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

“始與知己,共爲欺君。喜則摩足以相懽,怒則反目以相噬。”————————【呂惠卿責授節度副使制書】

這時突然有兩人並肩走進大帳,冷笑道:“諸位莫要被此人言語矇蔽,什麼既往不咎,王允老兒是那種會輕易向我等低頭的人物嗎?當初三輔遍傳‘朝廷欲殺盡涼州人’的言論難道諸位都忘了嗎?朝廷現在是由王允這夥幷州人把持朝廷,我等與幷州人向來不和,此次突然轉變,要我等歸順,誰知道這會不會是王允的陰謀!”

蔡邕擡眼一看,原來正是當初導致朝廷在新豐戰敗的罪魁禍首胡軫與楊定,看到這兩人,蔡邕頓時沒有好臉色:“我道是誰,原來是辜負皇恩的奸賊小人!”

“死公,你可知你在說什麼!”胡軫頓時大怒,往前走了兩步,右手看似隨意的伸向腰間。

胡軫表面上做出氣惱的模樣,其實心裡冷靜非常,此時就等着蔡邕再次出言不遜,他就好藉着發怒砍殺對方。因爲他知道在場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唯獨自己與楊定不能,所以他就必定要置蔡邕於死地。

只要蔡邕一死,便等同於徹底斷了衆人歸順朝廷的路,不得不隨他一起與朝廷死磕到底。

蔡邕還未說話,一道身影便起身攔在了他的跟前,這人正是樊稠:“胡文才,你可再試着往前一步!”

樊稠手按着刀柄,毫不示弱的對胡軫怒目而視。

出了這等事故,帳中衆將紛紛站起,董承、李蒙、王方等將立在樊稠周圍,楊定、郭汜等人則站在胡軫身後。兩方人馬劍拔弩張,彷彿隨時會發生火併。

樊稠與董卓等人是董卓的部曲,而李傕他們則是牛輔的部曲,按地位來看,樊稠、董承與牛輔是一個層次的,都是直屬於董卓手下的將校。

按道理,在場衆人應該以往日在董卓手下親近程度來排地位高低,誰知在衆人聚兵以後,樊稠等人因爲兵少而不得不屈身於李傕之下,這讓他們早就心生怨氣。

況且他們本來就沒想過起兵造反,只是因爲被朝廷對涼州人冷漠的態度以及關中流言所影響,不得不加入李傕的陣營,但其實衆人心裡都是想着尋機歸順的。

如今朝廷主動放低姿態,還派了讓衆人平日信服的蔡邕做使者,這麼好的機會就在眼前,樊稠哪裡肯讓胡軫的意圖得逞?

看衆將內部開始有分裂的趨勢,依然坐在榻上的賈詡開口說話了:“諸位都是軍中袍澤,如此敵對,可是要讓天使看了笑話?”

賈詡在軍中素有威望,以前軍中將校凡是出現爭執,無不是由他來當和事老,每每都能令雙方滿意。此時見他開口,樊稠很是乾脆的給了賈詡面子,第一個坐回了席上。樊稠一回到座席,他身後的那幫人也都回去坐下,把擋着的蔡邕露了出來。

樊稠也不擔心對方會猝然發作,畢竟衆人能有今日,全是由於賈詡當初的提議,等若是賈詡一言救了十萬人的性命,是故誰也不能不給賈詡面子。

果然,素來傾慕賈詡的校尉張濟是胡軫背後第一個返身回座席的人,接着便是郭汜,最後再是一臉陰沉無奈的李傕,徒留胡軫與楊定在場上。

賈詡也不管胡軫的臉色一會青一會白,徑直向蔡邕問道:“在下有幾個問題,還請蔡公解惑。”

蔡邕剛從那一場緊張刺激的局勢中回過神來,此時見到是賈詡發言,立即打起精神應對,這可是臨行前皇帝點名要重視的人物,不可絲毫馬虎了:“不敢,討虜校尉有話儘管說,只要不涉及朝廷機密,老夫知無不言。”

“其實也不是什麼機密。”賈詡捋須笑道:“在下只是有些不明白,爲何蔡公剛纔自始至終,但說國家,卻隻字不提王司徒?”

看着衆人都是一副緊張關切的神情,蔡邕啞然失笑,道:“原來是這樣,是老夫一時糊塗,倒忘記跟諸位說清了。”

“王司徒因爲屢出亂命、違抗聖意,經太尉馬公與前將軍趙公聯名上奏,陛下允准,遂將王司徒罷黜。”蔡邕補充道:“如今朝廷已經是由陛下親政,太尉馬公與新任司徒、也就是前將軍趙公錄尚書事。朝中形勢大變,再也不是如諸位所言是幷州人掌權,有意敵視涼州人的局面了。朝廷如陛下所說,已經撥亂反正,願意改正前過,諸位還有什麼不滿的呢?”

帳中一片寂靜,良久之後,樊稠不可置信的說道:“王允、王司徒、被罷免了?”

蔡邕點點頭,表示肯定。

不僅是樊稠,就連李傕也是目瞪口呆,在他們眼中,王允權勢正熾,朝中無人可匹敵,沒想到短短一個月,王允說敗就敗了。

“這是怎麼回事!”李傕不可置信的說道;“論權勢,朝中還有誰能敵過王司徒?你說太尉馬公,難道是馬日磾?這不可能,你一定是在矇騙於我!”

胡軫冷眼瞧着李傕的失態,冷靜的說道:“不論王允是否真的下獄,須知我等起兵一是爲了求朝廷赦免,二來是爲了給太師報仇。試問蔡公,太師匡扶社稷、有功於國家,因犯了何罪,敢讓王允不告而誅?”

“董卓與王允各有功過,如何定論,自有朝廷決斷。”種邵說道。

“無論如何,太師未經審訊,無故被殺,足以證明王允藐視國法,肆意弄權。此等奸賊,不明正典刑于天下,難以彰顯朝廷之明。”胡軫此時索性不再去想王允的倒臺究竟是不是陰謀,他只想儘可能的阻止西涼軍中的分化以及朝廷對軍中騎牆派的拉攏。

對此,他想了個自認爲讓朝廷很爲難的條件:“若是朝廷能斬殺王允,宣告其罪,我等自然再無話講。”

“沒錯,要我等歸順也可以,先殺王允,不然我看不到朝廷的誠意!”李傕補充道。

無論歸順與否,只要朝廷殺了王允,便是如去一臂,不僅對其聲望還是實力都是重大打擊。

在這個事上,樊稠畢竟與董卓有恩,也同意兩人的意見。

賈詡在得知朝中局勢變化之後,繼續陷入沉思,其實心裡的立場早已開始逐漸轉變。

種邵在一旁大怒,在他看來朝廷主動提出赦免已經是法外開恩,這夥人不思體恤,俯首認罪倒罷了,居然還敢提條件?

還是蔡邕老成,他攔下了種邵,緩緩說道:“茲事體大,須得讓老夫派人回去與陛下商議才行。”

李傕以爲是要回去找馬日磾或者趙謙做主,爽快的答應了下來,同意讓種邵獨自回城,卻把蔡邕等一行人名爲招待、實爲軟禁的留在了營中。

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
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