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司馬建言

曹昂帶着些許驕傲和自豪的神情,慷慨報道:“啓稟父親,去時您吩咐的三件事,孩兒已悉數辦妥!”

曹昂這邊興奮不已,可曹操聽了卻是心神劇震,險些沒能維持住臉上的笑容。

“這、這……”

曹操壓下心頭強烈的疑惑,維持着強笑道:“我兒可速速詳細道來。”

“喏!”

曹昂沒能看出曹操的假裝,只是將自己南下一行如實道來,尤其是和劉封交談的部分,更是如數家珍的字字複述。

聽完之後,曹操臉色也重新恢復了平靜,故意帶着疑惑道:“左將軍所求,僅僅只是這幾座城邑?”

“確實如此。”

曹昂鄭重的點了點頭,同時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父親,以孩兒之見,陳留殘破,民生凋敝,若能以這幾座空城換得左將軍精兵來助,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

曹昂口中的空城其實是有些過分了,如今的陳留,經過歷任陳留郡守的苦心經營,也恢復了一些元氣,陳留城中人口也有了一千六、七百戶,近萬人之多。整個陳留郡更是達到了七萬餘口,雖然和巔峰時期相比,可以是十不存一,但好歹也不是空城了。

不過曹昂的話倒是提醒了曹操,若是真要做交易的話,卻還可以把這些城中的百姓悉數遷走,反正劉封想要的也只是城池。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曹昂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是讓曹操的拆遷之魂再度復甦。

“諸君以爲如何?”

先前傾聽曹昂彙報時,曹操就在思索劉封到底打的什麼主意。

這並非是曹操不識好歹,而是這三條建議中,其實只有前兩條是他真心提議的,第三條不過是試探手段而已。

如今對方直接把應手給接下來了,這讓曹操如何能不疑神疑鬼。

其實此刻堂上不僅僅是曹操多疑,就連荀彧、滿寵等人,也是十分疑惑不解,想不出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可哪怕以夏侯惇的謀略,都覺得其中很可能有什麼蹊蹺,是他們沒能看出來的。

曹昂自然也看到了這一點,但這並不妨礙他全盤完成了曹操的任務,至於是否接受,他又沒有直接答應下來,自然還是由父親定奪的。

一時之間,堂上陷入安靜之中,衆人皆是沉思起來。

“左將軍如此忠義,自當是一件好事。”

思索了片刻後,剛剛奉命回到洛陽的曹仁竟然第一個開口道:“主公,其實此番之關鍵不在河內,而在陳留。”

“哦?”

曹操聞言,頓時來了興趣:“子孝有何高見,還請教我。”

曹仁感受着堂上衆人的目光,挺起身體,拱手道:“臣的意思是,主公如今最需要考慮的是陳留那些城的價值。若是覺得它們高過援兵,那自當謝絕大將軍之請。若是覺得它們不如援兵,那就應允大將軍之請即可。”

“子孝所言甚好。”

曹操笑了起來,點頭讚許道:“可謂是一針見血。”

曹操看似嘉獎了曹仁,可實際上內心卻並不如他臉上那般高興。

曹仁說的這個道理,他自然也是明白的,但在他看問題的高度上,卻不能這麼簡單。以曹操、荀彧、滿寵等人的智慧,本能的就會懷疑劉封欲求兩溝水之地的深層目的。

且即便是表面上來看,若是應允了劉封,他和兗州可就沒法連成一片了。

雖然不會有被切斷聯繫的風險,可依舊讓他十分忌憚猶疑。

“主公,臣有一思,不知是否當講。”

曹操擡眼看去,只見一風儀峻整,有雄傑之表,身長七尺五寸的青年正位列末席。剛纔說話之人,正是這位姿貌魁偉,骨相非常的青年。

“不意仲達亦有高見,正當教我!”

曹操認出了對方的身份,乃是他新招募的青年俊彥,河內名門司馬氏的嫡系子弟,大將軍府中屬掾司馬朗之弟司馬懿。

由於劉封引起的蝴蝶翅膀,使得曹操這邊精英人才減少了許多,更重要的是,汝南以及小半個潁川沒能如歷史上那般落入曹操之手,反而成了劉備、劉封父子的地盤。

如此一來,缺乏人才的曹操只能向關中、河內,河東等地尋找,同時也提升了麾下兗州人的待遇,以此來緩解人才匱乏的困境。其中司馬朗、司馬懿兄弟倆,就是他這兩年裡拔擢出最爲出色的幾人之一。

聽見曹操允許自己發言,司馬懿依舊恭敬行禮,之後才緩緩開口道:“啓稟大將軍,以臣下之見,左將軍恐有意於河內。”

司馬懿的聲音不大,卻如雷霆炸響在曹操的耳邊,讓他猛的醒覺過來。

不過曹操神情卻是絲毫不變,只是鼓勵似的點了點頭:“仲達可試言之。”

司馬懿露出受到鼓勵的激動之色,繼續說道:“兩溝之地,斷我東西之銜,縱觀左將軍做事,向來周全,此番如此貿然,所圖必然不小。以臣下之見,唯有用兵於河內,方纔值得如此開口。”

曹操心中一喜,臉上卻故作疑惑不解道:“仲達此言,我實不懂。方纔子修也言道,左將軍欲以兩溝之地,換其出精兵於河內助戰,如此清楚,有何所圖?”

司馬懿卻是答道:“大將軍,臣下的意思是,左將軍欲用重兵於河內,其有此圖,故未雨綢繆,想要保障糧道,纔會提出這等要求。”

曹操悚然一驚,司馬懿說的這番話,他其實也想到了,但唯獨沒想到劉封要用重兵在河內。

曹操原本想到的是,劉封可能擔心那數千精銳部曲的安危,故而想要掌控一條能夠隨時增援,撤退的通道。他之所以沒想到司馬懿所說的這一層,並非是智謀不如司馬懿,而是雙方看問題的視角不同。

曹操是諸侯,又是將軍,自然最先考慮的是精銳部曲的安危。而司馬懿卻是士族子弟,而且還就是河內人,本能的會對河內的諸事更加在意,也會格外的看重河內。

雖然覺得司馬懿言之有物,可曹操卻依然沒有全信對方:“仲達可有證據?”

這種事情,多半都是猜測揣度,哪裡會有證據。

可司馬懿聞言,卻是不慌不忙的答道:“臣有一計,可試真假。”

曹操興趣更濃,做了個邀請的手勢:“仲達請言之。”

司馬懿擡手作揖還禮,隨後道:“大將軍可傳信左將軍,允其所請,卻拒其增兵。”

“允其所請,卻拒其增兵?”

堂上諸人都聽呆了,這不是白白便宜了劉封嗎?

一時之間,堂上夏侯惇、曹洪等人都以一種看內奸的眼神緊盯着司馬懿了。

可曹操、荀彧、滿寵等人卻是回過味來了,不約而同的深深瞥了司馬懿一眼。

只見司馬懿寵辱不驚,神情淡然的坐在原地,既沒有因爲夏侯惇、曹洪等人懷疑的目光而忐忑,也沒有因爲荀彧、滿寵驚異的眼神而感到自矜。

唯有曹操的反應,卻是一直被司馬懿暗中關注着。

“好一個允其所請,卻拒其增兵。”

曹操哈哈大笑起來,顯然是看出了這一試驗手之妙。

之前反覆提到過,曹操領地其實相當尷尬,幾乎沿着黃河一線排開,袁紹但凡南下,必定要和曹操大打出手,幾乎沒有迴旋的餘地。

後來雖然拿下了關中,可情況並未有轉變多少,畢竟關中依舊和曹操的原領地形成了一字長蛇陣,只是變得更長了。

直到劉封攻荊,劉表出奔,這才讓曹操撿到了一整個南陽盆地,至此,曹操才總算是有了戰略縱深可言。

再加上朝廷、天子俱在洛陽,以及兗州叛亂的前科,因此,洛陽、南陽、關中這個三角領地,已經成了曹操最爲重視的核心領地,反倒是兗州,只是成了供應糧食物資,人力兵士的產出地了。

只看曹操如今麾下文武班底,除了程昱、滿寵等少數幾個兗州人,其他哪裡還有兗州人的影子。

故而在關鍵時刻,如果讓曹操選擇的話,他必然會選擇保留洛陽、南陽和關中。

既然這樣,那劉封現在索要陳留的這個請求不但不是挑釁,反而還是正中下懷了。

一旦讓出了陳留,兩方作爲盟友,劉封、劉備父子根本不會阻攔曹操東西領地的互通,反而還會被頂到第一線來承受袁紹的壓力和攻擊。

事實上,原來時空的官渡之戰中,袁紹選取的突破點就是在陳留郡,延津和白馬津這兩處大戰之地,也都是陳留郡境內的重要渡口,需要配以重兵。

最妙的是,劉封所求的僅僅只是兩溝水沿線的幾個縣邑,陳留的大部分土地和太守名分依舊是屬於曹操的,日後就是想要回來都師出有名,更別說還能據此試探劉封心中真正的目的了。

司馬懿此計,堪稱一計多得。

如果劉封沒有這些想法,只是司馬懿杞人憂天了,那即便損失了些許土地,能把陳留一線讓給劉封所部防守,也減輕了自己的壓力。

如果劉封當真是要增重兵於河內,那自己可就要好好慎重考慮了。

想通了這些問題後,曹操當即誇讚道:“仲達所言,我深喜之,且容我細思。”

司馬懿自然不敢有異議,事情就告一段落。

等到衆人離開之後,曹操將荀彧、滿寵、夏侯惇、曹仁、曹洪這幾個一等一的心腹重臣、愛將留了下來,顯然是要開小會。

“汝等以爲司馬仲達之言,可行否?”

果然,曹操第一句話提的就是司馬懿的計策,可見他對此相當重視。

滿寵率先點頭稱讚道:“司馬仲達不愧是少年天才,自小聰慧機敏,其所判斷,頗爲可信,最後一計,寵以爲可以一試。”

滿寵的表態,讓曹操頻頻點頭,但最後卻是問道:“劉子升若是當真如司馬仲達所言,意在河內,我當如何應之?”

幾個心腹齊齊陷入沉默,過了好一會兒,一個清亮的聲音響了起來。

“明公可應之。”

說話之人正是荀彧。

只聽見荀彧繼續說道:“如今天下三分,袁紹最強,劉備父子次之,明公最弱。當下唯有兩強相爭,明公方能從中漁利,否則,無論明公是助袁,還是助劉,都只會是馬前卒,用來消耗對手罷了。”

曹操臉色一正,荀彧這番話可說到他心坎裡了,不由得聚精會神了起來。別說是曹操了,就是夏侯惇,曹仁也凝重了起來,迫切的想要聽聽荀彧對此有什麼解決之法。

荀彧接着說道:“雖如今不知其因,可左將軍卻有與袁紹決一雌雄之心。明公如今不但不該阻撓,反而應該順水推舟,以厚左將軍之意,方是上策。”

曹操恍然,荀彧的意思是,如果劉封有意集重兵於河內,那必然是要同袁紹決戰的。

這其實相當好理解,河內距離鄴城不過幾十里地,就算包括被袁紹侵佔的那部分,也不過才一百里地。

這點距離,簡直和臥榻旁邊沒有區別。

只要劉封在河內佈置下重兵,就算他不動手,袁紹也得主動過來逼他動手,否則,袁紹以及鄴城上下睡覺都睡不安穩了。

曹操緩緩頷首,心裡十分贊同荀彧的意見,只要劉封敢調重兵入河內,後面的事可就由不得他了。

到那時候,就算劉封有心罷手,或是控制交戰規模也是不可得也。

曹操捏着短鬚,確認道:“那以文若之見,我當竭力促成此事?”

“不可。”

荀彧卻是搖頭否決:“以彧之見,明公當欲拒還應。若我等所料無誤,左將軍自會主動行事。”

“文若之見,爾等以爲如何?”

曹操沒直接答應下來,而是問了問在場的夏侯惇、曹仁、滿寵和曹昂。其他四人仔細想了想,覺得荀彧之見可謂上乘,並無什麼不妥之處,先後點頭表示認同。

看見兒子和心腹們盡皆贊同,曹操也下定了決心:“既然如此,那就先按文若之意決定,若有其他情況,屆時再議。”

“喏!”

衆人紛紛行禮應下。

等到衆人盡數離開之後,曹操仍然坐在席位上,摸着短鬚思索着。

他心裡一直有一個念頭,卻沒人提及。

那就是河內若是爲劉封重兵所駐,陳留又給劉封留了一條補給線路,那萬一讓劉封順利站住腳跟後,河內還有他曹操的份嗎?

而且一旦河內有失,曹操的西部領地可就同袁紹徹底斷絕聯繫了,眼下看是好事,可若是日後出現了變化,諸如曹劉翻臉了的話,那可就未必是好事情了。

可偏偏在座諸人都沒有提到這一點,夏侯惇,曹仁他們看不見可能是真,可你說荀彧、滿寵、司馬懿這些人也盡數看不到,曹操如何肯信?

曹操目光幽幽,良久之後,方纔起身離開了大殿。

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22章 拜訪糜竺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8章 委以重任第22章 拜訪糜竺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63章 下邳國相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78章 戰役計劃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65章 禮送賣家第36章 問對徐州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25章 意料之外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98章 北伐臧霸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2章 拜訪糜竺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82章 漢中異變
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22章 拜訪糜竺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8章 委以重任第22章 拜訪糜竺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63章 下邳國相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78章 戰役計劃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65章 禮送賣家第36章 問對徐州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25章 意料之外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98章 北伐臧霸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2章 拜訪糜竺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82章 漢中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