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流亡北朝

京口原屬原屬丹陽郡丹徒縣,處長江下游,北臨大江、南據峻嶺、地勢險要,爲兵家所重。尤其前朝大皇帝定都建業後,此地更成爲江左軍事重鎮,設有重兵駐守。

夏末秋初的江風涼寒刺骨,雞鳴頭遍時天還不曾亮出輪廓,星月隱在淡雲之中,地面黑沉沉的,不似前半月那般月朗星稀、月華如霜。

王暢自從賬中走出,泠泠的寒意讓他將手攏在袖中問:“什麼時辰了?”

“寅時了。”左右答道。

“派去的人可曾回來了?”王暢問,河東王揮軍入京,生怕京口兵變,特地派他來此地駐守。昨日傍晚京城傳訊讓他派兵追殺從京師流竄而來的賊寇,王暢派了自己親兵去追捕。

侍從道:“回來了,還抓回了十來名流寇。”

王暢微微頷首,伸手剛想捻鬚卻摸了空,他嘆了一口氣,扭頭對心腹道:“這天氣越發的冷了,我要留須了,不然臉上怪冷的。”

王暢今年三十有五,都是當祖翁的人了,但看着也不過二十出頭的模樣。他面如冠玉、身量頎長,十分符合當下的審美,是樑國出名的美男子,當年跟謝簡併稱爲雙璧。可他自覺的自己臉太嫩,不易服衆,剛過弱冠便蓄起了長鬚。這一留就留了十五年,衆人都快忘了他沒蓄鬚前長什麼樣子了。

最近建康城裡流行起了白麪郎君,很多跟王暢同齡的人都剃了鬍鬚,露出了本來面目。王暢本來是不想剃鬚的,他是什麼人?向來只有他帶動建康城的潮流,沒有他去追隨潮流的。奈何他夫人郗氏說是看膩了他現在這張老臉,想看他當年風流倜儻時的模樣,硬讓把他珍愛的美髯給剃了。王暢很是不忿,他現在難道不風流倜儻嗎?

心腹忍笑說:“可不是,天冷了,女君定會體恤郎君的。”

王暢想到自家夫人,心中一嘆,罷了,她最近心情不好,就多順着她的意思吧。他正待騎馬巡視軍營,卻有親衛飛馬而來傳訊說,京城陛下傳旨而來,讓王暢去接旨。王暢嘴角微哂,陛下?還沒登基就迫不及待自稱爲帝了?

王暢是琅邪王氏弟子,其父祖皆爲樑國高官顯貴,他生來便是站在樑國頂端的貴公子,自然看不上河東王這般的反賊。不過這是蕭家的內鬥,跟他們王家無關,他們也正好趁着皇族內鬥,接手京口兵權。作爲被王氏傾心培養的家族支柱,王暢是最典型的士族弟子,心中只有家沒有國。

“郎君?”侍從輕聲喚着王暢。

“走吧。”王暢步履悠閒的往營帳走去。

營帳中走出十來人,這些人都是王暢的謀士,衆人紛紛恭喜王暢擒下流寇,還有幾名謀士寫了贊詩給王暢。王暢心情頗好的看着謀士們送來的詩詞,坐在貂裘上誦讀詩詞。

“王將軍。”尖細的聲音響起,一名面白無鬚的中年男子掀簾走去帳內,“聖人讓你儘快追擊流寇。”

“知道了。”王暢神色怡然的吩咐左右:“人手都派出去了嗎?”

“回郎君,軍士們都派出去了。”

中年男子見王暢悠然的坐在賬中,軍營裡的大將都沒派出去,咋然色變道:“王將軍,你就派這麼幾人去追流寇?他們是聖人下令要追的流寇!”

王暢彈了彈袖口不存在的灰塵,“那你待如何?”他心中暗笑,什麼時候謝家弟子都成流寇了?

“自然是王將軍親自領兵擒拿流寇。”中年男子道,他是河東王的心腹寺人,對河東王忠心耿耿,謝家兩個郎君逃脫他比誰都心急。

“荒唐!”王暢勃然大怒,“我堂堂世家子,豈能行如此濁碌之事*!”說罷他憤然袖手離去,“來人,備酒!”

“郎君莫生氣!”左右謀士慌忙追隨他去大帳。

中年男子氣得渾身哆嗦,“你——”

“大人莫生氣!”內侍身側的小黃門彎着身子低聲勸着義父,“王暢不過一蠢物,我們何必跟他計較?我看還不如我們親自去追。”

中年男子看了乾兒子一眼,神色微動,“那些軍士會聽我們的吩咐?”

小黃門說:“大人有聖人聖旨,何愁不能調兵遣將?”

中年男子一想也對,對小黃門吩咐道:“你帶着聖人的旨意去招人。”

“唯唯。”小黃門應聲而下。

中年男子見王暢已經舉起酒盞開始飲酒了,忿忿的拂袖離去,他回去定將這一切都稟告聖上!

王暢等中年男子離去,放下酒盞輕嗤一聲,“自不量力!”謝灝、謝洵出逃時帶的全是心腹部曲,各個都是身經百戰的戰將,就憑軍營裡這些廢物連人家的衣角邊都沾不到。

王暢身邊的近侍有些憂心的問:“郎君,他是聖人的心腹。”

王暢不屑道:“心腹又如何?他難道會爲了區區一閹豎爲難我?”

心腹一想也是,聖人還會因爲閹人爲難郎君嗎?郎君可是皇后最疼愛的阿弟。他見王暢輕啜杯中美酒,不由笑道:“郎君救了謝家兩位郎君,回去也不怕女君不讓你喝酒了。”

王暢嗤之以鼻,“胡說!我喝酒還需要女君答應不成?”他見心腹含笑不語,摸了摸鼻子說:“謝簡這老小子人品雖不大好,可歹竹出好筍,謝家那兩位小郎是好的,沒有女君我也不會讓他們走絕路的。”王暢暗忖,十年前謝簡得罪李太皇太后而逃亡魏國,現在又輪到他的兒子、外孫女逃亡魏國了。謝簡就是謝皇后、謝家兩位郎君的父親。

河東王逼宮篡位,正是最忙碌的時候,哪有閒情派他去追流寇,他們所謂的流寇是謝家的兩位郎君,也是建元帝的兩位舅兄,宮中有人傳言兩位謝郎離宮時還帶走了廣陵公主。

河東王素來心胸狹窄,哪怕廣陵公主只是女子,也要斬草除根,故連下了數道密命讓他追捕謝家大郎、二郎和廣陵公主。王暢的繼妻郗氏是謝簡的前妻、兩位謝郎和謝後的生母,謝家自謝簡父親謝公去世,謝簡流亡魏國後已敗了一半。

如今建元帝山崩,謝家僅剩的兩位郎君再次不得已流亡魏國,謝家在大梁已經沒有跟他們王家爭鋒的能力了。王暢自然樂意買個好給謝簡和妻子,睜眼閉眼的放走謝家兩個兒子,他跟謝簡也算故交了。

“郎君,兩位謝郎離家時還帶了婦孺,廣陵公主又尚在襁褓,也不知他們能否順利出逃,我們是否——”心腹想問王暢要不要派人去保護他們。王暢跟謝簡是故交也是老對頭,兩人年紀、地位、容貌、才華無不相當,自幼年就開始相互比較,一直比較到了十年前,謝簡流亡魏國、他娶了謝簡的前妻郗氏爲止。

王暢同謝簡關係不好不壞,可因郗夫人的關係,同謝皇后和兩位謝國舅關係卻不錯,尤其是小謝國舅是王暢看着長大的,謝簡離開時他纔剛滿週歲,他兩歲時生母郗夫人改嫁王暢,年幼無知的時候他還被王暢哄着叫過王暢大人*。王暢素來疼他,謝洵初描紅的帖子還是王暢執筆寫的,這是王暢親子都沒有的待遇,故心腹纔有這一問。

“不用。”王暢飲盡盞中殘酒,放下酒盞,淡淡的說:“我都放了他們,如果他們還逃不了,那就是他們的命。”他自嘲笑道:“哪天我落到他們這地步,還不知有沒有人會放過我。”

心腹皺眉,郎君此言不祥!

“天下哪有這麼多吉兆。”王暢哈哈大笑,“當初聖人出生之際,漫天霞光,先帝還說這是大吉之兆,結果如何?我們凡夫俗子過得一日便是一日。”

心腹無奈的苦笑,郎君就是脾氣太不羈了,不然何故多年不願出仕,直到兄長不幸亡故纔出山。

王暢飲了一番酒,眼見天快亮了,便坐着牛車回府邸。而在通往京口一偏僻隱蔽的渡口小道上,一隊約有百人的騎兵縱馬奔馳着。他們所騎的全是駿馬,因奔馳了近半個時辰,馬匹已精疲力盡,汗水不停的流出,騎士們減緩了奔馳速度,好讓馬匹得到休息。

“阿鏡,你還撐得住嗎?要休息一會嗎?”謝灝關切的看着身側臉色蒼白的阿妹,謝灝是謝蘭因和謝洵的長兄,在河東王攻破京城前便得了建元帝的吩咐,出城安排他們離京的事宜了。

謝蘭因外表看着嬌弱,但卻不是那種真正養在深閨的弱女子。平時在太醫令和蕭賾的督促下,每天都會騎馬半個時辰以上,可在皇家園林裡慢騎,跟現在這種亡命狂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他擔心她撐不下去。

謝蘭因肯定自己大腿內側的皮膚已經磨破了,衣服被血染溼又幹了好幾次,若換了平時她早受不住了,可現在她故作輕鬆的對大兄笑了笑,“我沒事,大兄不必擔心。”她擔心的回頭看着被侍衛密密護在懷裡的女兒,“倒是阿菀她沒事吧?”

護着阿菀的侍衛是突厥人,剛站穩就在馬背上了,是謝家部曲裡騎術最好的人,他低頭看着綁在自己身上的小娃娃,她小腦袋靠在自己胸前,小嘴微張着酣睡正香,他悶聲道:“公主還在睡覺。”

謝蘭因微微鬆了一口氣,女兒沒哭鬧就好。

謝洵安慰謝蘭因說:“阿姐你放心吧,阿菀從小就乖巧,不會哭鬧的。”

“嗯。”謝蘭因輕嗯了一聲,頭微微偏了偏,遙遙的看着建康的方向,眼底閃過一絲水光,阿兄已經不在了吧……他是不可能屈膝於李氏老嫗和河東王之下的。

謝灝和謝洵互視一眼,阿鏡和聖人感情極好,兩人又有了阿菀,阿鏡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走出來。

河東王有反心也不是一兩天了,宮裡又有李氏老嫗相助,謝灝早有避走的打算,故此番出逃也不算太狼狽,只是他沒想到李氏老嫗居然有膽子勾結河東王篡位弒君。不過也是,孫子登基哪有兒子的登基好,只是這老嫗被河東王的甜言蜜語迷了心竅,都沒看出自己那親兒子是頭狼,他且看李家有什麼好下場。

“阿兄,我們現在去哪裡?”謝洵問謝灝,謝灝避走的打算只有他幾個心腹知曉,謝洵、謝蘭因迄今都只當他們是倉皇出逃。

謝灝道:“從西津渡去廣陵,由廣陵入淮水,再沿通濟渠去陳留。”

“什麼?”謝洵大吃一驚,“我們要去魏國?”

謝蘭因沒出聲,她已經猜到他們此番要去北朝了,“大兄,西津渡有重軍駐守,我們能過去嗎?”

謝灝說:“能,王將軍會派人接應我們。”

“王將軍?”謝蘭因一愣,“王暢?”王暢是他們生母再嫁的夫婿,又跟他們父親同輩,如果謝蘭因不是皇后,也不能直呼其名。

“是。”謝灝微微頷首道:“他昨天就派人來接應我了,不然我們這一路怎麼能這麼順利。”

謝蘭因笑看阿弟,“阿弟,看來你那幾聲大人沒白叫。”

謝洵臉漲得通紅,沒想兄姐會在這時提及自己幼年做過的蠢事,“王將軍本來就跟大人是好友,會幫我們也是看在大人和阿母的情分上。”

謝灝、謝蘭因淡笑不語,好友?老對頭還差不多。至於阿母她都是王門婦了,與他們謝家有何情分?他肯放他們一馬,還不是因爲謝家在樑國已沒復起的指望,而大人在魏國又深得崔太后信重,他賣好與大人罷了。

謝洵又想了想,又遲疑的問:“阿兄,我們要去找大人嗎?”

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12章 誠意(上)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20章 回京城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51章 年前(一)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0章 回京城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3章 謝家往事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62章 赫連鳳容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18章 夫妻閒話第183章 造紙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3章 謝家往事第64章 賞雪(二)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14章 守城(六)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71章 姐妹情深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1章 宮亂第51章 年前(一)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7章 書房談話第61章 過年第149章 婚禮(上)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70章 叔侄談心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69章 如何揚名第61章 過年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268章 南樑(四)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2章 入宮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1章 宮亂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
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12章 誠意(上)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20章 回京城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51章 年前(一)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0章 回京城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3章 謝家往事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62章 赫連鳳容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18章 夫妻閒話第183章 造紙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3章 謝家往事第64章 賞雪(二)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14章 守城(六)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71章 姐妹情深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1章 宮亂第51章 年前(一)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7章 書房談話第61章 過年第149章 婚禮(上)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70章 叔侄談心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69章 如何揚名第61章 過年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268章 南樑(四)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2章 入宮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1章 宮亂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