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朝議

天啓元年一月二十一日,早朝。這一天的早朝天啓皇帝準時的出席了,因爲屢次不上朝,御史言官已經是頗有微辭了。天啓皇帝也覺得因爲這件事情被御史言官罵一頓不值得,所以不得不做一些樣子。

老套的開場,老套的模式,一切都和每天的早朝一樣,聽着下面的大臣說着雞毛蒜皮的事情,天啓皇帝昏昏欲睡,不住的點着頭。

“臣有本奏。”就在天啓皇帝覺得是不是應該退朝的時候,忽然一個人站了出來,大聲的道。將原本昏昏欲睡天啓皇帝嚇了一跳,這個人卻沒有說話,似乎在等着天啓皇帝開口。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將桌子上的茶水拿起來喝了一口,用手揉了揉皺巴巴的臉,天啓皇帝纔將目光落到了站在下面的人身上。

站出來的是一位御史,這個人長的倒是不錯,四方形的臉膛,濃眉大眼的,很有官威,看起來就像是清官一樣。可是天啓皇帝的眉頭卻皺了起來,這一段時間,天啓皇帝對這些御史言官是厭煩不已,此時看到站出來是一位御史,頓時頭如斗大。

這些御史言官無時無刻不在盯着天啓皇帝,好像能夠找到天啓皇帝的毛病纔對得起自己的職責一樣。每次都是犯顏直諫,要不就是要痛哭流涕,要不就是要撞死在大殿上,讓天啓皇帝毫無辦法。

如果天啓皇帝大發雷霆,將這些人拉出去廷杖,或者貶斥,那麼這些人第二天就成了英雄。彷彿這樣做纔是大明的忠臣一樣,只要貶斥了一個人,第二天就會有無數個人上來討打。天啓皇帝此時看到站出來的是一位御史,頓時心裡就有些沒底。

輕輕的咳嗽了一聲,天啓皇帝緩緩的道:“馮愛卿,有什麼事情就說吧!”

“臣要參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遼東經略熊廷弼。熊廷弼在任遼東經略期間,在邊地假名增稅,勒索小民,聲言築城禦敵,實是誤國欺君。臣請罷免其官職,嚴加問罪。”馮三元看了一眼天啓皇帝,緩聲的說道。

整個大殿裡隨着這句話安靜了下來,很多人都是面面相覷,有的人將目光投向了站在最前面的,內閣首輔大學士孫承宗的身上,可是這位老大人卻是一副至不關己的神態。這樣所有人都有些摸不着頭腦,這位御史風大人怎麼會參劾熊廷弼?這兩個人根本就沒什麼交集嗎!

天底下聰明人總是有的,比如兵部的都給事中楊漣,此時這位楊大人的眉頭皺的很緊,心中也在不住的盤算。熊廷弼和馮三元的恩怨他是知道的,其實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只不過就是熊廷弼罵了馮三元而已。這在這個時代本就算不得什麼,官員互相謾罵,甚至大打出手也是常有的事情。

馮三元雖然記仇,可是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啊!身爲兵科的都給事中,楊漣知道很多事情。遼東的局勢很緊張,後金一直都有奪取瀋陽的心思,因爲這個熊廷弼在,瀋陽才能保住。這個時候這些人將目光盯上了熊廷弼,事情肯定不是馮三元安排出來的,這個人恐怕就是一個馬前卒!

楊漣還有些不知怎麼辦的時候,上面的天啓皇帝卻是滿身的冷汗了,臉色蒼白的可怕,身體都在不停的顫抖。前幾天,天啓皇帝就覺得自己似乎忘記了什麼事情,此時聽到熊廷弼的名字,他終於想起來了。

熊廷弼被押解進京,然後就被天啓皇帝下獄,在接下來的這一年裡,遼東戰事不斷,陸陸續續的將瀋陽,遼陽等地方都丟了。後金在遼東徹底的站穩了腳跟,擁有了和大明一較高下的實力。

看着站在下面的馮三元,天啓皇帝忽然笑了起來,只是笑聲有些奇怪,嘶啞而乾澀,似乎這位少年天子在極力的壓制着什麼。

半晌,天啓皇帝才緩緩的道:“馮愛卿身爲御史,本就有監察百官的責任,這一本奏的也沒什麼,不知道衆位愛卿有什麼看法?”天啓皇帝的語氣雖然平和,可是他藏在袖子裡的兩隻手不斷的互相掐着,只有這樣的疼痛才能讓他穩定下來,而不是下令將這個馮三元拉出去砍了。

“陛下,臣有本奏。”天啓皇帝的話音剛落,又一個人站了出來,這個恭着身子道:“陛下,臣曾經在遼東呆過一段時日,深知熊廷弼的爲人。此時性格暴躁,時常打壓下屬,帶領兵卒外出巡視,實則藉着巡視之名,勒索當地百姓,臣那時沒有證據,臣請將熊廷弼下獄,並徹查此人。”這次站出來的是兵部尚書姚宗文,說出的話也是絲毫不留情,看的出來對於熊廷弼的也是非常的不滿。

楊漣此時的眉頭皺的更緊了,兵部尚書姚宗文的爲人楊漣很清楚,此人志大才疏,而且貪得無厭。曾經因爲內閣首輔方從哲器重而巡撫遼東,不知兵事,且貪污勒索。熊廷弼不齒姚宗文的爲人,將其大罵一頓,並上書參劾。

方從哲爲了安穩人心,將姚宗文調回了京城,這位姚尚書應該就是在那個時候將熊廷弼恨上了。看來熊廷弼此時的處境非常不妙啊!楊漣不禁將目光看向了天啓皇帝,心中不斷的問自己,是不是應該站出來爲熊廷弼說幾句話呢?

天啓皇帝此時臉上的表情很奇怪,似乎在笑,又似乎在哭,總之很複雜。見楊漣看向自己,天啓皇帝微微搖了搖頭,緩聲道:“馮御史參劾熊廷弼,姚尚書也這麼說,不知道衆位愛卿還有誰有話說?”

下面的大臣則是面面相覷,很多人都在心中不住的盤算,熊廷弼是楚黨的人,而馮三元等人是東林黨人。此時內閣首輔方從哲已經被東林黨人弄下馬了,這次的事情會不會是上一次東林黨人沒佔到便宜,想要扳回一局呢?

很多人的目光再次看向了內閣首輔孫承宗,這位朝廷裡剛剛興起勢力的首腦,似乎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依舊一副事不關已的模樣。

第二章來了,求點擊,求收藏,各種求啊!

;

第114章 吳三桂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427章 錦衣衛的刀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403章 南京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158章 暮色第129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346章 改軍制第570章 人心第4章 原來如此第465章 進去吧第412章 擬旨第217章 夜襲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380章 武狀元第527章 計劃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280章 草原鉅變第142章 大婚四第531章 步伐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449章 回京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407章 逛妓院第641章 拔刺第251章 廣寧第334章 二臣傳第196章 大清洗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177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85章 熊廷弼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526章 爭奪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133章 思考第495章 地道第467張 分歧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34章 局勢一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343章 行軍第228章 科爾沁第168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05章 龍昌第60章 改弦更張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346章 改軍制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385章 御前第25章 粉墨登場第16章 兩個女人第176章 歡喜禪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173章 定計第573章 立太子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643章 勇猛精進第589章 日出第446章 鹽政第149章 謀劃第251章 廣寧第2章 提上褲子第201章 劉徹第334章 二臣傳第163章 打贏了第535章 海軍第321章 抓人第218章 衝進去第361章 兩萬對十萬第542章 杭州第286章 寧枉勿縱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48章 周嘉謨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356章 接頭第157章 安全了第640章 二十連珠火銃第78章 博弈第621章 計定出兵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48章 周嘉謨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15章 呂后第56章 新的一年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97章 綁架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482章 殺機第352章 朝議遼東第581章 顏思齊
第114章 吳三桂第264章 夜的靜謐第617章 黃昏中的客人第427章 錦衣衛的刀第382章 校場點兵第403章 南京第493章 兵發鐵嶺第158章 暮色第129章 東廠和錦衣衛第346章 改軍制第570章 人心第4章 原來如此第465章 進去吧第412章 擬旨第217章 夜襲第326章 清流駱思恭第380章 武狀元第527章 計劃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420章 跳樑小醜第280章 草原鉅變第142章 大婚四第531章 步伐第248章 遵化城內的兩種人第283章 皇太極跑了第481章 機不可失第449章 回京第190章 互相試探第407章 逛妓院第641章 拔刺第251章 廣寧第334章 二臣傳第196章 大清洗第599章 南京早朝第177章 朝堂上的陰謀第85章 熊廷弼第298章 打草驚蛇第526章 爭奪第335章 大雨傾盆第133章 思考第495章 地道第467張 分歧第470章 草長鷹飛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34章 局勢一第462章 互相較量第343章 行軍第228章 科爾沁第168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05章 龍昌第60章 改弦更張第240章 真正的計劃第346章 改軍制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385章 御前第25章 粉墨登場第16章 兩個女人第176章 歡喜禪第483章 出人預料的混戰第575章 皇上來了第173章 定計第573章 立太子第118章 要當爹了第643章 勇猛精進第589章 日出第446章 鹽政第149章 謀劃第251章 廣寧第2章 提上褲子第201章 劉徹第334章 二臣傳第163章 打贏了第535章 海軍第321章 抓人第218章 衝進去第361章 兩萬對十萬第542章 杭州第286章 寧枉勿縱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48章 周嘉謨第577章 刺王殺駕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272章 兩害相較取其輕第356章 接頭第157章 安全了第640章 二十連珠火銃第78章 博弈第621章 計定出兵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48章 周嘉謨第547章 京畿地震第544章 各自的對策第15章 呂后第56章 新的一年第50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97章 綁架第236章 凌遲和剝皮第482章 殺機第352章 朝議遼東第581章 顏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