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父子議姻

進入郯城之後,劉備親自帶着劉封前往後院拜見母親、妻子,以及劉封的幾個弟弟妹妹們。

不得不說,劉備的身體素質相當不錯,這幾年裡,又給劉封添了一個弟弟,兩個妹妹。

如今劉備已有四子四女,雖然遠遠不能和曹操原時空中二十九個兒子相提並論,但想到劉備後來到了荊州之後,還能生出三個兒子來,顯然是肯定能追得上孫權七個兒子的成績了。

因爲有醫家的照料,以及劉封設計的衛生制度,再加上這個時空中徐州再也沒有了連場惡戰,劉備家眷更沒有輪番落入各路軍閥的手中。

故而吳氏、田氏的身體不但沒有惡化,反而比起涿州時還要好上了幾分。

劉備固然十分高興,劉封心中的喜色也是不遑多讓。

拜見了吳氏、田氏之後,劉封又奉上了精挑細選的禮物,其中最爲珍貴的自然是來自交州的棉衣、葛布,珍珠等貴重寶物了。

吳氏、田氏固然很是歡喜,劉禪等弟弟們也都拿到了各自的禮物,就連劉備也收到了劉封精心準備的一顆玉印。而堂下諸臣,包括關羽、張飛、田豫、牽招、臧霸、荀攸、魯肅、劉曄等人也俱有饋贈。

一時之間,郯城上下皆大歡喜,喜氣洋洋。

當晚,劉備在府中設下酒宴,爲好大兒接風洗塵,就連遠在琅琊的張飛、沛國的關羽也都跑了回來,共襄盛舉,而且劉封,則成了這場酒宴最大的客人。

饒是劉封酒量不錯,也喝了個酩酊大醉。

等到次日醒來,發現自己居然和老爹同牀共枕,心中哂笑起來,看來自己也得到了老爹同塌而眠的待遇了啊。

劉封醒來後,劉備很快也醒了過來。

看着劉封,劉備眼神有些複雜,不知不覺間,兒子已經做下如此一番大事,基業不比自己來的差上半點。

若是考慮到劉封所做的事情,算上徐州、豫州乃至兗州的功勞,對方的功業恐怕還在自己之上。

劉備自然不可能會對此有什麼想法,更不會懷疑自己兒子,可看着這個太能幹了的兒子,卻讓正值壯年的他有些睹兒思老的別樣感覺。

“你此次回來的正好,爲父倒是有一件事情想要問問你的看法。”

劉備像是要甩開自己的想法,一邊更衣,一邊同劉封說道。

劉封當即起身行禮道:“父親下問,兒必知無不言。”

劉備笑了起來,擺了擺手:“不必如此拘謹,你我乃是父子,又非外臣,何必如此多禮。”

劉封本能的想要回答一聲喏,可想到劉備的話,趕忙止住,忍不住笑了起來。

看見劉封笑了,劉備也笑了起來,而劉封也笑的更加大聲了。

臥室之中居然爆發出一陣大笑聲,聽的外面的侍從和護衛很是疑惑,卻是不知,正是這一番大笑,卻是將父子之間的隔閡去了個七七八八,氛圍變得更加融洽溫暖了起來。

“汝兄關平,如今已年十八矣。”

笑聲漸收之後,劉備嘴角仍然掛着笑意,緩緩說起了剛纔提到的事情:“你二叔想要爲他求娶你妹妹,長兄如父,你也見過坦之,跟爲父說說你的看法。”

聽完劉備所說的事情,劉封臉上笑意不變,心裡卻是咯噔一下。

隨後,他一邊做出思考狀,一邊小心的去觀察劉備的神色,直到發現對方神情自若,甚至都沒觀察自己後,這才小小的鬆了口氣。

不怪劉封如此慎重,劉備提起這件事本身就很詭異。

劉備可是父親,有劉備在,劉封兄弟姐妹的婚事哪裡輪得到劉封來置喙,所謂長兄如父,那也是父親沒了之後,或者不在身邊,無法聯繫的時候才能代替行使父權。

重要的是代替,而不是真正擁有這個權利。

眼下劉備就在堂上,自己弟弟妹妹的婚事自然是他一言而決,最多也就是詢問一下祖母吳氏和自己母親田氏的意見。

劉備居然詢問自己,怎麼看都怎麼詭異,自然由不得劉封小心謹慎起來了。

可實際上,劉備卻並非是想要考驗劉封,而是真的想要聽聽劉封的意見。

劉備本人和關羽、張飛情同手足,又因爲沒有族人支持,這無疑使得關羽、張飛二人的地位等同於宗族力量。

劉封眼下繼承人的地位已經是牢不可破,甚至都自成一體了。

劉備雖然並沒有因此而忌憚劉封,但卻在荀攸、郭嘉等人的提醒下,注意起了劉封與關羽、張飛之間的關係。

關羽爲關平求娶的可是劉封的嫡親妹妹,田氏所生的嫡長女,與劉封一母同胞。

若是以往,劉備自然直接就下決斷了,可在荀攸等人的建言下,劉備情不自禁的擔心起劉封會有自己的想法來。

這說起來不可思議,其實卻是完全能夠理解的事情,其根源就是劉家集團如今已經成爲了事實上的兩元體制。

劉備固然需要女兒來進行聯姻,難道另外一元劉封就不需要了嗎?

別說劉封還未有完婚,即便完婚了,也立刻就生出女兒了,想要聯姻,最少也得十年以上,而以劉封未來人的認知,那更是得二十年以上了。

那麼最有利於劉封聯姻的也就只剩下他的妹妹了,其中又以嫡長女,如今也已年滿十四的長妹劉琬最爲適合了。

劉備倒真不是怕劉封會反對,他怕的恰恰是劉封有意見卻不說,日後埋怨上了關羽、關平,那纔是最糟糕的局面。

在詢問了荀攸、郭嘉之後,兩人都建議劉備開誠佈公的直接詢問劉封。

這纔有了今天的問話。

劉封心中雖然鬆了口氣,但嘴上卻是恭敬回答道:“大妹婚姻,理應由父母做主,若是祖母、母親沒有意見,父親自可乾綱獨斷。”

劉備預料到劉封會如此說,心平氣和的解釋道:“你祖母、母親兩處,爲父自然會去詢問,不過現在爲父是想要聽聽你的看法。”

劉備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劉封自然不會不識好歹,要再是推脫,反而徒惹劉備懷疑。

“父親,若說想法,孩兒倒確實是有點看法。”

劉封也不推辭了,直接說出了心底裡的看法:“先前孩兒曾同父親提起過孔明,孩兒對其很是看重,卻有想要建言父親將大妹許配於他的想法。”

這並非是劉封推諉之言,之前其實他就有和劉備溝通過,但事情並沒有定下,更沒有敲定具體的聯姻人選。

劉封也是大意了,他印象裡關平從來就沒娶過劉家女,關平的妻子在正史上並沒有留下姓氏,劉封倒是在野史中看過關平妻子乃是黃氏女的傳聞,倒是和諸葛亮成了連襟。

後來黃氏女病死,關平續娶了趙雲之女爲妻。

荊州淪陷時,正是趙雲之女趙氏抱着獨子關樾逃脫,並隱姓埋名,這一支也成了關羽唯一傳下來的血脈。

但這種說法問題相當大,趙雲之女在主公劉備,父親趙雲,小叔關興俱在益州的情況下,不返回益州投奔,反而在荊州隱姓埋名,這怎麼都說不過去。只能說這有可能是民間樸素的願望,不希望關二叔絕後,才故意編出了這麼個故事。

正是對這段典故很是瞭解,劉封纔會麻痹大意,他完全沒想到關羽居然會爲關平求娶自己的妹妹。

劉封可以篤定,劉備必定對關羽所請很是心動,要不是突然考慮到了自己的看法,自己這次回來估計都能喝上關平和大妹的喜酒了。

“嘶……這……”

劉備此時也猛然想起來之前劉封提到的聯姻了,劉封有多重視諸葛亮,劉備自然也很清楚,怕不在關羽、張飛之於自己之下。

此時,劉備不由暗自慶幸,幸好有了荀攸、郭嘉等人的進言,說不定他們正是想到了這件事,纔會旁敲側擊的讓自己來詢問劉封的意見。

劉備站起身來,在臥房內緩緩踱步,顯然是被這事給難住了。

劉封站在原地,心思電轉,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想起前世和同好者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想法認同的人比較多,那就是劉備之所以沒和關羽、張飛結緣,不僅僅是因爲成年女兒沒了,同時也是因爲兩人的宗室屬性。

關羽和張飛都已經是宗室地位了,再用女兒去結緣,顯然是浪費政治資源。

不但不用嫁女兒,就連關羽和張飛的女兒也可以當做宗室女來婚嫁,這纔是劉備最正確的選擇。

後來張飛的女兒嫁給劉禪,那完全是因爲漢代故事的緣故了,劉備比張飛要大上六七歲,同時張飛也是劉備最爲信任的人。

一旦劉備身死,那按照漢代的潛規則,就需要有一個外戚大將軍來輔政。

諸葛亮顯然是不可能的,諸葛亮是作爲政務接班人來培養的,是未來的三公人選。

大將軍只能是關羽或張飛,而關羽不但桀驁,輕慢蔑視士人,還比劉備大上一兩歲。

因此,大將軍的唯一人選只能是張飛,而張飛之妻又是夏侯淵之女,血脈高貴,這纔有了張飛嫁女給劉禪的結果。

劉封突然靈光一現,或許可以將這個拿出來做理由。

“父親,孩兒有一想法,只是不知是否成熟。”

劉封恭恭敬敬的請示道:“也不知當不當說。”

劉備對於劉封低謙的態度既喜且憂。

喜自然不必多說,可見劉封對自己的尊敬一如既往。

憂則是覺得劉封不夠親近自己,他都已經說了那麼多次不必拘束了,可劉封總還是畢恭畢敬,做父親的當然會有些失落。

劉備有時候都忍不住自我懷疑起來,難道是自己平時給封兒的壓力太大了?

可自己也沒做什麼事啊。

“爲父本就是問你的想法,你年紀尚輕,就算有些不成熟的看法,難道我還會怪你不成?”

劉備心中略有不爽,話語裡自然不自禁的也帶上了一點情緒。

劉封被訓的有些莫名其妙,不過好在看起來問題不大,他也就沒做解釋:“父親,孩兒以爲二叔、三叔與我家形同一體,已不需結緣聯姻,父親女兒不多,成年更少,即便聯姻,也當用在更爲重要之處啊。”

劉備恍然,仔細一想,劉封這話還真有幾分道理。

別的不說,如今可聯姻的對象就多不勝數,陳登、陳羣、田豫、牽招、乃至於荀攸、魯肅等人的子嗣,屆時不錯的對象。

“我兒言之有理。”

劉備緩緩點頭,內心有些被劉封給說動了。

劉備在思考,劉封也在繼續思考。

說動了劉備之後,劉封要想的並不是如何繼續說動他,而是替代的方案。

光是說動,卻拿不出有效的替代方案來,那也是不行的。

劉封最先想起來的是趙雲的女兒,可問題是趙雲現如今可還沒成親呢,別說女兒了,連他媳婦都不知道在哪裡。

歷史上趙雲結婚結的相當晚,趙範寡嫂的事情,可真不是什麼野史,雖然記錄的是雲別傳,但被裴注給記上了三國志,四捨五入可不就是正史了。

若是按照這個來計算的話,可見趙雲最晚是有可能在208年都還沒有正妻的,至於是尚未迎娶,還是正妻早亡,那就不好說了,而且也不影響現在的趙雲是還未有成婚的。

突然,劉封腦中閃過一個人選,開口道:“父親,我倒是有一個人選,堪配坦之兄長。”

“哦!?那是何人?”

劉備立時就來了興趣,催問道:“還不快快道來。”

“父親,我麾下大將孫賁有一女,生的花容月貌,更且賢良,如今年方二八,與坦之兄長頗爲般配,只是不知父親意下如何?”

劉封所說的人選,自然是原時空中曹操的兒媳,爭奪魏王世子的三大候選人之一黃鬚兒曹彰之妻孫氏了。

此女乃是孫賁之女,孫策、孫輔的侄女,以孫氏主支的門楣,配現在的關家其實還是頗爲般配的。

畢竟孫氏也是有將軍號和爵位的,而關羽又和士族子弟水火不容,總不能去娶個商賈之女吧?

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3章 大言欺人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59章 否決張飛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8章 晨昏定省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14章 獻策屯田第3章 大言欺人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9章 魯肅舉才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9章 否決張飛第90章 二愣移木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601章 劉璋意曹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33章 先行中策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18章 委以重任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
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3章 大言欺人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59章 否決張飛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8章 晨昏定省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14章 獻策屯田第3章 大言欺人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9章 魯肅舉才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9章 否決張飛第90章 二愣移木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601章 劉璋意曹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33章 先行中策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18章 委以重任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