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籌錢鍊鐵

第176章 籌錢鍊鐵

平心而論,原時空江東帶投黨大哥張昭、張紘都是能力極強的士人,張紘乃是孫氏江東的奠基人,歷史性的提出了江東的戰略格局,也正是因爲有張紘的存在,孫策對魯肅態度非常有意思。

他一邊對魯肅的投奔感到非常高興,誇讚魯肅乃是英俊之才,但同時卻沒對魯肅委以重任,只是隨意安排了個閒職,讓魯肅很是困頓。

雖然具體原因是什麼,正史上也沒寫,但肯定不是爲弟儲才,畢竟孫策當時才二十出頭,他也不知道自己會死那麼早。

劉封覺得,很可能是因爲魯肅的戰略與張紘完全相反的緣故,使得孫策沒法重用魯肅。

張紘主張先投丹陽,聚兵吳會,進取揚州,然後逆流而上,併吞荊襄,全取長江之險。然後以荊、揚爲根基,退可爲父報仇,割據一方,進可匡扶漢室,成就齊桓、晉文之霸業。

張紘的態度是和張昭一致的,他們是堅定的扶漢派,認爲漢室雖然傾頹,卻可匡扶。

可魯肅是什麼樣的態度?

漢室不可再興,將軍當早圖王霸之業。

而且魯肅的戰略方向一直是北上淮泗,進取徐、豫兩州,逐鹿中原。

這不論是戰略走向,還是三觀,都與張紘截然相反,這讓孫策如何重用他。

事實上,東吳最後也還是在張紘和魯肅的戰略走向中來回搖擺,一會攻打荊州,一會攻打合肥。

最後白衣渡江拿下荊州,也是因爲劉備的荊州集團內訌給了機會。

這時候張紘都已經去世了,可想他的戰略規劃給東吳的影響之深厚。

而張昭與張紘比起來,能力更強,堪稱王佐之才。

不但文武雙全,上馬能領軍,下馬可安民,更厲害的是,他還能調和不同派系之間的矛盾,做到讓諸派系通力合作。

孫權稱帝之後,手下所有派系竟一致公推張昭爲宰相,這可把孫權給嚇到了,於是堅決不允,最後選了江東四大士族之顧雍爲相。

就憑這一點,整個三國能做到的不過三個人,另外兩人分別是潁川魁首荀文若,蜀漢相父諸葛亮。

魏蜀吳各得一人,得建國祚,確實當得起王佐之才四個字。

可偏偏有意思的是,不論張紘,還是張昭,都非常討厭魯肅,與之不和。張昭甚至還曾經多次當衆批評魯肅,恐怕也跟魯肅對漢室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畢竟魯肅、張紘都是廣陵人,張昭是彭城人,魯肅和張紘乃是同郡,和張昭是同州,這應該是鄉黨一般鐵打的關係,而且還一起效力江東,本應該互相幫扶纔對。

可張昭甚至直接說出“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不少人覺得張昭這是在打擊周瑜,可問題是,孫權其實並不相信周瑜,何須張昭挑撥打擊。

而徐州二張的這種態度,其實也代表了上層士族的態度,他們對漢室還是有感情的,希望能夠復興東漢,匡扶漢室。

不過劉封覺得問題不大,畢竟張紘、張昭是忠心於漢室,而自己和老爹也姓劉啊。

復興漢室的不一定是劉協,也可以是劉備啊。

只是有趣的是,魯肅今日如此力薦二張,來日未必能得二張喜歡,也不知魯肅會不會後悔今日之言。

“子敬先生所言甚是。”

劉封沒有辭讓,而是正色保證道:“先生且寬心,封必力勸家父改弦易轍,再次徵辟二張先生。”

得到劉封的保證,魯肅很是高興。

隨後,魯肅又說道:“少主,如今世道混亂,兵火連天,袁紹、曹操、袁術、公孫瓚等人無不互相攻伐,只爲爭權奪利。主上仁厚慈善,注重民生,肅以爲可繼續收攏流民,大力屯田。如此一來,彼等互相征伐,百姓流離失所,無處容身,戶口日益減少,其產出也日漸其匱。而我收攏流民,使其安居,編戶齊民,徵收稅賦。”

“三五年後,彼等必定日益殘破衰敗,而我徐州必當足兵足食,到時主公弔民伐罪,提甲兵十萬西出,當能橫掃天下。上可再造炎漢,下可安撫黎民。”

劉封敏銳的注意到了魯肅的用詞,露出欣喜之色,起身拜道:“多謝先生所教,封銘感五內,不敢或忘。”

魯肅離席回拜:“少主如此禮遇,肅安敢不以死效乎。”

兩人重回席位後,劉封開始進入正題:“子敬先生,我得一秘法,可增鐵營之出,只是初期投入巨大,想詢問先生可有參營之意。”

魯肅先小吃了一驚,增產鐵營難度可不小。

一要增加鐵礦石的產量,沒有原料,工匠再多也不過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這一點是重中之重。

現在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挖礦工人,以及給與更多的鐵製工具。

當然,找到品質更好,更爲容易開採的露天礦藏也是個辦法,只是這種辦法就是可遇不可求了。

其次就是增加高爐,能夠及時的將鐵礦石熔鍊成合格的鐵錠。

最後再是打鐵工匠,這一步也相當重要,如果打鐵工匠不夠多,技術不夠好,鐵錠再多也來不及被打造成武器,盔甲和工具。

其實這三個環節,最優的解答劉封都有。

後面兩個問題不大,一個就是推廣灌鋼法即可。

東漢時候,已經發明瞭炒鋼法、百鍊法和水排,技術水平已經相當不錯,完全具備進階灌鋼法的基礎,而且劉封還記得明代的活塞式鼓風機的簡單構造方法,可以請工匠進行復原,可大大降低人力消耗,提升效率。

至於打造工匠,一方面會增加工匠的人數,另外一方面可以從原始流水線上下功夫。東漢末年主流的鐵甲是扎甲,由許多甲片構成,其實是很適合嘗試流水線製作法的。

唯一最難的點,就在第一點,也就是增加鐵礦石產量上。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只是劉封很是猶豫。

要知道在古代,開礦最難的地方在於開。

明知道地下有礦石,可你很難越過岩石層進行開採。

東漢時代的人們,只能使用放火燒山這種最原始的方法,利用熱脹冷縮的物理原理使得山石崩裂,進而開採礦石。

人類鋼鐵產量大爆發,還是在1700年以後,從那開始,火藥被引入了開礦行動中。

劉封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把黑火藥這個大殺器給拿出來,思考再三,他覺得還是把這個留在後面。

因爲黑火藥實在是毫無技術門檻,非常容易泄露。

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多僱傭些流民來增加礦石產量。

“我想在下邳建一座鐵官營,建在此處,沛國、魯國、彭城、廣陵乃至於朐縣的鐵礦、煤炭都可走水路送到下邳,交通十分便利,而且下邳本身就有大量的鐵礦,所處的位置也在徐州腹地,非常安全。”

“目前想要建兩座高爐,再建四座焦爐,用以煉焦炭。”

劉備算過,朐縣的鐵礦資源不算豐富,就足夠一座高爐滿負荷運轉了。

而下邳的鐵官營,最少要承擔起下邳本地、魯國以及彭城三地的鐵礦石,還能接受沛國鐵礦石的富裕量。下邳,彭城以及沛國,都以生產鐵礦石而著名,產量遠勝朐縣。

如此一來,就具有起兩座高爐的基礎了。

至於最後是不是建幾座高爐,劉封現在還沒拿定主意。

因爲有了土法煉焦和活塞式鼓風機的技術在手,解決了燃料和鼓風問題後,理論上是可以建設更高更大的高爐,這樣鍊鐵的效率更高,也更節約材料。

糜家在朐縣的那座高爐可日產五百斤鐵,後世發現的東漢最大的高爐位於宛城,日產生鐵兩千斤。

因此,劉封打算做兩手準備,如果工匠們覺得有土法煉焦和活塞式鼓風機,尤其還是水力驅動的這些技術輔助,能夠建立更大更高的高爐,那就直接起更大更高的高爐。

如果工匠們覺得沒把握,那劉封打算就先建一座日產兩千斤的高爐試試水,如果沒有問題,那第二座再嘗試提升產量。

具體提升多少,到時候再聽大匠師們的意見。

“以目前的準備來看,第一期就需要籌錢三千萬錢,一萬石糧食。我欲尋子敬先生、子仲先生,陳太守聚資,”

劉封手裡大約有兩千多萬的活錢,這是託自己老爹的福,替他包圓了擴軍的耗費,只是能籌集到錢,自然還是用籌集來的錢辦事方便。

魯肅面露驚色,沒想到劉封居然搞這麼大,投資三千萬錢,那至少得是日產生鐵兩千斤。而且這還是第一期,這未免搞的也太的了吧。

魯肅並非捨不得錢財,而是擔心劉封步子太大摔了跤。

沉吟了一下,魯肅開口委婉勸道:“少主,高爐一事,不可操之過急,當緩緩圖之。”

“子敬先生,你之好心,封盡知之。”

劉封正色答道:“不過先生可儘管放心,封此次行事,必以工匠大作之言爲主,穩健行事。”

聽到這話,魯肅臉色這才鬆緩了下來,但還是提醒道:“少主,以肅之見,可先起日產五百斤之高爐,若是不足,可多起幾座,勝在穩妥。”

魯肅的態度很是保守,劉封也沒法和對方解釋在保證安全可靠有效的前提下,高爐肯定是越大越好,產出生鐵的效率不但越高,還省材料。

魯肅也是好心,劉封自然不會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先生所言,封一定謹記在心。”

最後他還是安撫道:“先生難道還信不過我嗎?”

魯肅笑着搖頭,略一沉吟,就開口道:“既然如此,那我魯家可出資八百萬錢,糧三千石。”

“大善!”

劉封讚賞了一句之後,心中默算,很快就計算得出結果。

“子敬先生,既如此,那股份算您一成半,你看可行?”

劉封以技術入股,掌握百分之五十的股份,魯肅的八百萬錢,三千石糧食,差不多就是一成半股份。

魯肅笑着點了點頭:“如此,甚爲公平。”

其實魯肅哪裡在乎這些股份,他只當是劉封前來化緣的。

之前周瑜來借糧,他都能毫不猶豫的借出三千石,更何況現在開口的是他主公的兒子,未來的主上。

別說一成半了,就是不給股份都可以。

魯肅缺少的從來不是錢糧,而是能夠一展才學,以施平生之志的機會。

他願意用自己的一切來換取這樣的機會,而恰恰劉備父子就給他了這樣的機會。

隨後,劉封又同魯肅聊了許多。

魯肅就任典農校尉已有半年,成績也很出色,接下來肯定是要高升的。

最佳的路線是調往州府中樞擔任要職從事,最好的自然是四大從事,不過魯肅自己都覺得沒啥希望。

要麼就是直接外放大縣擔任縣令,可爲百里侯,執政一方。

再不行就是轉任軍中,可自別部司馬起,獨領一個司馬部千人。

至於剩下的路線,要麼是配不上魯肅的,要麼就是不合適。

劉封直接問道:“子敬先生,若是依你之見,不知對何職有意?”

魯肅思考了下,他爲人豁達,不落俗套,不但沒有覺得劉封失禮,反而認真的回答道:“若是以肅自身的想法,肅想要轉任一任縣令。”

“哦?”

劉封頓時來了興趣,他原本以爲魯肅大概率會選擇第一個選項,也有可能會選擇第三項。可沒想到對方居然選擇了劉封認爲最小概率的一任縣令。

這讓劉封對魯肅想去的縣城產生了好奇心,於是追問道:“不知子敬先生想去何處就職?”

魯肅眨了眨眼,答道:“下邳縣城。”

劉封臉色頓時垮了下來,魯肅難道這是不放心自己,非要親自去下邳盯梢嗎?

看見劉封難看的臉色,魯肅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緊跟着,劉封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當晚,魯肅設宴款待劉封,兩人聊了許多,魯肅只覺劉封的許多想法直說盡了自己的心聲。

一時之間,魯肅都想將劉封當做知己了,而且是比周瑜,劉曄還要投契的同道中人。

第二日,劉封又去拜見了糜竺。

將鍊鐵項目同糜竺一說,後者立刻大手一揮,表示糜可包圓了。

這半年光是霜糖就淨賺了四千七百萬錢,糜家哪怕只是分兩成,也可以獲得九百四十萬錢,投資個千百萬錢的,根本不叫事兒。

而且與魯肅不同,糜竺對劉封深信不疑,只覺得對方擁有點石成金的本事。

他巴不得劉封能夠多和糜家合作,更何況雙方現在都已經達成了聯姻,可算是親族了。

至於之前霜糖、雪鹽合作的時候,糜竺曾提過糜家負擔成本,但被劉封最終婉拒。

劉封想的是長期合作,總還是要給糜家一點甜頭,否則不是長久之道。

食鹽也就算了,蔗糖的成本可是幾乎快佔到霜糖的三分之一了。

畢竟此時徐州只有廣陵種有少量甘蔗,糖源大部分還是依靠交趾,揚州所產的蔗糖,採購來的價格還是不便宜的。

糜家分兩成,曹家也分兩成,劉封則在霜糖這一塊,半年就收入了兩千八百二十萬,距離三千萬也僅僅是一步之遙。

這還沒算雪鹽的利潤,雖然雪鹽的價格比不上霜糖,但銷量卻遠遠勝過後者,利潤甚至可能會比霜糖還要高。

“大兄,不必如此,總要留點餘地給別人啊。”

聽見劉封喊自己大兄,糜竺只覺得自己的嘴角都快壓不住了。

不過爲了維持自己沉着穩重的形象,他還是努力的做到了:“也好,少主所言甚是,既如此,那我糜家就包圓剩下的股本吧。”

“另外,雪鹽因爲鋪設面巨大,銷量也比霜糖更高,所以回款要比霜糖來的慢上許多。不過保守估計當在八百石以上,按照一石大約十萬錢利潤來算,少主的部分至少當在六千四百萬錢。”

“加上霜糖的三千七百六十萬,這些財貨總計一億一百六十萬,都已經在送來郯城的路上了,不日即可送進少主的府中。”

糜竺並不知道劉封還分了兩成給曹豹,所以是以八成計算。

不過這也沒錯,最多就是劉封麻煩一點,回廣陵的時候還得去下邳繞個路,給老丈人送點錢。

算完賬後,劉封突然問道:“大兄,你在別駕任上也有數年了,可有考慮過之後的事情?”

糜竺微微一愣,反應過來。

確實如劉封所說的那樣,自趙昱、王朗高升郡守之後,陶謙就把糜竺放到了別駕的位置上,至今已有三年了。

按照一般的情況,別駕也就三到五年,主要還是看刺史的官途如何。

一般此舉薦別駕的刺史離任之後,別駕也就到期卸任了,不然新來的刺史多尷尬,還如何徵辟自己屬意的別駕了。

劉備這種入繼州牧也算是個特例,他根基不穩,糜竺又是最支持他的兩個人之一,自然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想要換掉他的。

劉封不說,糜竺也沒想起來,現在被對方這麼一提醒,糜竺也覺得自己在別駕這個位置上待的確實有點長了。

“若依少主之見,我該如何是好?”

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63章 下邳國相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32章 許耽籌謀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90章 二愣移木第98章 北伐臧霸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0章 榻上盤賬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44章 韓循該死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271章 欲招此婿
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63章 下邳國相第63章 下邳國相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32章 許耽籌謀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90章 二愣移木第98章 北伐臧霸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20章 榻上盤賬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44章 韓循該死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271章 欲招此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