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奔喪(下)

“將軍。”侍女低頭垂手回到賀蘭英雄身邊, 心裡有些忐忑, 生怕將軍會遷怒自己。將軍位高權重,又器宇軒昂, 她還沒見過有拒絕將軍示好的貴夫人。

賀蘭英雄並未回話,只靜靜的看着謝知轉身離去。因是奔喪的,謝知並未盛裝打扮, 長髮也沒有完全挽起, 她頭微微低着,頸脖修長柔美,幾縷光豔的青絲自然垂到她頸脖間, 隱隱似有幽香襲來, 美不可言。

賀蘭英雄這些年見過的美人不知凡幾, 可沒有一人比得上她。都說美人看慣了, 也就那樣, 可謝知就讓人百看不厭,容貌今年比去年更盛, 今日比昨日更美。難怪陛下遲遲不招她入京, 是不敢看到她吧,怕看見了就再也不會放手。賀蘭英雄譏諷一笑, 他要是有陛下那樣的權利,定不會如此壓抑。明君的名聲有何用?還不如美人在懷。

對謝知毫不留情的拒絕, 賀蘭英雄並不太意外, 她性子向來高傲, 在她眼中恐怕自己一直是那牽馬的馬伕吧?賀蘭英雄看着謝知轉身離去的背影, 臉上泛起淡淡的笑意,“我們走。”他初來乍到,就算獨孤雄遺言讓兒子配合他,獨孤雄手下那些老將也不會馬上服自己,他還有很多事要做。他站得越高,才能讓她記住自己,以前他只配給她牽馬,她連餘光都不曾掃過自己,現在她不是會對自己說話了嗎?至少她現在記住自己名字。

搖光等她們遠離賀蘭英雄後問謝知:“姑娘,您認識賀蘭將軍?”謝知在京城時候,她們還在暗衛受訓,對姑娘在京城的朋友並不熟悉。

謝知說:“他以前是給陛下牽馬的馬伕,有時候也會給我牽馬,我們好像沒說過話?”具體他們有沒有說過話,謝知早忘了,要不是秦二、秦三他們直接喊出他名字,她都不記得他是誰。

“這人脾氣品性不大好。”搖光猶豫一會,還是將賀蘭英雄在京城做的事挑重點隱晦的說了點,“很多得罪過他的人都被他整治的家破人亡。不過他跟永安侯關係不錯,對六娘子三個孩子也不錯。他跟公主成親多年都無子,他也沒納妾。”六娘這些年同永安侯育有三個孩子,二子一女。

“無子還沒納妾?”謝知有些詫異,“是公主不允許嗎?”謝知並非堅持一定要兒子的人,可賀蘭英雄實在不像是沒有兒子都不會納妾的人,他對西平有如此真愛?謝知是在很懷疑。不怪謝知不信,而是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守身的想法,男人能在成親前幾年不納妾就屬於絕頂好男人了。等夫妻兩人育有數位嫡子以後,男人不納妾的實在鳳毛麟角。

比如她兩個哥哥謝儼、謝修,他們跟正妻育有兩三個嫡子確保地位後,即使他們的正妻貴爲公主、郡主,都主動給兩人納妾。因爲以時下觀點來看,兩人已屬於年老色衰的範疇,與其讓男人在當地找“真愛”,還不如主動給男人納妾,好歹能把男人看住。

謝知長這麼大,夫妻婚後恩愛,男人再無二色的人只見過三個,一個是五哥、一個是小叔,還有一個是大人。其他男人或許不能說好色,但他們絕對沒有給妻子守身的想法。賀蘭英雄難道也是隱形情癡?

“沒聽說西平公主善妒。”搖光說,常年分居的夫妻能有多少感情。

謝知只困惑一會,就放下了,“反正不管我的事。”

搖光見姑娘全然不把賀蘭英雄放在心中,心頭微鬆,只要姑娘跟他不熟就好,賀蘭英雄對付敵人手段太狠辣,搖光有點擔心姑娘遇上賀蘭英雄會吃虧。而且她有好幾次都看到賀蘭英雄目不轉睛的看着姑娘,搖光很厭惡他,他這模樣要是給外人看到,不是給姑娘帶來麻煩嗎?這些色迷心竅的臭男人!

謝知跟搖光走了一段路,剛走到給客院中休息,可剛跨入院門,就聽到一聲淒厲的叫聲,“我是跟郎君正經拜過堂的,我的孩子是獨孤家的子嗣,你不能趕我們走!”

謝知被那聲音嚇了一跳,她下意識的擡頭一看,就發現客院裡站滿人。院中央站着一名披麻戴孝的貴夫人。這貴夫人大約是三十出頭的年紀,容貌說不上醜,但也不能說好看,她身材微微發福,看起來很富態。她由丫鬟們簇擁着,居高臨下的看着被兩名膀大腰圓的僕婦拖出來的美婦人。

被拖出來的美婦人容貌看着年輕,但看她身上的氣質,年紀應該也有三十多歲了,不過比起這個富態的貴夫人,她身量纖細,容貌秀麗,滿臉淚痕,讓人看着忍不住打從心底憐惜,她仰着頭看着貴夫人,“我要見阿家!”

“阿家?”貴夫人冷笑,“你一個賤妾也敢稱呼老夫人爲阿家?來人,給我掌嘴!”

貴夫人身邊的僕婦聞言,毫不猶豫的上前對着美婦人嬌嫩的臉頰上啪啪就是幾下,美婦人小臉立刻被抽的高高隆起,嘴角都滲出一絲血液。

美婦人謝知沒見過,但是那貴夫人她見過幾次,她是崔陟的庶女,獨孤峻的正妻崔氏,所以美婦人是獨孤峻的那位貴妾古氏?古氏是鮮卑人,原姓吐奚氏,鮮卑改姓後爲古姓。

古氏跟獨孤峻是少年夫妻,獨孤峻雖好女色,對古氏卻很不錯,跟她生了三子二女,獨孤峻雖然姬妾甚多,可古氏在獨孤家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儼然以正夫人自居。可如今她卻像死狗一樣被人抓着頭髮從屋子裡拖出來,她屢次想要掙扎,但還是掙脫不了僕婦的桎梏。

古氏被僕婦幾個巴掌打得腦袋嗡嗡作響,半晌才道:“你們居然敢打我?郎君不會放過你的!”

崔氏滿臉橫肉的臉上露出一個猙獰的笑容,“不放過我?我倒要看看獨孤峻怎麼給你這個賤妾出頭!”崔氏看着古氏的目光恨不得把她剝皮削骨。她跟獨孤峻成親多年,兩人真正在一起的日子不滿兩年,獨孤峻也就在成親前五年每年來京城跟自己團聚,之後就再也不肯回京城。即使偶爾被獨孤雄壓着過來,也不碰自己。理由是自己太胖,她胖還不是因爲替他生兒育女的緣故嘛?只有吐奚氏這種以色侍人的賤|人才會這麼在意自己身材,三十多歲的老嫗都把自己打扮上未成親的小姑娘!狐媚子!

謝知大概知道些獨孤家的事,以前獨孤雄活着,崔家忍了獨孤峻在懷荒找個比正妻還受寵的貴妾,現在獨孤雄都死了,柱國大將軍位置也被人接手,崔家怎麼會再忍下去?所謂人走茶涼不過如此。

謝知下意識的想避開人家的家務事,崔氏已偏頭看到謝知,看到七八年過去了,謝知非但沒變醜,反而容貌比之前更勝,崔氏眼底閃過嫉妒,不過她很明智的沒跟謝知鬧翻。謝知的父親謝灝是武川的二把手,也是獨孤雄留給子孫最大的依仗,她的兒子還要靠謝灝來穩固獨孤家宗子地位,謝家是絕對不能得罪的。她對謝知露出和善的笑容,“謝娘子好久不見,一到家就急着處理家務事,讓你看笑話了。”

“家務瑣事最難處理,崔女君慢慢處理。”謝知客氣的說,雖然崔氏跟古氏放一起,很容易讓人覺得古氏是受害者,而崔氏是悍婦。可清官難斷家務事,誰知道兩人內裡到底誰吃虧更多。謝知也不覺得古氏現在有生命危險,畢竟李氏還沒死,小嬸也來了,她肯定不會允許自己長嫂如此。

果然謝知剛想着,就聽到急促的腳步聲,獨孤阿難看到狼狽的古氏、趾高氣昂的崔氏,牙關緊咬,一字一頓的說:“長嫂好大的火氣。”阿難跟父母感情深厚,父親新喪、母親重病,她滿腔的悲傷無處發泄,如今看到崔氏回來也不去看母親,更不給父親守靈,反而來這裡爭風吃醋,她的悲傷頓時轉化成怒氣,“來人,把大嫂請到我院子裡。”

謝知見小嬸淚眼轉成怒眼,很識趣的先行一步,小嬸從來不是脾氣好的人,不然當年也不會新婚就跟大母對着幹。她這些年脾氣轉柔,絕對不是本性改變,而是爲小叔暫時壓抑。謝知暗暗搖頭,當年獨孤家娶平妻時,阿孃就說除非獨孤雄能讓獨孤峻靠一輩子,不然遲早要出事,果然他剛死就鬧出這種醜聞。

謝知回到客院,就見小嬸的貼身丫鬟在客院等着自己,她上前問道:“小嬸找我有事?”

丫鬟給謝知行禮說:“娘子,盧家李夫人來了,我們家女君想請您去招待下李夫人。”本來獨孤阿難是要親自迎接的,可是中途鬧出崔氏的事,獨孤阿難生怕旁人看獨孤家的笑話,連從母都來不及招待,先去處理崔氏和古氏的事。

“李夫人也來了?”謝知聽說阿楠未來的婆婆到了,起身說:“都是自家人,應該的。”

丫鬟見謝娘子願意招待李夫人,連忙帶她去正院。正院裡瀰漫着濃濃的藥香,謝知先前怕打擾李夫人休息,並未入房探望李夫人,只在外面同獨孤嶺的妻子說了幾句話,如今由丫鬟領着入內房,看到骨瘦如柴的李夫人,她心頭微驚,這分明就是壽元不長之像。

獨孤李氏舊疾復發,眼睛看人已模糊不清,謝知進來時她還沒認出謝知是誰,待謝知走進,她枯黃的臉上才露出淺淺的笑意,“阿菀。”

謝知跪坐在獨孤李氏跟前柔聲喊道:“夫人。”

“好孩子。”

獨孤李氏擡手輕輕的拍着謝知的手,她的手消瘦且佈滿青筋,跟謝知柔白如玉的手形成鮮明對比。謝知眼睛泛紅,她現在完全能理解小嬸爲何如此悲傷,換她遇到這種情況也會受不住的。

獨孤李氏輕喘一聲,“阿菀,你去把你小叔叫來好嗎?”

“好。”謝知起身讓丫鬟去喊小叔。

盧李氏坐在長姐身側抹着眼淚說:“你都病成這樣還不好好休息?等精神養好了再說也行。”

獨孤李氏斷斷續續的說:“你也不要安慰我了,我知道我時間不長了。”

盧李氏哽咽道:“你就狠心丟下阿難他們?”

獨孤李氏抓着盧李氏的手說:“阿妹,以後阿楠就交給你了,她跟阿難脾氣不一樣,她比阿難乖——”

盧李氏淚水漣漣,“你只管放心,以後阿楠就是我親女兒。”

獨孤李氏放心的點頭,阿楠是她看着長大的,她時間不久了,能顧孫輩也只有阿楠了。

“母親。”謝洵穿着齊衰孝服走來,他精通藥理,之前看到岳母就知道她命不久了,對岳母喊自己過來所謂何事,心裡也有數,她是放心不下阿難和大小舅子,想讓他照顧他們。只要自己活着,他一定會照顧他們的。

盧李氏和謝知起身離開,把空間留給獨孤李氏和謝洵,獨孤李氏應該有不少話跟謝洵說。

“阿虎,阿難脾氣不好,這些年委屈你了。”獨孤李氏和獨孤雄平日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女婿,人中龍鳳,對阿難又一心一意的好,身爲岳父岳母又怎麼不喜歡?

謝洵聽到岳母這麼說妻子,心中越發難受,岳母這是知道自己命不長久,在託付自己後事,“阿難很好,母親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對阿難的。”

獨孤李氏所求的也就是這件事,她拍拍身下牀板,“阿虎,裡面有點東西,你拿出來。”

謝洵伸手把牀板裡一隻大木匣取出,獨孤李氏讓他打開木匣,裡面居然是一疊地契、房契,還有一張地圖,他微微一怔,明白這是岳父、岳母這些年經營的家底,可這些不應該是傳給兒子的嗎?給他一個女婿算什麼?

“這張地圖裡有我跟你阿耶這些年的收藏,這些東西你好好收着,你大哥、阿弟那邊我也會給,不過他們那脾氣——”獨孤李氏面露苦笑,“以後家裡就勞煩你看顧了,我們不求別的,就只要孩子們都平平安安的。”獨孤李氏後悔了,早知道當年就該多生幾個孩子,或者好好管教兩個兒子,不縱着他們,也不至於讓他們現在如此不成器,“小七是個好孩子,我想讓他跟阿柿成親,以後他就是你跟阿難的孩子。”

獨孤李氏知道自己這個要求很過分,可她已經實在沒法子,獨孤雄和她走的太突然,孫子們都沒長大,獨孤雄死前都沒瞑目。她面露哀求的看着女婿,七郎是獨孤峻和古氏最小的兒子,今年才二歲,什麼都不懂,不過這孩子生性乖巧,十分聽話,是獨孤李氏最疼愛的孫子。她跟獨孤雄都死了,大郎不一定能管住崔氏,別的孩子都大了,只有七郎年紀太小,她怕他遭了崔氏毒手,且七郎年紀小,更能教好。

謝洵苦笑:“母親,阿柿和七郎都還小,而且七郎父母也在。”他可以照顧大舅子、小舅子,可是不想賠上女兒的一生。阿柿是謝洵和獨孤阿難的幼女,比七郎大兩歲。謝洵的孩子都是嫡出,他一樣疼愛,阿楠和阿柿都是女兒,他更憐惜些。嫁人是女孩子第二次投胎,親事豈能如此隨意定下?

“大郎已經答應了。”獨孤李氏輕咳,“我想把七郎給你養,將來他要是成器,就讓他娶阿柿,要是不成器,這些東西分一半給他,讓他自生自滅就好。”她能做的都做了,子孫將來如何,反正她也死了,看不到了。

謝洵看着命垂一線的岳母,想着岳父岳母素日對他們夫妻的愛護,他握住岳母的手說:“母親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教導七郎的。”如果七郎以後人品不錯,他不介意多個女婿,要是人品不好,他肯定不會把女兒嫁給他。

李氏臉上露出欣慰的笑意,阿虎是個好孩子,也是重承諾的人,他答應就肯定會好好對七郎的,她心頭懸着的大石垂下,又很快覺得透不上氣來,她喃喃的喊着兒女的名字,“大郎、二郎、阿難。”

謝洵一看不對,連忙讓人去喊獨孤峻、獨孤嶺和獨孤阿難,阿難剛剛處理完長兄的家務事,剛想去看阿孃,聽到阿孃垂危的消息,她跌跌撞撞的衝入房中,看着已經說不出話來的母親,“阿孃!”阿難撲到母親跟前,“你別走,阿耶走了,你別丟下我!”

獨孤李氏何嘗捨得自己孩子,可是她再也撐不下去了,看到子女兒孫圍在她跟前大哭,她臉上漸漸浮起笑容,她這輩子享盡榮華富貴,死前又有兒孫圍繞,跟丈夫也算同生共死,她也該滿足了。

“阿孃!”隨着獨孤阿難淒厲的叫聲,李氏的手自女兒手中垂下,獨孤雄尚未下葬,妻子李氏也隨之而逝,夫妻兩人葬禮一併合辦。獨孤家的孝子孝孫跪在靈堂給獨孤雄、李氏夫妻守靈,但是兒媳只有二媳婦出現,長媳崔氏並未露面。獨孤家對外宣稱崔氏因悲傷過度已病倒,可是公婆接連逝世,只要崔氏不是病得快死,都要拖着病體過來守靈,獨孤家如此行事,傻子都知道崔氏肯定出了什麼事。

獨孤阿難來了以後,亂成一團的獨孤家總算像點樣子了,謝獨孤氏也不是管不了獨孤家,可她畢竟只是獨孤氏的族女,並非正經獨孤家大小姐,沒阿難的立場和底氣。

崔氏被小姑子關着自然不服氣,屢次想要大鬧,可獨孤家是什麼人家?家裡最不缺的就是武人,阿難也不爲難崔氏,只讓人把崔氏關在自己院落裡,好吃好喝的供着。要不是現在獨孤家不想跟崔家翻臉,獨孤阿難真想把崔氏關小黑屋。

謝知待在孤獨家幾天,看了幾天大戲,心裡暗暗感慨,男人要是沒足夠的情商和手腕,齊人之福真不是那麼好享的。獨孤峻以往享盡桃花運,現在這些桃花運都成桃花劫。

謝灝忙碌許多天,總算有空閒跟女兒坐下說話。可他剛開口,謝知就不讓他說話了,阿耶嗓子都啞了,謝知忙讓人給阿耶熬川貝梨湯,她對謝灝說:“你放心,我還要在這裡多待幾天,你先好好休息。”獨孤雄和李氏相繼逝世,給謝知的震撼不止一點,她更關注長輩的身體健康。

謝灝微笑的看着女兒,大家都說他偏心,可是他的兒女只想讓他來照顧自己,卻沒人會關心自己,只有阿菀時刻想着自己,點大的時候,自己小農莊有了一點收穫,就急着來孝順自己,他爲何不偏心?

謝知坐下有,拿出青石板,蘸水提筆在石板上寫字問父親:“阿耶,你還準備在武川待下去嗎?”

謝灝微微頷首,回覆道:“賀蘭英雄找我談過話,他想我繼續做他長史官,看起來誠意還不錯。”

謝知蹙眉:“阿耶,你不準備回京城嗎?”她覺得阿耶留在這裡是小材大用。

謝灝微微搖頭:“京城有你祖父,有你大哥足夠了。”

謝知明白這裡不是南朝,謝家也不是外戚,如果朝中高官全是姓謝,大家肯定會反對,可爲什麼是阿耶?

謝灝安撫的揉揉女兒小腦袋:“我在這裡也待慣了。”謝家不可能有軍權,可他留在這裡,謝家就算沒有軍權,好歹手頭也能有點兵員防身,這也算是謝家在魏國最後退路,畢竟他們已經從樑國逃到魏國,不可能再從魏國回樑國。革島經過幾年的鋪墊,發展也逐漸走上正軌,謝灝更要留在這裡鎮守,好處總不能讓秦家全得了。謝家開發革島也付出不斐的代價,革島的事除了他、阿虎、父親知道,也就遠在樑國的叔祖父知道,這在謝家都是秘密,就像秦家知道的人也不多。

謝知又想起一事,她在紙上寫到:“阿耶,你有考慮過柔孃的婚事嗎?”柔娘年紀也不小了,該成親了。

謝灝揚眉,“她不是要嫁給秦家小十嗎?”

謝知:“……”誰說的?你已經跟大人商量好了?

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21章 到家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52章 年前(二)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195章 奔喪(上)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112章 守城(四)第105章 戰勝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102章 敵襲(上)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13章 守城(五)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63章 賞雪(一)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66章 南樑(二)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65章 賞雪(三)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14章 守城(六)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章 宮亂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4章 內宅瑣事第265章 南樑(一)第62章 赫連鳳容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94章 驛站逃離(一)第266章 南樑(二)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71章 姐妹情深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83章 別後重逢
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21章 到家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52章 年前(二)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195章 奔喪(上)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112章 守城(四)第105章 戰勝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102章 敵襲(上)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13章 守城(五)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63章 賞雪(一)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66章 南樑(二)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65章 賞雪(三)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114章 守城(六)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章 宮亂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4章 內宅瑣事第265章 南樑(一)第62章 赫連鳳容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125章 誰是替罪羊(下)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94章 驛站逃離(一)第266章 南樑(二)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71章 姐妹情深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83章 別後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