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抵達壽春

成功抵達壽春城外的劉封,遇到了前來迎接他的九江太守簡雍、九江郡丞兼都尉陳登、摧鋒軍軍主太史慈,挽瀾軍軍主趙雲等諸多大小兩千石的迎接。

這一路走來,劉封已經巡視遍了揚州絕大部分重要的縣邑,以及順路的普通縣邑,如今的揚州可謂是欣欣向榮,一片生機勃勃之態。

在簡雍等人的簇擁之下,劉封入住了九江郡府之中,安頓下來之後,劉封詢問起了挽瀾軍的編組情況。

根據劉封的命令,將程普、韓當等摧鋒軍騎將自副手的位置上調出,調任挽瀾軍擔任正職。

挽瀾軍這一輪補充極其重要,物資充沛,足有戰馬四千多匹,其中鐵甲兩千套,全身皮甲四千餘套,半身皮甲一千五百套,長短兵兩萬餘。

如今摧鋒軍、挽瀾軍這兩部已經成爲了劉封手中的王牌,戰力堪稱天下無雙。

不但是由劉封最爲忠心勇武的諸多戰將所統領,同時也集結了最爲精銳善戰的老兵,更裝備了劉封手中最好的裝備。

僅僅只是這兩個軍,就配備了鐵甲一萬套,各式戰馬馭馬一萬匹,兩萬四千套全身皮甲,六千套半身皮甲,長短兵器十八萬件,大小弓弩八千餘張(含騎弓、箱式連弩、手弩和車駑等多種),精鐵箭頭一百萬支,塔盾四千面,圓盾六千面。

這些物資即便是以劉封辛辛苦苦打下的工業基礎,想要補充起來也得一兩年的時間。

其他東西還好說,哪怕鐵甲如今產量也已經達到了年均數千套的規模,可唯有戰馬補充困難,完全靠對外採購在支撐。

雖然劉封在淮泗組建了大量的馬場,可這些馬場建立不過兩年,距離第一批馬駒成熟還需要兩到四年。而且戰馬是極爲脆弱的生物,可偏偏卻是充當鋒矢箭頭的重擔,因此折損消耗起來是相當大的。

短時間內,劉封是沒法再組建類似摧鋒軍、挽瀾軍這樣龐大的多兵種混合兵團了,採購來的戰馬能夠維持着兩部的消耗,再有所盈餘就很不錯了。

畢竟賈逵、高順、周瑜、蒯越等部中,雖然沒有類似摧鋒軍、挽瀾軍這樣大戰術騎兵部隊,但一個軍兩萬人,多少也總裝備了數百乃至千餘匹一、二等的戰馬、以及三等的馭馬,累積起來也不是個小數字。

這些戰馬一旦遭遇消耗,也是需要補充的,甚至比摧鋒軍、挽瀾軍更爲緊缺,畢竟這些戰馬可都是各部軍隊中的偵查力量,戰術等級上要更高。

因此,短時間內,劉封是沒法再編組類似摧鋒、挽瀾這等一等一的甲等精銳軍了。倒是純步兵爲主力的野戰新軍可以考慮,畢竟鐵甲產量還是比較高的,補充完損耗後還能有不少盈餘。

“挽瀾軍戰備情況如何?”

劉封沐浴更衣之後,再次出來見人,第一個問的就是趙雲關於挽瀾軍的情況。

趙雲恭敬的如實回答道:“得蒙少主恩典,太史將軍助力,挽瀾軍如今編組已成。只是部曲之間還需要磨合,且補充了一定荊州新兵,也需要時間安定下來。”

挽瀾軍所部此次戰損,盡數補充的是荊州降卒,同時還抽調出了八千人的老卒用以組建新軍,而補充這部分的抽調的兵力來源於兩部分,其中三千人是跟隨程普、韓當轉入的摧鋒軍老卒,剩下的五千人也是荊州降卒精銳。

同時,摧鋒軍中抽調出來的兵力,也一樣補充入了荊州降卒精銳。

這是劉封精心安排的結果,從而保證摧鋒、挽瀾兩軍三萬人中,半數是徐州、豫州、河洛(河內,河東,雒中)老卒,剩下的半數則是揚州、荊州的降卒。

如此一來,不但能消耗掉一萬五千人左右的荊州降卒精銳,同時也能抽調出一萬五千徐、豫、河洛的精銳組建新軍。

劉封的目的自然是爲了進一步提升麾下軍隊的質量和數量,同時也能安定荊、揚兩州的人心,更有打碎軍中山頭派系的目的。

這些荊州降卒精銳,本身在劉表手底下就享有一流的待遇,若是貿然降低,軍心勢必不穩,而且也不利於維持這等精銳戰力。而將他們編入摧鋒軍、挽瀾軍中,享受劉封麾下第一等待遇,這些降兵必然會感恩戴德,而且也會疑慮盡消,更重要的是,日後建功立業,也會有荊、揚兩州籍的勇士嶄露頭角。

派系永遠都會有的,即便硬是拆分了,日後也會有新的派系誕生。

所以劉封從來沒有打算消滅派系,畢竟偉人都曾經說過: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可見抱團是人的本性,難以根除。

故而劉封想的是壓制,不讓一家獨大,同時派系越多越好。

只要荊、揚兩州的人才起勢,那麼豫、徐兩州的老臣們就有了牽制和平衡,不會一家獨大,劉封自然也就少了被老臣裹挾的風險。

不過如此一來,摧鋒、挽瀾兩軍軍中必然是需要補充入大量新兵的。

雖然這些新兵也都是荊州軍的精銳,可他們卻是同摧鋒、挽瀾軍中的老卒涇渭分明的,甚至在不久之前,雙方還是你死我活的敵人。

要想重新擰成一股繩子,不但需要這兩軍從上到下的將領、軍官們嚴格訓練、整合和教育,同時也需要不少的時間。

關於這一點,太史慈和趙雲都覺得如今軍中的戰力恐怕只有往日的五成,如果有三個月的時間,當可以恢復到七成,半年之內,可以恢復到八、九成。

眼下是十一月了,天氣開始轉冷,聽北方情報,袁紹軍也在整軍備戰,揀選精銳,汰除老弱,整理軍械,調配物資。

情報中提到,袁紹欲大揀全軍,揀選二十萬精銳,號爲河北軍,同時命令河北鐵管營日夜不息,打造兵器甲械,以備南下勤王。

以目前的情報來看,袁紹年內是不可能出兵的了,最早恐怕也得越過年關,明年開春之後纔會動兵。況且即便出兵,也有曹操頂在前面,短時間裡絕無可能衝到江淮的。

與袁紹相對應的,曹操據說也在整軍,欲揀選精銳,號爲河南軍,不過規模就小多了,聽說只能編練六到八萬人。

不過可以預料,這六到八萬人必定是野戰之師,決戰使用的精銳王牌。

這個時空中的曹操地盤的確要小了許多,可在錢糧收入、以及戰略態勢上,卻是遠勝原時空之中。

原先的時候,曹操居於中原腹地,北邊是大敵袁紹,南面是袁紹的鐵桿盟友劉表,東面是聽宣不聽調,態度曖昧的徐州藩鎮臧霸,西面更是馬騰、韓遂等西涼賊寇。唯一明面上的盟友江東孫策,成天想的卻是長途奔襲,偷襲許昌。

怎一個慘字了得。

可現在,除了北邊袁紹的威脅依舊外,其他方向上卻無疑要好上太多了。

南面荊州直接白得了南陽盆地,只需數千人即可鎮撫地方,袁紹的死黨劉表也被劉封趕入朝中。

至於原來那個成天想着偷襲自己的盟友也換成了信譽良好的劉備,雙方還約定了攻守同盟,同時,東面、南面也都是劉備的地盤,不需要過多駐防,無疑大大減輕了曹操的軍事壓力,使得他在兵力的集中上,也遠遠勝過原時空中。

這纔有了曹操揀選全軍,編制精銳的事情。

如此算來,摧鋒、挽瀾二軍時間充裕,最少也有半年可以休整。

另外,從這二軍中抽調出的一萬五千人,可俱是百戰精銳,可建第三軍之基礎,只需補充五千荊州降兵,即可成軍。

第三軍雖然不可能再像摧鋒、挽瀾二軍那樣擁有兩個騎兵營,甚至連一個騎兵營都建不起,但還是可以組建一個以步兵爲核心的精銳合成野戰軍,訓練整合的時間也差不多隻需要半年。

另外,劉封也久思過,十萬大軍屯於壽春,有些過於浪費了。

於是,他以一種商量的口氣詢問起陳登、太史慈、趙雲等人:“如今壽春大軍雲集,計有十餘萬衆,長此以往,恐九江不堪重負。我意調摧鋒軍於潁水一線,佈置在項縣、汝陰、慎縣一線,必要時可沿潁水迅速北上,增援陳國乃至陳留郡。同時,調挽瀾軍於睢水一線,分駐樑國郡府睢陽、寧陵、谷熟一線,可與陳國、汝陰互成犄角之勢,也可沿睢水增援陳留、濟陰兩郡。”

按照劉封的安排,如此一來,摧鋒、挽瀾兩軍就能在豫州、兗州一線展開,並有大河潁水、睢水連通,而兩條河流之間,又有中原平坦大道相互連接,十分便於機動轉移。

在完整戰備之後,一旦戰事爆發,只需要三到五天時間就能增援中原各處戰場,同時,佈置在這一線,又不會遭遇敵人的突襲,顯然十分安全。

堪稱名副其實的戰略預備隊。

最重要的是,這兩地皆是沃野千里,不但土地平整,且肥沃富庶,產出豐饒,大軍駐紮於此,糧食就先省了許多轉運的靡費和運力。更不用這兩處地區與九江壽春和彭城水路相通,補充軍械物資起來也是事半功倍了。

陳登心思電轉,第一個反應過來,便想開口贊同。

畢竟他所部也多佈置於汝南郡平輿一線,若是太史慈、趙雲兩軍按照劉封最新的想法展開,那對於他的照應是相當大的。

如此一來,他也就不再是獨木難支,而是有了堅固可靠的側翼友軍了。

“以登之見,此案可行也。”

陳登當即開口贊同,如今平輿附近民生漸復,人口越來越多,以往荒廢的田地也漸漸復耕了起來。

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陳登,正是他出人出力,籌集錢糧,又向劉備主動請纓,不惜折節下問,籠絡何儀、劉闢等黃巾降將的舊部,展開屯田,興修水利。

這纔在兩年間,克服旱情,重開田地,屯田成功。

這一次屯田可比當初在徐州時要難多了,當初那是陶謙要屯田,自然籌集了一批資源給陳登,而陳登又是地頭蛇,與徐州各方勢力合作起來事半功倍。

可如今身在汝南,這裡到處都是名門士族,百年豪強,隨便哪冒出來的家姓,就是比他陳家在士林中還要清貴的存在。而且地方上魚龍混雜,潰兵、敗軍、盜賊、劫匪、黃巾、豪強參差不齊,陳登這番屯田可是花了好大的心血,着實不想有所折損。

若是有了太史慈和趙雲兩軍頂在前面,陳登這邊壓力銳減,汝南也會變得更加安全,屯田自然不虞爲兵火所害了。

是以陳登大力贊同,支持劉封進行調整。

太史慈和趙雲仔細想了想後也覺得可行,壽春這裡交通便利,城高池深,面積廣闊,又有支城數座,的確算得上是上佳的駐兵之所。

只是如今兵馬着實有些過於龐大了。

摧鋒、挽瀾兩軍就有七萬之衆,再加上新建之軍,這就已經是九萬人了,這還沒算壽春的郡兵,以及陳登所部駐紮壽春的三千人。

合攏起來,顯然已經突破十萬之數了。

更重要的是,日後荊、揚、交三州兵力北上,很大概率還是會匯聚到壽春。如此一來,摧鋒、挽瀾兩軍適當前壓,反而更爲合適,也可以保障自身有足夠大的緩衝和縱深區域。

想到這裡,太史慈和趙雲也都齊齊點了點頭,贊同劉封的看法。

“好,既然三位叔父俱是贊同,那就酌情移軍吧。”

劉封當即就將移軍的權力下放給了太史慈和趙雲,讓他們自己安排。

等他接下來前往徐州,自然會和劉備詳加商量,尚還有河內一事,他也想要聽聽劉備、荀攸、郭嘉、魯肅、劉曄等人的意見。

接下來,劉封的注意力轉向了簡雍,仔細詢問起九江、廬江的情況。

之前簡雍就曾多次給他發來文書,上面記錄了江北兩郡的旱情變化。

至今年秋後爲止,旱情基本上算是結束了,天氣開始恢復了正常,劉封這次過江北來,甚至還遇上了一場小雨。

聽簡雍說,今年的旱情已經比去年減緩了許多,糧食產量可望回覆到正常年景的八成以上,少部分靠南靠江的水田,甚至都有望豐收。

一來是這些水田靠着長江,並不缺水,二來則是這些地方的旱情基本已經結束,纔會有此結果。

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37章 心腹大患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22章 拜訪糜竺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626章 噩耗頻傳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84章 魯肅來信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16章 曲轅犁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7章 心腹大患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621章 略佔上風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81章 徵辟劉曄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7章 代工耕犁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15章 潘璋歸心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79章 玄德教子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52章 雙向奔赴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81章 徵辟劉曄第7章 各方反應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
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37章 心腹大患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22章 拜訪糜竺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626章 噩耗頻傳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84章 魯肅來信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16章 曲轅犁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7章 心腹大患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621章 略佔上風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81章 徵辟劉曄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7章 代工耕犁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15章 潘璋歸心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79章 玄德教子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52章 雙向奔赴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81章 徵辟劉曄第7章 各方反應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