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蒯良歸順

劉封在這時候問起這兩人,自然是別有深意的。因爲不論是觀丁父,還是彭仲爽,都曾做過俘虜,都是被俘虜後爲新主出力,功德圓滿的。

蒯良熟讀經典,才高學深,自然不會不知道觀丁父、彭仲爽兩人,更不會聽不懂劉封的暗示。

蒯良此時心中也是異常糾結,十分矛盾。從蒯良本心來說,他是推崇從一而終的忠貞,可現實又讓他不得不考慮到家族。況且蒯良如今的官職是南陽太守,這樣兩千石的職務,可是正經的朝廷命官。

這也意味着蒯良有兩個主君,一個是舉主劉表,而另一個則是天子。

如今天子的名分,自然就在曹操和劉家父子的手中。

這也意味着劉封也是蒯良事實上的主君代言人,這無疑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劉表的主君身份。

這就是神奇的東漢兩元君主制。

蒯良必須同時向天子和劉表效忠,而當天子(或掌握了天子名分的權臣)和舉主之間發生衝突時,情況就會變得非常複雜。

因爲士族大家的利益,使得並沒有天子一定大於舉主的潛規則存在,而是變成了具體情況具體解決了。

這也是終東漢一朝,天子和士族之間爭鋒的最大戰場。

毫不誇張的說,漢桓帝興起第一次黨錮,就是和這個問題息息相關。

眼看着蒯良說不出話來,卻也沒有激烈的反應,劉封心中暗喜,乘勝追擊道:“觀丁父乃是楚地鄀國俘虜,楚武王卻不以其身份鄙薄,而以才施用,拜爲上將軍。後爲楚國大小十數勝,攻克州、蓼等地,使隨、唐等國歸服於楚國,使得楚國得以名揚中原。而在楚國內部,其又向南征討衆多蠻夷,爲楚國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若是觀丁父愚忠於鄀國子,而以此拒絕了楚武王的邀請,那天下還有人可知觀丁父之賢嗎?”

觀丁父是鄀國人,被楚國所俘虜,而這個鄀國所在,正是如今的鄀國縣,距離襄陽不過區區百里而已。

蒯良的眼睛微微一顫,顯然是將劉封的話給聽了進去。

“良叔父,彭仲爽也非是楚國人,其人乃是申國俘虜,可其爲楚文王所請,出任令尹,執掌楚國朝綱,爲楚文王吞併申、息,脅臣陳、蔡,一舉將楚國的影響力拓至汝水,震動中原。”

劉封再接再厲道:“觀丁父、彭仲爽皆非楚國人,卻在楚國得以施展自身才華,震驚天下,名垂青史。楚惠王時,太師子榖還曾以觀丁父和彭仲爽爲例,向其說明任用人才不應計較其出身貴賤,可見兩人青史之名,三百年而不滅。”

“叔父難道就甘心一身所學,盡付東流嗎?”

劉封說到動情之處,慷慨激昂道:“如今乃是大爭之世,不僅是君擇臣,臣亦可擇君!叔父賢名,封于徐州時就有耳聞,只恨不能與叔父親近,日夜提點。如今封至襄陽,得此天予之機,實不願錯過也。懇請叔父三思。”

說完後,劉封起身衝着蒯良躬身行禮,大有一副你不同意,我就不起來了。

劉封這番話,沒有一個字明着勸蒯良背棄劉表,可字裡行間,卻又沒有一處不是在暗示對方。可謂是費盡心機,用心良苦。

這一番心思,蒯良並非石人,又不是蠢人,如何能聽不出來。再加上眼前劉封又擺出了一副無賴的模樣,頓時讓蒯良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

像蒯良這樣拘於禮數的人,天然就畏懼規則破壞者,而且也容易爲人所脅。

就像眼前的劉封。

蒯良和蒯越這兄弟倆的性格就很有意思,尤其是蒯越,完全就是一個通用版的賈詡。

有一件事能充分證明這一點。

劉表單騎入荊州的時候,在宜城得到了蒯家兄弟和蔡瑁的全力支持。

當時劉表當真就只有一個人,一匹馬,而蒯家、蔡家雖然是襄陽大士族,但部曲財貨遠遠沒有如今這般財大氣粗。而佔據襄陽的各大宗賊,幾乎每家都有上千人,最大的幾家甚至有幾千部曲。

這些宗賊加在一起,足有三五十家之多,這可就是數萬兵馬。

劉表即便得到了蒯、蔡兩家的全力支持,也不敢說能正面擊敗這些宗賊。

於是,劉表就問計蒯良、蒯越和蔡瑁。

事實上這三個人裡,不論是機敏,還是多智,又或是善謀,蒯越都是最出類拔萃的那個。

可蒯越卻偏偏不說話。

第一個做出回答的人反而是蒯良。

蒯良的回答十分中規中矩,曰:“衆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

蒯良這是讓劉表修仁德,以仁德安撫百姓,百姓一多,還用擔心財貨、糧食和兵員嗎?

蒯良這話說的對不對?

肯定對。

但在當時不合適,周圍都是擁兵自立的宗賊,北邊南陽郡還有個超級宗賊袁術,哪裡來時間給劉表修仁德,聚百姓?

劉表這可是偷偷單騎一人偷偷跑來的,連荊州牧的招牌都不敢打,因此蒯良的話在當時就只能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而劉表的反應也很現實,那就是表顧問越。

蒯越當時就回答曰:“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術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武人,不足慮。宗賊帥多貪暴,爲下所患。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衆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兵集衆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術等雖至,無能爲也。”

蒯越這番回答可謂是面面俱到,同時爲劉表玩陰的提供了道德支持。

不是你劉表壞,是你劉表爲了荊州百姓要治亂!

蒯越提供了可行的計劃,又給劉表安上了大義的名分,最後還給了戰略分析,可謂是周道之極,滴水不漏。

結果就是劉表大喜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

這意思就是蒯良的計策緩不救急,蒯越的纔是最適合眼下的奇謀。

蒯越想不到蒯良的計策嗎?

顯然不是的,蒯越肯定也能想到,但他更能想到蒯良的計策在現在是幫不上忙的。

所以蒯越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謀劃,可見其能力之強,智謀出衆。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還不足以說他和賈詡有相似度,畢竟出衆的謀士多了,在計策上,荀彧、荀攸、荀諶、沮授、郭嘉、法正、程昱、諸葛亮、陸遜、龐統等等這些人都可以做得到。

可蒯越在計策的實行上,和劉表卻出現了有趣的分歧。

蒯越的意思是,把這五十多個宗賊騙過來,然後殺了其中對劉表最爲不敬,最爲桀驁,最爲獨立的那幾個,然後施恩其他人,以拉攏人心,降服宗賊爲己用。

劉表的選擇是,你這太麻煩了,我選擇全部刀了。

是的,沒錯,很多人覺得心腸軟的劉表,選擇了把騙過來的五十多家宗賊悉數殺絕,而被描繪成毒士的蒯越卻是力勸劉表只殺領頭對抗劉表的那幾家。

只是蒯越比起賈詡來更爲全面,他和賈詡都有治政的能力,也有奇謀的才智,在第一項上,蒯越要勝過賈詡,而在第二項上,蒯越略微遜色賈詡半點,但蒯越卻有賈詡沒有的第三項能力,那就是出則爲將。

蒯越可是荊州不可多得的大兵團指揮家,歷史上的荊南就很可能是他指揮平定的。荊州總共有兩個半大兵團指揮官,一個是蒯越,一個是黃祖,剩下那半個則是蔡瑁。

只可惜劉表畏懼蒯越的才能,一直將他按在自己身邊,不敢輕易放出去。

假設官渡之戰後,荀彧、荀攸叔侄倆沒能勸住曹操想要暫時放棄河北,回頭打荊州的想法,那倒是有可能會看到一場蒯越對戰曹操的巔峰對局了。

“明公垂青,良深感榮幸,然實難心安。吾不過一介老朽,於經史研讀未達精深,在鄉梓略有薄名,實因鄉鄰擡愛,親友青睞。平日裡雖好讀書論道,卻常覺自身才疏學淺,見識短陋。

早聞明公州堂之上,人才濟濟,皆爲棟樑之材。

相較之下,吾猶如滄海一粟,纔不過中人之姿,德難及賢達之範,恐難當重任。且吾性愚鈍,行事半生,毫無建樹,實心灰意冷,只想歸隱家中,偷生苟安。

不意明公如此盛情,親侍湯藥,更以鄉梓賢達激勵。

良雖鄙薄,卻識恩遇。

雖才疏學淺,見識短薄,卻願爲能爲明公驅使,以盡綿薄之力,方不負明公此番恩重。”

說着,蒯良強撐着想要從榻上坐起,朝着劉封行禮。

劉封心中大喜,看見蒯良的動作又立馬吃了一驚,趕忙上前將對方按住。

“良叔父不必多禮。”

劉封安撫道:“良叔父不以封鄙薄,願爲荊州百姓效力,實乃是劉封大幸。如此,叔父更要靜養身體,待到大好之後,纔好大用。”

聽見劉封的話後,蒯良眼神閃了閃,最終老老實實的重新躺好。

得到蒯良的首肯之後,劉封自是高興不已,臉上也露出了濃濃的喜色。

蒯良即便心知這是劉封故意所爲,但對方如此地位,卻願爲自己做到這等地步,是真是假,又何必去計較許多呢?

劉封又耐心陪着蒯良聊了不少,直到對方露出疲色之後才主動告辭。臨行之前,還叮囑對方好好休息,並吩咐了藥材補品的安排,可謂是細緻入微。

劉封離開之後,原本已經閉上眼睛的蒯良突然重新睜開了雙眼。

“更衣。”

在婢女們的侍奉下,蒯良更換了衣裳,隨即來到書案邊,化開墨水,在燭火的光照下,開始書寫起密信來。

等到寫完之後,蒯良當即吩咐站在他身後的管家道:“安排可靠人手,立刻送往江陵異度處,萬不可有半點差池。”

“喏!”

蒯府管家立刻應命,然後上前接過密信,轉身就打算離開。

可在臨出門前,他還是回過頭勸說道:“主人還請保重身體。左將軍如此恩遇,親自侍疾,此恩重逾荊山,更是少有耳聞,可見左將軍對主人之重。主人得遇明主,正該好生將養身體,以圖日後展步,上可報答左將軍之恩,下有安定百姓之德。萬不可輕怠自身身體啊。”

“我知道了。”

蒯良點了點頭,隨即催促道:“速去。”

管家又應了一聲,匆匆離開。

蒯良目送對方離開之後,鬆了一口氣,在婢女的攙扶下重新回到榻上。

不過比起先前,也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蒯良覺得整個人都舒服了不少,沒有先前那般難受了。

**

蒯良歸順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幾乎就在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襄陽城內的大小家族。

這些大小家族因爲對劉封的態度而對這個消息褒貶不一,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在暗中鬆了口氣。

若是蒯良堅決不爲劉封效力,誰也不知道劉封會不會因此發怒,從而清洗襄陽本地的豪門大家。

劉封這邊也是長鬆了口氣,尤其是收到消息,蒯府暗中派人往南方送信,天色一亮,城門剛開後就已經離開了。

雖然不知道密信的內容,但蒯良既然已經願意歸順,這密信中就大概率不會對劉封不利,說不定還是接下來的有利助攻。

沒錯,劉封在處理完襄陽諸事之後,打算前往江陵一次。

蒯越如今可還在江陵呢,雖然對方可以北上襄陽,但如此一來,不是平白減弱了劉封的誠心嗎?

兩日後,劉封將潘濬、馬良、魏延、傅彤、馮習、習氏兄弟、霍氏兄弟齊齊召入府中。

以能力論,荊州留下的人裡,這些人算是德才兼備的了。

潘濬雖然投降了孫權,但劉封卻依然覺得他的德行不錯。

潘濬和關羽之間的關係相當惡劣,兩人頗有水火不容的感覺,潘濬也因此備受冷遇。可潘濬並沒有因此裡通東吳,更沒有背刺關羽。

江陵投降之後,潘濬閉門不出,不爲孫權效力,直到整個荊州大勢已定之後,才被孫權登門施恩給套牢的。

因此,劉封對潘濬還是頗爲寬容的,畢竟很多時候,忠誠和才能往往不會共存。

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2章 破局之法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3章 大言欺人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26章 八二分成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51章 公瑾難求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2章 韓循獻策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20章 榻上盤賬第25章 意料之外
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2章 破局之法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552章 取捨有度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3章 大言欺人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26章 八二分成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51章 公瑾難求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2章 韓循獻策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20章 榻上盤賬第25章 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