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壽星走鹿,比丘國事

高山之中,姜緣望着遠處二人下棋,不曾驚擾。

牛魔王問道:“老爺,當如何是好?”

左良見了前方二人下棋,心知是神仙,一聲不吭,甚是緊張,手腳冒汗。

姜緣搖頭道:“莫要聲張,在此處等候,待其棋局終了,再去拜會。”

牛魔王深深的唱了個喏,在山林中等候少許,忽見那下棋男子擡頭望來,見了姜緣,起身呼喚。

那男子說道:“既有友人來,怎不近前。”

男子言說,使那老兒亦是醒悟,朝姜緣望來。

姜緣見之,下了白鹿,近前拜道:“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門下大弟子廣心,拜見二位。遊歷至此,見此處隱有神光,特上山來拜,但有驚擾二位之處,望請恕罪。”

老兒聞聽,急還禮道:“不曾驚擾。我乃壽星也,這位乃是東華帝君,早有聞真人之名,卻不曾有見真人,今見真人,有些失禮。”

東華帝君回禮道:“早有聞真人大名。”

姜緣說道:“不曾想乃是東華帝君與壽星在前,二位我果真不曾驚擾你等下棋雅趣?”

壽星搖頭道:“不曾驚擾,我等早早便想拜會真人,只是一直不得良機,今有緣得見真人,自有喜說。”

東華帝君亦道:“我二人本是偶然遇見,這壽星纏我,下棋一局,方纔尋山擺陣,怎談打擾,今能在此見了真人,我卻該謝了壽星纔是,使我有此緣法。”

姜緣笑着稱不敢。

三人見禮完畢,圍在棋局前,談說歡喜,牛魔王與左良在遠處,牽着白鹿,不曾近前,但恐失禮。

談說許久,壽星見了那牛魔王牽着的白鹿,細細一看,說道:“真人這鹿兒,目中有靈,真乃靈獸也。不瞞真人,我亦有一白鹿,卻不曾有你這鹿兒這般靈氣,常有頑心兇性。”

東華帝君聽了,笑道:“你這壽星的白鹿,較之真人白鹿,差得遠哩,若是拼鬥武藝神通,勝負尚是兩說,但若是拼個道心,便是十個白鹿,勝不得真人之鹿。”

壽星深以爲然,說道:“帝君所說甚是,不知真人如何養得靈鹿的,不知真人可能替我一看白鹿?”

姜緣說道:“各有緣法罷。若是壽星不嫌我法低微,請與我一觀壽星之鹿。”

壽星笑着道:“真人之法若是低微,世間豈有高深法者,且少待,我那鹿兒正在旁邊,我將之喚來。”

說罷。

壽星朝山林間連喚數聲‘鹿兒’。

豈料壽星連喚數聲,皆不曾有迴應。

壽星起身擡頭細細一望,但見山林間怎還有白鹿,他即是有些惱,說道:“這鹿兒不在山中,我料是他有些頑心,恐是走脫去,我那柺杖放在他身旁,教他一併拿走,恐去生不良。”

東華帝君說道:“壽星,你可知他何時走脫?我等這一局不曾有終,不知去多少光陰,若你那鹿兒走脫,恐爲害人間。”

壽星道:“正是此理,我那柺杖有些門道,等閒之輩,斷難敵得。帝君,此局不得終矣,我當去尋那鹿兒纔是,以免其生了災殃。”

東華帝君道:“壽星且去。”

壽星朝東華帝君一拜,相約來日再終此棋局,東華帝君自是應允。

壽星再面向姜緣一拜,說道:“難於真人相見,本該與真人好生暢談一番,但有難處,須是去尋那鹿兒,但恐真人恕我失禮之處。”

姜緣搖頭道:“不曾有失禮之處,壽星想與我相見,可去往靈臺方寸山,我必出山相迎,那時再是暢談不遲。”

壽星笑道:“既如此,那便這般說定,來日閒時,定要去往方寸山,與真人相見。”

姜緣自是應允。

壽星不再遲疑,駕雲往山外離去。

東華帝君與真人目送壽星離去,待是壽星離去,東華帝君請真人落座。

姜緣欣然落座在棋局一側,說道:“帝君與壽星一局尚不曾有終,卻是憾事。”

東華帝君笑道:“早聞真人善棋藝,不知有幸與真人下一局否?”

姜緣道:“帝君既是相邀,不敢不從。”

二人談說間,將棋局收整,便要再落子棋盤,是以真人執白子,帝君執黑子。

帝君不曾落子,取三四枚火棗,獻與真人,說道:“與壽星下一局棋,教他吃上一些,只餘三四枚火棗,但請真人莫怪,取之與真人解個饞。”

姜緣道:“謝帝君尚是來不及,怎說怪罪。”

帝君笑道:“真人,今我等下此棋局,你覺棋局有何心得?”

姜緣搖頭道:“談不上心得,若有淺薄見識,卻是有些。”

帝君問道:“真人可能說與我聽?”

姜緣道:“自無不可,棋者,無外博弈也。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

帝君再問:“常法可能細說?”

姜緣取火棗而食,說道:“常法甚易也,是以寧輸一子,不失一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有先而後,有後而先,謂之常法。”

帝君沉吟良久,笑道:“真人若真極善棋藝,但請真人落子。”

姜緣聞聽,執白子而落,二人在山林間對弈,一遞一着,擺開陣勢,廝殺正酣。

牛魔王與左良遠遠觀看。

牛魔王低聲問道:“左老兒,你可會下棋?”

左良說道:“牛爺,我怎可能不會下棋?”

牛魔王點頭道:“那你可曾看得懂老爺與東華帝君棋路?”

左良細細一看,良久搖頭,說道:“難以明得,先生與帝君的棋藝甚精,我難以明得。”

牛魔王笑道:“既是不明,且好生看着,將之習全,那時不就明得了。”

左良點頭道:“牛爺所說甚是有理。”

說罷。

左良不再言說,一心一意觀望棋局。

牛魔王不通棋藝,故見之無趣,正是要尋個地兒,好生歇息,他忽見遠邊有個樵夫走來,他變作個人形,上前問道:“那樵夫,你過來作甚?”

那樵夫見了牛王,說道:“我見此處有人對弈,有些心癢,故來一瞧,可是有貴人在此處下棋,我不得過去?”

牛王點頭道:“自有貴人在下棋,你自可過去觀望,但須謹記,觀棋不語。”

樵夫笑道:“觀棋不語,我自知得。”

牛王讓樵夫往裡走,說道:“貴人光陰許多,可安心下棋,你可切莫忘了時間,教壞了事兒。”

樵夫答道:“我自省得。”

說罷。

樵夫往那棋局邊上走去,遠遠的觀望真人與帝君落子。

牛王尋了個地兒打盹。

……

卻說取經人一衆,離靈山甚近,今行走多時,在寒冬之時,見了有一座城池,敗落之相,比不得中天氣象。

唐僧打馬停下,說道:“徒弟,那前路是個甚國?”

孫行者上前細細一看,但見國中有些人氣,其中有雜黑氣,只是有些遙遠,他看得並不真切,他說道:“師傅,只教往前走去,近前便知,老孫有個火眼金睛,但此處甚遠,看不真切。”

唐僧合掌道:“依賢徒所說,我等亦要去倒換關文,該往那兒走一遭。”

行者道:“師傅慢些走,此處風寒,莫要傷了身子。”

沙悟淨說道:“師傅,大師兄說得正是,你身子骨弱,小心着涼。”

唐僧搖頭道:“徒弟們,此處風寒,方纔快些過去,我冷你等亦冷,莫要因我一人,而累你等,快些過去就是。”

一行四衆,歡歡喜喜,衝寒冒冷,往着那城中而去,不消多時,行至那城下,但見城門處有個兵卒正靠着牆打盹。

行者攔下一衆,說道:“師傅,你等在此處少待,我去問個明白,看看此處乃是何國。”

唐僧道:“賢徒且去。”

豬八戒嚷嚷道:“哥啊,你走快些,此處甚冷。”

行者往前走去,拍了拍兵卒,說道:“老兄。”

那兵卒驚醒,朝行者細細一看,驚道:“雷公爺爺!”

兵卒說罷便要來拜。

行者將兵卒扶起,說道:“你怎個這般喊我?我非是甚雷公,乃是東土大唐往西天取經的和尚,適才行至此處,故來問你,此處乃是個甚國。”

兵卒方纔安心,起身道:“是我的錯,是我的錯,誤將長老當成雷公,實乃長老有些威氣,相貌似那雷公,故有此言。”

行者說道:“我不怪你,你且說,此乃何國?”

兵卒說道:“長老,此乃是小子國是也。”

行者問道:“小子國?這是個甚國?老孫亦是個知地利的,怎從不知得,西行大路上,有個小子國?”

兵卒答道:“長老有所不知,我這國原本並不叫小子國,原名叫作比丘國,乃後來改成的小子國,又稱作小子城。”

行者指定城池,說道:“此城中可有帝王?”

兵卒自是稱有。

行者打探功成,方纔往回走,與唐僧述說事情。

唐僧聞言,說道:“小子國是個甚國?此國名前者乃是比丘國,我曾有聞,但不曾聞小子國。”

行者說道:“師傅所說甚是,正是不知爲何改名。”

豬八戒笑道:“此有何不解之處,我老豬便知。”

行者問道:“兄弟,你博學,知此國來頭?”

豬八戒說道:“不曾博學,但卻知此國來頭。”

行者道:“你且說與我聽。”

豬八戒道:“此國原名比丘國,正是好說,乃是因爲國王駕崩去了,新繼位的,是個小子,故名小子國。”

行者扯住豬八戒的蒲扇耳,笑道:“我卻不該問你。”

唐僧說道:“徒弟,饒了八戒,我等入城去問。”

行者應了下來。

唐僧等一衆往城中走入,方纔入城,但見街道敗落,然家家門口皆放着個鵝籠,籠裡坐着個小子,全是男孩,無一女者,這些小子大的不滿七歲,小的只有四五歲,有的戲耍,有的哭啼,各不相同。

唐僧不解其意,問道:“此處甚冷,怎個將這些小孩兒放在門口?”

行者搖頭道:“師傅,我不曾到訪此國。”

唐僧驚疑不定,往前走去,他不知此地方,故不得相問解答。

取經人一衆行得多時,忽見前方有個驛館,唐僧領人進入,與驛丞相見。

驛丞聞聽乃是東土而來,不敢失禮,親自相見,迎入中堂。

驛丞見了唐僧尊容,驚歎道:“早聞中華上國,人傑地靈,乃是個大國也。今見長老,方知此言不虛。”

唐僧合掌道:“不敢。東土勝我者,數不勝數,似我這等,乃是微末也。”

驛丞心中大驚,朝東方遙遙一拜,敬畏不已,遂請唐僧明日入朝中倒換關文。

唐僧應下,他問道:“貧僧尚有一事不明,貴國處,爲何家家門前擺放鵝籠,籠中有個小兒。”

驛丞聽了,嘆息不已,搖頭道:“長老,莫管這事,莫管這事,你安心倒換關文,明日西行就是,你我二國互結善緣,莫要因事而壞二國情誼。”

唐僧扯住驛丞,道:“貧僧乃是出家人,一心取經,若此處有難,貧僧必要知個緣由。”

驛丞說道:“長老取經與此事有何干系?”

唐僧說道:“取經爲渡人,見人不渡,只顧渡己,我還取甚經?”

驛丞拜道:“長老高義。”

唐僧答道:“但請告知。”

驛丞說道:“既長老這般說,我與長老述說亦無妨。那鵝籠小兒,全是藥材,要教挖出那小兒心肝給國王用藥,那些小兒共有一千一百一十一個。”

唐僧聞聽,心中又驚又怒,他說道:“國王用何藥,要這般小兒作藥?”

驛丞說道:“此事,說來話長,三載前,有一老道攜一女入宮,那女貌若觀音,天姿國色。老道將那女獻與王上。王上甚是喜愛,封爲美后,又封老道爲國丈,與那美后不分晝夜,日日笙歌,弄得如今身體尪羸,飲食少進,命在須臾,王上懼怕,又聞國丈有海外秘方,最能延壽,備足藥材,但缺一藥引,此藥引便是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心肝,故我王不顧國民,強搶小兒,但有不從,即誅族也,是以百姓哀怨,傳謠言,比丘國爲小子國也。”

唐僧與行者聞言俱是十分發怒。

第413章 萬壽國事了,四十九載即開府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239章 再修律法,真人不露相第十六章 護他元神準無恙,逞兇鬥狠識欲神第407章 閉關百日,真人之變第三十六章 待丹成日,妖邪喪膽,鬼神驚懼第325章 衆仙參見,天帝寬廣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422章 降心猿之感,根深方能果碩第62章 守山第四十九章 金丹作何第288章 帝君相請第三十六章 待丹成日,妖邪喪膽,鬼神驚懼第四十四章 兵器第179章 壽星走鹿,比丘國事第404章 燭光斧聲第343章 藥理之說,二人鬥龍(求月票)第333章 嚴氏多驚恐,劫數不自知第221章 封使君,人變作妖第384章 諸仙相助,壽星當先第199章 五人受封,鬥戰勝佛第316章 李白入長安,此月非彼月第六章 老子賜‘寶’第393章 當下山而行,養馬好手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348章 一念回光,寂滅當下第132章 真人收徒重陽,屍魔戲唐僧第231章 鐵柺李往事第234章 萬法不侵,青牛終敗第186章 真見上靈山第383章 寒酸落魄,十試第147章 牛王聚兵馬,欲難孫大聖(求月票)第四章 來時凡骨凡胎重,入道身輕體亦輕第340章 非是善茬,搭祈雨臺第115章 金蟬貶多時,小仙正是南瞻部洲生人(求月票)第254章 寶蓮燈,黑龍骨爲牛王用第249章 天蓬真君,紫微大帝所爲何事第十七章 心猿定性,姜緣入道第286章 聖母神皇,長生難求第260章 真君相請,北懼蘆洲第345章 左良得令牌,王守得學醫第420章 相贈字帖,方士怨恨第十八章 金公何在第十九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283章 再臨長安城92.第91章 醒時之狀,悟空心猿變(二合一章節)第156章 牛王斗大聖(求月票)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102.第101章 神通降牛王(4k)第408章 甘向苦中來,馬鈺第72章 牽牛童兒,功完隨作佛和仙第十三章 西路金光大顯明第314章 重陽二世,再渡金星第六章 老子賜‘寶’第213章 劉賀明主客,山中見老君第143章 木母作祟欺元神,心猿不得金公助第十章 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第311章 惡蛟跟腳,呂岩鬥妖第327章 左良下山,牛精入夢第115章 金蟬貶多時,小仙正是南瞻部洲生人(求月票)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251章 產個明珠似月圓,左良修旁門第210章 真君說聖母,狐嫁女第84章 袖裡乾坤(求月票)第187章 龍王修行之難,真見當爲佛第166章 六敗水猿大聖,百丈本相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107章 恐失真面目,五行山探猴王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210章 真君說聖母,狐嫁女第425章 玄陰大王來歷,再見左良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第208章 冀州黑龍,悟空護法第360章 聖嬰傳授,大聖歸來第236章 猴兒知禮,真見至青州第69章 修行第三十六章 待丹成日,妖邪喪膽,鬼神驚懼第380章 昔年長安,相見正淵第154章 悟空二戴金箍(求月票)第344章 請神相助,百無禁忌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224章 苦海難渡第62章 守山第375章 斧道,仇恨了斷(求月票)第288章 帝君相請第395章 重陽贈靈果,半部論語治天下第354章 天命非在黃齊第222章 二神懼死,而非於你第144章 姜真人上天,兜率宮走牛(加更,求月票)第225章 水官大帝,當往青州第172章 三魔敗逃,唐僧有悟(求月票)第170章 牛王,聖嬰齊助陣第401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第203章 蛟魔王作祟第三十八章 意馬歸位第193章 明心見性方爲禪,冀州西部第三十四章 正道難第192章 真人再入靈山
第413章 萬壽國事了,四十九載即開府第二十九章 金公將成第239章 再修律法,真人不露相第十六章 護他元神準無恙,逞兇鬥狠識欲神第407章 閉關百日,真人之變第三十六章 待丹成日,妖邪喪膽,鬼神驚懼第325章 衆仙參見,天帝寬廣98.第97章 法天象地,猴王上天(4k,求月票)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422章 降心猿之感,根深方能果碩第62章 守山第四十九章 金丹作何第288章 帝君相請第三十六章 待丹成日,妖邪喪膽,鬼神驚懼第四十四章 兵器第179章 壽星走鹿,比丘國事第404章 燭光斧聲第343章 藥理之說,二人鬥龍(求月票)第333章 嚴氏多驚恐,劫數不自知第221章 封使君,人變作妖第384章 諸仙相助,壽星當先第199章 五人受封,鬥戰勝佛第316章 李白入長安,此月非彼月第六章 老子賜‘寶’第393章 當下山而行,養馬好手第282章 呂煜之惑,紫微下凡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348章 一念回光,寂滅當下第132章 真人收徒重陽,屍魔戲唐僧第231章 鐵柺李往事第234章 萬法不侵,青牛終敗第186章 真見上靈山第383章 寒酸落魄,十試第147章 牛王聚兵馬,欲難孫大聖(求月票)第四章 來時凡骨凡胎重,入道身輕體亦輕第340章 非是善茬,搭祈雨臺第115章 金蟬貶多時,小仙正是南瞻部洲生人(求月票)第254章 寶蓮燈,黑龍骨爲牛王用第249章 天蓬真君,紫微大帝所爲何事第十七章 心猿定性,姜緣入道第286章 聖母神皇,長生難求第260章 真君相請,北懼蘆洲第345章 左良得令牌,王守得學醫第420章 相贈字帖,方士怨恨第十八章 金公何在第十九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283章 再臨長安城92.第91章 醒時之狀,悟空心猿變(二合一章節)第156章 牛王斗大聖(求月票)第185章 再設律法,當敬師者102.第101章 神通降牛王(4k)第408章 甘向苦中來,馬鈺第72章 牽牛童兒,功完隨作佛和仙第十三章 西路金光大顯明第314章 重陽二世,再渡金星第六章 老子賜‘寶’第213章 劉賀明主客,山中見老君第143章 木母作祟欺元神,心猿不得金公助第十章 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第311章 惡蛟跟腳,呂岩鬥妖第327章 左良下山,牛精入夢第115章 金蟬貶多時,小仙正是南瞻部洲生人(求月票)第280章 太和宮見玄帝第251章 產個明珠似月圓,左良修旁門第210章 真君說聖母,狐嫁女第84章 袖裡乾坤(求月票)第187章 龍王修行之難,真見當爲佛第166章 六敗水猿大聖,百丈本相第307章 一心爲官,金星難渡第107章 恐失真面目,五行山探猴王第180章 行者勸八戒,國丈爲白鹿第210章 真君說聖母,狐嫁女第425章 玄陰大王來歷,再見左良第306章 三災之氣,李隆基第208章 冀州黑龍,悟空護法第360章 聖嬰傳授,大聖歸來第236章 猴兒知禮,真見至青州第69章 修行第三十六章 待丹成日,妖邪喪膽,鬼神驚懼第380章 昔年長安,相見正淵第154章 悟空二戴金箍(求月票)第344章 請神相助,百無禁忌第206章 冀鼎收水第224章 苦海難渡第62章 守山第375章 斧道,仇恨了斷(求月票)第288章 帝君相請第395章 重陽贈靈果,半部論語治天下第354章 天命非在黃齊第222章 二神懼死,而非於你第144章 姜真人上天,兜率宮走牛(加更,求月票)第225章 水官大帝,當往青州第172章 三魔敗逃,唐僧有悟(求月票)第170章 牛王,聖嬰齊助陣第401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第203章 蛟魔王作祟第三十八章 意馬歸位第193章 明心見性方爲禪,冀州西部第三十四章 正道難第192章 真人再入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