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內亂(下)

大雨停息,短暫的夕陽後,又是深夜。

秋風帶着‘陰’寒,一陣陣吹過,月亮之下,一條大道上,遠遠疾馳來一隊騎兵。

不過紙甲現在都已經脫去。

紙甲有幾個特‘性’,第一就是淋了雨,在短暫的一段時間,反而加強了防護,飛箭難透,但時間長了,紙質就鬆爛,穿着溼透的紙甲,又很容易生病,所以這些騎兵,都已經脫下了紙甲。

這隊騎兵數目在五百左右,奔馳而去。

周圍光線黯淡,道路草木枯萎,大雨後,一股‘陰’冷氣息瀰漫開來。

“報!”疾馳十里,前方有一人一騎飛馳而來,看衣甲穿着,正是這隊騎兵派出去的探馬。

見着這騎而來,吳興宗勒住繮繩,戰馬發出一聲嘶吼,停了下來。

後面騎兵,迅速停了下來,雖個個臉‘色’也鐵青,但還是維持着。

這時,探馬來到前面,翻身下馬,跪在地上:“將軍,魏王終於停下了,離我軍三十里,進了縣城,一路追趕,此時魏王還剩二千人!”

“五十里……這魏王還真能逃,一路連奔一百五十里,嘿,真是了不起!”吳興宗雙眼眯了一下,口中沉聲說着:“諸位,這次一定要盯緊了,要是讓這魏王逃了,這潑天功勞可要付諸東流了!”

經過了連場大戰,吳興宗身材魁梧,透出了一股冷冽而威嚴的肅殺。

吳興宗下面幾個校尉,聽了這話,不由心神一震,握緊了手中繮繩。

這話說的不錯!魏王連夜奔馳,只有二千人,單是盯住了,向王上報告,就是一場大功,要是能趁這機會擒住,就真正是潑天大功!

徐文會是魏王,誰有着大氣運,能擒殺王者,就一步登天了!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在王弘毅心目中,這祭祀天地和神明先祖,是鎮壓氣數,貴在暗面而長久,並且不是人臣能問。

對臣子來說,唯有軍功最重!

軍功有二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升官,第二方面就是賞爵。

王上寬宏,恢復古制,國士、男、子、伯、侯、公,都是世襲罔替,並且有着大量的爵田封賞。

張範直封長亭侯,爵田七千畝,蔭二百戶,賜兵甲四十副。

石謙救駕有功,封青餘伯,爵田五千畝,蔭一百五十戶,賜兵甲三十副。

這兩個先封爵的人,立刻使全軍全國振奮,王上此舉,明顯就是千金買骨,雖活人不可能現在就封,必須平定天下後,但這封妻廕子,世襲罔替,名留青史,誰不想要?

眼見着功勞就在前面,這些騎怎能不心緒‘波’動?

不過,當這些騎兵奔到縣城五里時,月亮高高升起,一片靜謐。

城牆上,一些影子來回走動,看情況是在巡視。

五百人,擠在了一處廟中。

這廟山‘門’院牆都塌了幾方,看起來香火不旺,吳興宗令士兵清掃乾淨,又在神龕禮敬下,吩咐在外面砍了木柴點火取暖。

火招子藏在了油布中,‘弄’出了火來,幾堆火一燒,整個院子內都有了暖氣。

馬袋裡有着乾糧,先伺候着馬匹喝水吃料,再每人烤乾衣服,一時間都覺得十分舒服。

裡面廟堂,鋪着油布,每匹馬上都有毯子,這時都溼了,現在都烤着,一絲絲水氣蒸發出去。

吳興宗盤坐在地,幾個校尉在附近。

“將軍,剛纔探查過,想要‘混’入縣城中,殊爲不易!”一個校尉說着。

現在沒有熟悉的人,按照制度,吳興宗可以有限的調幾個親兵和校尉跟隨,但現在臨時擔任騎將,還沒有幾天,自然來不及調了。

話說湯遠、劉安、周泰都是他的心腹,特別是湯遠,是他的小兄弟,跟隨着吳興宗從底層打拼上來。

吳興宗有些可惜,如果他們在,就可分潤些功勞了,心中拿定了主意,回去後就把老班底調來。

不過,現在雖追到了魏王蹤跡,並且知道魏王下落,可單憑着吳興宗帶着的這些人,想要攻進縣城,卻是不現實。

隨着魏王入城,有二千人,縣城內本又有守軍,不反撲就不錯了。

並且一時讓魏王察覺到,沒逮住魏王,讓魏王再次棄城逃了,可真是一番努力全付諸東流了!

“進不了縣城?”吳興宗眉頭微微皺起,他本是想派人‘混’進城中,在兵敗時,煽風點火,或許能讓縣城內‘亂’,自己藉機攻打進去,現在想來,這便宜還有些難佔。

“不用理會,我已半途就派人去給王上送信,相信很快王上援軍就能到來,到時還怕魏王跑了不成?單是這功,就能大家都有賞賜,大家都休息吧!”吳興宗沉聲緩緩說着。

吳興宗本‘性’殺伐決斷,爲人聰敏,知道自己假如貪功,想獨吞下,怕是不僅僅可能功虧一簣,甚至在楚國內部,都引起不滿。

衡量了下,送消息給王上,到時大軍一同攻城,無論是誰抓到了魏王,這功勞都少不得自己。

楚王派出多支追擊魏王,偏偏讓自己給碰上了,這難道不是天大的餡餅?

想到親見過楚王,自己還算應對有度,不至於留下不好印象,吳興宗開始盤算起自己的前途來。

當然在這前,他自是不會忘了派人在縣城外面查探着,一旦有風吹草動,立刻能反應,哪怕無法自己攻進城去,但將城池四‘門’看住,還是綽綽有餘。

吳興宗將一干事都吩咐下去,這時毯子都烤好了,鋪在地上,就着火堆,開始休息。

嚴口縣.幾處營帳。

此時,營帳內,隱隱有着亮光,帳篷外面守着十幾個親兵,都表情嚴肅,手按長刀,在帳篷外守着,閒雜人一律不得靠近。

帳篷內,幾個將軍,正臉‘色’蒼白的盯着面前坐着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大將,一時說不出話來。

“怎麼,你們就這些膽子?”說話的大將面‘露’不屑之‘色’,冷哼了一聲。

此人長的很普通,可舉手投足,全身上下,都帶着肅殺,看的出,是沙場上爬出來的人,身上穿着將軍的官服,看品級,只比‘侍’衛親將曹成略低一些。

此時,這個大將面帶冷笑,眼‘露’殺機,在面前的幾將,見此情景,心下不由發寒。

“……莊將軍,這事不成,可是抄家滅‘門’的大罪啊!”終於有人忍不住開口說着。

坐着的大將,莊統冷笑的說着:“此一時彼一時,現在七萬大軍潰敗,就算魏王回去,又能再起多少軍?”

“並且這情況,只要魏王兵敗的消息一傳回,附近郡縣只怕聞風而降,到了那時,你我再想謀出路就難了,不如現在一不做二不休!”

帳篷內一片沉默,幾個將軍都臉‘色’‘陰’沉,一語不發。

莊統掃看衆人,又說着:“並且就算我們回去,怕也討不了好,我知道你們都疑我是‘私’怨,不過你們想想,我父我伯,都跟隨魏王,魏王能成事,裡面有多少功勞?”

“可是我父戰死,魏王得勢後,就先撤了伯父的兵權,又找由頭連降我兩級!本來我是曹成上司,後來見了他要次次屈膝行禮!”

“姑且不說‘私’怨,魏王成事後,要自己掌控兵權,所以對大將或貶或殺,現在大敗而回,主弱臣強,魏王會怎麼樣作,你們很清楚。”

“更加不要說,這次大敗,總要找替罪羊,難道魏王自己承擔責任?回去後,只怕你我都要殺頭抄家!”

“這不是寡恩不寡恩的問題,而是君王必然,與其這樣,不如做成這事,你我也能保住家族不至滅族!”

聽了這話,在場的大將心裡不禁一寒。

仔細一想,更是一齊打了個寒顫,扣心自問,這的確是君王的必然,不由人的意志爲轉移,要是真正賢君明君,說不定能有勇氣自己承擔責任,可是徐文會不是。

幾個人正在思量着,聽着帳外一陣嘈雜聲。

帳內的幾人都臉‘色’微變,莊統提高嗓音,喝問:“何人在外喧譁?”

“將軍,是王祁。”一人說着。

聽到是自己的人,帳內幾人臉‘色’放緩。

“讓他進來。”莊統冷冷說着。

片刻間,就見一校尉從外面進來,臉‘色’有些蒼白。

“出了什麼事?”此人是親信,莊統見模樣,不禁問着。

王祁拜下,一五一十將自己剛剛得到的消息說了:“將軍,我們在城外發覺了楚軍了!”

聽了這話,帳內幾人都是臉‘色’大變:“你說什麼?”

王祁仔細描述:“看情況,是先鋒騎兵,已經盯死了,我們不敢靠近,人數可能在千數左右。”

“楚軍已到了縣城?想必楚軍大軍不日就到!”聽到這個消息,莊統猛的站起,在帳內走了幾步,臉‘色’更‘陰’沉下來,冷笑一聲,看向衆人:“到了這時,你們還猶豫什麼?楚軍大軍一到,你我都是草芥了!”

楚軍這樣快就趕到,魏王很難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再遲疑,就真的當成失敗者處置了,到時不但榮華富貴都付之東流,甚至連‘性’命也難保。

火把‘陰’陽不定,幾個大將受這句話刺‘激’,狠下心來,咬牙說着:“做了!”

第67章 選擇(下)第31章 嗣子(上)第179章 遷移(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194章 時壽(上)第93章 產子(四)第14章 狐疑(下)第14章 狐疑(下)第229章 內閣(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55章 大戰(八)第240章 夜襲(上)第126章 歸順(下)第13章 婚禮(上)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246章 船運(上)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12章 能吏(下)第193章 預兆(上)第251章 大戰(下)第222章 永垂不朽(上)第57章 來使(上)第22章 龍擡頭(下)第312章 轉運(下)第191章 快意(上)第155章 大戰(七)第294章 拔營(上)第233章 誅滅(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上)第6章 封賞(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90章 賞賜(下)第275章 彌風波(下)第296章 東郡(下)第60章 出山(下)第93章 產子(四)第96章 決意(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上)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83章 道德衰(上)第307章 夜襲(二)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165章 送行(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317章 涼州師(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118章 收房(上)第126章 歸順(下)第136章 出兵(上)第59章 引戮(下)第263章 尋思(上)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161章 巨石(上)第93章 產子(四)第220章 金陵(上)第166章 影響(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177章 敕封(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259章 痛哭(上)第60章 出山(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129章 赤蛟(上)第49章 病變(上)第320章 趨勢(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116章 水師(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2章 能吏(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上)第87章 一人活(上)第259章 痛哭(下)第129章 赤蛟(下)第79章 改變(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82章 憤憂(上)第98章 舉師(下)第176章 天譴(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115章 計定(下)第39章 觀禮(上)第107章 明悟(下)第154章 大戰(四)第322章 回都(上)第68章 滅亡(下)第102章 聽聞(上)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89章 落定(上)第38章 叮囑(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105章 論鎖(下)第294章 拔營(下)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
第67章 選擇(下)第31章 嗣子(上)第179章 遷移(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194章 時壽(上)第93章 產子(四)第14章 狐疑(下)第14章 狐疑(下)第229章 內閣(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55章 大戰(八)第240章 夜襲(上)第126章 歸順(下)第13章 婚禮(上)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246章 船運(上)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12章 能吏(下)第193章 預兆(上)第251章 大戰(下)第222章 永垂不朽(上)第57章 來使(上)第22章 龍擡頭(下)第312章 轉運(下)第191章 快意(上)第155章 大戰(七)第294章 拔營(上)第233章 誅滅(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334章 隕落(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上)第6章 封賞(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90章 賞賜(下)第275章 彌風波(下)第296章 東郡(下)第60章 出山(下)第93章 產子(四)第96章 決意(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上)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83章 道德衰(上)第307章 夜襲(二)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165章 送行(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317章 涼州師(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118章 收房(上)第126章 歸順(下)第136章 出兵(上)第59章 引戮(下)第263章 尋思(上)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161章 巨石(上)第93章 產子(四)第220章 金陵(上)第166章 影響(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177章 敕封(上)第177章 敕封(下)第259章 痛哭(上)第60章 出山(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129章 赤蛟(上)第49章 病變(上)第320章 趨勢(下)第308章 夜襲(三)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116章 水師(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2章 能吏(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上)第87章 一人活(上)第259章 痛哭(下)第129章 赤蛟(下)第79章 改變(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82章 憤憂(上)第98章 舉師(下)第176章 天譴(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115章 計定(下)第39章 觀禮(上)第107章 明悟(下)第154章 大戰(四)第322章 回都(上)第68章 滅亡(下)第102章 聽聞(上)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89章 落定(上)第38章 叮囑(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105章 論鎖(下)第294章 拔營(下)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