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局勢變化

第314章 局勢變化

“家主,朱公、張公來訪。”

管家湊到顧雍身邊,小聲的稟報道。

顧雍神情一凝,管家所言的朱公、張公,正是將來江東四大姓中的朱家家主朱桓和張姓家主張允。

俗話說的好,四大天王有五個。

江東四大姓自然也不能免俗。

其實真正的江東四大姓是有五家,其中朱家就有兩家。

兩家朱其實是遠房,其中一支乃是以朱桓、朱據、朱異爲代表之吳郡朱氏,也是明面上的四大姓朱氏的代表。另外一支則以朱治、朱然爲代表之沛國朱氏,這一家投靠孫家要比前一支早的多,而且此支朱氏即南宋理學家朱熹之先祖。

現在來找顧雍的,自然是吳郡朱氏的家主朱桓。

朱桓在歷史上投效孫家相當晚,比顧雍要晚好幾年,直到孫策死後,孫權上臺,明確表現出想和江東士族和解之後,朱桓纔開始爲孫權效力。

嚴格的說,朱桓不像顧雍,他從來沒有爲孫策效力過。

張公張允,乃是江東四大姓中的最後一姓張氏的家主,他兒子乃是張溫,被顧雍評價爲當今無輩的天才。

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就是張溫聲名在江東太顯赫了,容貌奇異偉岸,談吐文雅機敏,這就讓孫權十分好奇,詢問當時的衆臣,張溫可比何人?

兩漢法古遵史,特別喜歡典故,試才也喜歡以人相媲。

大司農劉基,也就是劉繇的兒子當時就說:“可與全琮同等。”

這個讚許已經是相當高的了,全琮可是孫權的寵臣。

結果還是太常的顧雍尤嫌不足,誇讚張溫爲當今無輩,意思就是張溫這一輩人裡他就是翹楚,無人可比。

即便考慮到四大姓互擡身價的因素,張溫本人的才能也確實可見一斑了。

尤其一點是,張溫本人是東吳較少的親漢派,他的政治主張是和睦季漢,北伐中原,這一點當真是難能可貴。

顧雍心知能讓這二人不顧吳縣之中的緊張情況,聯袂來訪,顯然是出了大事。

於是,他趕緊進府,很快就在堂上看見了朱桓和張允。

千萬別以爲這個年代的四大姓就都是斯文人,實際上朱桓和張允兩人都是身材高大魁梧。

朱桓生性豪邁,輕財重義,爲人高傲,有膽略,卻頗爲桀驁,非有能者不能得其力。

而張允的個性和朱桓頗爲相似,卻有一字之差,朱桓輕財重義,而張允卻是輕財重士。張允在江東士族裡的口碑非常好,遍地都是朋友,他甚至還幫助好友高貸解救了原吳郡太守盛憲,也可見其俠義膽略。

三人年歲相近,顧雍最爲年長,今年二十九歲,張允次之,今年二十八歲,而朱桓則比他們小的多,今年剛剛二十一歲。

因此,三人以顧雍爲長,張允、朱桓看見顧雍之後,立刻起身行禮。

顧雍還了一禮之後,將兩人邀請入密室交談。

密室之中,三人落座。

張允和朱桓對視一眼,後者開口試探道:“元嘆兄自何而歸?”

“自我舅家而歸。”

顧雍當即回答道:“內子擔心兄弟,特請我過府一趟。”

顧雍這話一出,張允和朱桓俱是笑了起來。

最近陸績的活躍有些反常啊。

不論陸績有什麼神童的名氣,他畢竟只是個九歲的孩子,顯然會非常扎眼。

其實朱桓、張允也爲陸績遮掩不少,畢竟江東四大姓同氣連枝,互相聯姻,彼此也都算得上是親緣,自然不同其他。

看見兩人的笑意,顧雍立刻明白了什麼,臉上也是露出苦笑,搖了搖頭。

“紹文、休穆,你二人過府來,總不會是看我家舅郎的笑話吧?”

聽見顧雍這麼說話,張允、朱桓二人當即臉色一正,齊齊朝着顧雍行禮道:“世兄,如今吳地烽火連天,士民豪強朝不保夕。我等乃是郡中之人,左右都是鄉親,特此前來,懇請世兄能夠給個主意。”

張允和朱桓之所以會如此說,是因爲目前階段,四大姓中唯有顧姓,也就是他顧雍和孫家走的最近,關係最好。

有血仇的陸家就不提了,陸績才九歲都想報仇雪恨。

張家和朱家也和孫家不怎麼對付,他們既看不起孫家,也更心向天子。跟着袁術混,還回吳地橫徵暴斂,殺人無數的孫策,自然是張、朱眼中的亂臣賊子。

“陸郎何來笑話可言!”

顧雍這話讓朱桓不開心了,直接挺直身體,痛斥其非道:“元嘆兄當真以爲陸郎所行之事,只是個笑話嗎?”

顧雍臉色微變,知道朱桓這話半真半假,其實也有逼他亮明立場的用意。

不過顧雍明知道對方的意圖,卻不能顧左右而言他,否則張、朱二人恐怕會當場和自己割席絕交。

顧雍沉吟少許,開口答道:“績郎做事莽撞,喜怒於色,如此行事,恐非有益於朝廷,反爲小人所乘。”

張允此時接話道:“我與休穆,可爲小人?”

顧雍故意露出不悅之色:“紹文此言何意,卿輕財重士,享譽州郡,江東之地,何人不生敬佩之心?休穆心存壯志,膽略雄渾,能成人所不能成之事,如何會是小人。”

“善!”

張允、朱桓兩人離席大拜,懇請道:“我等有一事相求,望元嘆兄能助我等一臂之力。”

顧雍心中一驚,但臉上卻是沉穩依舊道:“若是大義之事,雍安敢有所存力,兩位賢兄請賢歸座再言。”

張允和朱桓卻是不聽,只是拜道:“我等欲送一人出城,北上曲阿。”

“何人?”

顧雍心中一個咯噔,立刻意識到這必然是一個燙手山芋。

果然,張允答道:“乃是前任太守盛孝章也。”

顧雍臉上閃過一絲震驚,他隱隱有些猜測,卻還真沒猜到是盛憲。

這盛憲不少人會很陌生,可這位在江東屬實是個大人物,他不但是會稽名士,還出任了吳郡太守,且在兩地頗有聲望,爲人所重。

盛憲年少時成名,舉孝廉出生,在洛陽鍍金後,竟一躍成爲了尚書郎。

按照東漢的規矩,每一年的孝廉需要前往洛陽進行學習,學習完畢,才能當官。

而當年孝廉中的最優秀者,才能出任尚書郎,也即是每年只選一人。

可見盛憲的才學有多厲害了。

隨後,盛憲還在洛陽交了個兄弟,也是劉備的老熟人——北海相孔融,而且兩個人關係好到結拜成了義兄弟的地步。

只是這人也有個缺點,就是和他的結拜兄弟如出一轍,堪稱眼高手低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央的時候還能混日子,出任地方官時,因爲當過尚書郎,直接外出就擔任了吳地太守,而並非是從縣邑起步。

結果到了吳地之後,爲都尉許貢架空,更相爭不過,索性放棄了太守之位,想要辭官歸隱。

盛憲爲太守時,尚且被許貢逼的無處容身,這一辭官,連太守都不是了,居然還妄想許貢會放過他。

結果許貢當時就要乾死他,結果爲高岱、張允、沈三人聯手保下。

之前只以爲他們將盛憲送回家了,怎麼還在這吳縣城中?

“盛孝章爲何還在城中!?”

顧雍忍不住詢問道。

張允、朱桓相視苦笑,前者回答道:“先有許貢,後有孫策,皆通緝追捕盛公,再加上戰事密集,兵火連天,我等如何敢讓盛公離城。”

顧雍啞然失聲。

他也知道對方說的是真話,盛憲確實算是個人形寶貝,就是孫策也想抓捕他,日後更是死在了孫權的手裡,無非就是他對吳地和會稽的影響力太強。

顧雍心中無語,他之前還以爲張、朱二人是來找他一起內應徵南的,沒想到事情雖然不是這一件,但後果卻是一樣的嚴重。

顧雍突然想起一件事,盛憲既然早在城中,怎麼之前不見他們來找自己。

要說防範,之前孫策屢戰屢勝,將戰線壓倒由拳時,吳縣的防備可沒眼下這麼緊。

聯想到張、朱剛剛還在用陸績來試探自己,顧雍心裡哪裡還不明白,自己這可不就是被大舅哥給連累了嗎。

正是陸績的表現,引起了張、朱的注意,他們肯定去查了陸績的表現,陸績的行爲自然瞞不過他們的眼睛。

再一試探自己,自然也就試出了自己的真實立場。

就算弄錯了,四大姓同氣連聲,相信自己也不會出賣他們。

“好吧。”

事到臨頭,顧雍也不會優柔寡斷,當即就做出了決定。

“如今吳將軍正在徵集糧秣,我已經答應輸送一批糧草入城,你二人每人也出三千石吧。”

三千石可真不是一個小數字了,可張允、朱桓卻是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似乎並不怎麼心疼。

顧雍接着道:“幾日內我會以接運糧食爲名,派人出城,你們讓盛公化妝成隊中文書,混出城去。城外應該也有可靠的人手吧?”

“感謝大兄高義!”

張允、朱桓當即大拜道謝,只要出了城,他們這些地頭蛇自然有的是辦法將盛憲送往曲阿。

顧雍的辦法雖然有少許風險,但已經是如今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兩人又如何會不同意。

********

時間倒退劉封出兵秣陵之後,周瑜帶着本部四千人,並張英、於麋四千人,開拔前往丹陽郡治宛陵。

周瑜所部留在江北的周道部爲劉備派人所換防,自然立刻追了上來,趕在周瑜開拔之前與他會師。

周瑜見狀很是高興,誰也不會嫌棄嫡系兵力過多。

隨後,八千人大軍南下宛陵,一路順風順水,沿途的蕪湖也是備下了犒軍酒肉,併爲大軍補充了軍糧。

等到周瑜抵達宛陵時,周尚已經出城五里相迎了。

“瑜拜見從父!”

周瑜遠遠下馬,上前拜見周尚。

周尚此時滿臉笑意,熱情的將周瑜攙扶了起來,口中還讚歎道:“真乃我家麒麟子也。”

此時,周尚還不知道正是周家反水,導致孫香被擒,壽春城破的。

但至少周家成功跳船,從袁術這艘已經沉沒的船上換到了更新更大更強的劉備處,這本就足以讓周尚喜出望外了。

周尚隨後將周瑜引入城中,安頓諸多兵馬入營休整,又給張英、於麋安排了住處,約定了晚間的酒宴之後,叔侄二人這纔有了獨處的時間。

周尚最先問的並非是江北的情況,而是長兄周崇的情況。

周瑜自然不會隱瞞,將這半年發生的事情,事無鉅細的同周尚說了一遍。

周尚一直默默的聽着,並沒有開口打斷周瑜,臉色卻是一變再變。

等到周瑜說完之後,周尚才長嘆了一聲:“原來兄長已經將家主之位讓與了公瑾。”

周瑜趕忙謙虛道:“伯父只是因身邊唯有瑜一人,暫時委以重任。如今瑜見從父,自然當以從父爲主。”

周尚卻是很看的開,要不然他在歷史上也不可能爲周瑜說動,背刺劉繇了。

他一直以來對周瑜都相當欣賞,如今三代凋零,能活下來的也只有周瑜等寥寥數人,其中還只有周瑜最爲英武成器,而周尚是對周瑜最爲欣賞的長輩。

要知道周尚自己可是還有兒子活着的,而他的大兄周崇,二兄周忠,都已經沒有子嗣存世了。

按理來說,周家嫡脈就應該由周尚繼承,再傳給他自己的兒子。

可週尚就是對周瑜十分喜愛,對其非常支持,寵愛遠勝自己的兒子。

“你是我家麒麟子,從父總會老的,不,從父其實已經老了。”

周尚笑着摸了摸鬢髮,自去歲就已經能看見白髮了。

“周家的未來在你,不要做女兒狀。”

周尚正色說道:“既然大兄選擇了你,那從父就一定會支持你。”

周瑜忍着心中的喜悅,重重的點了點頭。

隨後,周尚似乎是不想繼續這個有些沉重的話題,轉而問起了另外一個問題:“驃……大將軍真的說過可任我選擇?”

劉備此時乃是驃騎大將軍,但不少人,尤其是劉備的手下人爲了表示親近和敬重,往往會稱呼他爲大將軍。

反正曹操遠在洛陽,也沒人會來計較,而且也沒法計較,畢竟劉備可是貨真價實的驃騎“大將軍”。

周瑜笑了起來,點點頭:“大將軍到壽春之後,曾召見過侄兒,乃是親自當面提起過此事。”

周尚有些不可置信的嘖嘖嘴:“大將軍竟如此器重我周家,可見我周家雖然屢遭劫難,子息不盛,卻仍有氣運啊。”

周瑜好奇的問道:“從父,你已經有所選擇了嗎?”

周尚卻搖起了頭,露出了幸福的苦笑:“那幾個職位可都是美職,任何一個都要勝過丹陽太守,更何況我這丹陽太守,其實還只是半個。”

周尚的戲謔是因爲北丹陽其實一直都是聽命於劉繇的,而無視周尚這個正派丹陽太守的命令,這也是周尚和劉繇之間的矛盾。

周瑜皺起眉頭:“從父,可張英卻是奉了徵南之命,前來接任丹陽太守之職的。”

出乎周瑜的意料,他原本以爲周尚會有些不滿,畢竟他還沒有做出選擇。

可誰想周尚卻是一臉開懷道:“張英想要接任,我自然會交權。”

看着有些不敢相信的周瑜,周尚卻是非常輕鬆:“我也累了,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大將軍給的選擇可是相當優渥,我可得好好考慮考慮,如果選錯了的話,從父會非常後悔的。”

周瑜這才明白周尚的確是不在意丹陽太守的位置了,於是他也悄悄鬆了口氣,他來的時候,一路上最擔心的可就是這件事了。

其實周尚可是相當識趣的,原時空歷史中,周尚和周瑜背刺劉繇,幫助孫策橫掃江東之後,袁術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就用自己的堂弟袁胤接替周尚擔任丹陽太守,吃相簡直難看到了極點。

可週尚依舊毫無反抗,甚至沒有怨言的交出了丹陽太守的位置,返回壽春聽命。

可見周尚本人其實並沒有多大的野心,這也和他將周家大權交給周瑜的風格一脈相承。

當然了,周瑜和孫策相交,也是周家在喪失了整整一代精英和武力之後的無奈決策,最開始可不是周瑜所能決定的。

只是周瑜在和孫策相交之後,大爲投契,雙方反而有了真友情。

周尚的全力配合,徹底打消了周瑜心中的顧慮,於是接下來他將後續的計劃也托盤而出。

周尚聽完之後,眉頭緊皺,連連搖頭。

周瑜吃了一驚,有些疑惑的試探道:“從父是認爲瑜之計劃有哪裡不足嗎?”

周尚卻是不答反說道:“你自年初回了壽春,江東之地發生了不少事情。”

隨後,周尚將一些情況說了出來,聽的周瑜也是大爲頭疼。

原本按照劉封和周瑜商量好了的計劃,他是要走故鄣,然後經烏程,側擊孫策軍,爲會稽王朗減輕壓力,同時也爲劉封一路襲破吳郡爭取時間的。

原本故鄣也好,烏程也罷,比較大的勢力就一個嚴白虎,故鄣甚至還在周尚的影響之下。

結果今年情況不對勁了,從故鄣到烏程,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4章 獻策屯田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54章 自由來去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3章 先行中策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2章 拜訪曹豹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89章 立木懸金第99章 逆擊曹豹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44章 韓循該死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37章 目標錢塘
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4章 獻策屯田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54章 自由來去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3章 先行中策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2章 拜訪曹豹第548章 排布厚積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89章 立木懸金第99章 逆擊曹豹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44章 韓循該死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37章 目標錢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