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荊州平(上)

接到汝封書信前,鄭平原的打算,自然是準備老着隱退這條路,這一點是毋庸置疑。

本來就是因時局所迫,不得已選擇歸降王弘毅,要是繼續待在這荊州的風口浪尖,手裡把着權利不放,難免不會被王弘毅所忌,到時反倒不美。

選擇歸降,有實力原因,歸根到底,還是爲了保住鄭氏一族,只要宗族尚在,根本還有,東山再起,不過是下代,或者下下代的事。

就算沒有大興時機,保得幾世安穩,也是對宗族有着交代。

這點鄭平原還是心中清明。

他也是當過人主的人,自然知道想兩全齊美,實是夢囈。

被上位者所忌,並非亂想。

這事,歷朝歷代都有,就是眼前僞帝魏越,不就有不少老臣先後暴病而亡?

明明這些人尚在壯年,細作探查來的情報裡,也不曾提過這些人患有難解之症,突然之間一夜暴死,實在不能不讓人往深處去想一這無疑是爲太子鋪路。

狡免死走狗烹在前,他在王弘毅面前半點情誼都無,不暗地猜忌已是萬幸,還想位極人臣這是夢囈,何必自取死路?

鄭氏一族分支甚廣,生意買賣都有,在荊州人脈不弱,只要不主動挑釁,只要安排合理,王弘毅不會趕盡殺絕”

當前對於王弘毅來說,千金買骨很重要,並且境內穩定也很重要。

荊州來說,世家大族,不止是鄭氏一族,天下來說,以後和鄭平原相同處境的小諸侯也有數十。

只要交出荊南,恭謹求降這事天下都知,事後想滅了鄭氏一族,王弘毅就要好好思量一下,以後奪取天下之時別的世家和諸侯還肯不肯獻城投降。

楚王不能不顧名聲,只要不給王弘毅發難機會,鄭氏一族,想要保全下來,還是有着很大機會,只要自己犧牲一下。

可現在……”

鄭平原再次拿起放於案几上的書信,眉頭微微皺着,認真看着信上內容,心下不禁動搖起來。

這封書信用詞簡潔直指重點字裡行間,透着一言九鼎毫不改易的味道。

村侯,這已經出於預料,而掌握水師延續富貴這又是一種誘惑。

在震撼於王弘毅的寬宏時,鄭平原緊緊盯着手中的這封信,手裡一時重千斤一樣,讓他實難輕下決斷。

要是楚王並非誑騙,是否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去走?

鄭平原現在只是二十七歲,正值青壯年,是男人最好的年華,身爲一地之主他真的甘心,在這羣雅紛起時隱居起來,不問世事麼?

即以後有了機會,讓鄭氏再次興起,恐怕也是兒剁輩了。

陽光透過窗戶,斜斜的投放進來,村葉的遮擋,使其斑讕不清。

鄭平原垂下眼眸,這一刻,他的眼中,情緒複雜。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日頭漸漸西落。

終於,他有子決斷。

,……”來人,去將紀先生和張先生請過來。”鄭平原猛地站起身,衝着外面吩咐着。

“諾!”侍從應諾而去。

鄭平原背對着門處,望着牆上父輩留下來的親筆字畫,其中有着對他的殷切期望。

大約過了一柱香的時間,外面傳來了腳步聲。”主上,張先生和紀先生到了。”侍從在門口回稟着。

“請他們進來。”鄭平原轉過身,看向門處說着。

張瑜和純圭相繼走進來。

見到他們到了,鄭平原摒退下人,一指位置:“二位先生,請坐,我有事要與你們說。”

張瑜和紀圭都覺得主公的反應有些奇怪,連忙拱手謝恩,落座傾聽。

“主公的意思,是答應楚王的邀請,選擇出仕?”

聽完鄭平原的敘述,紀圭皺眉想了想,有些遲疑的說着:“以楚王行事來看,非是一個出爾反爾事後殺人的梟雄,不過主公答應了出仕,就如楚王所說,以前一筆勾銷,不但荊南水盡數歸了楚王所有,而且以後再無迴旋餘地,君君臣臣法度森嚴,主公可是想清楚了?”

鄭平原選擇不出仕,只是獻地歸降,那享受清爵,閉門歸隱,雖也有君臣名分,卻不必再從頭拼殺,不受行政和軍隊單位的管轄。

現在,卻等於拋棄一切,換取以後的機會和前途。

“此舉算走向楚王表明態度!“鄭平原並非沒有想到這一點。

“既責公已有了決斷,臣聽從主公之命就是!”紀主見主公已有了決斷,再說這樣一來,對自己的前程也是極有利,他不再多說了。

張瑜是有心要與天下英豪爭一爭高下,鄭平原出仕,他與紀圭不會就此埋沒了才華,自然贊同。

兩位心腹謀士都贊同了,鄭平原再不猶豫。

研好了墨,提筆開始書寫第二份降表。

這一份,卻是比第一份多了幾分真心,也將鄭氏的情況簡單而明瞭說了一下,請求楚王的批准。

書寫完畢後,看着上面的字跡,鄭平原心中若有所失,又覺得心中一鬆,沉重的壓力頓時就消去了。

次日一早請來特使一行,鄭平原將這份降表,恭敬的遞送給對方轉交給王弘毅,並且表示,要是楚王恩准,將會受詔之日,前去江陵拜見大王。

特使自微笑着應了。

鄭平原一直將對方送到城外,直到恭送着對方離開,這才返回府邸。

這番表現比初見使者時更熱情了許多。

江陵春雨連綿,天色昏暗,幽深的庭院中,上着玻璃燈。

雨不大,走廊中實際上不必有傘,但有着少女支起油傘伺候着,話說,現在宮內少女真的越來越美麗動人了。

雨絲瀝瀝,王弘毅度步沉思着,一個官員在彙報着。

只見鼎器又發生了變化,顯的古樸又威嚴,時時吞吐着氣運。

這時,一大團白紅之氣,宛然雲海,在頂上聚而不散,絲絲垂下,進入了鼎中,又絲絲被煉化成淡紫氣。

往往數丈見方的一團雲氣,只煉出一絲淡紫氣,就算這樣,煉了整整一夜一上午,還沒有煉完,鼎中紫氣已經有了一半。

就近而看,白、紅、黃、青、紫,五色華蓋,絲絲籠罩,更加堅固,就算說話行走之間,一股股波紋就附在其上,使人不由心悅誠服,這正是龍行虎步之姿。

這說明鄭平原的確降了,一下子獲得荊南,纔有這樣多的氣運,得了荊州,就可得交州了,交州偏遠,但是卻是海域,王弘毅願意學宋朝大開海運,不過卻不是現在。

益、荊、交三大古州獲得,再修養調控一年,想必淡紫色氣運就可滿了,就算不滿,也差不了多少。

…”荊北各地大戶士伸,捐獻累計錢十三萬吊,谷二十一萬石………

“讓戶部派人清點,吏部派人同行,記錄願意捐獻的大戶姓名和戶籍。”王弘毅從尋思中回來,直接作出指示。

這時又有一個文官默默的記錄下。

王弘毅想了想,吩咐的說着:“平了荊州,所有流民先不開墾荒地,按工授糧,先把他們編成工隊,各州縣的道路都要修下。”

頓了一頓,又說着:“把這話交給秘文閣和六部討論。”

心中就想着,要組建內閣了。

內閣的首相和參知政事,也要定下名分了,這時當然不可能是張攸之和虞良博,但是六部中提拔就差不多了。

現在也不能是正一品,或者一統荊、揚、益、交,獲得辜片江山,可使內閣正一品。

就在這時,遠遠有官員過來,彙報:“王上,派去長沙的使者已經回來了。”

“回來了?”王弘毅並不意外,頓了一下,略加快了步子,令侍女後退,不需要她們伺候了。

一路到了秘文閣,見到了官員參差向他請安,還有侍候的太監也都掌燈側立。

王弘毅只微微一笑,吩咐:“都起來罷。”

說着進了小殿,就有人支起窗,又點了燭,用玻璃罩了,放在桌案上。

這時,使者進來說話,氣氛變得肅穆。

使者上前磕頭,說着:“臣使鄭平原,已得了回信。”

說着,就交了上來,自有內侍檢查了,上遞了過來,王弘毅拆開,就取來讀了。

首句就是“臣鄭平原…“不由一笑,讀了下去,卻有些嚴肅,良久,才笑一聲說着:“原以爲只是有才,不想還有些真顏色,這話說的懇切,讓人不由動容。”

說着,給了張攸之和虞良博看了。

虞良博看了,說着:“臣恭喜王上,這荊州一統了。”

張攸之也同賀,又說着:“臣剛纔看了,的確言辭懇切。”

看了王弘毅一眼,見王弘毅沉吟,接着又說着:“臣覺得可以厚待,第一就是鄭平原身分顯赫,前朝楚侯嘛,要顧及天下影響,這人心背向必須全盤周詳思慮。”

“第二這人並沒有稱公稱王,還是人臣的本分,王上用之無妨,既然這樣懇枷惶恐,王上也宜施加恩典纔是,這也有利荊州統合。”

王弘毅聽了,就笑着:“不錯,是老成謀國之言,這樣吧,孤就接受這降表,除委任他爲第二艦隊大都督外,再加些恩典。”

思考一下,就說着:“就讓江陵方面,將舊宅和田地發回。“!~!

第155章 大戰(六)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31章 嗣子(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196章 女婿(下)第98章 舉師(下)第75章 想先誅(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37章 暗流(上)第33章 就義(上)第154章 大戰(三)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267章 法會(五)第173章 絕境(上)第108章 獻城(上)第250章 器量(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309章 挽回(下)第99章 懸首(下)第12章 能吏(下)第61章 大賢來投(上)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34章 破陣(上)第50章 造鼎(下)第138章 對比(上)第172章 首戰(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179章 遷移(下)第15章 賴同玉(上)第329章 來使(上)第55章 請旨(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270章 天譴(上)第39章 觀禮(上)第280章 盧高降(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105章 論鎖(下)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5章 賴同玉(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140章 碰撞(下)第281章 三月憶(上)第296章 東郡(上)第150章 喻令(上)第193章 預兆(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90章 新生(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37章 暗流(下)第56章 疑心(上)第303章 望洛陽(上)第197章 失意(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129章 赤蛟(上)第36章 移縣(下)第276章 登基(下)第11章 練兵(下)第140章 碰撞(下)第199章 荊州平(上)第313章 黑龍崩(上)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223章 平定(上)第299章 旨意(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252章 內亂(上)第265章 法會(一)第170章 竊龍(上)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335章 分割(上)第124章 氣短(下)第251章 大戰(下)第133章 兩郡(下)第292章 白馬港(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80章 茶思(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136章 出兵(下)第231章 殺人(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上)第289章 對應(上)第196章 女婿(下)第326章 消息(上)第128章 攻略(下)第3章 山民(上)第215章 緘默(上)第301章 說降(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136章 出兵(下)第91章 神道(下)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153章 大戰(二)
第155章 大戰(六)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31章 嗣子(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196章 女婿(下)第98章 舉師(下)第75章 想先誅(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37章 暗流(上)第33章 就義(上)第154章 大戰(三)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267章 法會(五)第173章 絕境(上)第108章 獻城(上)第250章 器量(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309章 挽回(下)第99章 懸首(下)第12章 能吏(下)第61章 大賢來投(上)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34章 破陣(上)第50章 造鼎(下)第138章 對比(上)第172章 首戰(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179章 遷移(下)第15章 賴同玉(上)第329章 來使(上)第55章 請旨(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270章 天譴(上)第39章 觀禮(上)第280章 盧高降(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105章 論鎖(下)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5章 賴同玉(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140章 碰撞(下)第281章 三月憶(上)第296章 東郡(上)第150章 喻令(上)第193章 預兆(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90章 新生(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37章 暗流(下)第56章 疑心(上)第303章 望洛陽(上)第197章 失意(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129章 赤蛟(上)第36章 移縣(下)第276章 登基(下)第11章 練兵(下)第140章 碰撞(下)第199章 荊州平(上)第313章 黑龍崩(上)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223章 平定(上)第299章 旨意(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252章 內亂(上)第265章 法會(一)第170章 竊龍(上)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335章 分割(上)第124章 氣短(下)第251章 大戰(下)第133章 兩郡(下)第292章 白馬港(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下)第80章 茶思(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136章 出兵(下)第231章 殺人(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上)第289章 對應(上)第196章 女婿(下)第326章 消息(上)第128章 攻略(下)第3章 山民(上)第215章 緘默(上)第301章 說降(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136章 出兵(下)第91章 神道(下)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153章 大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