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錦衣還鄉

兩岸的堡壘之上還有着大量的投石機,射程覆蓋整個江面。

兩岸之間甚至還有鐵鏈橫聯,必要時刻升起鐵索,立刻就能截斷江面。別說三峽地區通行不了大船了,就是樓船開過來了,撞上這鐵索也必定折戟沉沙。

扦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它封鎖的不僅僅是長江水道,還能同時封鎖陸地交通。因此,想要從陸地上攻打扦關,以降低難度的可能也只能說是癡人說夢了。

看着眼前雄偉壯麗的夔門雄塞,劉封忍不住老臉通紅。

先前他還想着從長江逆流而上,強攻入蜀,真是上了桓溫的老當了。

桓溫那時候是蜀中內亂,不得人心,導致江防完全形同虛設,這才讓桓溫得以長驅直入。

否則就桓溫那點人馬,都不夠扦關擊沉的。

不過細思回來,自己不也是趁着蜀中內亂,才如此輕而易舉的越過三峽,更是將扦關收入囊中的嗎?

若無趙韙之亂,即便是龐羲這等庸才來守這三峽扦關,只要對方不主動出來浪戰,又或是麻痹大意到了玩忽職守的地步,自己想要拿下扦關,恐怕得付出上萬人的傷亡,七、八百條戰船的代價才行。

劉封看罷三峽,忍不住朝着身邊的諸葛亮、龐統等人叮囑道:“扦關必須以重兵把守,選取精銳,務必萬無一失。”

諸葛亮點頭回答道:“如今乃是荊中宿將王威王公烈。王校尉素來謹慎細心,應不至於出什麼問題。”

“王威?”

劉封愣了一下,陷入沉默之中。

這個王威劉封還真有印象,他可是劉表的忠臣,屬於至死不渝的那一種。

這人在正史上和演義中的經歷如出一轍,屬於沒有絲毫不同的那種。

他曾經幫着文聘一起牽制趙雲,給蔡瑁爭取暗殺劉備的機會,但沒得手。

隨後在蒯越、蔡瑁、傅巽、韓嵩、劉先等人勸說劉琮降曹時,王威主動請纓,以劉備撤離,曹操必定不備時,想領精兵數千伏殺曹操,卻爲劉琮所拒。

最後結局都是護送劉琮去青州赴任時,爲了保護劉琮,被曹操追兵所殺。

這麼一個忠心耿耿的武將居然沒跟着劉表逃去洛陽,反而投降了自己?

劉封倒不至於懷疑王威苦心潛伏下來是爲了刺殺自己,只是覺得世事當真是變幻莫測。

不過想到王威在原時空中對劉表、劉琮的忠誠,劉封還是有些不放心。

於是,劉封開口道:“王公烈乃是宿將,使其守此偏關,有失尊賢之意。”

故作沉吟之後,劉封下令道:“孔明,你記一下。王校尉所部隨軍入蜀,調軍中霍峻所部兩千人入駐扦關堡壘,再調蘇飛所部兩千水軍移駐扦關水寨。”

霍峻心思細膩,善於守城,駐防嶺上堡壘,而蘇飛的水軍再駐紮扦關下岸的江邊水營,令霍峻總督扦關所有事物,水營陸堡互爲掩護,足以防守扦關,縱使有萬人來襲,也足以支撐到劉封派兵回援。

更何況眼下扦關上下游的兩大重鎮江州、江陵都已在劉封掌控之中,也不可能有萬人以上級別的敵人出現在扦關之中。

有霍峻駐守扦關,劉封十分放心。

“喏!”

諸葛亮恭聲應命,低垂眉眼,將劉封的命令傳達了下去。

一旁的龐統則是蹙眉沉思,在座的都是聰明人,自然能看的出來劉封這哪裡是尊賢,分明是信不過王威。

不過劉封的手段卻是極爲柔和,從表面上看不出任何一點問題,甚至王威可能還會感激劉封。

畢竟入蜀可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而留下鎮守扦關,卻是功名不顯的苦活。

劉封一聲令下,軍隊當即調動了起來。

霍峻所領本部以及兩千郡國兵棄舟登岸,準備接管扦關,而且扦關中的王威所部,確如龐統所料那般,興高采烈的整裝登船,想着入蜀建功受賞。

對比之下,郡國兵姑且不提,霍峻本部人馬卻是頗爲不忿,卻爲霍峻所壓制。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進退約束者,所以齊三軍之力也。昔孫武斬嬪妃,穰苴誅莊賈,豈好殺哉?以令不行,則師必敗!”

霍峻言道:“今既承主公明令,自當奉行不違,何須多議?”

霍峻所部當即平復如常,不復有怨言。

至於蘇飛所部的調動,自然會有信使前往傳令,不用劉封多加費心。

處置完扦關之事後,船隊繼續西行,沿途經朐忍。

突然船上來人,言說甘寧求見。

劉封走出艙室一看,甘寧已經駕着小舟來到了劉封船側。

“興霸,汝不在前面引軍,緣何至此?”

劉封笑看着甘寧自小船上一躍而起,跳上大船,上前拉住胳膊,顯是十分愛重對方。

甘寧頭頂綢帶,眉飛色舞,臉上洋溢着欣喜之情:“啓稟主公,前面便是我之家鄉臨江,寧想求主公給假幾日,也好讓寧回去祭祀一下先祖,告知家祖,如今寧追隨主公,也已建功立業了。”

劉封啞然失笑,這換了麾下絕大部分將領都不會幹出這種事情來。

說的好聽叫請假,但凡挑剔一些,這叫臨陣脫逃。

此時雖未有交戰,卻已是戰時,恐怕也只有甘寧,潘璋這幾個刺頭,纔敢跟自己開口要假吧。

甘寧爲人衝動,好顏面,桀驁不馴,殘酷冷血,性格暴烈,這些都是甘寧的特點,十分鮮明。

但在這些表層之下,甘寧還有着深層特點,首先,甘寧這個人其實是極其矛盾的,他既傲岸,同時又自卑。

他鄙視張昭等文臣“坐議立談”,卻在宴會上因淩統拔刀尋仇時躲入呂蒙身後——這位江表虎臣面對世仇時,竟流露出罕見的怯懦,還得靠呂蒙來呵退淩統。(《吳書》載“寧起還坐,蒙呵統乃止”)。

且孫權評價過甘寧,可謂一語中的——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

甘寧這個人外表粗豪,可內裡卻有名將的眼光,幾次獻策——如計取荊州、攻拔皖城、夜襲曹營,都相當有水平,而且結果證明的確是正確的。

因此,劉封對待甘寧一直都是戒其焦躁,贊其功績,鼓勵其多讀書,多思考,多獻策。

甘寧既沒有原時空中在黃祖麾下憋出來的戾氣,也沒有在孫權麾下始終不能融入的落魄。在劉封麾下,甘寧有的是志得意滿,意氣飛揚。

故而甘寧對劉封的引導既感激,又信服,老老實實的讀了不少書,還對劉封派去教他讀書的名士很是尊敬。

如今的甘寧可是劉封以其父之名親自招攬,相見之後又主動投入劉封麾下的,甘寧在劉封麾下待的可比原時空中孫家麾下舒服滋潤的多了。

甘寧在孫家由始至終都是外人,而在劉封手下,卻是嫡系心腹。

這差別可謂是天差地別,更別說如今劉封的實力已經遠超孫家最鼎盛時期了。

甘寧如今視劉封爲主,那是心悅誠服,越是甘寧這等桀驁不馴之人,一旦被馴服,那又如忠犬一般忠心耿耿。

“汝需幾日?我照準便是。”

劉封渾然不介意甘寧臨陣請假,看的周圍人只是眼紅豔羨,只聽得劉封繼續提醒道:“只是軍中事務可要安頓周翔。”

“喏!”

甘寧高興的笑了起來,隨即又單膝跪地,衝着劉封懇求道:“主公,寧有一請,雖自知冒失,然又心有不甘,寧願爲主公懲戒,也想要求上一求。”

“哦?”

劉封失笑起來,顧左右而對諸葛亮、龐統、許褚等人笑曰:“興霸勇烈,其性剛直,不意今日也會曲意相求也。”

衆人應景的大笑了起來,這換了其他人,甘寧早就惡狠狠的瞪過去了,但現在卻低眉順眼的在旁賠笑,乖巧的幾乎不像甘寧。

“好了好了,你且說來聽聽。”

劉封笑道:“不過若是要求過分,我可真不能答應。”

劉封口中說着拒絕的話,可任憑誰人都能聽出話語中的親近之意,隨侍在劉封身邊的孫權,孫皎,孫翊、周舫、周峻等人看的很是眼紅,忍不住心底裡升起了恨不能以身相代的念頭。

甘寧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眼光,只聽得劉封鬆口,登時大喜過望,叩首道:“主公知道,寧已經離家多年,已有十數年不曾進奉香火,此番歸家,寧心實不安,斗膽懇請主公能隨小人登岸,大駕光臨,既給寧一個招待主公的機會,也好叫寧炫耀一把,又能在祖宗面前賣弄一番,也讓鄉梓和祖宗知曉我甘寧如今也是出人頭地了。”

甘寧聞言,雙目陡然精光大盛,竟不顧甲冑在身,推金山倒玉柱般轟然拜倒。他額前鐵盔重重磕在船板上,震得腰間金鈴一陣叮噹亂響,口中卻迸出金石之音。

“主公明鑑!”

他猛然擡頭,虯髯間竟隱隱有淚光閃動:“寧這十數年來,錦帆漂泊,未嘗得祭先祖。今日若蒙主公垂憐——”

說着,甘寧突然扯開戰袍,露出胸膛上猙獰的多處舊傷:“當年離家時,寧在宗祠前立誓,不得功名絕不還鄉!”

他大手拍得甲板震顫:“求主公成全,讓寧也能錦衣晝行一回,在鄉梓父老們的面前好好誇耀一回!也叫甘家列祖列宗知道,甘家這不成器的浪子,如今也是大漢兩千石的將軍了!“

江風忽烈,吹得他腰間金鈴亂響。

那鈴鐺上猶帶血痕,分明是當年做錦帆賊時的舊物。

劉封長嘆一聲,上前想要將甘寧扶起。

甘寧卻頓首在地,不肯擡頭。

劉封神色一變,低聲喝道:“起來!”

甘寧這下子不敢再執拗了,乖乖的順着劉封的手從甲板上站了起來。

看見甘寧老實聽話,劉封露出了滿意的笑意,在甘寧可憐兮兮的目光中,緩緩說道:“且讓你得意一回吧。”

“多謝主公!”

大喜之下,剛剛站起來的甘寧又轟的一下子跪倒在地,心中感激萬分,恨不能爲劉封即時去斬將奪旗。

臨江乃是後世的忠縣,雖然算不上什麼大城市,但在巴蜀的地位還是挺高的,因爲這裡有鹽井,出井鹽,而且又有長江運輸之利。

東漢末年,臨江有嚴、甘、文、楊、杜五大姓,其中甘姓出了甘寧,嚴姓出了嚴顏,其他三姓也頗有來源。

其中楊姓不但與弘農楊氏有些淵源,也和蜀中犍爲楊姓有關係。

文姓後來出了個大儒名爲文立,是帶頭大哥譙周的入室弟子,後來得司馬炎欣賞,當上了三公中的太尉。

至於杜氏差了點,並無什麼知名人物。

劉封自帶許褚並兩千親衛登岸,大隊人馬自然不能停歇在臨江,交由諸葛亮和龐統統領,繼續朔江而上,接防沿途縣邑江關,並佈置防務,調換縣官。

劉封親往,給甘寧帶來了巨大的榮耀感和滿足感。

甘家在臨江本就是大姓,雖然因爲甘寧叛亂而受到了一定的打擊,許多族人跟着甘寧去投奔了劉表,被劉表分配給了黃祖,然後又被劉封給招攬到了徐州,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族人依舊呆在臨江。

這些人在甘寧離開之後,重新組建了甘氏,並在姻親、鄉黨的遮蔽下捱過了最艱難的時間。

作爲代價,甘氏從臨江五大姓氏直接跌落谷底,臨江的鹽官丟了,臨江的土地也丟了,就連臨江底層小吏的官職都沒剩下幾個。如今的臨江甘氏已經被徹底踢出了五大姓,跌落到了臨江士族豪強中的三流地位。

當甘寧帶着劉封回到臨江的消息傳出,甘氏主族以及散居在臨江各地甘氏族人在收到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就攜老扶幼趕來臨江縣城。而臨江本地的嚴氏、文氏等族卻是驚慌一片。

甘寧在見到家鄉父老之後,痛哭流涕,平生極少落淚的他此刻卻是泣不成聲。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

當年自己意氣用事,輕率冒失的參加了那次叛亂,竟累得甘氏滿門遭此傾覆之禍。

族中子弟迫不得已,或投荒僻壤,或隱姓埋名,昔日臨江頂級豪族的朱門繡戶,轉眼化作斷壁殘垣,子弟顛沛流離,而他本人則是有家歸不得。

甘寧每於夜半驚醒,總見父祖族老們泣血的面容在眼前飄蕩,此般痛楚,縱以鋼刀剜心亦難訴萬一。

幸而天道垂愛,今得遇左將軍這般明主。

看這錦帆重披,看這金鈴纏掛,看這旌旗再繡“甘“字,當年流落江湖的錦帆賊,竟也有衣錦晝行之日。

若能使甘氏祠堂重燃香火,讓離散子弟再聚族徽之下,某這顆負罪十多載的心,或可稍得安寧了。

當晚,文士、楊氏、杜氏等姻親家族送來了大量的瓜果蔬菜、雞鴨豬羊,甘寧下令盡數宰殺,宴請家鄉父老。

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19章 贈禮曲轅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61章 陳羣家書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4章 自由來去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53章 挑選遺孤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81章 徵辟劉曄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90章 二愣移木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80章 父慈子孝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60章 知會曹豹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87章 各方後手
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19章 贈禮曲轅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61章 陳羣家書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52章 雙向奔赴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4章 自由來去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53章 挑選遺孤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615章 曹仁來援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72章 迫降鄧賢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81章 徵辟劉曄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90章 二愣移木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80章 父慈子孝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60章 知會曹豹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87章 各方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