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迅速,不覺半載餘而去。
王重陽自終南山處踏入金光大道,一心往靈臺方寸山中走去,他在金光大道之中行走半載餘,已是行走入西牛賀洲,離靈臺方寸山還有半載行程。
王重陽沿途所過,暢通無阻,他初入金光大道時,有魔障試圖僞裝,哄他出得金光大道,這般於他而言,並非是甚難事,王重陽輕易可看穿,不曾爲其所哄騙。
一日,王重陽仍是獨自於金光大道行走,他目光所及,盡是金光,金光之外,風沙漫天,道阻且長。
然他深知,他不曾出得金光大道,便不會有害處,任何妖邪盡不敢入金光大道害他。
王重陽行走多時,取出身後包袱,似乎要從包袱上找出些糧食,不知是他錯覺還是甚,自他踏入金光大道後,他飢渴感會更盛,此教他有時不得不冒險在一些安全的地方踏出金光大道,找尋糧水,好繼續上路西行。
王重陽在包袱之中尋得多時,不見有糧水,方知他的糧水已是用盡。
王重陽有心尋個地兒,去找尋糧水,他四下張望,盡是風沙。
王重陽迫不得已,只得往前而行。
行得多時,至日落西山,王重陽終是見到人跡,乃是些路客,三五成羣,在往前方而去,依照其路線,前方必有城池。
王重陽走上前去,攔住一路客。
那路客轉頭張望,見王重陽氣質不凡,文質彬彬,似宗師之相,不敢小覷,問道:“先生何故攔我,可有要事?”
王重陽拱手拜禮,說道:“老兄,我今途徑此地,身中糧水不足,故欲要前往各處,以尋購糧水,不知此處附近可有那商賈酒肆驛館那等?”
路客聞聽,即知其來意,說道:“若爲糧水,前方足矣。”
王重陽問道:“此話怎說?”
路客答道:“先生,前方乃是萬壽國,那國中繁華昌隆,自有萬千商賈,酒肆驛館那等,更是數不勝數,可足先生所須。”
王重陽聞聽,即是問道:“萬壽國?此乃何般國度,爲何我不曾聽聞其名。”
他昔年乃寶樑國太子,後跟隨師父歸山,又經歷種種,西行大路那等大國,他盡是知得,萬壽國他着實不曾聽得。
路客笑道:“先生卻有些孤陋寡聞,此間萬壽國之名,於方圓千里,聞名遐邇,甚少有人不知。”
王重陽只當他許久不曾至西行大路,故不知其名,即是拜禮,笑道:“卻是我孤陋寡聞,不知萬壽國之名,今聞老兄講說,便是知得此名矣。”
路客聽得其言,說道:“先生,我且爲你指路,與你同去萬壽國之中,一路之上,我卻可與你講說萬壽國之事,教你知萬壽國的繁華與玄妙。”
王重陽笑着點頭。
路客即是爲王重陽引路。
王重陽欣然應允,在即將走出金光大道時時,他摸了摸包袱之中的天蓬尺,這才踏出。
路客一邊引路,一邊說道:“先生,萬壽國離此處不遠,約莫兩炷香之間,便是行至,那萬壽國極其繁華,且有諸般玄妙之處。”
路客說着,時不時做出搞怪動作,似在爲萬壽國而驚訝震撼。
王重陽笑道:“聽你所說,教我對萬壽國甚是驚訝。”
路客說道:“自該爲之驚訝,蓋因那等乃泱泱大國是也。”
王重陽問道:“泱泱大國之稱,可非等閒。”
路客說道:“萬壽國自非等閒,故可稱爲泱泱大國。”
王重陽聞聽,又是說道:“萬壽國比東方之大宋,大遼如何?”
路客面有不解,說道:“東方有何國不成?我曾聞東方似乎有一大國,名爲唐朝,自稱上國,可是那國?”
王重陽知得路客不明南瞻部洲之變,無奈只得點頭。
路客沉吟少許,說道:“我曾聽聞,唐朝乃無上之國,若是繁華,或許萬壽國比之不得,然有些玄妙之處,唐朝定不可比之。”
王重陽笑道:“若如你所說,唐朝到底是不如萬壽國的。”
路客說道:“我卻不知,然我曾見萬壽國繁華,唐朝繁華不可見得,依我所見,自是萬壽國勝過唐朝。”
王重陽再是問道:“若是祭賽國,朱紫國,西樑女國,烏雞國那等與萬壽國相比,又當如何?”
路客答道:“自是萬壽國勝之,其玄妙之處,乃他國不曾有的。”
王重陽好奇問道:“有何玄妙,可能與我細細說道一二?”
路客見王重陽不信萬壽國玄妙的樣子,只得走上前,低聲說道:“先生,你卻有所不知,萬壽國玄妙甚是了得,其能助人延年益壽,乃至於長生不死,故其玄妙萬般,如此你可能知得其了得之處?”
王重陽有些驚訝,說道:“能教人延年益壽,長生不死?這怎地可能。”
路客說道:“此千真萬確,乃是真事,萬壽國便是因此而繁華,因此而聞名遐邇。”
王重陽說道:“此着實教我不敢相信。”
路客說道:“若是先生不信,晚些隨我前往相見,便能知我所言到底爲真爲假。”
王重陽笑道:“若是這般,我自是該與你前往萬壽國一觀。”
二人遂往前方而去。
行得多時,二人便是見着前方有座城池在那處,雖未靠近,但能聞得其中人聲鼎沸。
路客十分雀躍,指定那處,說道:“萬壽國便在前方,先生,快快與我前往。”
王重陽聞聽,朝那處張望,又見路客面容浮現不自然的潮紅,有些顧慮,但未有多說甚,與之同是前行。
二人再是往前而行,少頃間,即是行入城前。
王重陽細細端量此城,見其規模不小,然與南瞻部洲郡城相比,多有不如,他朝路客張望,說道:“老兄,我卻未有路引,亦未有戶籍那等,可能入得城中?”
路客說道:“先生且安心,萬壽國內,衆生平等,廣納生民,故不須路引那等,皆可入內。”
王重陽笑了笑,未有多言,只管與路客同入裡邊。
二人走到城處,果見城門之處,無有阻攔者。
王重陽與路客順利走入裡邊,但見城內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流如織,兩旁皆有商賈叫喚,果真有些繁華。王重陽見此城中繁華,暗自點頭,但他又細細望向城中人流,見着城中之人,面容含笑,然笑意有些僵硬,充滿古怪。
他不知此古怪何在,但他便是有感,此城中或是不簡單。
身旁路客笑着問道:“先生,城中繁華否?”
王重陽笑着點頭,說道:“城中自是繁華,教我花了眼。”
路客說道:“先生,城中妙處,可非在這些,你且隨我過來。”
說罷,路客行走,穿街走巷。
王重陽自是跟隨,他方是要見,路客要前往何處去。
二人在城中行得多時,路客帶着王重陽行至一條街上,此街人流更盛,有許多叫喚聲,在吆喝他人前往購買。
王重陽細細一聽,有人在高呼‘新到的無憂果!吃了煩惱全消,心花怒放。’
又聽聞有人高聲呼喊‘上好的百歲綢!穿上延年益壽,福澤綿長!’
還聽聞有人呼喊‘祖傳秘方駐顏膏,抹一抹,青春永駐。’
王重陽聽得其言,又細細觀望,見那‘無憂果’乃是些色彩鮮豔,有些詭異的果子,又見那‘百歲綢’表皮光滑,通體血紅的布料,那‘駐顏膏’散發着刺鼻香味,更是古怪。
路客說道:“那等便是萬壽國之玄妙,那等之物,盡能延年益壽,據說萬壽國還有能教人長生不死的法子,只是我一直無緣得見。”
王重陽說道:“這等延年益壽的玄妙之物,你便是試過了?”
路客十分高興,說道:“自是試過,但我只用過那駐顏膏,那膏香有些奇怪,但卻十分管用,一經塗抹,教人年輕數歲,今我此來,便是爲其他二物而來,先生可要購置一些?”
王重陽搖頭笑道:“不須着急。”
路客說道:“先生若是不着急,那我可就要過去購置了。”
王重陽擺手,教其前去。
二人遂分道揚鑣。
王重陽朝外邊走去,不欲在此處久留,他四處行走之後,尋得一驛館,上前居住,他取出些銀兩,在此處入住。
驛館掌櫃笑呵呵的將王重陽奉入裡邊,又聞其要購置糧水,自皆應下,願爲其購置。
王重陽正是要前往歇息,明日再是趕路。
掌櫃忽是攔下,問道:“貴客,近日國中有慶典,你可要參與?”
王重陽疑惑說道:“慶典?此國中慶典,我這等外人,亦能參與不成?”
掌櫃笑道:“貴客有所不知,城中慶典,任何人皆可參與,一年一次,今年慶典,就在近日,若是貴客欲要參與,自是可行。”
王重陽問道:“此乃何等慶典,你可能與我先是講說一陣?”
掌櫃說道:“乃是延壽之慶典,其中有延壽之物與衆人劃分,人人有份。”
王重陽聽着掌櫃所言,心下有些不解,但還是應下,只道若是有空,慶典定會前往。
掌櫃聞聽後,自是不再言說,但在王重陽臨走前,問道:“貴客,但我驛館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入住之客,須報上歲數,不知貴客今年貴庚?”
王重陽沉吟少許,未有報上真數,唯恐驚擾,即答道:“而立之年。”
掌櫃聽言,嘆息一聲,未有多說些甚,擺手教其離去。
王重陽感到困惑,未有多問,他即是離去,入得房舍歇息。
翌日,王重陽得了掌櫃的糧水,細細觀看,見糧水之中無有異常,便是安心,他辭別於驛館掌櫃,便是欲要離去。
他走出驛館,尚未行得多時,忽是聽聞前方喧囂,他朝那處張望,但見有一衣衫襤褸的孩童,驚慌逃竄。
那孩童尚未走上兩步,其身後有一屠夫,一腳踹中孩童,將其擒住,只道‘養膘待時’,遂將之往回拖去,周遭生民習以爲常,仍是歡歡喜喜道行走。
王重陽見此一幕,心中已是篤定,城中有變,此城定絕非這般簡單,或有妖邪作祟其中。
然他四下張望,見着四周皆爲生人,不見妖氣,教他感到古怪。
若此處果真有妖邪作祟,當是有妖氣纔對,這等情形,果真教他疑惑不解。
王重陽沉默下來,他一時之間,不知該是離去,亦或者該是在此處查清,再是上路而去。
若是離去,此間半載,他便可歸去家中,得見師父。
若是在此處查明,恐須些時日,耽擱許多。
王重陽不知如何是好,他思量許久,他知得此地有變,多半是有妖魔在其中作祟,若是他就此離去,來日師父相問,一路可有遇妖邪,他該如何講說此處?再者言說,他有聞師父開府之日將近,此萬壽國近西行大路,若是來日有他師兄弟途徑此地,若是他此刻不曾所除,來日教師兄弟被害,此讓他有何顏面自居‘大師兄’。
此處萬壽國,他當是要悉數查清,若有妖邪作祟,他必要除之。
王重陽轉身,再與驛館掌櫃相會,又取出些銀錢來,言明他要在此處居住些時日。
掌櫃自是笑着應答。
王重陽本要去房舍歇息,忽是想到些甚,說道:“掌櫃,若是國中慶典將始,你卻是該與我言說,我欲要一同參與。”
掌櫃臉上笑意更盛,說道:“自當如此,既是貴客要參與,待是慶典將始,我定是通告於貴客,請貴客一同參與。”
王重陽應聲,又是說道:“掌櫃,但城中那些駐顏膏,百歲綢,該如何購得?以錢財可能購置?”
掌櫃答道:“以錢財不可購得,若是那百歲綢與駐顏膏,須以物置物纔可,每一家攤子,此二物皆須不同之物,才能換得,品質參差不齊,貴客若是要購置,可細細觀看,纔可做決定。”
說着,掌櫃忽是說道:“若是貴客只是要觀望一二,我有些許,可贈與貴客。”
王重陽自是相受。
掌櫃遂取些許駐顏膏,與一張百歲綢所製作的手帕,將之送與王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