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分姓定族

“阿菀不喜歡分姓定族?”秦紘敏感察覺到謝知對這件事的淡漠。

謝知說:“不是喜歡不喜歡, 而是我覺得他做的有點太激進。”這種朝政大事也談不上喜不喜歡。

秦紘一怔, 他以爲阿菀會支持這件事,畢竟陳郡謝氏是樑國第一門,她不想謝氏成爲魏國第一門嗎?“你反對陛下讓鮮卑改漢姓?”

“讓鮮卑改漢姓是必要的, 但是我覺得沒必要完全照搬樑國的做法, 樑國現在士族當道,庶族晉升無望, 遲早要出大事,既然如此,魏國又何必照搬樑國呢?當一個國家徹底階級固化時是沒有活力的,雖然朝代立國長了, 不可避免的要階級固化, 可至少要給寒門一個晉升的途徑。”

謝知這些話也算是自言自語, 要不是她覺得秦紘能接受自己這麼說話,她也不會跟他討論這種事。她從來不曾對拓跋曜說過任何有關朝政方面的事,哪怕拓跋曜不要自己殉葬,她跟拓跋曜之間隔閡沒有這麼深,她也不會說。如果她運氣好, 能有一個貼心的繼位兒子,她可能會給兒子說。

秦紘發現阿菀有很多新奇但貼切的詞彙,他斟酌的問謝知:“阿菀你說的階級就是指士族?”

謝知解釋說:“不是,階級是指一個相同地位的羣體, 士族可以是階級, 平民也可以是階級。”

秦紘大概瞭解, 但又有不明白:“那你覺得應該怎麼給寒門弟子一個晉升機會?”

謝知說:“通過一種特定的方式取士,比如說通過某種文化考試。”當然這種制度也不是絕對的完美,但就算在自己前世,大部分國家依然用這種制度選公務員。

秦紘想了想搖頭道:“就算這樣也不能徹底打壓士族,士族是最不怕讀書考試。”

謝知莞爾:“我從來沒想徹底打壓士族,士族是永遠打壓不了的,舊士族沒落新士族又興起,能打壓的只能是某個家族,我只覺得如果當朝堂上寒門晉升無望時,他們的反抗可能會很激烈。如果能開出一條讓寒門晉升的路,就能解決不少問題,很多寒門弟子也不會那麼不平衡。”

樑國取士完全只看自己的祖輩、父輩,不看自身,只要家世夠牛,一開始起點就很高,家世不厲害,自身本事再強都沒有。換了謝知淪落到寒門,她也會忍不住起兵造反,把壓在自己頭上的大山移開。所以她前世隋朝開創了科舉取士,緩和階級矛盾。

秦紘深深的看着謝知,“阿菀,這些話你都沒跟陛下說過?”

“我誰都沒有說過,拓跋曜不喜歡我說這種事,他也不覺得我會懂這些事。”謝知輕嘆一聲,“祖父這次一定很生氣,覺得我毀了他所有計劃,其實他那計劃——”

“他的計劃怎麼了?”

謝知說:“五哥你說爲什麼高宗遷都後就不逼着鮮卑勳貴改漢姓?我想高宗當年肯定就有這個想法。”崔太皇太后一直在致力於鮮卑的漢化,讓鮮卑勳貴改姓,也絕對不是拓跋曜一人能想出來的。很有可能就是當年高宗的遺願。

“他沒時間。”秦紘說,高宗遷都後就開始重病,不到半年就駕崩了,根本來不及走下一步路。之後是太皇太后攝政,女主攝政,自是穩妥爲宜,她能抗住勳貴要求將都城遷回的要求就很不錯了。

謝知道:“一是沒時間,二也是怕勳貴不支持。從遷都迄今,都有二十多年了,五哥你覺得魏國好嗎?”

秦紘頷首:“不錯。”至少國泰民安,並未四處戰亂,比起魏國好多了。

“是啊,不錯。”謝知輕輕的說,“可是你不覺得你們六鎮的地位已大不如以前嗎?遷都之後,你們的地位就下降這麼多,等陛下分姓定族,很多在六鎮和舊都的勳貴地位下降就更厲害吧?那些勳貴會甘心嗎?六鎮那些將領會甘心嗎?”

謝知的話輕不可聞,卻讓秦紘心頭狂跳,“阿菀——”

謝知微微一笑:“五哥,你就當我胡說八道好了。”反正六鎮、勳貴再反對,太皇太后和拓跋曜也能壓制下去,等將來太皇太后薨逝,拓跋曜自己也能掌權,就更不怕這些勳貴反彈。但這些的前提是拓跋曜活得夠長,如果他又跟他那些先祖一樣早逝,留下的後輩沒有太皇太后相助,又沒他那份心智,事情就難說了。

所以謝知纔會選太皇太后作爲自己離開京城的入口,只有她纔不會讓拓跋曜遷怒旁人,拓跋曜是不會對她出手的,哪怕將來她走了,拓跋曜也不會對崔家如何。無論如何,太皇太后在朝政上是踏踏實實在幫拓跋曜,親母子哪來隔夜仇?她現在這個時機選的也好,至少未來的幾年之內,拓跋曜是空不出心思來對付五哥,這也給了他們一個喘息的空間。

秦紘緊緊的握着謝知的手,他明白阿菀不是胡說八道,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他跟父親只是身在局中沒有看破。

謝知倒是知道秦家爲什麼不能看破。因爲他們從來都是跟六鎮分開的,秦家從來沒有遠離過朝堂。他們始終跟朝中權貴有聯姻,慕容夫人雖是大人不告而娶,可她跟陳留是表姐妹,她阿孃又是祖父的女兒,秦家的弟子也不愁晉升,他們並不會在乎六鎮地位如何,他們只要繼續掌握兵權就好。

“所以五哥一定要握好手中的兵權,說不準哪天就會亂了。”謝知半開玩笑的跟秦紘說:“我還想將來你能帶我去魏國祭拜我生父。”謝知沒說魏國可能亂,畢竟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清,但是她跟秦紘在邊疆暗中發展自己勢力是必須的,在這種亂世中只有自己手上有兵權,才能保證家人的安危。

秦紘保證道:“我肯定帶你去拜見岳父大人。”

就算秦紘再捨不得,他也只在謝知房裡留了半個時辰就離開,阿菀明天還要回公主府,秦紘怕耽擱謝知休息。等秦紘一離開,柔娘就從隔間被窩裡鑽出來,鑽到謝知被窩。謝知驚訝的看着柔娘:“阿柔怎麼還沒睡?”

“我等阿姊。”柔娘撒嬌的偎依到謝知懷裡,阿姊的懷裡還是跟之前一樣又軟又香。謝知笑着掀開被子讓柔娘爬進去,這是謝知跟柔娘常玩的遊戲,柔娘爬到裡面後問謝知:“阿姊,你以後去了懷荒還會回京城嗎?”

“不會回來了。”謝知說,至少拓跋曜在京城的時候她絕對不會回來,謝知不覺得自己對拓跋曜有如何重要,但她就這麼離開拓跋曜,以拓跋曜的偏執,如果自己入京,還不知他會對自己做出什麼舉動來,不入京是最安穩的。反正京城除了祖父母也沒別人,小叔馬上也要外放了,人長大後總要習慣跟親人的分離,只要大家各自安好就好。

柔娘也覺得阿姊不會回京城了,“那我跟阿姊一起去懷荒好不好?”

“那可不行。”謝知搖頭,“懷荒那麼荒僻,不適合女孩兒居住。”

“可是那裡有阿姊,我不要跟阿姊分開。”柔娘像八爪魚一樣死死抱着謝知。

謝知無奈:“你去了懷荒就會後悔,那裡荒僻的連個集市都沒有。”

“反正我也不喜歡逛集市。”柔娘是謝知一手養大的,喜好方面像足謝知,同樣都是足不出戶的宅女,“只要家裡地方夠大就好。”

謝知無奈,她不能違心說出秦家不大,說來秦家真是土豪,懷荒那邊已經很北方了,冬天還是挺冷的。一般北方建築屋裡都不大,這樣取暖的時候也方便還不費炭火,謝知在京城的暖閣地方都不大。可秦家卻不在乎,暖閣照樣蓋得比尋常要大一半,冬天燒起炭來完全不手軟。

雖然這也僅限於阿孃、大人和五哥的主院,可也可以看出他們平時生活的奢靡。想拓跋曜貴爲皇帝,爲了省錢還特地把自己暖閣改小,他要是知道地方官生活都這麼奢華,恐怕又要罵他們一羣貪官污吏。當然謝知相信,繼父是不可能貪污的,秦家賺錢的渠道太多,根本不需要靠貪污來賺錢。

柔娘仰着小腦袋說:“阿姊,你讓我一起去好不好?”

謝知嘆氣:“等我跟父親商量了再說好不好?”父親現在官職不高,柔娘又是庶女,能結親的對象本來就狹隘,要是再離開京城,她將來婚嫁怎麼辦?只有留在京城,祖父看在身邊就這麼一個孫女份上,也會好好考慮她親事的。謝知不大放心祖父挑兒媳婦的目光,對他挑女婿的目光還是認可的。

“哦。”柔娘悶悶的答應,心中打定主意,不管阿姊答不答應,她都要跟阿姊一起去懷荒。

謝知連日奔波,頭碰上柔軟的枕頭便睡着了,第二天她極難得的晚起,醒來的時候已經快辰時了。謝知揉揉眼睛,掀開牀帳才發現天已經亮了,帳外的小九進來先伺候謝知漱口喝水,謝知問她:“什麼時辰了?”

“剛到辰時。”小九說。

謝知起身道:“哎,起晚了,你們怎麼不叫醒我?”

小九說:“少郎君說姑娘不用起來,路上有人會假扮姑娘的。”

謝知讓丫鬟給自己梳頭:“那我什麼時候回謝府?”

“少郎君說姑娘隨便什麼時候回都可以。”

謝知梳洗完,換好衣服,拉着柔娘去見謝蘭因,謝蘭因也剛起來,見女兒進來,她笑着問:“用過早膳了嗎?”

“沒有呢。”謝知坐在阿孃身邊。

柔娘恭敬的給姑母行禮,謝蘭因知道這是阿菀從小養大的妹妹,她愛屋及烏的揉揉小姑娘的小腦袋,從妝匣裡取出兩朵適合小女孩兒佩戴的珠花給柔娘戴,“你們母親也要來京城了。”

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04章 敵襲(下)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3章 誠意(下)第107章 見面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94章 驛站逃離(一)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18章 夫妻閒話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21章 到家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113章 守城(五)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207章 謝寶珠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04章 敵襲(下)第12章 誠意(上)第2章 流亡北朝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114章 守城(六)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196章 奔喪(中)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143章 風生水起(十)第104章 敵襲(下)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160章 生波(二)第104章 敵襲(下)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08章 太子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64章 賞雪(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34章 波瀾又起(三)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96章 奔喪(中)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69章 如何揚名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70章 叔侄談心第90章 大赫連氏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章 流亡北朝第24章 內宅瑣事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7章 書房談話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10章 守城(二)第197章 奔喪(下)
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04章 敵襲(下)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3章 誠意(下)第107章 見面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94章 驛站逃離(一)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18章 夫妻閒話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21章 到家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113章 守城(五)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207章 謝寶珠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04章 敵襲(下)第12章 誠意(上)第2章 流亡北朝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114章 守城(六)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196章 奔喪(中)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143章 風生水起(十)第104章 敵襲(下)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160章 生波(二)第104章 敵襲(下)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08章 太子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64章 賞雪(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34章 波瀾又起(三)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96章 奔喪(中)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69章 如何揚名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70章 叔侄談心第90章 大赫連氏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章 流亡北朝第24章 內宅瑣事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7章 書房談話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10章 守城(二)第197章 奔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