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委以重任

第18章 委以重任

正如劉封所猜測的那樣,田豫對於這段時日的變化確實是心有不滿的。

雖然沒有表現出來,可心裡卻十分低落。

同樣是追隨劉備左右,同樣是浴血沙場,田豫自認爲不論是對劉備的忠心,還是自身的才能都不弱於關、張二人。

可自從入徐之後,關、張二人都已經被拜爲校尉,還獨領一部。

而田豫卻原地不動,這讓他忍不住懷疑起自己留下的決定是不是太過草率了。

沒錯,在歷史上,田豫根本留不到現在。

在劉備被陶謙表爲豫州刺史之後,田豫便離開劉備,返回家鄉去了。

他之所以現在在徐州,完全是因爲劉封這隻蝴蝶。

劉封特地派人帶着一份重禮去拜訪了田家,問候田豫之母。

之後又以帶信爲由,獲取了一封田豫之母的家書,火速送往徐州,交到了田豫手中。

這個時代極其注重孝道,田豫更是一個大孝子,正是劉封的這一番操作,才讓他拉不下臉離開,留了下來。

就在田豫再度升起離開心思的時候,劉備居然突然給了這麼一個大禮包,讓田豫幾乎懷疑自己幻聽了。

即便田豫再怎麼自傲,也不認爲現在的他有資格當校尉,更別說還兼任縣令了。

縣令可是千石大官了,就是二等縣令那也是六百石高官,而別部司馬也是千石級的中高級軍官了,單獨統領一部兵馬,並具有獨立指揮權。

這也是田豫爲何會不滿關、張擔任校尉,而現在又不敢置信的緣故了。

沒等田豫緩過神來,劉備那邊又公佈了對趙雲的任命。

“子龍,我也表你爲別部司馬,駐軍承縣,兼任承縣縣令,並都承縣屯田諸事。”

趙雲也懵逼了,他的心情和田豫如出一轍。

別看趙雲爲人低調,但歷史上這位最有名的可是“雲大怒”。

但凡跟這一句聯在一起的,就沒個好下場了。

他目下的官職,比起田豫還要低。

就是個騎兵隊長,帶的幾十騎人馬名義上還是公孫瓚調撥給劉備的,可實際上卻是趙雲的鄉黨。

趙雲這時候的官職不過是騎兵隊長,雖然騎兵有兵種優勢,可即便考慮到這一點,實際上也不過是個百石級別的低級軍官。

此時竟然被劉備一口氣越階提拔成千石高官,趙雲徹底懵了,如田豫一樣,只覺得一切都變得有些不真實了。

看到這一幕,劉封心裡老懷大慰。

自己這老爹雖然蠢笨,但好歹還是很聽話的。

劉封他的表舉其實是打了提前量的,畢竟想要開窗,直接喊着要拆房纔會容易得手。

沒想到劉備居然真就全盤接受了。

田豫和趙雲兩人也回過神來了,紛紛離座而起,朝着劉備拜倒。

“主公如此厚愛,豫(雲)敢不爲主公效死力。只是豫(雲)才淺學薄,恐不能勝任,還請主公三思。”

看着田豫和趙雲忐忑的神情,可見他們這番話也不全是謙虛,對於自己被一步提拔到如此高位,心裡也着實有些虛。

況且他們也都不是新人,知道這樣的提拔,會給劉備帶來很大的壓力。

劉備雖然是徐州牧,但卻不代表徐州是他的一言堂。

提拔親信這種事情,尤其還是越階提拔,很容易落人口實,引來本地士族的強力反彈和阻撓。

到那時候,即便成功了,也會引起本地士人的不滿,而一旦提拔失敗,那更會大損劉備的威望和影響力。

田豫和趙雲畢竟都是人傑,性格也偏忠厚,在感到劉備的禮遇後,兩人並沒有迫不及待接任,反而爲劉備擔心起來。

劉備這時候反過來安撫田豫和趙雲,親自離開座位,將他們兩人一個一個扶起,然後一手握住一人。

“國讓,子龍,你們都有過人的才幹,優秀的品德,只是缺少了一個讓你們展現才能的機會。我相信伱們,就如同相信雲長和翼德。

此次委任,便是希望兩位賢弟能爲我分憂,盡展才能,爲我治理好兩縣。”

田豫、趙雲兩人只覺得熱血奔涌,之前心裡的嫌隙和不滿一掃而空,甚至還產生了羞愧感。

一時之間,兩人只覺得劉備以國士待自己,而自己卻因得不到升遷而心生不滿,這還是大丈夫所爲嗎?

關、張二人在旁坐視,並無不悅,這件事情今天早上劉備就已經與他們通過氣了。

兩人也很贊同。

先前就那麼點兵馬,關、張即便和田豫、趙雲關係不錯,卻也沒好到願意割自己的肉去補貼對方,更何況就算他們想割,那也得劉備同意啊。

否則不就是慷劉備之慨,做自己的人情,這不成二五仔了嗎。

現在看到田豫、趙雲有了出息,他們倆人也是很高興的。

至於潘璋,那看的眼睛都直了。

出身遊俠的潘文珪,何時見過這等場面。

劉備一口氣許出兩個縣令,還附帶了兩個別部司馬,這可是至少兩千人的兵馬。

潘璋忍不住嚥了口口水,難怪劉封當初一見自己,開口就敢許他屯長之職,看來果然是嫡親的父子,對親信都如此的大氣慷慨。

可笑自己當初差點把劉封當成了騙子,就因爲對方給的待遇太好,真是丟人丟到家了。

田豫、趙雲兩人的臉上隱隱透出幾分羞慚不安之色,想要開口推辭。

劉備果斷先一步開口:“兩位賢弟,不必多言。須知這一次給你們的委任不僅僅是升遷,也同時是一份重擔。

承、蘭陵二縣,都爲曹操所破,城內百姓百不存一。

這兩縣連同周遭的幾個縣,已經徹底崩潰,官吏聚攏不了百姓,百姓尋找不到官吏。爲兄只能將兩縣剩餘百姓託付給你們了。”

“主公待豫情深義重,豫敢不爲主公效死力乎?”

“主公請放心,雲必竭盡全力,絕不辜負主公厚恩!”

田豫和趙雲兩人同時下拜,願爲劉備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備哈哈大笑起來,一邊把兩人攙扶了起來,一邊長鬆了口氣。

果如自家封兒所料,這段時間自己的疏忽和迫不得已,確實已經傷了國讓和子龍的心了。

幸好封兒有所察覺,又進言自己及時補救,總算沒有辜負了國讓和子龍。

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53章 挑選遺孤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90章 二愣移木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7章 宴請趙田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51章 公瑾難求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18章 委以重任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60章 知會曹豹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52章 雙向奔赴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5章 舉薦太史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351章 僵持不下
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53章 挑選遺孤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90章 二愣移木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7章 宴請趙田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51章 公瑾難求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18章 委以重任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60章 知會曹豹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52章 雙向奔赴第523章 平定三郡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5章 舉薦太史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351章 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