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左右爲難

從成都城南望出去,曠野之上滿是左幕軍將士,而上百具規模巨大的攻城器械聳立在其中,宛如猙獰巨獸,隨時打算撲上來撕咬城牆一般。

左幕軍此時已經鳴金收兵,後隊兵馬開始緩緩撤回營寨,而前隊仍然堅守陣線,掩護尚存的攻城器械返回己方。

“這左幕軍好他孃的富庶。”

張繡站在曹仁身邊,雖然他是外系將領,但他的地位卻要比牛金、王雙等人高出不少,是朝廷冊封的中郎將。要說張繡之前的官位,那更是要比牛金、王雙等人還要高出三級,是朝廷正式冊封的雜號將軍。

只是在歸順曹操之後,張繡在賈詡的勸說下,自請去除將軍號,曹操幾次婉拒,可他卻堅辭不受,最終曹操欣然允諾,並改拜其爲中郎將,與夏侯惇,曹仁位同。

因此,張繡在軍中的地位很是超然,就連曹仁都對其很是尊重。

張繡的話雖然粗鄙,但周圍都是武將,反而生出了贊同之意。

如此之多的巨型攻城器械,要的可不僅僅是木材,更需大量的鐵製釘卯,還需要海量人力,以及熟練工和工匠。

曹仁、張繡都是經驗豐富的戰將,自然知道有如此雄厚後勤支持之下的軍隊,戰力能有多麼強大。

“這左幕軍怎會如此有錢?”

一旁的牛金也忍不住插話起來:“聽說他家光是入蜀的戰船就有兩三千艘之多,江水之上往來輸送軍械糧草的船隻多如牛毛,這左幕之中莫非有聚寶盆?能經得起這般山吃海用?”

曹仁心裡也滿是豔羨,但口中卻是說道:“既知羨慕別人家豪奢,那更要賣力作戰。但凡能拿下益州,哪怕只是奪下蜀中三郡,將來的日子還不比如今更好過些?須知益州乃是天府之國,物產豐饒,蜀錦、井鹽、茶葉行銷天下,得此一郡勝過中原殘郡二三,諸君當勉力啊。”

衆將聽得曹仁此話激勵,紛紛表示願爲朝廷、大將軍和中郎將效死,必全力以赴,拿下蜀中。

親眼看到左幕軍退軍之後,曹仁長鬆了口氣。

不論日後如何,今日總算是救下了成都。

曹仁等將下了南城,先去將入城的曹軍安頓好,又派人將成都城中的消息傳回給曹昂,隨後被劉璋接連派人請到了州府之中設宴款待。

因爲還在戰事之中,誰也不知道剛剛退去的左幕軍會不會去而復返。

這次宴會雖然有酒水供應,但諸將卻都相當剋制,尤其是曹仁,除了與劉璋共飲了一杯外,可謂是滴酒不沾。

曹昂此時也帶着大隊主力兼程趕路,朝着成都疾馳而來。

在走到新都以南時,終於接到了曹仁和劉璋的消息,言說左幕軍在曹仁抵達之後已經撤軍,成都已轉危爲安。

曹昂這才長鬆了口氣,也不再繞路,直接從新都南面的沱江過河,這要比曹仁足足少走上十二三里路。

“主公,今日之事,頗爲蹊蹺。”

司馬懿跟在曹昂身邊,眉宇之間滿是愁緒。

曹昂也是點了點頭,迴應道:“左幕軍大舉出動,恐有策應東面巴郡戰事的意圖。”

司馬懿緩緩頷首,目光陰沉,邊思索邊說道:“孫子有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今日左幕軍所行,可謂之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也。”

曹昂有些不懂,好奇道:“仲達此乃何意?”

司馬懿解釋道:“從表面來看,廣都之左幕軍羣英薈萃,精英備至,麾下皆是橫掃南中之強軍,此必是能也;而巴郡左幕軍其名不彰,其聲不播,看似是不能也。可如今廣都之左幕軍傾巢而出,圍攻成都用以牽制我軍不得東援,其面似能爲,實爲不能也。而巴郡左幕軍能得廣都左幕軍全力應援,其面似不能,實爲能也。”

曹昂悚然而驚:“左將軍欲斷我後路,巴郡左幕軍乃其殺招矣?”

司馬懿頷首點頭:“若某所料不差,左將軍必是如此部署。”

曹昂心中大驚,但臉上卻強自鎮定,繼續跟司馬懿請教道:“那如今如何是好?我軍若是被廣都左幕軍牽制於成都城下,萬一梓潼有變,我大軍將困頓於蜀中也。”

其實曹昂這話還是客氣的,若是梓潼被賀齊所部給攻克了,那曹氏大軍何止是被困蜀中,那可是死無葬身之地也。

雖然以曹氏如今控制的疆域,勉強也能解決部分軍糧,可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缺糧,而是軍心動盪。一旦軍心散了,縱然還有糧草軍械也將無濟於事。更重要的是,梓潼斷絕的不僅僅是曹氏的糧道,更是劉璋的希望。

與曹氏大軍不同,劉璋可是有着一定的自由度,他今日能歸順朝廷,投降曹氏,焉知他明日不能掉頭投向劉封?

“主公不必過於憂慮。”

司馬懿卻是表現的相當輕鬆:“左將軍之謀劃固然高明,但梓潼有李典駐守,一月之內,斷然不會有差池。”

“仲達的意思是……?”

曹昂的內心已經有些覺察到了司馬懿話裡未盡的意思,只是這念頭過於嚇人,以至於他得同司馬懿確認一下。

司馬懿卻不似曹昂這般緊張,神態輕鬆道:“一月之內,足以夠主公確定成都是否能援,左幕軍是否可戰了。”

曹昂沉默片刻,擠出一句話:“若是屆時不能援,不能戰……”

司馬懿卻像是看不見曹昂的表情似的,斬釘截鐵道:“那自然是立刻東撤,放棄雒城一線,退回涪城、梓潼。”

原來,司馬懿竟然不但要放棄成都,就連雒城一線的六個縣邑一併捨棄,一直退回到涪城、梓潼一線,守住廣漢東邊三分之一個郡國,以及廣漢屬國。

得到了司馬懿的確認,曹昂心中一沉,可他不得不承認,司馬懿的進言很可能是正確的。

這突如其來的兩萬左幕軍,着實給了曹軍很大的壓力。如果處置不當,那帶來的後果是曹軍乃至曹氏都無法承受的。

若是及時退守涪城、梓潼,不但漢中安然無憂,甚至都還能保住廣漢屬國和廣漢郡東邊的三分之一個郡國。這些地方加在一起,尚有人口一百二十多萬,幾乎都快與兗州現存的總人口相當了,對於曹氏可謂是大補。

日後再將這些地方的富裕人口遷徙至關中屯田,更能大大改善關中的態勢。

可若是堅決留在蜀中同左幕軍決戰,勝固然可喜,所得不過蜀中三郡。可一旦敗了,那別說是蜀中、廣漢了,恐怕連漢中都要危在旦夕了。

曹昂不得不慎重考慮起了司馬懿的建議,一路憂心忡忡的抵達了成都。

對於曹昂的到來,劉璋也是極盡迎奉之心。

雖然連年的戰事和災荒,使得曾經富饒,錢穀如山,慄紅貫朽的成都府倉也落了個河涸海乾。

不過劉璋下了死命令,哪怕到了這等地步,他還是拿出了自己的積蓄,並掃清成都府庫之中的財貨,又湊了八百多萬的財貨,並兩千餘匹各色絹帛,以及三百匹蜀錦,半數留下犒賞今日血戰的蜀兵和東州兵,半數作爲禮物,贈與曹仁所部。

當晚,劉璋又在成都城內設下酒宴,宴請曹昂、曹仁、司馬懿等人,併發放酒肉,犒賞聯軍。

只是曹昂興致不高,哪怕劉璋親自奉酒,他都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好在劉璋沒有計較這些,倒是張鬆、秦宓、楊洪等人看出了這一點,心裡猜測着可能的原因。

**

當晚在廣都,劉封也發放酒肉,犒賞全軍。

今日激戰大半日,蜀軍的傷亡高達一千四百餘人,而左幕軍也折損了一千一百餘人。

有配重投石機的存在,左幕軍還承受了如此之大的傷亡,可見成都城牆之高堅,城防工事之繁複。

即便配重投石機等遠程火力狠狠清掃了一遍,但掃清的也只是明面上的防禦,不少暗防以及蜀軍臨時搶修修補的工事,還是給左幕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之所以劉封會在今日主動攻打成都,還真就如司馬懿所猜測的那樣,是爲了呼應賀齊在涪水一線的攻勢。

爲了將曹軍主力牢牢吸引在成都附近,劉封不惜擺開全部兵力猛攻成都,將劉璋打疼後,逼迫曹昂、曹仁不得不前來救援。

計劃進行的相當成功。

爲了救援成都和劉璋,曹軍甚至都不惜分成兩部,以騎兵先行,步兵跟進的方法來援。可見在曹氏心中,劉璋和成都的分量還是相當之重的。

在成功完成了調敵任務後,劉封也不想揮霍將士們的性命,果斷下令鳴金收兵。

這纔有了下午時分,左幕軍在等來了曹軍馳援後,全面撤退的場面。也因此,劉璋對曹氏感恩戴德,極爲感激,並且也變得更加依賴起來。

這對於左幕軍來說,自然是有利有弊。

在戰術上來說,這意味着劉璋和蜀軍會對曹軍更加配合,並在一定程度上彌合兩邊的分歧和矛盾。

可在戰略層面上來說,劉璋和蜀軍的這一動向,則會適當的影響曹昂、曹仁的判斷,讓他們捨棄劉璋和成都的難度變得更大。

**

李典站在梓潼城頭,望着城外的景象,眉頭緊皺。

賀齊所部兩萬餘人,加上八千民夫,兩千水軍,幾近三萬人的大軍在抵達梓潼之後,便開始了圍城。

梓潼城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聯秦關,路當扼蜀”,是金牛古蜀道的重要樞紐,北扼劍門,南控涪江,號稱“扼控三巴,益州衿領”,是古蜀國北部門戶,其南部系石牛道險夷交接點,爲“千里棧道,通於蜀漢”的南棧出入口,有“蜀北鎖鑰”之稱。

梓潼與劍閣不同,並非處於羣山之中,也和涪城不同,並非處於平原地帶,而是處在平原和羣山之間的丘陵地帶。

這一片地區,有山脈的餘脈,將大片的丘陵、平原,切割成一片片小碎片。而梓潼城就位於其中較大的一片平原地區,其背靠梓潼水,對岸爲丘陵,城市三面環水,僅有東面是丘陵、平原地帶。

梓潼城一共有四個城門,東西南北各有一個。

其中南城門通往梓潼水的支流,西城門則直接通往位於梓潼水上的梓潼港口,而北城門則有浮橋可以渡河,前往廣漢、劍閣。唯有東面,則是被幾道山麓切碎的丘陵和許多小片平原。

也就是說,想要圍攻梓潼,最好的戰場就是城東,其他三個方向只能略作牽制,或者是切斷梓潼對外的聯繫,而沒法直接攻城。除非進攻方願意頂着梓潼守軍的遠程火力,以簡易雲梯和衝車攻城。

如今李典所站立的城頭,便是梓潼東城。

李典性格沉穩,儒雅好學,在曹軍中素來以勇謀兼備著稱。

原時空中,李整因官渡之戰的緣故而染病身亡,其麾下部衆盡數由堂弟李典代領。

可這時候的官渡之戰沒能打起來,李整也沒有因此而染疫身死,反而活的好好的。故此李典只是作爲李整的副將,輔助兄長統領李家部曲。

不論李典是否爲主將,其個人的軍事能力是相當出色的,其進攻能力頗爲不俗,敢於野戰交鋒,而其守備能力更是因爲其性格特色而更加出彩。

李典最出色的幾次戰役之中,就有牽涉到劉備的博望坡之戰。

在該戰役期間,李典就曾看破劉備詐敗誘敵之計,並苦勸夏侯惇未果,夏侯惇未聽其勸而深中備伏,李典又率軍營救,親冒箭矢奮勇突前,逼得劉備不得不放過了夏侯惇。

故此,李典的軍事能力不但出色,而且性格還相當沉穩,善於辨析,是謀將最爲討厭的一類對手。

此時李典站在城頭沉思,便是因爲他察覺到了左幕軍的異常。

賀齊所部的左幕軍在抵達梓潼城後,以水軍封鎖梓潼水,並以騎兵配合水軍破壞城北浮橋,以大軍主力屯駐於城東丘陵之上。

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644章 秘議獻城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50章 舉薦撞車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2章 拜訪曹豹第632章 孟德躊躇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178章 劉封獻策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84章 魯肅來信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79章 玄德教子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628章 奇襲雒城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78章 戰役計劃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27章 三場夜宴
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644章 秘議獻城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50章 舉薦撞車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528章 伐蜀大計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544章 土寨攻防第2章 拜訪曹豹第632章 孟德躊躇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178章 劉封獻策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84章 魯肅來信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79章 玄德教子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628章 奇襲雒城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78章 戰役計劃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459章 荊南思定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27章 三場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