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各有去處

“孔明出任江陵縣令,士元可爲西陵縣令,至於伯言……”

劉封笑看着陸遜道:“就爲襄陽縣令何如?”

嚴格的說,劉封這一番安排是有自己的用意的。

之所以會將陸遜放在襄陽,其實也是看重陸遜的軍事能力。

與諸葛亮這種頂級學習天才相比,陸遜在軍事上的天賦彷彿是與生俱來的,諸葛亮剛領兵時,也是在不斷的學習中不斷進步,最終無敵於天下。

只可惜,孔明輸在了一場大地震上。

因爲西漢公元前 186年所發生的武都道大地震,震級高達七到八級,餘震持續了整整八個月,徹底斷絕了西漢水與關中的斷絕。

自此以後,四川至關中再無可用水道,運輸成本暴增,最低也上漲了十多倍,使得孔明出兵變得愈發困難,難度幾乎是韓信昔日出關中的十倍。

可即便是這樣的噩夢難度,諸葛亮最後都能逼的司馬懿不敢出營,把屯田工作搞到了魏國國土之上,事實證明諸葛亮的軍事指揮天賦,是絕對強於司馬懿的。

陸遜就完全不一樣了,他不像諸葛亮是刻苦學習的天才,更像是天賦異稟的天才。

初出茅廬,就一戰戰俘了數萬山越,揀選其中五千精銳編練成自家部曲,可見其軍事才能的卓絕。

接下來更是連場大戰,無有不勝。

夷陵之戰,化解了孫權亡國之憂。

石亭一戰,更是直接把孫十萬送上了皇帝的寶座。

雖然進攻戰中沒有大勝,但這與其說是陸遜能力不夠,倒不如說是整個東吳政權的內構問題所導致的。

可與諸葛恪的壽春大敗比較起來,陸遜每次進攻戰雖無法取得戰略突破,但在戰術上卻往往都是勝利一方,從來都沒有吃過虧。

“爾等這是何意?”

劉封有些摸不着頭腦,眼前三人居然都面露難色,於是便問道:“莫非是別有他念?大可直言告知於我。”

聽到劉封的話後,陸遜第一個開口道:“承蒙主公費心操持,爲遜殫精竭慮,安排要職,實感激涕零。只是遜另有他念,還望主公成全。”

“哦?”

劉封來了好奇,詢問道:“你有何想法,但說無妨,你我君臣際遇,又有何事不能溝通?”

劉封這話一出,不只是陸遜,就是一旁的諸葛亮和龐統也是面露感恩之色,只欣喜今生能夠得遇如此主公。

既然劉封都讓自己照實直言了,陸遜自不再遮遮掩掩,當即道:“啓稟主公,遜想去交州!”

交州?

劉封大爲驚訝:“那可是煙瘴之地,你怎會要去那處?”

陸遜回答道:“如今荊湘已定,淮泗安泰,能立功之處,唯有交州。況且交州乃是大後方,雖然煙瘴橫行,卻物產豐富,聽說稻米一年能有四熟。遜不才,願爲主公收攬交州,以厚物勢。”

劉封有些感動,知道陸遜這是想要報答自己的厚愛。

正如陸遜所說的那樣,如今襄陽以南雖然還有荊南需要整理,可實際上已經是大勢所定了。

張羨僅靠兩三萬人以及一座臨湘城,都拖不住劉封軍半年時間,而且即便張羨想要和劉封軍對抗,也不代表臨湘士族豪強也願意。

他們反抗劉表,是因爲劉表對荊南橫徵暴斂,侵犯了他們的利益。

他們反對劉封又有什麼好處?

劉封在揚州乾的事情,他們可是已經有所耳聞了。

對比起老老實實順從劉封的江北,江東之地的反抗給當地的士族豪強們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這也讓臨湘士族豪強們在面對劉封時,開始變得軟弱了起來。

臨湘作爲荊南四郡的核心和領頭羊,它的屈服必然會影響其他三郡。

因此,在陸遜看來,唯有交州,當地士族豪強仗着山高皇帝遠,頗爲獨立。要不是士燮的野心不大,對漢廷還算恭順,恐怕早就已經是第二個趙佗了。

這種情況下,陸遜甘願冒險前往交州,實在是讓劉封爲之感動。

只是不等劉封開口,諸葛亮和龐統也是一起彎腰拱手道:“伯言之言,實乃我等心聲。亮(統)不才,願效伯言之行,爲主公收攬交州,以增物勢。”

劉封心中感動不已,很想一口答應他們。

可理智最終讓劉封冷靜了下來。

交州在東漢實在不是一個好地方,而且劉封心裡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

沒錯,正是虞翻虞仲翔,步騭步子山。

這兩人是最爲合適不過的了,而且歷史上他們就曾久在交州,說明他們的體質要遠比其他人更適合交州的水土。尤其是虞翻,他被孫十萬流放到交州整整一輩子,終身沒有被赦免還鄉。

可虞翻依舊高壽七十餘歲,可見其對交州氣候的適應性。

至於諸葛亮三人,尤其是武侯,還是算了吧。

一個壽命才五十出頭的,也別和虞翻、步騭搶活幹了。

看了看殷切希冀的諸葛三人,劉封心中有些恍然,顯然他們三人是不想拘於文事,而想有更大的抱負。

在兩漢時代,最高的榮譽並非是文臣之首三公,而是出將入相。

出則爲將,入則爲相,這纔是當下漢人的最高追求。

諸葛亮三人也不例外。

只是文事他們已經有了用武之地,這一年多在內閣之中的歷練,堪比小尚書。倒是軍事上,他們卻沒有歷練的機遇。

“君等之心,封實感動莫名。”

想到這裡,劉封斟酌了片刻用詞,然後開口道:“只是君等皆是我之瑰寶,交州煙瘴盛行,實有不測之險。”

“如此這般吧。”

擡手止住陸遜三人慾要解釋的話語,劉封做出決斷:“如今揚州境內,山越肆虐,雖有賀齊、高順、周瑜、祖郎等君掃蕩打擊,卻仍屢屢有死灰復燃之相。”

劉封這話其實說的還是客氣了,雖然目前打擊山越的戰果極其豐厚,前後已有二三十萬山越爲劉封麾下所征剿。

可以三百萬至四百萬的山越總數,這個數字不過十分之一罷了。

若是再加上一兩百的荊州荊蠻,以及近百萬的大別山瓿山蠻,人口都快趕上漢人的十分之一了。

當然了,這兩個蠻族雖然都屬於南蠻,但卻並非一個系統,更別說即便是他們各自的內部都四分五裂,相互廝殺了。

“伯言,孔明、士元,汝等既願投身軍事,我焉有不助力之理。這樣,先前丹陽郡守張英來信,言說郡中山越作亂。”

劉封思索片刻,調配了手中資源,商量道:“既如此,伯言,我以全琮爲都伯,統一千之兵助汝,再允許汝自荊州降兵之中揀選兩千精銳,以馮習和習珍、習宏兄弟倆爲將,調撥於汝麾下。再允你在吳縣徵召一千部曲,攏共合兵四千,表奏汝爲丹陽都尉,專司負責清剿丹陽,汝可願意?”

原時空中,陸遜也是從這件事裡出的頭,孫十萬被丹陽郡的山越叛亂攪的頭昏腦漲,很是惱怒。結果陸遜主動請纓,僅以一千人的兵力,襲破當地山越大酋費棧,斬俘山越十萬人,得精兵數萬,更從中揀選了五千精銳爲自己部曲。

劉封如今一口氣給了對方四千精銳,更表奏其爲丹陽都尉,連張英麾下的兩千部曲必要時也可以調撥給陸遜使用。

這可是原時空中六倍的兵力,劉封對於陸遜即將所取得的戰果自然是更爲期待了。

陸遜聽完,也是相當震驚,沒想到劉封竟然給了他如此之大的權柄。

東漢時代,爲了削弱各個郡國,都尉一職經常不設,而是由郡國太守、國相兼任。後來因爲邊境戰事頻繁,漸漸又在邊境郡國中恢復了都尉,可內地的郡國都尉卻是一直沒有恢復,直到東漢末年。

漢末諸侯征戰,各地軍閥爲了設置更多的官位來籠絡人才,自然就把都尉給恢復了過來。如今各地郡國之中,都尉依舊不是一個常設職位,完全看當地諸侯的想法和需要而定。

可不管都尉這個職務是否常設,一旦設置了,那這個職務就是比兩千石的高官,而且按照兩漢律法來說,有都尉的郡國,軍事最高指揮長官就不是太守了,而是都尉。

太守只有決定是否發兵的權力,而領兵指揮作戰的最高權力是屬於都尉的。

現在劉封的特旨都連發兵的決定權都沒給張英留下,陸遜實際上就已經是丹陽郡的最高軍事長官了。

如此信任重用,怎叫陸遜不感動莫名,當即大拜道:“遜本罪人,幸蒙主公明識,不以遜鄙陋,委以重任,賜遜一展抱負之機。此等知遇之恩,遜沒齒難忘,更無以爲報。遜願爲主公披肝瀝膽,效犬馬之勞,以報主公恩遇於萬一。”

陸遜所謂罪人一說,無非是當時劉封進軍江東,吳縣大姓們首鼠兩端,想要利用劉封對付孫策又想要藉機保全他們特權的事情。此事劉封其實早已經懲處過吳中大姓,但陸遜生性謹慎,謙虛低調,自比罪人,以示不忘劉封恩遇。

陸遜固然感激涕零,而一旁的諸葛亮和龐統二人,也是看的既羨慕又渴望。

龐統日後爲周瑜、劉備臨陣建言,出任實質上的參謀長一職,可見其對軍略一道並非沒有想法。

至於諸葛亮,其自詡管仲樂毅,這兩位可不單單是政治達人,同時也是名垂青史的軍事家。

樂毅自不必提,這位的軍事才能可是家喻戶曉,更是鐵打的武廟十哲之一,從未有被挪出過武廟十哲之列。而管仲其實也是鐵打的武廟,更兩次入選過武廟十哲,這卻是不少人不知道的事情。

管仲其實也帶過兵,而且也是常勝將軍,更曾經差點一箭射死齊桓公。

齊國自管仲死後,便開始江河日下,齊桓公更是最後連善終都不可得。

齊桓公一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赦免重用了管仲,也成就了他自己人生的高光。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可見其內心實是有着出將入相的夢想。

只是原時空中,劉備將諸葛亮視爲自己的接班人,悉心培養其領導力和政治能力,再加上自身軍事本錢很小,又已經有了自己和關羽兩大統帥,以及張飛這個事實上的第三號軍事人物,實在是沒有軍事資源分給諸葛亮了。

所以纔會導致直到夷陵之戰後,蜀中精銳武力盡數覆滅,纔有了諸葛亮重振旗鼓,後來居上的軍事表現。

不過諸葛亮的表現雖然是厚積薄發,但其軍事素養卻並非一日可能成就的,也是自青少年時期閱覽兵書,日積月累才能奠定的基礎。

諸葛亮、龐統既然都有出將入相之念,自然會對得償所願的陸遜很是豔羨了。

不過很快,他們也就不用豔羨了,因爲劉封對他們也有了各自的安排。

“孔明、士元。”

看了眼諸葛亮和龐統,劉封笑意盈盈的問道:“莫不是你們也似伯言一般想法?”

諸葛亮和龐統何等機敏,看見劉封這樣的反應,心頭立刻變得火熱了起來。

對視一眼後,諸葛亮和龐統異口同聲的回答道:“我等心願皆如伯言,懇請主公玉成!”

“好!”

劉封一口就答應了下來,隨即安排道:“公瑾此次立下諸多戰功,勢必要有所封賞,其部也勢必要做調動。鄱陽當地的山越還需有人負責,鄱陽都尉一職,我意交予孔明汝來擔任。”

隨後,劉封盤算了片刻道:“我以呂蒙、淩統二人爲都伯,領兩千揚州軍,再以魏延、傅彤、霍篤、霍峻兄弟倆,揀選兩千荊州降卒,合計四千兵馬交由你來統領,專司豫章、鄱陽、贛郡三地征剿之事。”

諸葛亮心神大振,當即拜謝。

緊接着,劉封繼續對着龐統安排了起來:“士元,汝有兩處可自由選擇。”

龐統一聽這話,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劉封邊思考着邊說道:“一處是湘南,此地荊蠻橫行,且已成勢,汝需剿撫並用,其中武陵蠻王沙摩柯,素來仰慕中原文化,尊崇劉氏,可以爲友而不可爲敵。”

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63章 下邳國相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3章 挑選遺孤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22章 拜訪糜竺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8章 晨昏定省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25章 意料之外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33章 先行中策第484章 各有去處
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25章 意料之外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63章 下邳國相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3章 挑選遺孤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22章 拜訪糜竺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76章 夜半訪客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321章 樂極生悲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8章 晨昏定省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25章 意料之外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33章 先行中策第484章 各有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