月時間,寫了一篇《勸世良言》,在這文章裡面,駁斥佛道的說法,至於白蓮教一類的,更是被他痛罵,全都是欺人之談。

他還現身說法,介紹了一些手段。

比如油炸小鬼之類的,也說了如何誆騙百姓,他把常用話術也講了出來。

最後道士奉勸天下人,他要相信朝廷,勵精圖治,每個人也要盡力行善,惜老憐貧,做好事,當好人。

如此便是太平盛世,勝過天庭。

這篇文章寫完,道士猶豫了好些日子,不敢交出去。

他生怕又有人說他妖言惑衆,再度被抓進去。

憋了足足大半個月,他才仗着膽子,把這份東西送去了邸報……結果半個月之後,他就發現了邸報上面,居然刊登了他的文章。

這還不打緊,他收到了一筆足有二十貫的稿費。

另外還得到了一份請帖……就是通政司委託邸報社發出來的,邀請各界人士,暢聊永樂改元以來的種種變化,建言獻策。

並且通政使還會親自駕臨,收集各方的意見,並且感謝大傢伙做的貢獻。

又要面見定國公了?

道士頓時愣住,一顆心怦怦亂跳,整個人都不好了,前面他還裝設弄鬼,甚至詛咒定國公一家……此時面見定國公,他能說什麼?

要不還是不去了……但他又有些遲疑,他真的想說說,聊聊自己的心得體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還真是糾結啊!

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番外篇:真宰相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九十一章 建文舊臣重出江湖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八章 大寧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三章 永樂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三章 永樂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
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番外篇:真宰相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九十一章 建文舊臣重出江湖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八章 大寧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三章 永樂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二百一十三章 火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手把手教你害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三章 永樂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