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來看,左幕軍的動向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
可接下來賀齊所部的動向卻引起了李典的警惕,左幕軍自次日起就開始大興土木,營造工事。
左幕軍沒有第一時間攻打梓潼,而是興建營盤和防禦工事,這本身就引起了李典的懷疑。
不過真要論起來的話其實也說的通,穩紮穩打未必就比倉促進攻要來的差。俗話都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也算是合理,可偏偏李典又敏銳的察覺到賀齊所部的營造方向和位置都不對勁。
正常來說,圍城部隊最該營造的是針對城市的防禦工事,一來可以成爲大軍攻城時的前進據點,二來可以輔助拔除守方位於城外的野戰工事,將守軍徹底驅逐回城內,三來則是切斷城內和城外的聯繫。
但李典卻敏銳的發現,賀齊營造的工事中,絕大部分竟然是對着南面的,不但在南面利用丘陵之間的地帶構建防禦體系,更將大量的攻城器械佈置到防線之中。
這哪裡是想要攻打梓潼,分明是有意識的想要防禦南面來敵。
李典雖然乍來蜀中,但爲將者豈能不辨天時地理?
因此,李典在駐守梓潼時,經常出城跑馬,熟悉梓潼周圍的地形,並以此來假象自己如果是攻方,該如何來攻取梓潼,然後以此來加強梓潼的防禦。
李典很清楚,梓潼的援軍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自北面漢中而來,一條則是南面蜀中而來。
可不論是從漢中來,還是自蜀中來,必然是要從梓潼水以東而來。
以蜀中爲例,自涪城至梓潼,本來是有金牛道相通的,而且金牛道恰恰是在梓潼城過梓潼水,然後前往廣漢。
如今左幕軍圍城,這條路必然是斷絕了。
涪城援軍總不能在左幕軍眼皮子底下渡河吧?
真當左幕軍那兩千水軍是吃白飯的嗎?
故此,涪城援軍只要想救援梓潼,必然得在梓潼水下游尋找緩處先行過河,然後再北上馳援。
如此一來,情報可不就是對上了嗎?
李典苦思半日,得出了一個結果。
賀齊攻打梓潼是真,但其必然另有目的,而這目的,很可能是針對蜀中曹氏援軍的。
想到這裡,李典回到縣府之後,立刻修書幾封,分別使麾下勇士趁夜渡過梓潼水,將書信分別送往劍閣、涪城和雒城。
因爲沒有馬匹的關係,耽擱了一點時間,直到三天後才送到涪城李整案頭。
李整拿到書信之後,顧不得翻看,先安排了傳騎將李典的書信送往雒城,隨後再翻看起書信內容。
李典在書信內主要說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將自己的懷疑托盤而出,提醒涪城的李整如果往援,務必要特別當心,尤其是做好撤退的準備。
第二件事則是告訴李整、曹昂,劍閣那邊他已經派人前往示警,要求劍閣守軍務必嚴陣以待,小心防守。同時他還讓人越過劍閣,前往天雄關向曹定示警,請求曹定調撥部分精銳回援劍閣,增加劍閣的守備力量。
只是他對劍閣那邊的局勢仍不樂觀,因爲目前駐守在劍閣的僅僅只有兩千漢中郡兵。
事實上這也是無奈,曹軍看起來勢大,可益州實在是太大了,山地要隘又太多,任何一處都需要分兵把守,這就像把一把芝麻往地上一撒,立時就不見影子了。
因此,地理位置較爲安全的劍閣,能放上兩千漢中郡兵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之前李典也曾經擔心賀齊圍住梓潼後,以輕兵北上奔襲劍閣。
若是往常,賀齊這麼做無異於自尋死路。
畢竟劍閣朝向蜀中的這一面可是出了名的易攻難守。你即便拿下了,曹軍想要收復也很容易,反而是把自己逼到了沒有退路的死地之中。
可眼下的情形卻是不一般,誰讓葭萌關直到此時竟然還在左幕軍手中呢?
有了葭萌關的配合,奔襲劍閣就有了足夠的支撐。
左幕軍若能得手,立刻就能與葭萌關前後夾擊天雄關。
天雄關在蜀北衆關之中本就不算險峻,再被劍閣的左幕軍從後背襲,即便駐紮了曹定的數千人,恐怕也難以守住。
李典正是有這個擔心,纔會向曹昂、李整和劍閣守軍乃至於是天雄關曹定示警。
第三件事,則是隱晦的提出後路不穩的觀點,認爲如今大軍主力頓兵於蜀中,後路看似兵力雄厚,可實際上處處設防,已不敷使用。李典建議曹昂儘快決戰,否則可適當放棄部分縣邑,退保涪城、梓潼一線。
李典的這個想法,倒是和司馬懿不謀而合。
看完李典的書信之後,李整也陷入了爲難之中。
以梓潼的地理來說,是極爲易守難攻的。
不但梓潼本身三面環水,只有東面可以用來展開部隊外,梓潼還能利用梓潼水來分割敵人,靠着西岸的援軍源源不斷的對城內進行補充。
可問題就在梓潼水這裡。
蜀軍的水軍規模一直都很小,並不成氣候。
要不然當初甘寧也不會帶着百多條船隻就能橫行大江,而且這些船隻還俱是小船。
可見蜀中水軍之弱勢了。
自趙韙舉兵之後,蜀軍僅有的水軍也全部集結到了成都,梓潼這裡連陸軍都撤走了,自然更不會留下什麼水軍了。
漢中與蜀中一般無二,也沒有什麼水軍可言,而且即便有,自武都大地震之後,漢中水系和蜀中水系就徹底斷絕了連通,即便有水軍也入不了蜀地。
偏偏來犯的左幕軍卻有極爲強大的水軍配合,四五百條船隻將梓潼水控制的如同鐵打一般。除了少數勇士可以在夜間偷偷潛渡外,白日間卻是被封鎖的死死的。
至此,梓潼與西岸的來往被徹底斷絕,援軍也沒法走金牛道直抵梓潼城西,然後渡河入城了。眼下蜀中援軍想要援救梓潼,必須要先在下游過梓潼水,然後北上。
這樣一來,蜀中援軍的風險極速上升,而李整目前可以動用的兵力僅僅只有六千人。一旦過了梓潼水後遭遇賀齊的反撲,恐怕連自身都難以保全。
爲今之計,唯有請求曹昂速派援兵,匯合了援軍之後,方能出兵解救李典。想到這裡,李整也趕緊修書一封,讓人趕往雒城,進奏曹昂。
就在李典、李整等人察覺到危險,接二連三的給曹昂示警告急的時候,王平已經從山間小道繞過了梓潼,悄悄潛越至劍門關以南二十里處。
不是王平不想繼續前進,而是再前進就要暴露了。
衆所周知,在劍門關南面三四里處,有一片面積大約在四五個足球場大小,東西窄,南北長的類長方形小平原。劍門關關城相當小,而且夾在西隘口中,屯住兵馬的空間很小,並不適合駐紮大軍。
故此,劍門關的守軍常在此平原中屯田駐兵,以供養輪換劍門關守軍。此時,這裡駐紮了一千五百餘漢中兵馬,另有五百人駐守在劍門關關城之中。
王平在偵測到了這些情報之後,決心採取夜襲的手段攻取劍門關。隨即,王平將麾下賨人軍官們集結了起來,開始着手安排任務。
等到分派妥當之後,王平嚴令不許生火,全軍食用乾糧冷水,等待天黑。
此時不過三月中旬,氣候雖然有所回暖,但劍閣位於山中,且海拔較高,溫度自然更低。這時候如果有一碗熱水喝,無疑對於士卒的身體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撫慰。
只是王平擔心暴露,嚴令禁止,好在賨人久在山中居住,此次出發又配給了許多物資,甚至每人都分得一條毛毯裹身,賨人士兵對這禁令倒是沒有怨言。
很快,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遠處的漢中軍營壘裡燃起了燈火,數十道炊煙裊繞而起,伴隨着淡淡的米香味飄散開來。
又過了兩個時辰,漢中軍的營壘裡漸漸安靜了下來,燈火也變得稀疏了起來。
夜色如墨,山風呼嘯。
王平蹲伏在一處山脊上,目光如鷹隼般掃視着下方的劍門關南平原。
平原上,漢中軍的營寨燈火稀疏,隱約可見巡邏的士卒舉着火把,在營帳間穿行,看似頗爲盡忠職守,可當這樣的守備落在王平眼裡時,卻是破綻百出。
“將軍,探子回報,漢中軍主力駐紮在平原營寨,約一千五百人,另有五百人餘部駐守關城。”
一名賨人斥候悄悄的走到王平身邊,低聲稟報道。
王平微微頷首,手指輕輕摩挲着腰間的短刀,眼底深處藏着熊熊烈焰。
劉封不以他賨人之身而輕慢,反而細心栽培教導,如今更是委以重任,給了他立功的機會,他如何能不肝腦塗地,涌泉相報?
“傳令下去,全軍休整至子時,隨後分兵兩路——我親率兩千精銳直取平原營寨,何藍率一千人埋伏於關城山道,不得放過半個人前往關城。待我攻破營寨後,再合力奪關!”
“諾!”
賨兵們無聲地散入山林,各自休整。
子時剛過不久,平原上的漢中軍營地已陷入沉寂,唯有幾隊巡邏士卒仍在走動。
王平親自率領一千賨兵自東面出山林,另有表弟何奎率領一千人自然西面出發,而另一個表弟何藍則帶着剩餘的一千人繞過營壘,前往劍閣道入口處。
三千人馬藉着夜色的掩護,悄無聲息地的運動着。
“放箭!”
一聲令下,數十支塗了黑漆的箭矢破空而出,精準地射倒了營壘外圍的哨兵。
“敵襲——!”
一名漢中軍士卒剛喊出聲,便被王平一箭射穿咽喉。
“殺!”
賨兵們如鬼魅般衝入營寨,短刀、斧頭、鐵鉤在火光下閃爍着寒芒。漢中軍猝不及防,許多士卒甚至來不及披甲,便被砍翻在地。
“穩住!列陣!”
漢中軍都尉王祿從大帳中衝出,厲聲喝令。
然而,賨兵早已混入營中,四處縱火,濃煙滾滾,漢中軍亂作一團。
王平目光鎖定王祿,冷笑一聲,提刀直衝而去,身後百餘親兵趕緊跟上。
“賊將受死!”
王祿大驚,倉促拔劍相迎,然而王平刀法凌厲,三招之內便斬斷其手腕,隨即一刀劈下,王祿慘叫倒地,被王平一刀攮死。
主將一死,漢中軍士氣徹底崩潰,開始四散奔逃起來。
拿下了營壘之後,王平留何奎接守營地,抓捕潰散的漢中軍敗兵,自己則領着本部一千人奔襲往關城。
劍門關南面平原營地距離關城足有三四里地的路程,其中大半都在平原地帶,唯有最後一里地是通往關城的棧道。
營壘被破之後,不少潰兵朝着關城潰退。
幸好此時何藍已經成功包抄到位,將這些毫無鬥志,一心乞命的潰兵一網打盡。
當王平趕到時,戰鬥已經結束。
王平顧不得休息,當即與何藍所部合兵,然後通過棧道直撲關城。
劍門關的關城並不大,除了一個巨大的城門,以及城門上的城樓外,就只有後面的一些關牆、數座角樓,以及下面的十幾座小型磚石木結構的營房,關中主要的屯兵點也在這些地方。
因爲距離不近,而且關城位於大劍山和小劍山中間,山風極強,尤其是夜晚,更是呼嘯如雷,平原上的戰鬥喊殺聲根本傳不到這裡。
故而此時關城中的漢中守軍還在睡夢之中,居然連守夜的士卒也是靠在哨位上打着瞌睡。
王平所部輕而易舉的潛入關城,賨兵們如猿猴般攀爬城牆,短刀咬在口中,雙手扒住石縫,迅速登城。
不多時,關城上的守軍不是被殺,就是被俘。
等到關城朝向南面的城門被打開時,劍門關已經宣告易手。
戰後,王平清點人員、軍械、物資、府庫和設施,竟然驚喜的發現劍門關南面營壘中不但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軍械等物資,更還撞上了一隊漢中運輸隊,繳獲了不少能夠在金牛道上行走的簡易小車和騾馬。
雖然即便沒有這些東西,王平接下來也會展開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即突襲天雄關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