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牽招到來

第104章 牽招到來

片刻的安靜之後,百姓們紛紛跟風喊了起來。

到了後來,就連徐州軍士卒也一起喊了起來。

只有泰山軍俘虜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他們倒是能猜到那小公子就是劉封,可一想到那血淋淋的槍陣,這些泰山軍們就很難把公侯萬代和那血淋淋的場面聯繫在一起。

能發明這種可怕軍陣的,分明是個惡魔好不好。

劉封只覺得這個婦女有些眼熟,仔細一想,還真是熟人。

這婦女正是先前他去的溪山村古姜家的媳婦古陳氏。

劉封衝着對方笑着點了點頭,就看見古陳氏受寵若驚的表情,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直到徐州軍的隊伍完全進城後,襄賁縣的百姓們都還在原地沒有散去,頗有些依依不捨的樣子。

這一幕對於徐州軍的影響固然是巨大的,但對於百姓們自己似乎也並不輕。

徐州軍的士卒們自然是不會知道,這些百姓並不是自發前來的,而是被金睿所組織起來的,甚至還有不少吏員混在其中,生怕出現意外。

之前報捷信使帶回來的信中交代,讓金睿在儘量不耽誤農活的基礎上,召集一些百姓歡迎凱旋迴來的徐州軍。

要儘量讓百姓明白,正是因爲徐州軍的浴血奮戰,才能讓他們享受和平的生活。

是徐州軍血的代價,才讓他們免遭敵人的屠戮。

要讓他們理解徐州軍,感謝徐州軍,親近徐州軍。

劉封的目的當然不僅僅是想慢慢的經營起軍民之間的融洽氛圍,更重要的是想給這個時代的徐州軍一點精神獎勵。

讓他們意識到,當他們是保家衛州的情況下,州郡的百姓會如何的愛戴擁護他們。

這種精神上的情緒價值,雖然現在的徐州軍不能理解,但一定會有正向的情緒收穫。

金睿做的非常不錯,成功組織起了百姓們前來迎接。

在一天的時間裡,金睿不厭其煩的告訴這些屯田民戶,正是因爲徐州軍的奮戰,才讓他們的屯田得以保存。

如果不是劉封帶着的徐州軍打贏了昌豨,現在他們早就被泰山賊寇給洗劫一空了,賴以活命的農田都可能會被一把火給燒了。

尤其是劉封,金睿知道襄賁縣的民衆對這位小公子的感激之情最深。

先前正是劉封的微服私訪,才讓那些貪腐的吏員全部被處罰,而且還是斬首示衆。

同時,少發的糧食也很快重新發放了下來,讓他們這些年來第一次吃上了一頓飽飯。

襄賁縣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把小公子和劉使君給供奉了起來,希望上天能保佑劉家父子公侯萬代,福運延綿。

可見劉封在襄賁縣的地位如何之高。

金睿都想不到劉封的牌子如此好使,原本只是勉強說動了幾十戶人家的老人孩子出來幫忙。

可一聽說是劉封領兵,情況立刻反轉,幾乎家家戶戶都出人出力。

現場的這些吃食可不全是縣裡面準備的,大多數竟然是百姓自己湊的份子。

“今日的事,你辦的很不錯。”

劉封先將重傷員們安置妥善,然後再巡查了一遍徐州軍營地,最後去了一次俘虜營。

看見泰山軍俘虜們的情緒也比較穩定,劉封這才放鬆下來,命令不要短缺了俘虜們的糧食供應,同時讓徐盛和潘璋把今天百姓們送來的吃食醪糟全部分發下去,給大家加個餐。

忙完這一切,他纔有空找來金睿,對他進行誇獎。

金睿低調的謙讓道:“公子謬讚了,下吏只是略盡了綿薄之力,都仰賴公子在襄賁的名望。”

劉封笑道:“辦的好就是辦的好,不必謙虛,家父一直曾言,有過必罰,有功必賞。賞罰分明乃是治政的基礎。”

金睿卻趕忙解釋道:“下吏並非謙虛,所言皆是實情。公子與方伯在襄賁早已是萬家生佛,此事縣中人盡皆知,並非下吏胡謅,公子一查便知。”

劉封愣了下,他倒是真沒想到有這一出,這樣看起來,金睿還真不是吹捧自己了。

“好了,我自然是信的過你的,但你的功勞總還是有的,不能一概而論。”

劉封拍了拍金睿的胳膊,金睿身高有些矮小,連東漢男性平均身高都不到,只有一米五六的樣子,算是相當矮小了。

因此,身材高大的劉封對上他,都有居高臨下之感。

這也是金睿雖有才能,卻始終得不到拔擢的重要原因。

在漢代,長相可是當官的重要條件之一,不夠帥不夠高大魁梧可是當不了大官的。

“伱好生去做,三五年內,總能當上一任主簿,若是政績出色,我親自做保,保你一任縣令。”

聽到劉封的許諾,金睿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連自己這種人都能當縣令嗎?

不,還是得靠公子!

沒有公子,自己就是再努力一百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金睿清醒過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大禮參拜,朝着劉封叩首道:“蒙公子不棄,願爲公子門下走狗!”

劉封苦笑,他倒是想把金睿當人看,可要是這麼說了,那金睿只會以爲劉封對他不滿意呢。

門下走狗,可不是隨便誰都能當的,那可必須得是心腹,得是親信。

“好了,先起來吧,好好做事。”

劉封繼續給出了一顆甜棗:“魯校尉已經和州中打了報告,想提升你爲主記掾,相信州中不日便可通過,你有個心理準備。”

金睿喜出望外,剛剛爬起來的身體又一次跪倒了下去:“多謝公子!多謝方伯!睿必矜矜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好了好了,不用拜了。”

劉封上前親自將金睿攙扶起來:“我有句話要忠告於你,希望你能銘記在心。”

“公子請說!”

金睿一臉赤膽忠心,恨不能爲劉封效死的神情。

劉封語重心長道:“你之脫穎而出,乃是不貪不佔,克己奉公。我希望你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望你能將百姓放在心中,不求你放到首位,卻總不能沒了他們的位置。”

金睿隱隱有些恍然,鄭重其事的回答道:“請公子放心,睿必披肝瀝膽,廉潔奉公。今日公子之教,睿必不敢有半點後忘!”

劉封這才滿意,當天晚上,金睿的招待不過四菜一湯。其中一肉,兩素,一瓜果,湯乃是雞子湯,很是合劉封之意,又讓劉封好一通稱讚。

劉封進駐襄賁縣前天的晚間,信使已經到達郯城。

此時,劉備正在府中招待一位故友,爲他的到來而感到歡天喜地。

“子經,你可來了,你可真是想死爲兄了!”

劉備拉着牽招的手,手舞足蹈起來,像是滿心的喜悅不如此就發泄不出來一樣。

牽招也是笑容滿面,聞言,還故意下拜道:“勞使君久侯,招之罪也。”

“哈哈哈哈哈!你這是做的哪一齣!”

劉備先是嚇了一跳,後來反應過來,明白牽招是在打趣自己,便哈哈大笑起來。

緊接着,劉備拉起對方,握着牽招的手就不肯放,一邊嘮叨道:“自從你我兄弟洛陽分手之後,已有十一年不曾見面了吧?”

“正是。”

牽招也陷入了回憶中:“自兄長中平元年,從軍出征黃巾時分別,至今已有一十一載了。”

“當時兄長意氣奮發,雲長兄與益德兄也俱是摩拳擦掌,想要以軍功出仕。”

牽招清楚的記得黃巾之亂時,自家兄長雖然很是擔心兵禍連綿,百姓民不聊生。可同樣也爲軍功機遇的來臨而激動的不能自已。

他記得當時劉備就將全部資產拿了出來,招兵買馬,南下投奔老師盧植。

而他則因爲老師樂隱爲車騎將軍何苗所徵辟,前往洛陽擔任車騎將軍府長史之職而離開了幽州,前往洛陽。

兩人此後,再不曾相見。

牽招自中平六年,老師遇害,他冒着生命危險爲老師收斂遺骸,隨後又千里護送,載其歸鄉。

在路上還遭遇了山賊,同行之人盡數逃跑,唯有他一人留在原地,哭泣懇求,敘說原委,讓山賊動容,放他離去。

自此開始,牽招漸漸名聲鵲起。

牽招有了名聲之後,依舊居家耕讀,拒絕了一些縣令的徵辟,只是讀書養望。

在這段時間裡,他居然收到了劉封的書信。

對於這個侄子,牽招原本還不怎麼了解。

可隨着劉郎懷橘,臥冰求鯉等美名從涿縣向着整個幽州,乃至河北擴散時,牽招纔開始重視起這個侄子來。

隨後,叔侄倆的書信往來更爲密切,劉封經常請教經義的問題,而牽招則樂於解答。

但偶爾,劉封也會討論時局,品評英雄。

劉封在書信中,對曹操極爲推崇,卻對袁紹不以爲然。

牽招不禁生出了好奇心,要知道曹操乃是宦官之後,雖然削尖了腦袋想當士族,成天和袁紹等人混在一起,虛與委蛇,曲意逢迎。

袁紹卻是出身四世三公之家,乃是天下仲姓,家族門生故吏多如牛毛,雖然只是婢女所出,卻因爲過繼的關係,已經變成了袁家的嫡子。

更重要的是,袁紹已經是冀州牧,而曹操不過是東郡太守,而且還是袁紹爲他表奏的。

雙方名爲盟友,實爲藩屬。

可劉封卻堅持認爲,曹操博學多才,善於學習,家族實力雄厚,人才衆多,又能唯纔是舉,必定能在兗州站住跟腳。

牽招初時不以爲意,只是覺得劉封對曹操好感過多,以至於癡人說夢。

可接下來的事情卻險些驚掉了牽招的眼睛,劉岱迎擊黃巾軍,戰敗身死,曹操火線接任兗州牧後,竟反敗爲勝,大破黃巾,一戰收降青州黃巾青壯三十萬。

隨後又連續敗公孫瓚,陶謙、袁術,就連自家兄長劉備都被揍的雞飛狗跳。

牽招得知這些消息的時候,已是興平元年。

這時候的曹操已經開始一徵徐州了,殺的彭城屍山血海了,只是消息傳遞的比較慢,牽招還一時不得知罷了。

從這一刻起,牽招不再以孩童視劉封,他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兄長家這位小侄子乃是天之驕子,少年早慧到如此地步,縱然是神童滿地走的東漢也是絕無僅有的。

其實牽招並不知道,劉封不是真那麼崇拜曹操的,他猛曹操乃是暗度陳倉之計。

他明着是誇曹操,暗地裡是在踩袁紹,畢竟曹操可夠不着牽招,唯有袁紹,才能徵辟牽招。

以牽招的性格,一旦被袁紹徵辟成功,就再也和劉備無緣了,除非劉備能夠攻滅對方。

而在牽招來看,大侄子本就欣賞曹操,看不上袁紹。

既然曹操表現出了亮眼的水平,這不就證明了大侄子的眼光好嗎?

既然大侄子的眼光好,不就更說明了袁紹確實不行嗎?

這樣一來,牽招的心裡就有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這讓牽招在初平三年,第一次接到袁紹的徵辟時,雖然幾經猶豫,最終還是謝絕了這次徵辟。

袁紹聞訊很是吃驚,在他看來,牽招不過是幽州地方士族而已,在整個大漢國連三線都未必排的進,自己給的可是從事的身份,可牽招居然不識好歹?

袁紹內心是有些不悅的,但表面上還是得做出雅量寬容來,也就沒有計較這個事情。

要說牽招後面後悔不後悔,說實話,是後悔的,但並不多。

大侄子這方面居功至偉,他不斷的給牽招灌輸不可貿然下注的想法,暗示擇主一定要慎重。

同時,劉封還在字裡行間暗示,自己家父親若是能有機會得到一份基業的話,他這個兒子很是擔心他能不能守得住啊。如果這時候親如兄弟的叔父能幫上一把的話,父親應該會很感激吧。

畢竟父親孤家寡人一個,沒有宗族可以依賴,這就缺乏了最可信任的親戚啊。能夠算得上親這一級的,不過就只有關張簡和您牽招叔父了啊。

牽招雖然不覺得劉備能有什麼創立基業的可能性,但也認同自己大侄子的話,潛移默化的覺得自己和劉備的感情,確實已經達到了親兄弟的地步了。

有了這麼許多的鋪墊襯托,當劉備最終入主徐州,然後送來親筆信,邀請牽招前往徐州輔佐自己的時候,牽招竟然有了一種奇怪的歸宿感。

因此,牽招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就接受了自己家兄長的邀請,南下前來徐州。

只是因爲路途遙遠,再加上路上也不太平,袁紹和公孫瓚的戰爭還在繼續進行,兵禍連綿,盜匪橫行。

牽招直到現在才抵達了徐州。

跟隨者牽招而來的,還有劉備委託他招募的北地遊俠兒,這些可都是有過交情,知根知底的幫手,各個騎術精湛,擁有一手不錯的技能,不是擅長射術,就是武藝過人。

這也難怪劉備看見牽招,會如此喜出望外了。

劉備當晚就設下宴席,款待牽招和一衆北地遊俠兒。

宴罷之後,劉備拉着牽招不肯鬆手,要徹夜暢談,抵足而眠。

兩人洗漱之後,正躺在榻上閒聊。

一別十多年,彼此之間卻已然沒有了半點生疏,彷彿從來不曾分開過。

“子經,且先委屈你暫任從事,元龍此番北征琅琊,必定大獲全勝。待他歸來之時,便可卸任功曹,轉任東莞郡太守。功曹之職既然空缺,爲兄當請賢弟任之。”

劉備還是沒變,骨子裡依然是那個任氣俠義的遊俠兒。

牽招一來,他就高興的忘乎所以,竟然直接給對方許諾了功曹的位置。

功曹的位置,乃是一州之中的要職,陳登能擔任,那是因爲他家裡是下邳國、徐州第一大士族。

陳登本身就少有才名,又爲陶謙搞成屯田,使得徐州府庫倉滿廩實,這可是大功勞,才得以遷功曹之位。

牽招有何家世?

又有何功勞于徐州州郡?

好在劉備飄了,牽招本人卻沒飄,他很清楚的知道這道任免是亂命,甚至會引起徐州本地士族的強烈反彈。

到那時候,劉備既會損害威名,他牽招也會得不償失。

區區一個功曹之位而已,若是吾兄能繼續上升,還怕自己沒有美職嗎?

於是,牽招堅辭不受,劉備纔有些回過味來。

清醒過來之後,劉備尷尬的笑了笑,腦子裡轉了好一會兒,想出個解決辦法:“子經,既然你無意功曹,那隻能暫時屈居從事之位,另外,還請你負責爲州內建立一支騎兵部隊,你覺得如何?”

“哦!?”

劉備一說這個,牽招可來興趣了。

他在來的路上可是聽說了,曹操兩次征伐徐州,殺的徐州屍山血海,每克一城,便將其化爲白地。

如此慘烈的兵禍,徐州應該入不敷出纔對。

自家兄長如何還有餘財建設鐵騎?

這騎兵有多燒錢,北地人可是再清楚不過了。

哪怕就是遊牧的胡人,戰馬也是最虧錢的牲畜。

不論是出肉,還是飼養難度,普通的馬匹都遠遠不如豬、牛、羊。

至於戰馬,那更是嬌柔的不行。

這裡說的嬌柔,並不是戰馬嬌生慣養,沒了這些就活不下去了。而是你想要養出強悍的,有戰鬥力的戰馬,就必須要對它嬌養,所謂馬無夜草不肥,其實說的是戰馬。

馬匹這種動物,胃口大,吸收差,而且還是單胃,沒有反咀能力,需要吃上多頓。

一匹好的戰馬,需要一到兩個馬伕全天看護,光是夜晚就需要餵養一至三頓精飼,只有這樣,才能增加戰馬的膘肥,讓它充滿力量。

可想而知,戰馬的價格,以及後續的飼養有多燒錢了。

牽招特意提醒道:“兄長,這鐵騎可不是那麼好建設的,可得要花大錢。”

劉備連連點頭:“子經勿憂,我也素知此事。你且放寬心,可先挑選合適的種子訓練起來,馬匹可再等一段時間,自有招財童子爲你我送來。”

“招財童子?”

牽招疑惑不解,難道是有人要送我兄好馬?

“哈哈!”

看見牽招滿臉的疑惑,劉備更是神秘兮兮道:“此招財童子,乃是我家至寶,子經你也曾經見過啊。”

劉備所言不錯,不說劉封在牽招回鄉之後,親自前往拜會過,就是劉封當年出生時,牽招可是親自來參加了劉封的百日宴的。

看見劉備不肯明說的樣子,牽招也是無奈搖頭,自家這兄長,都年過三十了,有時候竟還是一副稚童脾氣。

接着,劉備和牽招還聊了許多,只覺得彼此之間有說不完的話題。

就在夜色漸深,月至天中時,院外突然傳來了吵雜之聲。

這聲音打斷了劉備和牽招的聊天,使得劉備有些不悅。

他穿鞋下地,罵罵咧咧道:“備倒是要看看,是何人夜半生事,攪擾了我和子經的暢談。若是沒有個道理,必要重治其罪!”

牽招也有些不解,這可是堂堂徐州州牧府邸啊。

居然還有人敢鬧事?

還是半夜鬧事,這也太奇怪了。

於是,牽招也下地穿鞋,跟着劉備一起出門。

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45章 舉薦太史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4章 韓循該死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640章 阻援打點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75章 達成契約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65章 禮送賣家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90章 二愣移木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599章 問策賀齊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90章 二愣移木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92章 趙韙求援
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45章 舉薦太史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4章 韓循該死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640章 阻援打點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75章 達成契約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65章 禮送賣家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90章 二愣移木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599章 問策賀齊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90章 二愣移木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92章 趙韙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