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

常大用見謝知出神, 試探的輕喚謝知, “小娘子?”

謝知本就沒走神,聽到常大用的叫喚, 低着頭說:“常內侍監你讓陛下放心, 我一定會好好抄寫經文。”她肯定會認認真真的抄寫的, 她可不能打拓跋曜的臉。

常大用笑道:“陛下也說不用太急, 等太皇太后壽誕時奉上就行。”

謝知暗想太皇太后壽誕還有半年,抄一本法華經、一本女誡真不多,她確信拓跋曜對自己是真愛, 連抄經時間都定的這麼寬鬆,她含笑送走常大用,轉身就吩咐零露給自己準備金粟紙抄經。

金粟紙是宋代名紙, 謝知不知道這種紙的製作工作, 也不可能做出金粟紙, 她所謂的金粟紙是謝家自己作紙工坊做出來的最後加了一些金箔的竹紙。謝家是文化大家族,謝家在魏國底蘊再淺,一間造紙工坊是必須要有的, 不過造出來的紙都不是很理想。還是謝知改進過造紙工藝後才謝家竹紙的質量纔有質的飛躍。

謝家的金粟紙裡添加有金箔, 所以造價昂貴, 比蠶繭紙還要貴, 因此謝家人只在想要正經寫作品,或者是抄寫經文時才用。平時謝知練字不是用青石板, 就是用麻紙。她現在終於明白爲什麼古代書畫家基本都出生富貴了, 不富貴沒錢練習, 連紙筆都買不起。

“是。”零露聽說姑娘要給太皇太后抄寫經文,不止取出金粟紙,還給謝知用上添加麝香的香墨,謝知帶着金粟紙、麝墨去祖父書房抄書等他下朝回來。

謝簡下朝剛回到書房,還沒來得及喝口熱水,就見孫女坐在自己書房抄經,他奇怪的問:“你找我有事?”

“大父你看我這些字寫得如何。”謝知將自己給太皇太后抄寫的佛經給謝簡看,謝知是真用心寫的,每個字都是端莊無比的楷書,暗金色的竹紙、香氣撲鼻的墨香,這卷經文隨時都可以供奉到佛前。

謝簡瞅了佛經一眼,勉強道:“不錯。”讓一個希望自己字能寫好,希望了一輩子的人,承認家裡連十二歲的孫女都比自己字寫的好太殘酷了。不過他輕鬆的神色看到謝知下方遞來的字條時候,神色轉爲凝重,他目光銳利的看着謝知。

謝知仰頭對謝簡甜甜微笑,“祖父我還想抄一本孝經,你替我帶給陛下吧。”

謝簡問:“爲什麼要帶孝經給陛下?”

謝知說:“因爲以孝治國,祖父可以讓陛下親自注釋孝經,當然一定要說是我提議的。”魏國一直在力求漢化,“陛下還以讓人再次註釋四書。”太皇太后不是不覺得自己太不安分嗎?她會用行動告訴她,自己的不安分不止這些。

“好,我會考慮的。”謝簡提筆在孫女遞來的字條上寫下兩個字,然後將字條湊到燭火旁親自看着字條燃燒殆盡,他見孫女看到自己寫的兩個字神色都沒變,暗暗讚許這孩子處驚不變。

謝知看到祖父的兩個字,以前想不通的一切終於都明白了,她當然不驚訝,來自後世的她什麼奇葩事沒見過?這點小事遠不能讓她震撼,得到想要的答案,謝知心滿意足的帶着佛經離開。而謝簡則考慮謝知的提點,幾天後趁着給拓跋曜上課的機會,不經意的提起這件事。

拓跋曜聽說謝知讓他註釋孝經,就心有所動,待謝簡說將來還可以組織人手重新註釋四書時,拓跋曜朗朗笑道:“太傅好主意。”

謝簡說:“說來慚愧,這主意也不是微臣想出來的,是阿蕤說的。”

拓跋曜一怔:“阿蕤?”

謝簡道:“不錯,阿蕤這幾天不僅抄譽佛經,還在抄譽孝經,讀孝經時她覺得不得甚解,覺得陛下可以爲孝經註釋。”

拓跋曜:“……”阿蕤讀不懂孝經?太傅你編得理由能走心點嗎?不過阿蕤說的讓他給孝經和四書註釋,卻讓拓跋曜頗爲心動,他正愁漢族士子不歸心,編譯四書或許能讓漢人歸心。拓跋曜行事雷厲風行,說做就做,立刻組織人手註釋四書,孝經則他親自注釋,這點文化功底他還是有的。

不過拓跋曜不肯讓太傅等人幫自己修改孝經註釋,他卻不反感讓謝知跟自己一起寫孝經。謝知對着拓跋曜肯定不會秀才華,每次看到拓跋曜送來的註釋,她就誇曜哥哥寫得好,曜哥哥最棒,曜哥哥麼麼噠!把拓跋曜哄得眉開眼笑。拓跋曜雖然沒去見謝知,但是兩人之間的書信卻一直不斷。

謝知讓拓跋曜註釋孝經,和讓大臣重新註釋四書的事傳到太皇太后耳中,太皇太后一笑置之,半年後拓跋曜後宮又多了一名高門貴女王氏,這位王氏出生太原王氏,在閨中素有美名,她這次是來京城探親,恰逢太皇太后壽誕,她入宮拜壽,太皇太后見其美色過人,遂她招入宮,冊封王貴人,侍奉陛下。

王貴人性情文靜、溫良恭儉,入宮對太皇太后孝順有加、待宮人親切和善,在宮中名聲極好,拓跋曜也甚是喜愛她,承寵不到三個月王貴人就有孕了。同時拓跋曜繼李氏之後懷孕的三名宮妃也生產了,林季華生下皇三子,另外兩名宮妃分別生下皇長女、皇次女,一時宮中充滿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隨着王貴人的入宮,拓跋曜宮中的高門貴女就陸續多起來,他幾乎每年都要納一兩名漢族高門貴女入宮,同時拓跋曜給自己弟弟娶的王妃也大部分是漢族高門。而隨着謝知年紀漸長,皇帝后宮中宮妃越來越多,謝知卻遲遲沒入宮,衆人看謝知的目光就不同了。

很多人都知道太皇太后不喜謝知纔不讓她入宮,本來這些年謝知因盡得帝寵而遭人眼紅,眼見謝知遲遲無法入宮,衆人看她的目光已經從以前的羨慕,變成高高在上的憐憫。宮裡最不缺的就是落井下石的人,眼見謝知可能要失寵,就立刻有人隱隱傳出謝知服用器物奢極的傳謠。

傳言裡說謝知平時練習的紙都是用金箔製成的上品金粟紙,且她還喜好用珍珠,連鞋尖上都鑲嵌有蓮子大小的珍珠,稍有損毀就將珍珠丟棄。時下珍珠都是要珠奴去打撈的,謝知這舉動不僅是奢侈,而是枉顧人命。這謠言被常大用第一時間稟告給拓跋曜,拓跋曜勃然大怒的要讓常大用徹查。

謝知卻不讓拓跋曜小題大做,說這本來是件小事,不值一提。拓跋曜後來也查到這謠言倒不是后妃有意傳出,而是她們無意跟親人說起,說謝知給太皇太后寫的佛經用的是金粟紙和麝墨,還說謝知喜歡珍珠,結果不知怎麼回事,就變成這種謠言。

拓跋曜明白,這些謠言會傳出來是阿蕤不入宮的緣故,但現在太皇太后不喜歡她,他讓阿蕤入宮只會讓她更委屈,拓跋曜哪裡捨得她受委屈?謝知趁着拓跋曜對自己愧疚之際,趁機提出去別院散心,她最早住的小農莊是去不成了,那裡已經被謝知改造成道觀和婦女活動中心。

但凡想要來學手藝的婦人都可以來道觀學如果紡紗織布,有錢的人可以交學費學習,沒錢的可以工代學費,主要爲作坊免費工作半年即可,因此謝知的名聲在普通百姓中極好,衆人皆稱呼謝知爲謝仙姬。

謝知小莊子不止這一個,一個貢獻出來,她還能去另一個,這個小莊園裡京城還要更近一些,拓跋曜倒也不反對。謝知在莊園裡按部就班的安然生活,時間就這麼不緊不慢的過去了兩年,就在衆人以爲謝知就這麼沉寂下來的時候,謝知又出了一本算經。

算學在時下並不算十分熱門的學科,但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不受重視,因爲國子監還是有開設算學學科的。算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它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謝知對謝簡說自己準備寫算經,說的時候很輕鬆,可真正開始寫,她還是非常嚴肅的,畢竟這不是自己熟悉的科目。

謝知不準備誤人弟子、也不準備越階點亮科技樹,她認真的將國子監的算經都看過一遍,然後就決定寫一本水平類似小學低年級數學教科書,她開篇從最簡單的數字開始,先將上輩子的阿拉伯數字引人,她在開篇就詳細說明這些數字的來源,是古天竺人發明的數字,謝知將十個古天竺數字一一對應上中文,然後添加了一些加減乘除、負數、小數點、分母和百分比等簡單的數字符號。

然後她就開始照着各類算經上的分類,將算術題分成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正負數運用和一些簡單的應用題,比如古代非常流行的雉兔同籠等問題,謝知甚至還提及了一些簡單的幾何題目。要說謝知這本算經,難度不大,遠沒有九章算術涉及的理論那麼廣泛艱難。

但是她跟時下大部分算經不同的是,她定義了一些精準數學理論,對每道題的解法也有詳細的解題過程,甚至還給出了不少數學公式,如周長、面積、分數式之類的小學就學過的公式。當然公式推演、論證是沒有的,她又不是專業學數學的,怎麼可能知道推演數學公式呢?

謝知這本算經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至少遠沒有她的清靜經註釋、以及她以後寫的食譜、農書那麼出名,但是卻是大部分所有學算經的人幾乎必備的一本算經。因爲這是一本讓人可以看懂、並且願意深入其中的入門級算經,很多人的算學啓蒙之路都是由這本算經開啓的。

當然謝知也不是爲了寫數學啓蒙書而寫算經的,她寫算經真實目的就是添加私設,她在裡面加了一些天體運行規律,大概講述了地球大洲的概念,這些概念《周髀算經》中都有提及,但是寫的語焉不詳,謝知將其詳細化,講述了各大洲大概的地理情況,描述她所瞭解的幾個古文明,並且用極華美的筆觸描繪了日月星辰之美。

說謝知無病呻吟也好,說她腦洞大開也好,她只希望這本書能流傳到後世,在某個時間段,說不定某個皇朝閉關鎖國了,這本算經也好提醒他們,中國並非天|朝上國,並非世界中心,這個天地很廣闊,有很多國家之前就比我們厲害,也有很多國家雖然先前沒有我們厲害,後面發展比我們厲害,閉關鎖國是要不得的。

當然時下最重要的就是,謝知要靠着這本算經樹立自己神棍形象。拓跋曜不許自己看經文,那她只能靠算經來建立神棍形象。畢竟很多算計涉及的天文地理支持跟欽天監也是有聯繫的。當初太武帝時期的寇天師也是熟稔使用周髀算經計算星辰規律的。

謝知不知道天體運行規律,但她會忽悠,她還知道不少天文常識,她文筆又好,這本算經前面很多人不感興趣,但是看到她後面那段寫的讓人目眩神迷,看了又看,爲謝知書中神仙講述的這個世界情況着迷。因爲算經撰寫的難度超出謝知的想象,所以謝知閉關足足寫了兩年之久,等她將算經推出,謝洵還來不及給侄女有任何推廣,魏國就出了一樁大事。

樑國篡位謝知生父皇位的永泰帝北伐了!他給拓跋曜寫信,要求魏國歸還原本屬於樑國的相城(淮北)地區,他自淮南郡起,大軍一路氣勢洶洶的直往相城攻擊。拓跋曜親政不過三年,面對如此挑釁,自是雷霆大發,清點大軍,想要親自領兵南下,被衆臣苦苦勸住。陛下今年不過十七,太子尚在幼齡,萬一他在有個三長兩短,難道要崔太皇太后再次臨朝攝政嗎?

拓跋曜勉強被衆臣勸住,命河南王、陽平王領大軍迎戰,南朝士兵孱弱的印象深入人心,領軍的河南王、陽平王,包括拓跋曜在內,所有人都對打贏這場仗信心滿滿,沒有人會認爲這場戰爭會輸,然而現實給了拓跋曜一個沉重的打擊。

他親政三年後第一場戰役敗了,而且是慘敗!這是拓跋曜征戰生涯中唯一一次失敗,即使領軍的不是他,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恥辱,是他生平最耿耿於懷的兩件事之一,至此之後拓跋曜一生致力南伐,立誓此生要率鮮卑鐵蹄踏平建康。

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97章 奔喪(下)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35章 共甘共苦第268章 南樑(四)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79章 打拐(下)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69章 南樑(五)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79章 打拐(下)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1章 宮亂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51章 年前(一)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67章 南樑(三)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45章 秦家往事(終)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1章 宮亂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4章 內宅瑣事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69章 南樑(五)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07章 謝寶珠第105章 戰勝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3章 謝家往事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13章 守城(五)第161章 生波(三)第21章 到家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97章 奔喪(下)第160章 生波(二)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102章 敵襲(上)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51章 年前(一)第45章 秦家往事(終)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113章 守城(五)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208章 太子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61章 過年
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97章 奔喪(下)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35章 共甘共苦第268章 南樑(四)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79章 打拐(下)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69章 南樑(五)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79章 打拐(下)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1章 宮亂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51章 年前(一)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67章 南樑(三)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45章 秦家往事(終)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1章 宮亂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4章 內宅瑣事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69章 南樑(五)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07章 謝寶珠第105章 戰勝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3章 謝家往事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13章 守城(五)第161章 生波(三)第21章 到家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97章 奔喪(下)第160章 生波(二)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102章 敵襲(上)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51章 年前(一)第45章 秦家往事(終)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113章 守城(五)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208章 太子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61章 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