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突破(上)

五月

陽光已經很熾熱,就算是上午,也有着可怕的蒸悶,去年冬天種的麥子已經基本上成熟,新稻長的十分茂盛。

當一陣風穿過時,使人全身一爽。

在這樣氣候中,王守田卻還在田地裡,轉眼看向麥田。

三千畝,一大片麥海,金燦燦的陽光下閃耀着光,一看就使人舒服,王守田眯着眼,說着:“這麥何時可收割?”

“就在今明二天之內了。”薛遠應的說着:“現在,就可收割,只等大人下令!”

“很好,分田的準備呢?”王守田說着。

“二個月來,已經劃分了田地,各戶已經認了自己的田地,只等大人一聲令下,正式分田了。”薛遠指着在田裡忙碌的農民,說着。

“大善,果是未雨綢繆。”王守田昂首笑了起來:“我命令,收割!”

“遵命!”這道命令下去,頓時,騎兵傳達命令,片刻,六千人,手持鐮刀扁擔等農具,分成十二個洪流,涌向三千畝的麥田中。

青壯收割,婦女打捆,老幼撿麥穗,一切都井井有條。

收割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光彩,這是希望的光,王守田轉身令着:“先以一畝之地麥子稱重。”

“遵命!”柴茂森應的說着,他立刻派人集中先收割一畝地,並且去稱重。

半小時後,一畝麥地產出已經出來:“回稟大人,畝產二石。”

“就以此爲基,畝產二石,三千畝出產六千石,上報於大帥!”王守田對着賴同玉命令的說着。

“遵命!”由於公文早已寫好,賴同玉在一行中,增添了一些數字,就寫完了。

王守田展開一看,不由一笑,說着:“立刻快馬傳遞給大帥!”

“是!”就有二騎,翻身上馬,疾奔而去。

“主公,現在天熱,是不是避避?”薛遠問着:“此處有我們就可。”

王守田搖頭,說着:“今天不必。”

隨着收割,百姓喜色越來越濃,雖是勞累而不懼,王守田感受着一個個心情,觀看頂上雲氣,白氣已經濃郁之極,金印存放不下,大量白氣散失,實在可惜。

現在諸事都辦,就等大帥冊封旨意了。

此時,是垂正十二年,縱觀當時天下形勢,皇室逐漸式微,藩鎮勢力日趨龐大,不斷擴展着軍力,王守田深知,以後十年,藩鎮相互吞併,就會誕生秦、晉、樑等王,爭奪天下。

而在不知不覺中,草上胡人也在激烈統一,並且誕生着霸主,日後三十萬鐵騎,進擊中原之地。

在這等形勢下,王守田只有逆流而上,爭分奪秒,現在就是又一次考驗和進步。

汲水縣到文陽府,不過百里,快馬加鞭,只要二小時就到了府城。

此時,書房中,王遵之閉着眼假寐,近侍見了,趕忙就近前請示:“大帥,中午應該安歇片刻罷?”

“我不用,還要再想些事,你們都下去吧!”

王遵之坐了一會兒,只覺覺萬緒紛來。

柳思明雖然死了,可自己也精力不濟,再難親自討伐,但是如是不能迅速吞併此鎮,只怕……

蜀地衆鎮,現在佔領成都的大帥魏存東最強,已經佔領三鎮,如果這勢頭再下去,再給他佔領二鎮,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自己身爲一鎮之主,名義上有四縣一府,可真正掌握的,也只有二千親兵,就算在二千親兵中,緩急可濟忠心耿耿的卻寥寥無幾。

自己還駕御的住,但是如是讓他們忠心於田兒,還真是一眼望去,人儘可疑,想來也真令人寒心。

不過,田兒也爭氣,白手起家建了汲水縣。

要知道,自己雖然是大帥,但是手中只有一縣一府,供養牙兵都很吃力,不時還要被牙將所索取錢糧,哪有多少多餘。

雖然早咬着牙,準備支援田兒一些,也是不多,現在田兒基本上白手起家,卻真真解決了難題。

就在這時,遠處門敲響了:“大帥,汲水縣來報!”

聽了這話,王遵之霍然而起,來到門前,打開了門,還沒有等稟告,就取下了這張公文,展開一看,“今開良田三萬畝,中田一萬畝……割麥,計六千石”,頓時大喜。

凡事都有法度,就算是一鎮之主,也不能隨意提拔,王守田報上開墾四萬畝,得六千石麥子,這就是真金白銀的政績,王遵之豈不大喜。

回去,從桌上取出一張任命書,以及一個金印,展開一看,見並不弊端,就令人說着:“宣李顯,速將此令,傳於汲水縣。”

“遵命!”近侍立刻應着。

這時李顯正在一處東面廂房裡辦公,接到這公文,才展開一看,就合上,說着:“我這就出行。”

心中一嘆,雖然早已經知道大帥心意,但是這次不經過討論,就發佈任命,就非常明顯的暗示了。

甚至不能說是暗示,是明示。

汲水縣,繼續在收割中忙碌着,中午時分,三千畝全部收割完畢,一捆捆紮到了縣城之中去。

這時,已經有十個石磨一字排開,都是用驢,百姓歡呼着,將麥子倒入,驢拉着,通過碾滾子在碾盤上的來回滾動達到碾軋脫殼的目的。

這是用兩塊有一定厚度的扁圓柱形的石頭製成磨扇,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時候,穀物通過磨眼流入磨膛,均勻地分佈在四周,被磨成粉末,從夾縫中流到磨盤上,過羅篩去麩皮等就得到麪粉。

而麩皮也可以當作飼料使用,比如餵豬就不錯。

“傳我命令,發下號令,麪粉和麩皮要統計,每石小麥,可出麥粉多少?”

“慣例是七成!”薛遠說着。

“六千石麥子,就只能出四千石麪粉,十升爲一斗,十鬥爲一石,這次不能按照戶數來,必須按照人口來,我們有多少人?”

“主公,有人口五千八百四十一人。”

“那就按照發下一半的標準,每人三鬥麪粉,一斗麩皮發下,並且領麪粉時,也領田宅書,等大帥命令一到,就發下。”

“主公,這剩餘的可不多了!”薛遠皺着眉說着。

“以後只要維持軍隊,並且到了下月底,就是稻田成熟了,這可不是六千石了,稻子畝產有多少,有四石不?”

王守田隱隱記得地球上有條記錄。

《史記·河渠書》載河東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頃。五千頃故盡河需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萬石以上。”

這就是說,灌溉水稻田的平均畝產是四石。

這還不考慮着高產良田。

果然,薛遠一沉吟,就說着:“我觀此田,有之。”

“那就對了,稻田總計有三萬畝,可得十二萬石,還憂糧食不成?”王守田哈哈笑着的說着。

“是,主公!”

“不過,這三千畝麥田無人打攪,這三萬畝稻田,未必就沒有打攪了。”王守田眯着眼,看向遠處:“我當綢繆之。”

這打攪,不但是內,也是外。

一年二季,就有二十萬石,是何等概念?

大帥別看擁有一府一縣,但是被分配了去,實際上收入也未必有這樣多的糧食!

這是由於,在別的府縣,有着地主和豪強,有着官吏盤剝,因此百姓負擔超過了五成,但是大帥拿到手的,十五分之一都不到!

而汲水縣除了後面一些地主,在這四萬畝裡,沒有任何地主豪強,官吏也不多,因此直接獲得一半,由此可見王守田現在的經濟實力了。

十萬石糧食,就算是極辛苦鍛鍊的士兵,日食5升,也可養上二千人,更加不要說不斷增長流民了,每增長一千戶,就可養兵一倍!

想到這裡,王守田才深刻理解到,當年爲什麼屯田於汲水縣的李承業,第二年就能反攻爲守,打下川中都,並且還主動將太素縣交給自己(當時自己大喜,認爲他忠心耿耿),並且有這樣多的人才依附,以及造反的本錢——實是糧足兵精啊!

太素縣並非是空白地,自己得了,也只能依慣抽取十分之一賦稅,還惹得百姓怨言,而李承業只要有着汲水縣,不斷吸取流民,就有着推翻自己的本錢!

可惜前世,竟然對這個關鍵不知,以爲自己掌握了二府七縣,遠在一縣之上,不想在實力上,最多的旗鼓相當!

再怎麼樣有天命,氣運也不是憑空而來,唯有掌握了這帝王之資,李承業才一發不可收拾——如龍得水。

王守田舒出一口氣,這關鍵也不是立刻想到的,而是今日算到產出,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關鍵。

不過,這十萬石,自己不能全拿,可以送一半給大帥!

從思考中醒來,這時已經是下午時分,文吏已經將一卷卷文書都疊在了長桌上,忙的滿頭是汗。

而一邊的官吏,將已經磨出的麪粉和麩皮分成二半。

王守田就問着:“授田書可準備完了?”

“大人,一千二百十一戶,已經基本準備完畢,就等大人下達命令了。”

王守田滿意的點了點頭,又看了看頂上的雲氣,就這片刻,頂上雲氣又濃了不少!

就在這時,遠處有着騎兵的聲音,一騎先進來,翻身下馬,跪在地上:“報,秘書郎李顯,帶着大帥令喻來了。”

第275章 彌風波(下)第224章 稱賀(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56章 疑心(下)第189章 雪景(下)第276章 登基(上)第169章 國運(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174章 氣運(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155章 大戰(八)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177章 敕封(下)第105章 論鎖(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116章 水師(下)第206章 二王(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334章 隕落(下)第190章 新生(下)第69章 隕落(下)第26章 突破(上)第286章 使節(下)第192章 急報(下)第89章 落定(下)第288章 起兵(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2章 望氣(下)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26章 突破(上)第76章 急返(上)第335章 分割(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312章 轉運(下)第326章 消息(下)第83章 道德衰(上)第325章 陰政(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1章 奪舍(下)第276章 登基(上)第142章 決斷(下)第120章 結盟(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98章 舉師(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98章 舉師(下)第262章 金陵(下)第103章 蜀龍(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12章 能吏(上)第283章 潛龍會(下)第2章 望氣(下)第136章 出兵(上)第99章 懸首(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48章 天意(上)第129章 赤蛟(下)第158章 出使(下)第262章 金陵(下)第177章 敕封(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上)第89章 落定(上)第236章 領軍(下)第234章 收賞(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276章 登基(上)第132章 雙喜(上)第78章 就仕(上)第185章 消息(上)第333章 崩解(下)第195章 餘烈(下)第35章 轟動(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173章 絕境(下)第55章 請旨(下)第177章 敕封(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202章 入衙(上)第223章 平定(下)第295章 陷縣(上)第247章 流民(上)第119章 側室(上)第206章 二王(上)第273章 甦醒(下)
第275章 彌風波(下)第224章 稱賀(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56章 疑心(下)第189章 雪景(下)第276章 登基(上)第169章 國運(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174章 氣運(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155章 大戰(八)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177章 敕封(下)第105章 論鎖(下)第321章 長安(下)第116章 水師(下)第206章 二王(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334章 隕落(下)第190章 新生(下)第69章 隕落(下)第26章 突破(上)第286章 使節(下)第192章 急報(下)第89章 落定(下)第288章 起兵(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2章 望氣(下)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26章 突破(上)第76章 急返(上)第335章 分割(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312章 轉運(下)第326章 消息(下)第83章 道德衰(上)第325章 陰政(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1章 奪舍(下)第276章 登基(上)第142章 決斷(下)第120章 結盟(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98章 舉師(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98章 舉師(下)第262章 金陵(下)第103章 蜀龍(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12章 能吏(上)第283章 潛龍會(下)第2章 望氣(下)第136章 出兵(上)第99章 懸首(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48章 天意(上)第129章 赤蛟(下)第158章 出使(下)第262章 金陵(下)第177章 敕封(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上)第89章 落定(上)第236章 領軍(下)第234章 收賞(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276章 登基(上)第132章 雙喜(上)第78章 就仕(上)第185章 消息(上)第333章 崩解(下)第195章 餘烈(下)第35章 轟動(下)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173章 絕境(下)第55章 請旨(下)第177章 敕封(上)第321章 長安(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202章 入衙(上)第223章 平定(下)第295章 陷縣(上)第247章 流民(上)第119章 側室(上)第206章 二王(上)第273章 甦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