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

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

劉封心裡還是很有數的,如此擴軍,兵力幾乎能翻倍,可其中新兵並沒有超過四成,新老比例4:6,是非常良性的擴軍。

孫策現在還在征戰吳縣,今年很可能是沒功夫來找劉繇麻煩了,那麼劉封至少能有半年以上的時間練兵。

劉備閉目沉思了片刻,在劉封希冀的目光中,笑了起來,隨後點點頭:“可。”

就此,徐州擴軍計劃算是暫時敲定了,廣陵自然是劉封說了算,劉備既然認可了,那就按照劉封的意思辦了。

至於徐州北部,劉備已經和劉封討論過了。

他隨後自然再會和關羽、張飛商量,但除非再出現了什麼重大的問題,否則就不會再找劉封商量了。

“那你對劉景升、劉正禮此番遣使如何看?”

劉備把話題引導向了下一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劉封自然也早有考量。

看見父親詢問了,當即回答道:“劉景升野心不小,很可能是同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劉備摸着短鬚,沉吟道:“你是說他也想要染指揚州?”

“正是。”

劉封很有自信,歷史上劉表甚至同袁術化敵爲友來謀劃揚州,甚至爲此丟掉了心腹諸葛玄的性命。

此後,劉表還派了自己嫡系裡最能打的侄子劉磐,帶着黃忠攻略豫章,不可謂不重視。

劉磐屢次擊敗孫家軍,也是荊州有數的猛將,還有黃忠爲輔佐,統帥荊州精銳,怎麼看都是威脅極大的。

可惜劉磐遇上了太史慈。

自太史慈被孫策舉薦爲建昌都尉,治海昏,並督豫章六縣中的劉繇降將共拒劉磐。於是劉磐絕跡不復爲寇,再沒能越雷池一步。

劉表在演繹裡一個老好人的形象,可實際上卻是和陶謙一樣,極具攻擊性,陶謙尚且只有兩面開戰,劉表可是做到了四面出擊。

北面驅趕袁術,西面挑撥劉璋,南面出兵交趾,東面染指豫章。

進荊州之後就砍了五十多個宗賊腦袋,嚇了蒯越一跳,天知道蒯越獻策的時候是建議劉表誅殺其中數人,殺雞儆猴,收復其他衆人。

可劉表一邊答應着蒯越說好好好,可到了當天,卻一聲令下全部殺光,可見其絕對不是個善茬。

劉封對劉表想要染指揚州是毫不意外的,只是暫時沒法肯定劉表是看上了揚州哪個郡國。

劉封心裡猜測,劉表大概率是看上了廬江郡了。

若是依舊跟歷史上一樣,想要染指豫章郡的話,那根本沒必要去和劉繇結盟,直接從長沙出兵即可,水路並進,此時的豫章太守周術就快病死了,根本無力抵抗他。

不過劉封總不能跟劉備說根據後世的歷史來看,劉表肯定是盯上廬江了。

於是,劉封思索片刻,換了個角度將這想法說了出來:“父親,若是劉荊州想要的是豫章,那他大概率會和左將軍休戰,利用左將軍來牽制劉揚州,好讓他從容出兵,鯨吞豫章。”

“現在他大張旗鼓的和劉揚州結盟,顯然是劍指左將軍,意在廬江。”

這年頭的豫章其實已經是個寶地,幅員遼闊,地產豐饒,礦產,木材資源極其豐富,還有大片的水田。

只可惜的是,這片寶地的開發成本也相當嚇人。

這裡常年爲瘴氣籠罩,漢人很容易得瘴病,死亡率十之一二,這已經是高到恐怖了。

除此以外,豫章郡多山地,裡面多藏有山越,南蠻等部落,小的數百人,大的甚至上萬人,時不時的下山洗劫一波。

就算佔領了豫章郡,想要安穩的建立統治,可是要投入不少資源的。

廬江同豫章一比,那可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廬江旁邊的大別山裡也藏有數萬蠻夷部落,可這些蠻夷性情比較溫和,而且漢化的厲害,不像豫章那樣頻頻下山打家劫舍,添補家用。

而且這裡的土地開發成熟,人口衆多,還和荊州水陸相連,一旦佔下了廬江,那可是有機會全取揚州的。

有機會能拿下廬江,劉表如何還看得上豫章?

“劉景升好大的魄力。”

劉備嘖嘖嘴巴,心有不滿。

可廣陵此時,只有自己兒子的一萬人馬,就算擴軍之後,也只有兩萬,不論面對哪一方,都是弱勢。

這讓劉備心有不甘,卻也有些無可奈何。

“父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劉封卻是怡然不懼:“劉景升既然把手伸到咱們身邊了,那此番結盟,也只能虛與委蛇。他想利用咱們,那咱們也大可利用一下他。”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劉備品味了幾分,欣然點頭:“封兒此言大善,那你打算如何利用劉景升?”

“他既然想要廬江,就讓他去拿吧,我們盡取江東即可。廬江雖比豫章好,可想要拿穩廬江,卻還是需要控制豫章以北,臨近長江水道的要點,否則廬江很容易被人切斷和荊州之間的聯繫。”

劉封冷笑道:“等他拿下了廬江,我們姑且不說,劉繇和袁術該如何看他?”

劉備哈哈大笑了起來,廬江乃是揚州郡國,又是袁術的心腹地盤,這要是被搶了,劉繇還如何同劉表續盟,袁術也得找劉表拼命了。

不過劉備隨後提醒道:“劉正禮可不簡單,他單槍匹馬下揚州,卻能在袁術的眼皮子底下帶起一支數萬人的人馬,還拉攏了許貢、王朗、笮融、薛禮,扶持周尚,硬生生從袁術嘴裡把江東給奪了回來。”

“這樣的智謀之士,封兒你可不能小覷於他,反而成了他手中的斧鉞。”

劉封點頭贊同,他也在苦思該如何對付劉繇。

雖然歷史上劉繇兩年後就病死了,可劉封卻不放心,畢竟當時的劉繇可是兵敗落跑,去了豫章。

在豫章病死的概率,可比江東大多了。

如果劉繇繼續留在江東的話,那劉封覺得對方大概率不會病死,至少不會病故的這麼快了。

到目前爲止,劉封還沒能想出對策,所以他也只能謝過劉備的提醒。

父子倆這一番話,已經奠定了徐州對荊州和揚州的不同態度。

對荊州是虛與委蛇,終將沙場對陣的潛在敵人,而揚州則是互相利用,短期內的盟友。

統一了這個認知之後,劉備父子倆回頭也就可以召集陳登、魯肅、劉曄等謀士一同商量具體的細節了。

“最後還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

劉備突然開口,說出的話讓劉封有些驚訝。

雖然不知道劉備想說什麼,但劉封卻表示服從的態度。

劉備滿意的笑了起來,看着劉封的目光滿是驕傲和自豪。

“之前收到消息,袁冀州和曹兗州的使節,不日也將到達郯城。還有豫州刺史郭貢的使節,也帶着禮物來訪郯城,如此一來,幾日之後,竟有四位州牧,一位刺史的使節齊聚郯城。”

說到這裡,劉備臉上閃過一絲滿足,他何時享受過如此被人重視的感覺。

緊跟着,劉備繼續說道:“爲父想要趁此機會,爲你元服。”

元服,在中國古代可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成人儀式。

元服一詞來源於“元”和“服”兩個字的組合,“元”意指頭部,“服”則是指穿戴的動作,因此“元服”可以理解爲頭部的裝飾或服飾。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這種儀式不僅是成年的標誌,也象徵着個人社會責任的承擔,更重要的是,也意味着劉封將獲得一個成年男子的權利。

後世不少人認爲元服是日本的文化,其實那真是荒謬絕倫。

不論是元服這兩個字,還是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儀式,由始至終,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日本只是仰慕中華文化,東施效顰罷了。

《儀禮·士冠禮》:“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漢鄭玄注:“令、吉,皆善也。元,首也。”

這位漢鄭玄,正是青州鄭玄,此時可還活的好好的,連他的兒子都還沒死呢。

劉封有些驚訝的看着劉備,不確定的問道:“父親,這……合適嗎?”

劉封之所以會這麼問,畢竟他的真實年齡才十歲啊。

劉備自信一笑道:“如何不合適?甘羅八歲拜相,我兒已經十歲了,如何當不得此時元服。況且先前與郭刺史會晤,他欲舉薦你爲豫州茂才,爲父很是高興啊。”

郭貢要舉薦自己爲豫州茂才?

劉封這下可是真的驚訝到了。

這郭貢也太識趣了吧。

對劉封來說,郭貢這樣的大名士,舉薦自己成爲豫州的茂才,那可真是跟天上掉餡餅砸自己腦袋上了一樣驚喜。

劉封可是非常清楚的記得,歷史上今年劉備將會舉薦袁譚爲茂才.

劉封原本還打算主動提議,讓劉備如歷史上那般舉薦袁譚當茂才,來換取袁紹的青睞,穩定徐州北方。

卻是沒想到,劉備居然完全沒有類似的想法,反倒是專心致志的忙着給自己這個寶貝兒子鋪路了。

看來,隨着徐州勢力的不斷膨脹壯大,劉備的決策顯然會出現和歷史分歧的現象。

以後自己得注意這一點了。

劉備說到這件事,心情顯得十分高興:“到那時候,爲父便可表奏你爲廣陵郡太守,總督江東戰事,如此一來,南方諸事,爲父可盡付於我兒了。”

劉備說的開心,可劉封卻看不見高興之色,反而越聽越是皺起了眉頭。

劉備觀察到劉封沉默不語,有些擔心起來:“我兒緣何不喜?有什麼話不能和爲父直說?”

劉封搖了搖頭:“孩兒只是覺得有些不妥。”

被表舉爲茂才的好處是巨大的,說一個最最簡單的好處,劉封只要被舉薦爲茂才,劉備就可以直接任命他出任廣陵郡的要職。

日後劉備如果能拿下揚州,劉封甚至可以直接出任揚州牧。

畢竟他有茂才的身份在身。

雖然這樣做也會有許多後遺症和負面作用,但眼下是亂世。況且劉封在徐州集團內部,尤其是核心內部還是很有聲望的,並不會造成徐州內部的分裂。

歷史上袁譚其實早就掌握了青州兩個半郡國,而且一直處於優勢地位。

可他苦於沒有身份,所以資歷上一直不夠格,直到劉備舉薦他爲茂才之後,袁譚此能名正言順的當上了青州刺史。

可見茂才身份的豪橫。

曹操的嫡長子曹昂只是被舉爲孝廉,曹操就高興的了合不攏嘴,對曹昂滿意的不行,成天在夏侯惇、曹仁等宗室的面前誇耀。

茂才可是比孝廉還要高上一檔的,更何況還是由郭貢這麼個豫州大名士來舉薦。

劉封若是能被郭貢表舉成茂才,那真是碾壓曹昂和袁譚了。

可問題也不是沒有,最主要的問題就有兩個。

第一,劉封不過十歲,這個年齡實在是太小了,雖有甘羅八歲拜相在前,但還是很容易引起士族的不解和反對。

其次,學識問題。

雖然對於這一點,在東漢末年,弄虛作假的風氣橫行,而且漢代唯一的考試還是去中央的殿試,在東漢中後期就已經變成了走過場。

可還是年齡所帶來的弊端。

人們會被三四十歲的人欺騙,讓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成爲茂才,卻不可能相信一個十歲的孩子滿腹經綸,德行澤被一方的。

因此,劉封覺得這就是一個帶毒藥的餡餅,而劉備就明顯有些被這餡餅給吸引了。

若是放到二十年前的和平時代,十歲的茂才,恐怕天下都會震驚,即便是現在,也必然會引起徐州的動盪。更重要的是,只要再堅持幾年,自己年齡增長的同時,茂才也會徹底褪去他的光環。

日後自己就算要就任揚州牧,也根本無需茂才加成。

最簡單的例子還是袁紹家。

袁譚這幾年因爲沒有茂才的關係,哪怕臧洪都已經被調任了,他也一直沒法接替臧洪擔任青州刺史。

可官渡之戰前夕,袁紹直接安排自己的侄子高幹擔任幷州牧,自己的二子袁熙擔任幽州刺史,可都沒有茂才加成,隨意拜除的。

在劉封看來,現在爲了一個茂才,犧牲那麼許多,實在是得不償失。

不過劉備卻是不想錯過這樣的機會,難得的勸說劉封道:“我兒天資聰慧,少年早成,區區茂才,不足爲慮。”

可不勸還好,劉備這一勸說,反而讓劉封下定了決心:“父親,孩兒覺得不可。”

劉備臉色一僵,有些不悅起來,我苦心爲伱經營,你倒是不領情了。

“茂才,國之棟樑也,乃是爲國選才。”

劉封趕忙解釋道:“父親,一州俊才名士何其之多,可能舉茂才者,一年不過一人。歷年茂才,即便不是一方大儒名士,也擅長經綸,精研典籍。父親對孩兒的愛護,孩兒自然銘記於心,可父親此舉,恐有拔苗助長之嫌啊。”

聽到拔苗助長四個字,劉備有些清醒過來。

劉封見狀,趕緊繼續道:“況且豫州多俊才,父親可以此茂才拉攏人心,經略豫州,這纔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劉備終於被劉封說服了,他也知道此時舉薦劉封爲茂才有太多的負面作用,可劉備就是忍耐不住啊。

這也難怪,袁紹,曹操,公孫瓚,孔融,甚至是陳羣、陳登,哪個不是孝廉出身。

唯有劉備,是從最底層靠軍功一路爬升的,而且還好運的遇到了陳紀這樣欣賞他,提拔他的名士。

就衝陳紀從來不曾看不起他,劉備就發誓要把這份恩情報答給陳羣。

也因此,劉備才格外的想要讓劉封成爲茂才,這不僅僅是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期許,更在某個方面,是一種對自己的補償。

可劉封都把問題分析的這麼清楚了,劉備也沒法再繼續自欺欺人了,只能認清事實了。

劉備嘆息一聲,心裡還是相當不捨的說道:“既如此,那豫州的茂才,爲父再考慮考慮吧。”

劉封自然不會有異議。

父子倆商議完畢,劉封便告辭離開。

他和劉備手上都有一堆事情要處理,都忙的很。

離開了劉備處,先去給祖母和母親請安問好,又陪着他們聊了會天,這才返回自己的小院。

這時候,劉法、婁室等人都已經在等着了。

劉封直接走到主位上落座,其他人在他擺手下,也都入席。

“這段時間的近況如何?”

劉法率先起身,臉上帶着一點激動,將一個扁平式樣的大木盒放到劉封跟前的案几上。

隨後,劉法帶着些許欣喜、驕傲和激動的說道:“少主,這是我們研發出來的白紙,以及羽毛筆。”

“哦!?”

劉封一聽,大爲高興,伸手將盒子打開。

映入眼簾的是一迭白色的紙張。

這些紙張大小約爲後世的16開,大約是7寸X9寸的規格。

紙張通體呈白色,只是內裡還蘊含着些許黃色。

劉封伸手摸了摸,感受到紙張含有不錯的柔韌度,表面有着輕微的砂礫感,遠不如後世紙張的順滑,但已經相當出色了。

在盒子中,還放着三支用鵝毛製成的簡易羽毛筆,而案几上已經準備了磨好了的墨水。

劉封嘗試着用羽毛筆沾上墨水,然後書寫到紙張上。

讓劉封感到驚喜的是,紙張上的字跡並沒有暈開,依舊清晰可見,這無疑證明了紙張的質量已經足以匹配羽毛筆了。

劉封大聲誇讚道:“好!很不錯!”

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2章 雙向奔赴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65章 禮送賣家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15章 潘璋歸心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12章 破局之法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8章 晨昏定省
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2章 雙向奔赴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65章 禮送賣家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15章 潘璋歸心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12章 破局之法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8章 晨昏定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