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兩路大軍

豫章郡,南昌縣。

作爲豫章郡的郡治所在,又是水陸交通樞紐,一直都是極其繁榮的,是南方有數的大城之一。雖然沒法和吳縣相比,但與山陰相比,卻也是不遑多讓。

只是眼下南昌縣中,氣氛卻是頗爲緊張。

往來行人匆匆,店鋪雖然營業,卻透着一股蕭瑟的氣息。

南昌縣中上至士族豪強,下至蒼頭百姓,都知道郡守和徵南將軍開戰了,而且還拉上了山越蠻兵,結果卻是大敗虧輸。

如今南昌縣裡已經戒嚴,只留出一個城門供百姓出入。

這倒不是朱皓特別親民,而是慣例。

要是所有城門都封閉了,百姓家中可是連隔夜柴薪都沒有了,要不了兩三天就得餓死。

虞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南昌縣的,稍一打聽,就得到了華歆的住址。

華歆此時隱居在南昌縣中,此時可遠遠沒有原時空中風光。

原時空中,華歆在一年之內完成了三級跳,先是在朱皓被笮融殺死之後,代理成爲了豫章郡太守。緊跟着,在幾個月後,劉繇病死,被劉基等劉繇舊部擁躉爲揚州刺史。

再之後,就是被虞翻所遊說,帶着整個劉繇集團投降孫策,成爲了孫家政壇中前期相當龐大的揚州牧集團。

只是現在因爲劉封的關係,笮融一直沒有逃去豫章,眼下更是直接被他於句容斬首示衆,傳首徐州。

這樣一來,朱皓在豫章活的好好的,華歆的太守之位自然也就不翼而飛了。

好在朱皓對華歆頗爲敬重,平時多有饋贈,華歆雖然沒有收下禮物,但有了朱皓的態度,他在南昌縣中的日子還是過的很是舒適。

次日,虞翻一沒帶隨從,二沒帶禮物,三沒帶名刺,就自己一人大咧咧的登上了華歆家門。

華歆聽到僕人來報,有些驚訝,當即升堂將虞翻請入。

“在下餘姚虞翻,見過子魚先生。”

虞翻上堂之後,朝着華歆拱了拱手。

華歆訝然問道:“可是餘姚虞仲翔?”

虞翻頷首道:“正是在下,不想子魚先生竟也識得虞翻。”

華歆驚喜道:“居然真是仲翔,景興與歆乃是舊識,常有書信往來。其在心中對你是好一番誇讚,還將你所做文章連同書信一併寄來。仲翔博覽多識,文章雄闊,讓華某愛不釋手啊。”

華歆對虞翻讚不絕口,可虞翻的表現卻是十分淡然,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有多高興。

華歆性情內斂低調,性敏多疑,當年與管寧一同耕讀時,就表現的淋漓盡致。只可惜華歆雖然演技高超,但卻抵不過管寧洞察人心,最終落了個割席的結果。

雖然不知道虞仲翔因何如此,但華歆卻已經察覺到對方來者不善了。

果然,緊接着虞翻就開噴了:“翻,幸遇府君提拔,委以重任,出任功曹,不敢有半分懈怠。孫賊過江之時,家父過去世的消息方纔傳回,翻正在家中爲父守孝,卻也除服而出,爲府君效犬馬之力。”

“翻非名利小人,實乃是爲上報朝廷之恩,下還府君之德也。”

虞翻目光灼灼,緊盯着華歆道:“我本敬子魚先生乃是中原名士,爲諸士所重,定有報國安民之心。”

被虞翻劈頭蓋臉的一頓怒噴,華歆這會兒纔有些緩了過來。

聽到這話,趕忙迴應道:“仲翔何出此言?歆讀聖賢,治經典,著道德,安能無效忠天子,安撫黎民之心?”

虞翻卻是步步緊逼道:“既是如此,那朱府君爲何對抗王師,子魚先生卻無半點勸諫?難道子魚先生以爲自己坐視朱文明窮兵黷武,就能阻止得了徵南進入豫章嗎?”

華歆身軀一震,心中很是懊惱。

正如虞翻所言那般,朱皓這一次勾結祖郎等山越酋帥對抗周瑜大軍,他並非全部知情。

只是他素知朱皓此人剛愎自用,外忌內狹,連表面功夫都做不到。別看朱皓現在對他挺客氣的,可說不定一個不順心,當場就會翻臉。再加上自己名望甚高,在豫章本地也很得人心,如此一來,華歆就更不敢建言了。

華歆的性格就是如此,歷史上他作爲漢室老臣,雖然因爲改朝換代的事,連三公都給丟了,要不是曹丕太短命,曹睿又是個有手腕的,華歆什麼下場還真不好說。

但你讓華歆站出來帶隊反對曹丕篡位,那可就太爲難華子魚了。

畢竟這樣的事情,以荀彧之能,也只能軟反抗,非暴力不合作。

荀文若已經足夠腰軟了,華子魚比他還要靈活,自然是不可能站出來反對的。

華歆對於虞翻是真欣賞,對方的話又佔據了道義上風,即便以華歆之能,也一時乏詞辯解。

虞翻此時卻突然冷靜了下來,並沒有繼續窮追猛打,而是整理了冠冕衣袍,端正身體,重新開口道:“翻有三疑,欲求教於子魚先生,懇請您爲我解惑。”

華歆心中一頓,深深的看了虞翻一眼後,當即答道:“不知仲翔有何疑慮,歆雖不敢當仲翔如此求教,卻願知無不言。”

虞翻拱手作揖爲謝,旋即問道:“先生以爲朱文明名聲之在海內,孰與江北左將軍,鄙郡王府君?”

華歆愣了一下,緩緩搖頭道:“不及也。”

其實這並不是華歆的真心話,不論是袁術,還是王朗,他可都不怎麼看得上。可如今虞翻如此高調詢問,顯然是有後話的。

華歆已經有些猜到了虞翻的意圖,故此才應了他的話,況且他說的也不算謊話,朱皓同袁術、王朗相比較的話,還真不如這兩人名氣大。

果然,虞翻繼續問道:“豫章資糧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與鄙郡?”

華歆自然再度搖頭,否定道:“不如也。”

虞翻露出得意之色,再度問道:“徵南三月下吳郡,半年復會稽,用兵如神,智略超世,左將軍一夜束手,孫殄寇半日亡命,江東六郡,徵南七月匡復其五,只剩豫章一郡不識天數,負隅頑抗。今周將軍再敗朱文明,前鋒已至南昌城北五十里,朱文明欲守孤城,先生以爲城中資糧可夠堪用?若先已知其不足,爲何不早爲計,事後再是會很,也無及所用也。今大軍已次椒丘,僕便還去,若王室兵臨城下,卻迎檄不到者,與吾辭矣。”

華歆心神一震,虞翻這是下最後通牒了,尤其是那句與吾辭矣,簡直是赤裸裸的人身威脅了。

不投降的人就得與世長辭!

華歆知道,這裡面也包括了自己。

於是,他嘆息一聲,開口道:“徵南上稟朝廷之命,下奉獻黎庶之託,爲天子、朝廷安定東南。朱文明乃天子拜封,卻對抗王師,其心當誅!”

虞翻眼睛一亮,知道華歆終於做出決斷了,頓感心滿意足。

可別小看華歆在豫章的影響力,此時豫章太守雖是朱皓,但他的力量已經不如華歆來的強大了。 主要還是朱皓手裡最忠心的部曲已爲周瑜所敗,幾乎全軍覆沒。

這部曲可是跟隨朱儁征戰多年的朱家私兵,能征善戰,要不是朱皓實在太廢物,想要全滅這支私兵必然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對於朱皓來說,還有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

那就是他派出去的三千兵馬,其中只有三百是他的私人部曲,剩下的兩千七百餘衆都是南昌本地的郡兵。

這些人裡的領兵將領都是南昌大族子弟,麾下的兵馬也都是南昌縣人。

現在朱皓將他們悉數丟光,不但自身極其虛弱,還背上了一個沉重的負擔。如今南昌縣中從上到下,都對朱皓很是不滿,怨恨一直在不停堆積,就差一個火星了。

而華歆,無疑是最佳的火星。

********

侯官,東冶縣城外。

趙雲大軍已經成功登陸,並且將東冶縣圍了個水泄不通。

趙雲正打算按部就班的推進劉封提點過的計劃,麾下各營主將卻紛紛找上了門來。董襲、甘寧、袁雄等諸將不約而同的來到了趙雲主營外求見。

趙雲心中疑惑,當即請諸位將校進大帳議事。

甘寧剛一坐下,就挺直身體朝着趙雲大聲喊道:“將軍,我營中出現有疫病。”

趙雲心中一驚,沒想到緊跟着董襲、袁雄二人也是一起開口道:“末將營中也有疫病出現。”

趙雲不敢怠慢,趕忙仔細詢問起詳細的情況。

董襲、甘寧、袁雄幾人你一言,我一語,竟然發現他們營中所出的疫病症狀竟然十分相似,很可能是同一種病。

這種疫病患者全身發寒,時常寒顫,同時卻有伴隨着發熱、出汗等症狀。

趙雲的神情頓時凝重起來,他們乃是北軍,遠道而來,最怕的就是疫病了。

因此,劉封在會稽調集了大量的藥材和醫師,伴隨他們南下,爲的就是防範這種情況。

侯官、東冶的士族豪強人數雖衆,但戰力卻並非有多強大,正常交鋒之下,縱然有人數優勢,也絕不可能是趙雲所部的對手。

可萬一出了疫病,那結果可就不好說了,別說是攻城略地了,恐怕連大軍都未必能保得住。

“諸君莫慌。”

趙雲作爲主將,自然不能慌張,不但自己不能亂了陣腳,更要安撫住衆將領,給他們信心。

“在出發之前,徵南已經有所安排,先請諸位大夫分派各營診治,等結果出來再說。”

隨後,趙雲又下令新建一營,將患者送入新營之中,而老營裡也需石灰消毒,沸水可飲。

很快,大夫就將情況稟報了上來。

而結果相當嚴重,因爲大夫們判斷這些患者所中的乃是瘴氣。

“竟是瘴氣!?”

袁雄本就是江東人,是追隨孫堅征戰的老南人,他對於瘴氣的厲害自然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甘寧、董襲也是聞之色變。

董襲本就是會稽人,自然對瘴氣十分了解,而甘寧是益州人,在益州的瘴氣可是一樣厲害。

東漢時候開拓南方最大的敵人就是瘴氣,它的危害遠超沼澤、鹽蝕、颱風等自然災害。

當然,瘴氣只是這個時代的命名,它在後世的名稱叫瘧疾。

在人類提取青黴素之前,人們幾乎聞瘧疾而色變。毫不誇張的說,這個病的死亡率最高能夠達到九成,而且在當時幾乎沒有治療的手段。

也正是因爲瘧疾的因素,導致南方的開墾死亡率極高,效率極差,代價極爲慘重。可以說正是靠着無數森森白骨,才得以摧毀南方的密林,將南方改造成了適宜居住的環境。

只是,人們並不知道,其實瘧疾在古中國就有特效藥。

古中國的南方、臺灣等地都有金雞納樹的存在,而金雞納樹的樹皮、樹葉就是最好不過的特效藥。

退一步來說,北方的黃花蒿也有一定的療效,雖然比不上金雞納樹的效果,但至少也是對症下藥了。

這一次劉封南下時,就已經備下了大量的黃花蒿,到了會稽之後,也立刻發動尋找金雞納樹。

因此,趙雲這次南下,隨船攜帶了大量的黃花蒿和金雞納樹樹葉、樹皮。

“衆將勿憂!”

趙雲大喝一聲,頓時安撫住了董襲等諸將。

“此次南下,徵南對瘴氣已經有所準備。”

瘧疾主要是靠蚊子吸血傳染的疾病,所以隔離其實作用不大,反倒是剷除水溝蟲卵,多置艾草有不錯的效果。

趙雲當即按照劉封所給的小冊發號施令起來,並讓徐州華佗的弟子劉巖立刻接手病患營,同時調撥出大量的黃花蒿和金雞納樹皮、樹葉,以供劉巖使用。

除此以外,趙雲還下令諸軍剷除周圍水溝雜草,清理駐地周圍的生態,同時採集大量艾草,燻草殺蟲。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診治和行動,瘴氣剛剛有所冒頭,立刻就被壓制住了。而大量的黃花蒿和金雞納,也使得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了穩定。

患者的穩定和減少,又使得傳播進一步開始下降,一場巨大的災變漸漸的消散於形成之前。

趙雲作爲主將,壓力極其巨大,進取侯官地區失敗也就罷了,若是這一萬五千大軍當真被瘧疾肆虐,恐怕能夠得以還鄉者很可能只有十之二三。

一想到劉封的期許和看重,趙雲就猶如負泰山之重。

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84章 魯肅來信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44章 韓循該死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99章 逆擊曹豹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45章 舉薦太史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37章 心腹大患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8章 晨昏定省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章 大言欺人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6章 問對徐州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26章 八二分成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60章 知會曹豹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43章 非蠢即壞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76章 夜半訪客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208章 勾心鬥角
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84章 魯肅來信第17章 宴請趙田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44章 韓循該死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99章 逆擊曹豹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45章 舉薦太史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37章 心腹大患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8章 晨昏定省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章 大言欺人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6章 問對徐州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26章 八二分成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60章 知會曹豹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43章 非蠢即壞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76章 夜半訪客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208章 勾心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