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奔襲天雄關

第622章 奔襲天雄關

王平在劍閣休整了一日,還將劍閣中儲存的財貨布帛悉數發放了下去。

這並非是王平擅自主張,而是得到了劉封提前允許。

賨人本就軍紀渙散,劫掠成性,雖然驍勇好鬥,悍不畏死,可也唯利是圖,貪婪好財。

如今賨人不過剛剛進入到左幕軍體系之中,多年的性情是不可能立刻改變的。

故此,劉封一方面在收攏賨人,加強軍紀,另一方面也對賨人網開一面,在某些事項上暫行舊法。其中就比如犒賞一項。

除了跟隨大軍作戰的杜彠部外,劉封就給了王平暫時支取繳獲的權力。

王平開啓劍閣府庫,並截獲的物資,將其中的財貨和布帛盡數取出,分發給麾下賨兵。這無疑大大振奮了賨人的士氣,連帶着疲勞都減少了許多。

只是財貨布帛是分發了,但王平卻堅決不允許賨兵攜帶在身。

接下去可是要跋涉六十里山路,然後直接投入到奔襲天雄關的戰鬥中,怎麼還能將體力留給這些財貨布帛呢?

好在賨人在這數月之中,也經過了左幕軍的調教和約束,再加上財貨已經分發,只是暫時寄存在劍閣,賨兵們也都接受了這個決定。

這也虧了這幾個月的約束和訓練,這要是放了往常,發到手裡的財貨還要重新吐出去,哪怕只是暫時寄存,也必然會引得賨兵大爲怨憤,即便是杜彠下的命令,也一樣沒用。

這一日的時間,除了提振了賨兵的士氣,恢復了賨兵的體力外,居然還有了個意外之喜。來自李典處的信使恰好一頭撞上了賨兵的埋伏,被生擒活捉。而且這信使還是兩撥,就連前往天雄關告警的使者也被一起逮住了。

在抓獲信使,截獲信件之後,王平生出些許後怕,這要是真讓曹定出兵援護,兩軍必然會在半道相遇,那偷襲天雄關的計劃可就全泡湯了。

但凡李典早一天派出信使,自己都未必能截住對方,只能說是天佑左幕軍。

王平將這好消息傳揚下去,賨兵本就迷信,聽說了這件事後,士氣更是暴漲,都只覺得是神明庇佑,此戰必勝。

在安頓好諸事之後,王平留下何藍爲主將,領兵馬三百餘,並且傷病士卒駐守劍門關。

之所以只留下這點兵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劍門關對南面實在是太過易守難攻了。真要是有大規模的曹軍來犯,即便他這三千人全留下也不頂用。留下這五百人守關城,與其說是保護退路,倒不如說是提供預警。

況且王平最主要的任務不是奪取劍門關,而是奔襲天雄關。劍門關只是過路所需罷了,如果能拿下天雄關,即便把劍門關給丟了都沒關係。

根據左幕軍的情報,天雄關中有守軍四千餘人,其中曹定所部三千餘,另有一千充做輔兵的漢中教兵。

天雄關地處險要,是聯軍糧道的必經之處,不容有失,故此曹昂纔在這裡放下重兵,留心腹曹定鎮守。況且天雄關是建在牛頭山半山腰處,規模很小,一般也就能駐紮個兩、三千人,四千餘人已經着實有些擁擠了,不宜再放置更多兵馬。

次日一早,王平帶着兩千五百大軍越過劍門關,沿着牛頭山上的金牛道一路前行。

六十里地的山路對於普通軍隊而言,無疑是要走上兩天的。

可對於走慣了山路的賨兵來說,一日即可抵達。

不過王平並沒有如此驅使賨兵,而是壓着速度,第一日行了四十五里,在距離天雄關十餘里處安營休息。

第三日白天給士卒們睡了個懶覺,直到巳時起身,埋鍋造飯,然後又進行了午休。

直到未時時分,大軍才收拾營寨,重新出發。

只是出發時,最前面的一百餘士卒都是精挑細選的賨人勇士,且悉數換上了繳獲自劍門關中的漢中軍軍服,由何奎親自領着,朝着天雄關而去。

等到天雄關關外時,此時時間已至酉時一刻,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只隱約還殘留着點餘光。

何奎帶着賨兵朝着天雄關而去,一邊跑還一邊喊,一副亂糟糟的模樣。

此時天雄關南城守將乃是曹定麾下一個都尉,也是曹氏子弟,單名一個顯字。其領着麾下一曲五百名士卒,並五百漢中教兵,坐鎮天雄關南城。

說是南城,其實頗爲簡陋,只是一道三米高的寨牆罷了,遠遠不能同北城相比。

這並非是蜀中捨不得錢糧,而是環境使然。

就好像劍門關對北面的時候,那是險峻異常,進攻方想要摸到城牆,得先爬上近乎四十度坡度的數百階階梯,然後以接近直角的角度佯攻關城。而且關前地形險要,關口右側乃是水流湍急的西溪河道,而東面則是懸崖峭壁,根本沒有給你展開攻城器械的餘地。

別說是衝車、雲梯車了,就是連簡易扶梯都不容易擡上來。至於投石機,那更是想都別想,即便是配重投石機都砸不到如此之遠的距離。牀弩或許射程是夠了,可那玩意只能平射,不能拋射啊。

因此,劍門關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險關,在近代紅軍出現之前,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是能從正面攻克他的。

但爲什麼要說正面呢?

因爲它的北面卻是一片開闊的小平原,根本無險可守,而且還四通八達,敵人想從哪裡來就從哪裡來。

這是蜀中不肯修南關嗎?

這事是根本就沒法修。

天雄關也是如此。

天雄關修築在金牛山半山腰處,可整個金牛山上,只有這一處地方有較大一點的平原。

也就是說,只能修築這麼一座關城。

對於蜀中來說,你是願意把這關城修的防禦北邊,還是防禦南面?

因此,毫無疑問,蜀中自然是把這關城修築的向北,而向南這一側,則找尋了一個小道口勉強設置了這麼一個石牆。也不是不想修高修大,而是地理環境做不到。

好在天雄關後面就是劍門關,劍門關對北面又是頂級的易守難攻,所以大部分的情況下,天雄關根本不必擔心南面會有來敵。

可今天曹顯卻是碰上了,只見一羣軍服不整,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殘兵敗將朝着關牆涌了過來,一邊喊着劍門關失守了。

曹顯大爲震驚,趕忙叫來五百教兵的軍候魯坤,一邊下令弓弩手準備,並同時呵斥對面不得靠近。

魯坤來了之後,仔細聽了一陣,回答道:“啓稟將軍,這可能是張將軍麾下的賨兵。” 張魯和劉璋的執政理念截然不同,劉璋其實算是大漢族主義,對於少數民族相當無情,施行各種嚴厲的管制,盤剝和打壓的。

因此,巴郡的賨人幾乎全部支持趙韙舉兵,而南中各地也是叛亂頻頻,就是最好的證據。

與劉璋截然不同,張魯對於少數民族極爲寬容,不但給予土地,派人指導種地,還借給口糧、種子、農具和耕牛,甚至還招募賨人爲兵。

賨兵雖然軍紀很差,可戰鬥力卻是張魯麾下首屈一指的。

只是漢中的賨人數量要比巴郡少的多,因此張魯麾下的賨兵數量一直不多,大致在數百人到一千人之間,直到趙韙兵敗之後,賨人大規模向漢中逃竄,這纔開始大規模編練賨兵。

日後和曹操陽平關之戰的時候,就有不少賨兵參戰,表現的相當不錯。

戰後,曹操也收編了這支賨兵,並將賨人數千戶遷往中原,並賜封賨王杜彠、樸胡等人爲列侯。

不過曹操雖然欣賞賨兵,但曹操麾下的諸將卻都隱有不滿。其中王平就是在那個時候遭到徐晃的排擠,最後直接跑路,南下投奔劉備的。

曹顯皺着眉頭,要魯坤確定何奎等人的身份。

可魯坤不過是個教兵軍候,地位都不如賨兵高,哪裡能辨認的出來,而關牆外的賨兵則鼓騷的更加厲害了,大有一言不合就要火併的架勢。

曹顯沒辦法,只能一邊去通報曹定,一邊對外喊話,讓賨兵們推舉個領頭的進來回話。

讓曹顯鬆了口氣的是,先前還十分蠻橫的賨兵這會兒倒是表現的挺順從的,推出了五六個爲首的軍官走了過來。

曹顯下令打開木門,放這幾人入關,隨即帶着魯坤下了關牆問話。

“將軍,劍門遭漢兒突襲,張將軍猝不及防,爲敵所殺,關城失手,友軍非死即降。我等想着給曹將軍報信,故拼死殺出重圍,連夜翻山越嶺,這才趕在漢兒之前抵達。”

曹顯看向何奎,只覺得眼前這個賨人壯漢倒是挺會說話的。

只是聽說劍門關失手,曹顯注意力還是放在了正事上,仔細詢問起事情經過來。

這對於何奎來說根本毫無難度,因爲事情就是他們乾的,只需要將具體情況詳細敘說一遍,便聽的曹顯連連點頭。

何奎的回答讓曹顯極爲滿意,對劍門關失守也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只是他隱隱之間,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可仔細想想,又想不到哪裡有問題。

這時候,何奎在一旁哀求道:“將軍,兄弟們人困馬乏,連着趕了兩天的山路,到現在都沒喝到一口水,真快撐不住了啊。”

曹顯想了想,外面也就一百多人,城內足有千人之衆,難道還能有什麼事?

於是,曹顯點頭同意,但他還是多了個心眼,讓賨兵們入城之後就將武器上交,然後自會給他們安排住處和飲水飯食。

何奎自然滿口答應,無有不允。

曹顯放下心來,下令將木門打開,放賨兵入城。

只是先前這些賨兵們鬧的很歡,可真讓他們入城了,卻有些拖拉起來,隊列拉的老長,一個個低眉搭眼的,像是沒了力氣似的一步一停。

曹顯皺起眉頭,呵斥道:“快快入城,進來之後自有食水供應。”

聽到曹顯的呵斥,下面的賨兵倒是很給面子的連聲應命,可動作上卻是沒有半點改變。

曹顯心中生氣,暗罵賨人無知野蠻,但也拿他們沒轍,只能暫時忍着,等之後再同他們算賬。

就在曹顯生悶氣的時候,突然遠處響起了大隊人馬行進的腳步聲,只聽聲音,便知最少也有上千人。

曹顯大吃一驚,望向城門,卻發現賨人在城門處亂成一團,堵的城門水泄不通。

不對勁!

曹顯登時緊張起來,立時大喝道:“關閉城門!速速關城!但有阻攔者,立斬不赦!”

“動手!”

何奎突然大聲暴喝,抽出暗藏的匕首,朝着曹顯撲了過去。其他賨兵聽到了何奎的吼聲,也同時動手。

何奎身邊的幾人都是驍勇過人,勇力不凡,再加上是偷襲,登時將身邊曹顯的親兵和魯坤給解決了賬,同時還奪取了對方的武器。

而曹顯雖然起了疑心,可他全心思想的是城門,疏漏了身邊的何奎,被對方撲到近前,一匕首扎進了頭盔與甲冑的縫隙處,登時鮮血直涌。

曹顯用力的抓住何奎的手臂,可對方卻是獰笑着一轉匕首,痛的曹顯失去了所有的力氣,口中冒出紅色的血沫,整個人也依靠着關牆倒在了地上。

下一刻,何奎直接抽出曹顯腰間的戰刀,狠狠剁了下去,登時將曹顯了賬。

隨後,何奎將曹顯的首級高高舉起,大聲咆哮道:“賊將已爲我所斬,左幕軍大軍入城,不從者有如此賊,降者免死!”

“降者免死!”

其他賨兵也早在何奎第一聲咆哮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動手,最重要的目標便是城門口的曹軍士卒。

有心偷襲對無心防備,賨兵剛一發動,就將城門處的二、三十曹兵殺了個一乾二淨。

緊接着,大堆人馬朝內撲去,接應何奎和其他勇士,少量人馬則留在木門處,使用斧頭企圖破壞大門。

關內守軍肘腋生變,而曹顯、魯坤等軍官又被當場殺死,被賨兵打的暈頭轉向,雖有下面的屯長組織抵抗,可大門已經失守,他們即便有心奪回卻也是力有不逮。

雙方僵持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只見大門處的賨兵率先歡呼起來。

(本章完)

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42章 韓循獻策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50章 舉薦撞車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22章 拜訪糜竺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619章 牀弩誘敵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627章 仲達毒計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33章 先行中策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618章 奔襲得手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33章 先行中策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630章 懿之險計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622章 奔襲天雄關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22章 拜訪糜竺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7章 各方反應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42章 韓循獻策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478章 再訪鄀國
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633章 成都異動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42章 韓循獻策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50章 舉薦撞車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22章 拜訪糜竺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608章 夜會孝直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619章 牀弩誘敵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627章 仲達毒計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33章 先行中策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618章 奔襲得手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33章 先行中策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630章 懿之險計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622章 奔襲天雄關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22章 拜訪糜竺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7章 各方反應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42章 韓循獻策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478章 再訪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