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脣槍舌劍

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之下,郗慮以調停誤會爲堂皇理由,踏入了劉封的堂上。

他本就明白這必然會是一場艱難的斡旋,卻未曾料到,迎接他的竟然直接就是一場激烈的脣槍舌劍。

劉封見郗慮前來,心中並無多少友善之意,只是照顧朝廷和曹操的顏面。而此時,諸葛亮、龐統、陸遜三位智謀超羣之士,宛如三把利刃,輪流開口。

他們的言辭犀利,從劉表早年違逆朝廷的種種行徑說起。

劉表勾連西涼叛逆,妄圖藉助西涼的勢力擴充自己的地盤,這一行爲無疑是對朝廷權威的公然挑釁;此後又與袁紹結盟,而袁紹當時可是天下聞名的反賊,要不是劉封和曹操西進迎奉天子,迴歸雒中之後,帶上了他一起封賞洗白,袁紹說不定到現在都得揹着反賊的名頭。

劉表與之結盟,其意圖和難處暫且不提,想要洗白卻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以上這些,劉表還挑撥蜀地叛亂,南面又同交州刺史張津連年交戰。去歲更是直接干涉揚州內政,收容袁術叛將劉勳,壯大自己的勢力,全然不顧朝廷的顏面和法度。

去年年末,劉表橫徵暴斂,逼反張羨,導致荊州內部局勢動盪不安。

雖說劉封自身也並非毫無瑕疵,在這亂世之中,爲求生存與發展,也採取了一些非常手段,但與劉表相比,竟顯得忠良可鑑。

劉封坐視麾下的左膀右臂們毫不客氣地將這些對劉表的控訴一一拋出,郗慮只能默默聽着,將這些話照單全收,卻並不做任何迴應。

對郗慮而言,他身負的使命是說服劉封接受調停,而非評判是非對錯、主持公道。

此刻的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把劉封的話完整地轉達給大將軍曹操和天子,至於後續如何處置,那便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就在衆人你一言我一語之時,劉封突然擡起手,止住了衆人的發言,目光如炬地看向堂中的郗慮,緩緩開口道:“尊使既然是代表朝廷而來,那就說說朝廷的想法吧。”

郗慮心中猛地一驚,他沒想到劉封會如此直接地詢問。沉默了片刻,他定了定神,開口回道:“朝廷希望左將軍能夠交還襄南各郡縣邑,各還本州。”

此言一出,彷彿石破天驚。

還沒等劉封做出迴應,諸葛亮、龐統、陸遜等人齊齊變色,臉上滿是憤慨之色,顯然是對這調停態度感到極其震驚和不滿。

其實無論是劉封,還是這三位智謀之士,心裡都清楚,郗慮這不過是漫天要價,想在談判中佔據主動。但他們既然準備還價,自然也要做出強硬的態度。

諸葛亮率先站了出來,義正言辭地駁斥道:“荒謬至極!我主乃是弔民伐罪,自踏入荊州以來,各地百姓皆開城而降,以簞食壺漿迎接王師。反倒是劉表,竊據荊州,承繼賊命,倒行逆施。朝廷竟爲此賊所矇蔽,實在令人痛心!”

諸葛亮這話可不是憑空亂說,而是有理有據。

衆人皆知,劉表出任荊州牧,並非是由漢家天子親自任命,而是出自董卓之手。

董卓當時的目的是增強對地方的控制,同時分化關東諸侯的勢力。最根本的是,劉表討好董卓,以其親信自居,又找了荀爽等人舉薦,這纔有了他的荊州之行。

也是因爲這個緣故,劉表和袁術之間關係纔會如此惡劣,哪怕劉表爲了討好袁術,不惜表奏其爲南陽太守,也一樣得不到對方的諒解。

因爲劉表本身就是董卓設置用來專門對付袁術的方略和對手。

當董卓爲王允所殺,西涼軍反攻長安,執掌朝廷後,劉表又勾連李傕、郭汜,給他們掌控的朝廷進貢物資,這無疑是在向叛逆勢力示好,進一步坐實了他與叛賊勾結的罪名。

所以說劉表是叛賊,並非是無端抹黑,而是證據確鑿的事實。

當然,劉表也可以辯稱自己是忠於天子的,但在這亂世之中,劉封這邊又何嘗不是隻缺少一個合適的藉口呢?

這種糊塗賬,在實力爲尊的時代,自然是誰強大誰就有理。而當下的局勢,明顯是劉封佔據上風,不然也不至於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兵臨襄陽城下,對劉表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郗慮聽完揚州諸賢的話後,心中暗暗吃驚,他試探出了揚州勢力和劉封的強硬態度。

無奈之下,他不得不改變策略,轉而再度試探道:“那依左將軍之見,此事如何是好?”

劉封聞言,目光看向龐統,龐統心領神會,頓時獅子大開口道:“若依我主之意,自當除惡務盡,定要將劉景升擒於襄陽,而後獻俘於雒中,以正國法!”

郗慮的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他緊緊盯着堂上衆人的神色,試圖從中看出些許破綻和深意。可在座的幾人,哪一個不是智謀卓絕、心思深沉之輩,又怎會輕易被他瞧出破綻。

無奈之下,郗慮知道不能再拖延了,不得不提早放出一張曹操爲他備下的底牌。

“左將軍,可曾記得陳國之請乎?”

沒錯,曹操給郗慮準備的第一張底牌,便是陳國。

按照最初曹劉兩家豫州分肥的約定,陳國本是歸屬於曹操的。然而陳國勢力強大,又是王室之地,陳王劉寵和陳國相駱統名聲在外,德高望重,曹操對此很是投鼠忌器。

先前曹操困於兗州戰亂,無暇顧及陳國;後來想動手的時候,又碰上了劉封代爲請願。

最終,陳國改爲由劉封擔保上交稅賦,曹操則暫時容忍陳國爲曹劉共保。

在這件事上,於情於理,劉封都欠了曹操一份不小的人情,而曹操的實力,也足以讓這份人情變得沉甸甸的。

郗慮提出此事後,劉封終於開口:“大將軍昔日之照拂,封自不敢忘。”

“主公!”

諸葛亮三人面露焦急之色,紛紛開口想要勸阻,卻被劉封擡手製止。

隨後,劉封繼續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暫退一步。襄陽我必下之,獻劉景升於廟堂這一點事關我對天子、對朝廷的忠心,此事絕不可改。不過襄陽以北的宛城諸縣,封願意割三分之二於大將軍,只留筑陽、山都、鄧縣、朝陽、新野、蔡陽、章陵、襄鄉、湖陽、安衆、隨城、襄陽十三縣即可。”

南陽郡乃是天下第一大郡,所轄縣邑衆多,足足有三十七縣。劉封如今僅留十三縣,卻是恰好三分之一。

細細數來,除了襄陽以外的這十二縣其實都是北面遮蔽襄樊的重要城邑。

這裡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別看中盧、邔國、鄀國、宜城這些縣邑在南面庇護襄樊,與襄陽之間的聯繫也十分緊密,可這些縣邑卻沒有一個屬於南陽郡。

南陽郡向南的郡域僅僅只到襄陽,再往南走,中盧這些縣邑悉數歸屬於南郡。

既然南面這些城市都不屬於南陽,劉封自然提都不提,可事實上,中盧、邔國、宜城這些縣邑此刻還在劉表手裡,未曾淪陷。

平心而論,劉封提出的這個方案,雖然誠意遠不如他嘴上所說的那般真切,但實實在在是做了退讓的。

別看南陽郡如今劉封連邊都還沒摸到,但從局勢發展來看,這些地盤實際上已經在揚州軍的掌控之中了。只要沒有曹操和朝廷的干涉,劉封按照目前的進度,有極大概率在年內就能攻破襄陽城。

以劉封軍隊的推進速度,一個月內就能抵達襄陽城下,而且還能保證後勤通道暢通無阻,側後安全無憂。到時候,以摧鋒軍作爲總預備隊,封鎖襄陽守軍外出,同時監製打造配重投石機、衝車、巢車、土臺等攻城器械,再以挽瀾軍橫掃襄陽北面的南陽諸城,遮斷掩護側後方的安全,最後破城,可謂易如反掌。

如今曹操出手干涉,劉封的這一切算盤自然也就落了空。不過劉封也不傻,他將這些原本唾手可得的地盤廢物利用,當作籌碼放上了談判桌。

看見劉封願意做出退讓,郗慮心中稍稍鬆快了幾分。但這些條件距離曹操給他定下的底線還差了不少,郗慮自然不會輕易滿足,不得不繼續爭取起來。

“左將軍,南陽郡如今並未在您手中,襄樊城中仍有數萬可戰之兵,軍械充盈,糧草滿倉,勝負實不可預料也。”

郗慮繼續說道:“左將軍以劉鎮南之地還大將軍之情,未免有些過於荒唐了吧?”

劉封聽後,心中不悅,冷冷道:“劉景升如何能是我之敵,南陽不過是暫居其手,替我保管罷了。”

郗慮趁機回道:“左將軍莫非忘了朝廷乎?此正是朝廷遣我來此之目的也。”

劉封閉口沉默起來,顯然是聽懂了郗慮話裡藏着的威脅之意。若是朝廷(實則是大將軍曹操)出手了,南陽還真就未必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沉默片刻後,劉封再度開口:“既然朝廷執意要管此事,那就說個處置的章程出來吧。”

看見郗慮張口欲言,劉封卻是打斷了他,正色警告道:“尊使乃是天使,一言一行,皆是代表了朝廷,若是像先前那般胡言亂語,那此次會面也就到此爲止了。”

劉封這話顯然是針對郗慮那番想要讓揚州撤軍,退出荊州的不切實際的言論。

郗慮得到警告之後,剛剛想要說的話悉數被咽回了肚子裡。他仔細思量了一番,權衡利弊之後,才重新開口:“不敢隱瞞左將軍,朝廷的底線乃是就地罷兵,兩方重歸於好。”

這一次,郗慮顯然是又打出了另外一張底牌。

本朝荊州歷來有七個郡國,如今更是因爲劉表設置章陵,而變成了八郡。可對於曹操來說,荊州大半土地和他是沒有關係的,即便他如今插手荊州事務,真正能染指的也只有一個南陽郡。而即便只是南陽郡,也足以讓曹操垂涎三尺,因爲南陽的價值實在太大了。

南陽昔日遭受袁術的禍害,悽慘到當地十室九空的地步,可這並不代表南陽兩百多萬人口全死光了。

實際上,不說剩下的那些人口,光是戶籍上消失的人口也並非是全部都死了。其中雖然有許多死亡的,也有不小的一部分人或是南遷到襄樊地區,尋求安穩的生活;或是藏匿入深山老林,躲避戰亂;或是被士族大家所招攬,成爲隱匿的人口。

總之,在戶籍上的消失,並不意味着人就真的死了。

因此,自劉表將袁術趕走之後,南陽就開始重新煥發出了生機。

作爲襄陽的門戶,劉表深知南陽的重要性,於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得南陽恢復得很快。

除了西北角靠近關中的幾個縣因爲戰亂頻繁、關中西涼軍年年出掠當地而難以恢復,被放棄了以外,其他諸縣邑或多或少都恢復了兩到五成的元氣。

雖然遠遠不能和鼎盛時期相比,可南陽郡體量龐大,冠絕大漢。即便只有兩成元氣,那也相當於其他郡國鼎盛時期的規模了;要是按照五成元氣算,那更是相當於鼎盛時期的半個徐州,這讓曹操如何能不眼紅,如何能不想要將南陽納入自己的囊中。而南陽郡的體量和豐腴程度,也能讓曹操感到很是滿意了。

因此,曹操給郗慮的底線是,保住南陽一郡。

郗慮這一次倒也不再獅子大開口了,若是能夠和劉封達成就地罷兵,條件還在底線之上,自可再立一大功。

只是郗慮想的還是過於美好了,劉封又如何肯答應就地罷兵。

不等劉封開口,龐統就當即搖頭反對道:“就地罷兵,實爲不公,我軍上下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正是採摘成果之時,如何能就此罷手。”

陸遜更是冷笑道:“我家主公乃是尊崇朝廷,並非什麼亂命都能唯命是從的。”

陸遜此人看似性格低調謙遜,實際上也是個大毒舌,平生只有一敗,輸給了孫十萬,被後者活活噴死。

龐統、陸遜的話很是難聽,並頗爲桀驁,聽的郗慮心中又驚又怕,他此時纔想起來,眼前這位可是天下有數的諸侯。

好在諸葛亮適時開口,半是安慰,半是提醒道:“我主先前有言在先,南陽三十七縣邑,我主只取十三縣,委實不過分,天使又何必苛求於我主?”

第78章 戰役計劃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90章 二愣移木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26章 八二分成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34章 真實華佗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12章 破局之法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章 大言欺人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16章 曲轅犁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638章 山雨欲來
第78章 戰役計劃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90章 二愣移木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26章 八二分成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34章 真實華佗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12章 破局之法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章 大言欺人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16章 曲轅犁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638章 山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