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司馬建言

曹昂帶着些許驕傲和自豪的神情,慷慨報道:“啓稟父親,去時您吩咐的三件事,孩兒已悉數辦妥!”

曹昂這邊興奮不已,可曹操聽了卻是心神劇震,險些沒能維持住臉上的笑容。

“這、這……”

曹操壓下心頭強烈的疑惑,維持着強笑道:“我兒可速速詳細道來。”

“喏!”

曹昂沒能看出曹操的假裝,只是將自己南下一行如實道來,尤其是和劉封交談的部分,更是如數家珍的字字複述。

聽完之後,曹操臉色也重新恢復了平靜,故意帶着疑惑道:“左將軍所求,僅僅只是這幾座城邑?”

“確實如此。”

曹昂鄭重的點了點頭,同時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父親,以孩兒之見,陳留殘破,民生凋敝,若能以這幾座空城換得左將軍精兵來助,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

曹昂口中的空城其實是有些過分了,如今的陳留,經過歷任陳留郡守的苦心經營,也恢復了一些元氣,陳留城中人口也有了一千六、七百戶,近萬人之多。整個陳留郡更是達到了七萬餘口,雖然和巔峰時期相比,可以是十不存一,但好歹也不是空城了。

不過曹昂的話倒是提醒了曹操,若是真要做交易的話,卻還可以把這些城中的百姓悉數遷走,反正劉封想要的也只是城池。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曹昂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是讓曹操的拆遷之魂再度復甦。

“諸君以爲如何?”

先前傾聽曹昂彙報時,曹操就在思索劉封到底打的什麼主意。

這並非是曹操不識好歹,而是這三條建議中,其實只有前兩條是他真心提議的,第三條不過是試探手段而已。

如今對方直接把應手給接下來了,這讓曹操如何能不疑神疑鬼。

其實此刻堂上不僅僅是曹操多疑,就連荀彧、滿寵等人,也是十分疑惑不解,想不出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可哪怕以夏侯惇的謀略,都覺得其中很可能有什麼蹊蹺,是他們沒能看出來的。

曹昂自然也看到了這一點,但這並不妨礙他全盤完成了曹操的任務,至於是否接受,他又沒有直接答應下來,自然還是由父親定奪的。

一時之間,堂上陷入安靜之中,衆人皆是沉思起來。

“左將軍如此忠義,自當是一件好事。”

思索了片刻後,剛剛奉命回到洛陽的曹仁竟然第一個開口道:“主公,其實此番之關鍵不在河內,而在陳留。”

“哦?”

曹操聞言,頓時來了興趣:“子孝有何高見,還請教我。”

曹仁感受着堂上衆人的目光,挺起身體,拱手道:“臣的意思是,主公如今最需要考慮的是陳留那些城的價值。若是覺得它們高過援兵,那自當謝絕大將軍之請。若是覺得它們不如援兵,那就應允大將軍之請即可。”

“子孝所言甚好。”

曹操笑了起來,點頭讚許道:“可謂是一針見血。”

曹操看似嘉獎了曹仁,可實際上內心卻並不如他臉上那般高興。

曹仁說的這個道理,他自然也是明白的,但在他看問題的高度上,卻不能這麼簡單。以曹操、荀彧、滿寵等人的智慧,本能的就會懷疑劉封欲求兩溝水之地的深層目的。

且即便是表面上來看,若是應允了劉封,他和兗州可就沒法連成一片了。

雖然不會有被切斷聯繫的風險,可依舊讓他十分忌憚猶疑。

“主公,臣有一思,不知是否當講。”

曹操擡眼看去,只見一風儀峻整,有雄傑之表,身長七尺五寸的青年正位列末席。剛纔說話之人,正是這位姿貌魁偉,骨相非常的青年。

“不意仲達亦有高見,正當教我!”

曹操認出了對方的身份,乃是他新招募的青年俊彥,河內名門司馬氏的嫡系子弟,大將軍府中屬掾司馬朗之弟司馬懿。

由於劉封引起的蝴蝶翅膀,使得曹操這邊精英人才減少了許多,更重要的是,汝南以及小半個潁川沒能如歷史上那般落入曹操之手,反而成了劉備、劉封父子的地盤。

如此一來,缺乏人才的曹操只能向關中、河內,河東等地尋找,同時也提升了麾下兗州人的待遇,以此來緩解人才匱乏的困境。其中司馬朗、司馬懿兄弟倆,就是他這兩年裡拔擢出最爲出色的幾人之一。

聽見曹操允許自己發言,司馬懿依舊恭敬行禮,之後才緩緩開口道:“啓稟大將軍,以臣下之見,左將軍恐有意於河內。”

司馬懿的聲音不大,卻如雷霆炸響在曹操的耳邊,讓他猛的醒覺過來。

不過曹操神情卻是絲毫不變,只是鼓勵似的點了點頭:“仲達可試言之。”

司馬懿露出受到鼓勵的激動之色,繼續說道:“兩溝之地,斷我東西之銜,縱觀左將軍做事,向來周全,此番如此貿然,所圖必然不小。以臣下之見,唯有用兵於河內,方纔值得如此開口。”

曹操心中一喜,臉上卻故作疑惑不解道:“仲達此言,我實不懂。方纔子修也言道,左將軍欲以兩溝之地,換其出精兵於河內助戰,如此清楚,有何所圖?”

司馬懿卻是答道:“大將軍,臣下的意思是,左將軍欲用重兵於河內,其有此圖,故未雨綢繆,想要保障糧道,纔會提出這等要求。”

曹操悚然一驚,司馬懿說的這番話,他其實也想到了,但唯獨沒想到劉封要用重兵在河內。

曹操原本想到的是,劉封可能擔心那數千精銳部曲的安危,故而想要掌控一條能夠隨時增援,撤退的通道。他之所以沒想到司馬懿所說的這一層,並非是智謀不如司馬懿,而是雙方看問題的視角不同。

曹操是諸侯,又是將軍,自然最先考慮的是精銳部曲的安危。而司馬懿卻是士族子弟,而且還就是河內人,本能的會對河內的諸事更加在意,也會格外的看重河內。

雖然覺得司馬懿言之有物,可曹操卻依然沒有全信對方:“仲達可有證據?”

這種事情,多半都是猜測揣度,哪裡會有證據。

可司馬懿聞言,卻是不慌不忙的答道:“臣有一計,可試真假。”

曹操興趣更濃,做了個邀請的手勢:“仲達請言之。”

司馬懿擡手作揖還禮,隨後道:“大將軍可傳信左將軍,允其所請,卻拒其增兵。”

“允其所請,卻拒其增兵?”

堂上諸人都聽呆了,這不是白白便宜了劉封嗎?

一時之間,堂上夏侯惇、曹洪等人都以一種看內奸的眼神緊盯着司馬懿了。

可曹操、荀彧、滿寵等人卻是回過味來了,不約而同的深深瞥了司馬懿一眼。

只見司馬懿寵辱不驚,神情淡然的坐在原地,既沒有因爲夏侯惇、曹洪等人懷疑的目光而忐忑,也沒有因爲荀彧、滿寵驚異的眼神而感到自矜。

唯有曹操的反應,卻是一直被司馬懿暗中關注着。

“好一個允其所請,卻拒其增兵。”

曹操哈哈大笑起來,顯然是看出了這一試驗手之妙。

之前反覆提到過,曹操領地其實相當尷尬,幾乎沿着黃河一線排開,袁紹但凡南下,必定要和曹操大打出手,幾乎沒有迴旋的餘地。

後來雖然拿下了關中,可情況並未有轉變多少,畢竟關中依舊和曹操的原領地形成了一字長蛇陣,只是變得更長了。

直到劉封攻荊,劉表出奔,這才讓曹操撿到了一整個南陽盆地,至此,曹操才總算是有了戰略縱深可言。

再加上朝廷、天子俱在洛陽,以及兗州叛亂的前科,因此,洛陽、南陽、關中這個三角領地,已經成了曹操最爲重視的核心領地,反倒是兗州,只是成了供應糧食物資,人力兵士的產出地了。

只看曹操如今麾下文武班底,除了程昱、滿寵等少數幾個兗州人,其他哪裡還有兗州人的影子。

故而在關鍵時刻,如果讓曹操選擇的話,他必然會選擇保留洛陽、南陽和關中。

既然這樣,那劉封現在索要陳留的這個請求不但不是挑釁,反而還是正中下懷了。

一旦讓出了陳留,兩方作爲盟友,劉封、劉備父子根本不會阻攔曹操東西領地的互通,反而還會被頂到第一線來承受袁紹的壓力和攻擊。

事實上,原來時空的官渡之戰中,袁紹選取的突破點就是在陳留郡,延津和白馬津這兩處大戰之地,也都是陳留郡境內的重要渡口,需要配以重兵。

最妙的是,劉封所求的僅僅只是兩溝水沿線的幾個縣邑,陳留的大部分土地和太守名分依舊是屬於曹操的,日後就是想要回來都師出有名,更別說還能據此試探劉封心中真正的目的了。

司馬懿此計,堪稱一計多得。

如果劉封沒有這些想法,只是司馬懿杞人憂天了,那即便損失了些許土地,能把陳留一線讓給劉封所部防守,也減輕了自己的壓力。

如果劉封當真是要增重兵於河內,那自己可就要好好慎重考慮了。

想通了這些問題後,曹操當即誇讚道:“仲達所言,我深喜之,且容我細思。”

司馬懿自然不敢有異議,事情就告一段落。

等到衆人離開之後,曹操將荀彧、滿寵、夏侯惇、曹仁、曹洪這幾個一等一的心腹重臣、愛將留了下來,顯然是要開小會。

“汝等以爲司馬仲達之言,可行否?”

果然,曹操第一句話提的就是司馬懿的計策,可見他對此相當重視。

滿寵率先點頭稱讚道:“司馬仲達不愧是少年天才,自小聰慧機敏,其所判斷,頗爲可信,最後一計,寵以爲可以一試。”

滿寵的表態,讓曹操頻頻點頭,但最後卻是問道:“劉子升若是當真如司馬仲達所言,意在河內,我當如何應之?”

幾個心腹齊齊陷入沉默,過了好一會兒,一個清亮的聲音響了起來。

“明公可應之。”

說話之人正是荀彧。

只聽見荀彧繼續說道:“如今天下三分,袁紹最強,劉備父子次之,明公最弱。當下唯有兩強相爭,明公方能從中漁利,否則,無論明公是助袁,還是助劉,都只會是馬前卒,用來消耗對手罷了。”

曹操臉色一正,荀彧這番話可說到他心坎裡了,不由得聚精會神了起來。別說是曹操了,就是夏侯惇,曹仁也凝重了起來,迫切的想要聽聽荀彧對此有什麼解決之法。

荀彧接着說道:“雖如今不知其因,可左將軍卻有與袁紹決一雌雄之心。明公如今不但不該阻撓,反而應該順水推舟,以厚左將軍之意,方是上策。”

曹操恍然,荀彧的意思是,如果劉封有意集重兵於河內,那必然是要同袁紹決戰的。

這其實相當好理解,河內距離鄴城不過幾十里地,就算包括被袁紹侵佔的那部分,也不過才一百里地。

這點距離,簡直和臥榻旁邊沒有區別。

只要劉封在河內佈置下重兵,就算他不動手,袁紹也得主動過來逼他動手,否則,袁紹以及鄴城上下睡覺都睡不安穩了。

曹操緩緩頷首,心裡十分贊同荀彧的意見,只要劉封敢調重兵入河內,後面的事可就由不得他了。

到那時候,就算劉封有心罷手,或是控制交戰規模也是不可得也。

曹操捏着短鬚,確認道:“那以文若之見,我當竭力促成此事?”

“不可。”

荀彧卻是搖頭否決:“以彧之見,明公當欲拒還應。若我等所料無誤,左將軍自會主動行事。”

“文若之見,爾等以爲如何?”

曹操沒直接答應下來,而是問了問在場的夏侯惇、曹仁、滿寵和曹昂。其他四人仔細想了想,覺得荀彧之見可謂上乘,並無什麼不妥之處,先後點頭表示認同。

看見兒子和心腹們盡皆贊同,曹操也下定了決心:“既然如此,那就先按文若之意決定,若有其他情況,屆時再議。”

“喏!”

衆人紛紛行禮應下。

等到衆人盡數離開之後,曹操仍然坐在席位上,摸着短鬚思索着。

他心裡一直有一個念頭,卻沒人提及。

那就是河內若是爲劉封重兵所駐,陳留又給劉封留了一條補給線路,那萬一讓劉封順利站住腳跟後,河內還有他曹操的份嗎?

而且一旦河內有失,曹操的西部領地可就同袁紹徹底斷絕聯繫了,眼下看是好事,可若是日後出現了變化,諸如曹劉翻臉了的話,那可就未必是好事情了。

可偏偏在座諸人都沒有提到這一點,夏侯惇,曹仁他們看不見可能是真,可你說荀彧、滿寵、司馬懿這些人也盡數看不到,曹操如何肯信?

曹操目光幽幽,良久之後,方纔起身離開了大殿。

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6章 曹家夜話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89章 立木懸金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58章 毛遂自薦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3章 大言欺人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12章 破局之法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59章 否決張飛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89章 立木懸金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267章 舊日主從
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6章 曹家夜話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89章 立木懸金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58章 毛遂自薦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3章 大言欺人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12章 破局之法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59章 否決張飛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89章 立木懸金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267章 舊日主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