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蜀地民心

法正言簡意賅,很快就將成都城內發生的事情盡數告訴了劉封。

當聽到劉璋也同曹操合流了的時候,劉封是相當吃驚的。

本來在劉封看來,有張魯在當中,劉璋是很難同曹操走到一起的。

畢竟那可是殺母弒弟之仇,不共戴天啊。

可現在,張魯卻給劉封上了一課,對於有些人來說,沒什麼感情是不能定價的,如果有,那就是價格不夠高。

雖然不知道曹操究竟給張魯開出了什麼價碼,讓他放棄了母弟之仇,與劉璋握手言和,現在的局面倒是相當糟糕了。

是的,對於劉封來說,僅僅只是糟糕,不是危險,也不是惡劣,更不是絕境。

即便劉璋與曹操合兵,使得曹家主導的聯軍兵力直逼十萬之衆,可劉封依舊絲毫不慌,只是覺得局面出乎了自己的意料,變得有些糟糕罷了。

其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左幕軍足夠能打。

如今蜀中的這支左幕軍極其精銳,在兵員素質,訓練,軍械,以及經驗上,絲毫不弱於豫州那兩支名號軍了。而且該部不但士卒精銳,將校也俱是名將之姿,更有陸遜這等三國T0級別的名帥指揮,而軍需後勤又是三國T0級的能臣諸葛亮操持,裝備俱是來源於徐州最新打造的扎甲、冷鍛甲以及少量最新研發成功,配備將校軍官的板甲。

就連緊缺的戰馬,都在南中補充了一大批西南馬匹,其中包括了麗江馬、大理馬、建昌馬和滇池馬等西南名馬。

西南馬匹身材矮小,體型中等,體質結實,適應性強,善於攀爬陡坡和在狹窄山道中穿行,兼具騎乘和馱運能力,是西南山區重要的役用馬種,也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軍事、商貿活動的重要助力。

這些馬匹雖然沒法充任具裝騎兵,但作爲輕騎兵卻是相當優秀的,其速度不慢,耐力極強,而且適應各種地形,唯一的缺點就是爆發力不強,是相當優秀的輕裝馬匹。

陸遜奏報,蒯越上書,經劉封欽批,優先轉運調撥了五十石霜糖,五百石雪鹽以及其他西南缺少的珍貴財貨,在去年大半年的時間裡,給陸遜所部換來了數千匹西南馬。

陸遜所部如今的騎兵主要就是由這些馬匹所組成的,已有三千之數。

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輕騎兵,少數胸甲騎兵,具裝騎兵一個都沒。

畢竟具裝騎兵目前還是隻能靠遼東、涼並以及河東的高頭大馬,西南最優秀的戰馬也負擔不起具裝甲士的重量。

如果劉封要建立第三、第四支名號軍,必定是會以蜀中這支部隊爲核心進行擴建,而其所缺少的也僅僅是具裝甲騎等特殊兵種了。

如此精銳之師,又是名將雲集,名帥督領,劉封要是還會被這點聯軍給嚇住,那未免也太丟人了。

這簡直是抹殺了這些年來,劉封各種冒險取巧,捨生忘死,殫精竭思爭取出來的這巨大優勢。

劉封的心裡原本就有一個大戰略,想要將入蜀的曹軍和漢中軍盡數聚殲在涪城、綿竹、梓潼一線。如今不過是多出了個成都劉璋,雖然增加了不少麻煩,但對於這個大戰略卻是沒有半點影響。

比起劉璋投靠曹操所帶來的麻煩,劉封倒是對於張鬆等人密謀迎奉自己而感到有趣。

沒想到張子喬這個爲人短小,放蕩不治節操的傢伙居然還是選擇了自家。

這一世的曹操可沒有侮辱他了,甚至很可能還會巴結他。

如今張鬆可是益州別駕,名正言順的劉璋麾下第一人。

舉州投劉還是投曹,張鬆可是有很大話語權了。

要不然他憑啥能因爲不滿劉璋想要投曹,就直接拉起了秦宓、楊洪、孟達這些益州本地和東州的實力派人物開小會?

秦宓本身就是益州大儒,秦家在廣漢可是第一豪門,家中阡陌縱橫,土地廣袤,依附於秦家的平民農戶佔了廣漢郡人口的一成以上。

故此,秦家對趙韙深惡痛絕,也對如今在廣漢敲骨吸髓的漢中軍恨之入骨。

同秦家相比,楊家就更厲害了。

和平時期,楊家的地位自然是不如秦家的,可如今乃是亂世,而恰好楊家手裡就有槍桿子。

作爲犍爲郡的第一豪族,楊家不但養着上千族兵,而且還是益州最大的民間鐵商,家中工坊林立,匠作輻輳,每天能出產上百把農具以及數十把長短兵器。

陸遜在入侵犍爲的過程中,楊家乾淨利落的表現出了中立的態度。而這時候中立,無疑就是在向左幕軍遞送橄欖枝。尤其是武陽一戰,楊家乾脆全程隱身,甚至在左幕軍進入武陽之後,立刻站出來幫着維護當地秩序,恢復民生治安。

而在左幕軍佔領了犍爲郡治之後,左幕軍表現出秋毫無犯,尊重當地士族豪強的合法正當利益的態度,同時又安撫百姓,清理冤獄,頒佈法令,制定稅收。

這一系列的事情不但表現出左幕軍森嚴的軍紀和優良的作風,同時也展現出了左將軍幕府打算深耕犍爲乃至整個益州的企圖。

可別小看這一點展現,對於本地士族豪強來說卻是極爲重要的。

你若是沒有經營本地的打算,本地大族可都是紮根當地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怎麼可能把本錢下注到你身上。

左將軍幕府的態度和表現,徹底打消了本地士族豪強的最後一絲疑慮,徹底投奔到了左幕麾下。

楊洪家直接就表示願意拿出一半部曲助戰,同時每月還將無償輸送兩百把長短兵器給左幕軍,另外,還願意平價出售所有兵器產量。

可別小看這一點,這裡面的好處多達每年數百萬錢。

別說那每個月輸送的兩百把長短兵器累積下來一年就是兩三千件,這些物資的價值就在近百萬錢了。

以東漢承平時節的物價來計算,一柄制式鐵槍的價格在一千到兩千錢之間,按照行規來算,大部分情況其實都是一千錢,中下級軍官配備的則價值在一千五百錢到兩千錢之間,而中高級軍官的鐵槍則在三千錢以上。至於刀劍的價格則更加昂貴,往往最少也是數倍於鐵槍。

如今天下大亂,軍械的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軍械物資的價格翻上一兩倍都算是相當便宜了。

除非自產,否則價格就是這麼個行情。 因此,在如今蜀中激戰正酣,大戰在即的情況下,楊家居然願意平價出售所有產量給左幕軍,這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支持,更是一種極其堅決站隊的態度。

楊家這舉措,等於是吃定了蜀中大戰最後的贏家就是左幕了,根本沒給自己留後路。別說將來是曹家拿下益州了,就是劉璋沒挪坑,那都得是楊家的末路。

這也是爲什麼楊洪堅決站在了張鬆的一邊的根本原因之一。

現在的局勢可不同於原時空中劉備入蜀。

劉備入蜀的兵力僅僅只有一萬餘人,不足兩萬,而且還被劉璋遠遠的安置到了白水關抵禦漢中張魯的進攻。

從白水關到成都,最少也有上千裡地的路程,而且白水關南下,要先後過葭萌、天雄、劍閣、梓潼等地方。

這些地方除了梓潼還有些經濟人口外,其他地方都是入不敷出的,需要靠中央補貼的戰略要地,本身是沒多少產出的。

當時敢押寶劉備的,也只有張鬆這個死硬派,以及法正、孟達這些不得勢的東州人。本地的大佬幾乎沒有一個在初期就站隊劉備的。

即便是秦家,也是直到劉備兵圍成都之後,才稍稍接觸了一下,別說拿來和現在對劉封的支持相比了,就是連對劉璋的支持都大有不如。

至於楊家,那更是局外中立了。

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區別,除了劉封如今的名望地位已經遠超原時空赤壁之戰後的劉備了,麾下的左幕軍更是百戰百勝,從無敗績。

更重要的是,左幕軍已經近在廣都了。

劉璋能在雒城堅持一年半,但在兵臨成都城下後就很快投降了。而現在,左幕軍已經切切實實的出現在了成都城下。

若不是曹軍聯合漢中軍也到了雒城,劉璋此刻十有八九都能被張鬆說服開城投降了。

張鬆等人的內應,固然是一個大喜訊,可隨着這個喜訊而來,也讓劉封面臨一個抉擇。

到底要不要先入成都。

先入成都的好處自然多不勝數,拿下成都,另立益州刺史,對於整個益州自然也就更加的名正言順,從而得到益州出產的各種資源人力。

同時,還能消除掉劉璋一系的力量,從而削弱曹軍爲主導的聯軍實力。

可缺點也有不少,此時入成都,劉封必然要對益州本土勢力做出讓步。萬一這些本土勢力的胃口太大,又看不清楚形勢,劉封也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

如此一來,很可能會嚴重惡化雙方的關係。

除此以外,先入成都之後還有兩個軍事上的顧慮。

第一個顧慮是會不會因此而嚇跑曹軍和漢中軍,影響圍殲他們的大戰略。

第二個顧慮則是沒有了成都這個要點,也就失去了調動曹軍、漢中軍的抓手。所謂攻敵必救,劉封最容易調動起曹軍和漢中軍西來的抓手就是成都。

只要左幕軍進攻成都,曹昂必然得來支援,哪怕不敢同左幕軍正面交戰,也得在外牽制一下左幕軍的側翼,使得左幕軍沒法全力攻城,也好爲成都城內的劉璋減輕壓力。

考慮再三,劉封在法正、孟達期待的眼中緩緩搖頭:“孝直、子度,我也不瞞汝二人,此時絕非我入成都之時。”

對於劉封的回答,法正、孟達二人眼中明顯帶上了濃重的失望之情。

出於安撫二人的想法,劉封勢必要對二人解釋一二。

沉吟片刻後,劉封並沒有直接解釋,反而開口詢問道:“孝直、子度,二君皆是人傑,又擅長謀劃軍略,以二君之見,我該如何行事?”

法正、孟達二人先是一愣,隨即醒覺過來。

他們不過是兩個不得勢的東州士子而已,孟達還好一些,雖然父親名聲糟糕,可畢竟也是刺史之後,而且孟達善於交際,在東州和本地士族圈中皆有朋友,日子並不難過。和孟達比起來,法正就差上太多了,他更是一度在成都城中都無落腳之地,被逼的離開成都前往犍爲暫避。

以劉封之尊,不但認爲他們二人是才俊之士,居然還願以軍國大事相詢,更有易地而處之語,這簡直震碎了法正和孟達的認知。

在劉封之前,可從來沒有人如此禮遇他們,他們別說是參與軍國大事了,就連在劉璋面前多說幾句話的機會都沒有。

兩相比較,別說性情剛直,恩怨分明的法正了,就是趨利避害,多疑善忌的孟達都有得遇明主的感動。

兩人心情澎湃,好半晌之後才得以平靜下來,隨後,劉封的問題則在二人腦海中浮現出來。

平心而論,不論是法正還是孟達,的的確確是在軍略上頗有建樹的。

法正自然不提,這可是劉封老爹的羽翼,雖然比不得如魚得水那般重要,但也絕對算得上是錦上添花了。

就是孟達,那也是被曹丕捧爲心腹,破格優待,委以重任,不但直接打破了對降將的常規猜忌,甚至還讓孟達保留了自己的部曲,並就地留任,這在曹魏無疑是破天荒的違規之舉。

面對司馬懿、劉曄的勸說,曹丕的迴應是盛讚孟達“卿姿才秀茂,器量優弘”,更稱讚他爲“將帥之才”。

曹丕雖然能力不如曹操,但也絕非平庸之人,其能力在歷代君王中還是能排到中等偏上的。能讓他這麼誇讚的孟達絕不僅僅只是爲了拉攏降將,而是有真才實幹的。

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陷入沉思之中。

這兩位好友心思完全一致,想要抓住這一次的天賜良機,在劉封面前博得頭彩,以期能夠魚躍龍門,得劉封青眼而入左將軍幕府。

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7章 各方反應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622章 奔襲天雄關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44章 韓循該死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22章 拜訪糜竺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58章 毛遂自薦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645章 君臣相得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622章 奔襲天雄關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617章 李典進言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58章 毛遂自薦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12章 破局之法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641章 周賓阻曹純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99章 逆擊曹豹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
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7章 各方反應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558章 大獲全勝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622章 奔襲天雄關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44章 韓循該死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22章 拜訪糜竺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58章 毛遂自薦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645章 君臣相得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622章 奔襲天雄關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617章 李典進言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58章 毛遂自薦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12章 破局之法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641章 周賓阻曹純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51章 公瑾難求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574章 入主江州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60章 知會曹豹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99章 逆擊曹豹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