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以巴爲銅

席間衆人皆屏息凝神,目光隨着劉封緩緩移動。

劉封卻神色如常,慢慢走到劉巴身前,忽然向着對方深深一揖,道:“封雖自有苦衷,然先生批評,於我卻並非壞事。荊州之事,封雖因大義而舍小義,卻終究有愧於劉鎮南,確有不當之處,致使荊州烽煙四起,此乃封之過也。自封起兵日久,身邊諸位先生對封都是讚譽有加,批評日少。今日能得先生直言相勸,封心中實有感激之情,卻無半分怨懟。”

劉封的話讓在場衆人的臉色再度發生了變化。

包括桓階在內,衆人本以爲劉封是要斥責劉巴,卻沒想到劉封竟然上演了一出聞過則喜的戲碼,這大大出乎了衆人的意料。

劉巴的確是人才,也是名士,更是荊南出類拔萃的人傑。

可說白了,也不過就是荊南四郡中的翹楚,而如今劉封本人,卻已經是主宰兩州之地的強藩明主,雙方實在沒有可比性了。

所以誰也想不到劉封會如此擡舉劉巴,就連劉巴本人都有些瞠目結舌,呆愣在當場了。

劉巴本性高傲自矜,又因爲年少成名,才高學深,出身名門,且拜師於當世大儒門下,在父親遇害之前,可謂是一帆風順。

後來雖然因爲劉祥之死,以及劉表、黃祖的打壓而導致家境急轉直下,可劉巴本人的性格卻是始終沒變。

事實上劉巴這樣的人,頗有些吃軟不吃硬。

劉備最後能夠拿下劉巴,一方面是實力劇烈提升,一下子握有了一州半的領地,成爲了天下有數的諸侯,另一方面也是劉備持之以恆的柔和示好的手段。

如今劉封一句聞過則喜,甚至因此而感激劉巴,不但完全出乎了劉巴的意料,更讓劉巴心中產生了動搖。

事實上劉巴會在宴會上如此掃興,並非僅僅是因爲他看不上劉備父子,否則大可辭官而去即可,何必如此行事,徒做狂生之相。

劉巴之所以會如此,其實還有一層更深的原因,那就是他對劉封有着不易察覺,卻根深蒂固的嫉妒之情。

劉巴之父劉祥本是江夏太守,與孫堅是政治同盟,劉巴與孫策也曾相識,彼時兩人都是高高在上的太守嫡子,在東漢時代,已經可以稱得上一句公子了。

可父親兵敗身死,孫策短暫的席捲江東之後,竟爲劉封所平,這讓劉巴對劉封很是驚異。

後來孫策入援長沙,與劉巴再度重逢,其對劉封讚不絕口,對於往昔兵敗,也是心悅誠服,這就更讓劉巴好奇了。而隱藏在好奇之下的,也有微不可查的嫉妒。

劉巴本身清高自傲,自矜才能卓著,可劉封年歲比其小上許多,居然能掃平袁術,降服孫策,如今更是在短短半年時間之內,就將耕耘荊州十年之久的劉表掀翻鯨吞。

這使得劉巴內心對劉封的嫉妒之心愈發強烈了起來,最終纔有了今晚宴會上名爲建言,實爲諷刺的不義言論。

劉巴甚至做好了劉封惱羞成怒,下令懲治自己,甚至將自己斬首示衆的準備。

如果劉封真的如此這般,劉巴即便身死,也會覺得自己贏了,可劉封竟然虛懷若谷至如此地步,這讓劉巴不得不爲之動容。

不等劉巴反應,劉封卻是伸手拉住劉巴:“子初先生性格高潔,品德高尚,宛如明鏡,實爲封所缺之物,封不才,懇請先生應封所請,如此,封可以先生爲鏡,日日照看,以察己身不足也。”

劉巴面容微微顫抖,他實在想不到劉封居然如此擡舉自己。

眼前這一幕,以劉巴的才智不難想到,劉封以自己爲明鏡這一說,必然會是千古留名的雅事。

以巴爲銅,可鑑得失。

劉巴都能想到這樣的典故傳頌千古。

但這一切的開端,是自己的臣服。

唯有自己臣服於劉封,才能給這件典故雅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劉巴也不知道自己猶豫了多久,或許短的只是幾個呼吸,又或許長的能吃完幾頓飯,可最終,他還是聽到了自己的聲音。

“巴,一介湘南狂生,於鄉梓之地,略有薄名,才疏學淺,德行微薄,不意將軍竟如此厚愛,巴雖自知學識淺陋,德行未修,卻不敢駁將軍之請,只願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不誤將軍所求也。”

劉巴起身避讓,然後恭恭敬敬的朝着劉封大禮下拜,應下了劉封所請。

至此,桓階長鬆了一口氣,而其他名士們或多或少的生出了嫉妒豔羨之情,這些人也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這一幕君臣合契的價值有多高。

只恨劉封所請之人乃是劉巴,更恨劉巴如此無禮,卻能得劉封之心。

在場衆人以目互視,倒是不約而同的生出了一個念頭。

左將軍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竟至於斯,實是我等千載難逢之機遇也。

酒宴的前半段,雖因劉巴的狂言而導致氣氛一度失控,可緊接着劉封這一手以巴爲銅,可鑑得失,直接扭轉幹坤,使得堂上氣氛愈發火熱,最終主賓盡歡,其樂融融。

宴會散後,劉封居然還將劉巴留下,秉燭夜談,通宵達旦,隨後兩人促膝而眠。

隨後幾日,劉封都將劉巴帶在身邊,態度親近而又不失尊崇,以經濟和律法多次諮詢劉巴,讓劉巴深切的體察到劉封並非是在惺惺作態,而是真心實意的欣賞自己的才能,更明白自己的所長。

至此,劉巴的心態徹底扭轉,對劉封再無半點芥蒂,相反,只覺自己終於找尋到了真正的明主,心情激盪,熱血上涌,只願自己立時就有機會,好爲劉封赴湯蹈火,以報答對方恩遇於萬一。

劉封駐蹕於臨湘,好事卻是一件又一件。

通過詢問張羨父子,劉封很快就找到了張機所在,對方也是南陽張氏,更是張羨的族人,南陽兵禍之後,張機就南下投奔了自家族人張羨,並在張羨的幫助下,暫居住於臨湘城中。

張機和華佗一樣,都是士族出身,但卻沉迷醫道,不思仕途。

如果說華佗後來還想過出仕,因爲自己醫家的身份拖累了仕途而感到後悔,那張機則全無這般想法。他不但沉迷創作傷寒雜病論,同時也在各地收購各種方子,以記錄進自己的著作之中。

其中有着張羨父子很大的功勞,尤其是張羨,對張機照顧有加,更多次饋贈厚金,供其養家的同時,還有餘力購買雜方。

張機感張羨之恩德,一直長期停留在臨湘,爲張羨診療看病。

劉封見到張機時,險些沒能認出對方。

張機與華佗截然不同,一副士人打扮,而且賣相極好,年歲雖然不小,卻是一派仙風道骨的模樣,只能說不愧是南陽名門之後。

聽到劉封自報家門之後,張機趕忙上前行禮,態度十分恭敬謙和,讓劉封生出了不小的好感。

“先生不必多禮。”

劉封將對方扶起,隨後問道:“聽聞先生正在編撰奇書《傷寒雜病論》,不知此書可成?”

張濟大吃一驚,沒想到自家編撰的書籍還未成稿,劉封居然已經知道名字了。

不過驚訝歸驚訝,劉封的問話,張濟卻是不敢不回。

“啓稟左將軍,是有編撰一書,尚在成書之中,只是這傷寒雜病論的名字,不知左將軍是從何而知。”

劉封心中啞然,看來此時對方還沒有想到這個書名啊。

於是,劉封施展起乾坤大挪移,轉移話題,不答反問道:“不知先生可曾聽說過華佗之名?此名正是我受其引發。”

張機自然是聽說過華佗名字的,只是兩人一個在徐州,一個在荊南,遠隔上千裡,其實知道的消息並不多。

不過聽着書名,卻是比自己想的還要貼合許多。

張機心中微動,起了易名之心。

“北地醫仙,機自然有所耳聞,只恨緣鏘一面,不能當面探討。”

張機笑着點點頭:“聽說華先生有一方,名麻沸散,可使人昏睡無知,刀刃加身而無所察覺,實叫人不敢置信。”

劉封點頭道:“華先生乃是醫道聖手,其才與張先生不相伯仲,只是所擅不同。麻沸散一方確有奇效,卻不似先生形容的如此神乎其神。此方用於外科,極爲有效,可讓傷者減少疼痛。”

張機有些驚訝,有些憧憬道:“原來如此。”

“先生有所不知,此方之中,也有在下的一份功勞。”

劉封在張機疑惑的眼神中,笑着解釋道:“此方乃我出資,經華先生研證,才得以定方。”

劉封這還真沒有吹牛,這時候華佗僅僅只是發現了羊躑躅有一定的鎮痛作用,茉莉花根有麻醉止痛的功效,麻沸散方子卻還未有定案。

是劉封建議華佗繼續深入研發,並提供了一筆專項資金,這才使得這一世的麻沸散更早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張機有些訝然,既沒想到劉封居然在麻沸散中有功,同時也想不到劉封居然會和自己說這些。其實劉封的用意很簡單,就是示人以誠,希望能夠取得張仲景的信任,然後將對方招致麾下。

張仲景的能力其實是不遜色於華佗的,更妙的是,這兩人所擅長的領域還偏偏是不同的。

這樣的大能,劉封自然不可能放過,有了張仲景主要研發內科醫學的話,那華佗自然就可以在外科醫學上更加用心了。

接下來,劉封在張仲景驚疑的目光中說道:“張公如今在府中養兵,康復之後,當要北上雒中,入京爲官。不知張先生有何打算?”

張機雖然得張羨資助,卻不可能知曉張羨的仕途安排,況且張羨如今還在病中,自然更不會有人告訴張仲景這些事情了。

因此,他還是在劉封的口中第一次聽到這些事情。

遲疑了一下,張機試探道:“老朽年事已高,又在臨湘生活多年,應該是會留在此處終老吧。”

劉封卻是看了眼樊阿,後者趕忙上前道:“先生有所不知,我家主公對醫家子弟毫無偏見,包容如一。我師華公,便是如此,如今正留在徐州將軍所建之醫政院中任職。”

說到這裡,樊阿頓了一頓,打量了下張機的神色。

隨後,在對方驚異的眼神中,繼續說道:“將軍此來,有意邀請先生前往徐州,入職醫政院,編撰傷寒雜病論的同時,研發更多醫學之道,使天下百姓得以享此恩惠。”

“這……”

張機吃了一驚,這才明白劉封貴爲左將軍,緣何會來自己這麼個草民家門。

只是倉促之間,張機難下決斷。

此時,劉封溫和道:“貿然邀請,先生自不必立下決定。不如與家人商議過後,再做計較。只是此番邀請,我實是爲天下百姓邀請先生,徐州氣候溫和,又有諸多醫家弟子,我欲成醫家道統,爲日後醫道開傳承之術,爲此,不惜重金投入。還請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

劉封所言,情真意切,即便是張機也爲之動容。

三日之後,張仲景答應了劉封所請,只是希望能夠晚些成行,他想要繼續留在臨湘看護張羨。

對此,劉封自然沒有不允之理。

處理完了張仲景的事情後,劉封又將劉巴請了過來。

“子初先生,我有一衆任,遍思諸賢,唯汝可擔負。”

甫一相見,劉封就給對方戴上了一個大帽子。

劉巴自不敢當,可心裡卻爲劉封的重視而歡呼雀躍,當即表態道:“蒙將軍厚愛,巴雖才能淺薄,能力庸碌,卻願爲將軍盡心竭力,至死方休。”

“先生言重了,言重了!”

劉封當即面露不悅:“封才得先生,正欲朝夕請教,耳提面命,先生怎可輕言生死,此話萬萬不可再言。”

劉巴自然趕緊道歉。

隨後,劉封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原來,劉封希望劉巴能夠在東漢商業條律《金布律》和《關市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後世的一些商法基礎,出臺一部適合當前形勢的商業律法,以爲準則。

劉巴精通律法,又擅長經濟之學,正是最爲合適不過的人選,而且一旦事成,將是大功一件,也有助於劉巴快速的融入到劉封麾下。

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20章 榻上盤賬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18章 委以重任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98章 北伐臧霸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64章 上門送禮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25章 意料之外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6章 曹家夜話第3章 大言欺人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8章 晨昏定省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
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44章 陸議改名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20章 榻上盤賬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18章 委以重任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98章 北伐臧霸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64章 上門送禮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25章 意料之外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6章 曹家夜話第3章 大言欺人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8章 晨昏定省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