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塵埃落定

拓跋懷被初一當着衆臣的面殺死,忠於拓跋氏的忠臣們和王爺們當然有不服氣的, 可他們還沒想反抗就被秦家的親衛鎮壓了, 等後來新帝登基,拓跋懷、太皇太后下葬, 衆人一股子氣憋着憋着也就這麼憋下去了, 勇氣也不是隨時都可以爆發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跟拓跋賀那般孤注一擲, 拋棄現有的一切帶着皇子顛沛流離。

秦宗言掌控朝政兩年多, 魏國國力未見衰敗,反而日益強盛,臣子們俸祿比以前好了, 休息時間也比先前多了,不管朝堂上的男人們怎麼想,後院的女人們都很滿意, 她們不圖別的, 就求一家子能平平安安的。秦家善待皇室和舊臣,連這次先帝聯手賀蘭英雄刺殺秦宗言, 秦大將軍都沒大張旗鼓的打壓衆人, 只清算了賀蘭英雄一人, 連賀蘭英雄的子嗣都沒動, 這樣的人登基總比別人好。

秦宗言也十分詫異這次朝堂的反應, 他以爲會有很多人出來反對他們, 可沒想所謂的反對之聲會這麼少。這就是兒媳一直說的溫水煮青蛙嗎?這些人都被自己煮熟了, 懶得動彈了?

“自陳勝吳廣起, 自古揭竿者哪個不是被逼到極致才如此?若讓人有條活路,誰都不會走最後一步。”謝灝給秦宗言倒了一杯茶,他是秦宗言的大舅子,兩人又是親家,隨着秦宗言地位轉變,能跟他說上幾句的話人也就謝灝了。

“說來還是阿菀找來的金子有用。”秦宗言接過茶盞喝了一口笑道,千好萬好沒有金子好,他上位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提高了官員的俸祿,尤其是五品以上官員的俸祿,人生在世所求無非就是金錢和地位,地位暫時提升不了,錢是最容易讓人臣服的。

謝灝笑而不語,沒有阿菀,秦家就不能上位,可時至今日,他們再提這種話就沒意義了,只要秦宗言和秦紘能記住即可,“如今還是要委屈將軍一段時間。”拓跋懷死了,可也不能讓秦宗言馬上即位,總要緩上一段時間。

秦宗言哈哈大笑,“放心,我沒那麼心急。”皇位已落入囊中,秦宗言也沒那麼心急,他現在跟皇帝也沒什麼不同。

謝灝笑着頷首,轉而同秦宗言說起朝中大事,拓跋懷、賀蘭英雄死後,謝灝行事再無顧忌,他可以盡情實現自己的夢想。

秦宗言跟謝灝在書房處理公務,秦紘也拉着妻子在書房閒聊順便處理公務,他們兩人姿態就比秦宗言和謝灝輕鬆多了,謝知半靠在秦紘懷裡翻着下面送來的公務,每篇奏摺都寫的花團錦簇、妙語如注,謝知笑着調侃秦紘:“五哥,看來你很得民心。”這巴結的心思躍然紙上,就差沒明着對大人和五哥歌功頌德了。

秦紘讓她在自己懷裡靠的更舒服點,“那你喜歡哪篇文章?”秦紘是武人,即使他精通文墨,也不會像謝知以欣賞的態度去品閱這些文章,這些都是呈上來的公務,早點處理早休息,他巴不得這些人寫的越簡單越好。不過阿菀喜歡,他也可以提拔那人,讓他專寫文章給阿菀看。

“也沒什麼特別出挑的,還是我那些小姑娘用起來順手。”謝知最愛的文章是賈誼、是唐宋八大家那種大牛寫出來的文章,等閒的文章豈能入她的眼?再說她手下早有一個配合默契的秘書團,不需要別人來插手。

秦紘問:“我聽玉娘說,你以後的幼慈院都只收養女孩不收養男孩了?”這事秦紘早想跟妻子商議,但一直沒時間提,他手輕順妻子的長髮,“我說過,你想要做什麼都可以。”所以也不用顧忌別人的想法,也沒必要只收養女孩。

“我也不單單是爲了顧忌別人想法才如此。”謝知解釋說,“男女有別,我以後會時常去慈幼院,男孩收養多了到底不方便,以後還是由你來收養男孩。”雖說謝知並不在乎收養的那些孤兒投誠五哥和秦家,可她也不得不承認,她手下那些女孩子要比男人忠心多,她們把自己當成唯一的依靠。

秦紘問:“你以後要常去慈幼院?爲何?”阿菀沒嫁給自己時就開辦慈幼院了,她也就是初開辦的那幾年時常過去,之後就不怎麼去了,她將來還會更忙,怎麼有空去慈幼院?

謝知說:“我想以後宮裡的女官和宮女都從慈幼院裡選。”

秦紘下意識道:“如果只從一個地方選,容易拉幫結派。”而且會造成權利過於集中,他跟阿菀在肯定能掌握,他們走了以後,阿生的妻子能掌握的了嗎?

“無論怎麼選,最後都有拉幫結派。”謝知也考慮過拉幫結派的問題,但人性如此,無論她設立的制度如何完善,最後也免不了,“讓孤女入宮,總比讓別人家人分離好。以後要是阿生的妻子立不住,那就再從民間選宮女。”謝知暗想明朝時的宮女大多也是從京城附近挑選的,清朝的宮女更是從包衣裡選,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固定了某個範圍。

提起阿生的妻子,秦紘神色微動,“你想讓阿生和清河生孩子?”阿菀對清河好,秦紘只當她心軟,可現在看來她還真把清河當兒媳了?

“我問過清河了,這孩子不願離宮,我想等阿生大一些就讓兩人圓房。”謝知說,清河從宮裡回來就來找她,說不願意離宮,只想伺候她一輩子。謝知對她後面一句話忽略不計,清河現在人不錯,又是阿生明媒正娶的妻子,她想跟阿生好好過日子,謝知不會做惡婆婆。

秦紘問:“那王家的女兒你準備如何?我以爲你喜歡王家小娘子。”

謝知道:“又不是我親閨女,我哪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她又不是母愛氾濫的人,“只要阿生喜歡,我都能接受。”至於王家小娘子將來到底是妻是妾,就全看兒子怎麼想,她是不會干預兒子的。

秦紘莞爾:“我還當你不喜歡阿生多納妾。”

謝知說:“我是不喜歡他多納妾,可他要喜歡,我還能阻止不成?”莫說古代本就是多妾的環境,就算是現代法律寫明瞭只許一夫一妻,不照樣有人出軌?彪悍如獨孤也沒管住老公兒子,謝知只能做到儘量讓兒子不濫情。

秦紘道:“兒孫有兒孫福,我們也就阿生、阿藤兩個孩子,要他們也跟你我一樣,將來還怎麼開枝散葉?”他眼裡看不見旁人,也捨不得妻子多生,卻沒想兒子跟他一樣,因爲兒子不可能找到跟阿菀一樣的妻子。

謝知笑而不語,這方面她跟他們認識差了一個馬裡亞納海溝,他們不可能說服自己,她也不可能說服他們,“五哥,如果清河和阿生真有了孩子,就讓他們出繼慕容氏吧。”阿生的孩子都是皇子,都有機會繼承皇位,如果貿然將孩子過繼出去,難免會讓孩子怨恨,唯獨清河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機會繼承王位,讓他得個異姓王總比留在宮裡礙眼好。

“異姓王?”秦紘挑眉,“冊封個國公足矣。”慕容氏是自己母族,可他生母去世已久,他不會把對母親的感情移情到慕容氏身上。

“阿生的孩子好歹是皇子,你讓皇子當國公?”謝知好笑道,“且慕容氏爲秦家出了大力,封個異姓王也是理所當然。”她心知肚明大人和五哥不願意冊封慕容氏爲異姓王是顧及她跟阿孃,生怕她們多想。

秦紘不置可否:“等生了再說。”他頓了頓,提起自己兩位舅兄,“等新帝登基後,我就讓新帝冊封兩位兄長爲國公。”他岳父將來肯定有國公之位,可他的爵位是由嫡子繼承,兩位舅兄是庶子,能力尋常又尚了前朝公主,恐怕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出路,有個國公之位也能保他們榮華一生。

謝知也不客氣:“好。”她阿耶子嗣衆多,謝知身爲長姐對弟妹們都很照顧,可大哥、二哥和柔娘跟謝知一起長大,謝知對他們的感情不同於別的弟妹。柔娘嫁給了秦十,將來不愁沒出路,她擔心的只有大哥、二哥,現在五哥給自己解決了大問題。

秦紘微微一笑,湊近妻子正想跟她溫存,卻聽到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夫妻兩人錯愕的對視,這是阿藤在哭?兩人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阿藤怎麼會在書房?

書房外阿藤抱着柱子哭的撕心裂肺,身後站着神色平靜的阿生,阿藤哭了一會,扭頭看看大哥,見大哥站在自己身後一動不動,他轉身繼續抱着柱子哭得傷心欲絕。阿生快十一歲了,他身量比同齡人高挑,又因秦紘、秦宗言的看重,帶着他經歷過不少大事,讓他氣質看着穩重成熟如大人,他這麼站在阿藤身後,用包容的目光看着幼弟,看着不像是兄長而是父親。

阿藤哭了好一會,哭累了,扭頭哽咽的看着哥哥,阿生蹲下身體、張開雙手柔聲道:“哭累了,要不要阿兄抱?”

阿藤含着兩泡淚撲到長兄懷裡,“阿兄壞!”

阿生撫摸他額頭,“以後還這麼任性嗎?”

阿藤乖巧的搖頭,阿生滿意的笑了,抱着他往院外走去,“你要是乖乖聽話,阿兄就帶你去騎馬。”長兄如父,阿生覺得爹孃對阿弟太溺愛,以後還是讓他來教導阿藤,免得爹孃把他養成紈絝。

“好!”阿藤一聽騎馬,眼睛都亮了,他年紀還小,沒人會帶他騎馬。

謝知和秦紘默默的看着兄弟間的互動,謝知調侃道,“五哥,我怎麼覺得誰都比我們合適當爹孃?”

秦紘失笑,“那就讓他們當黑臉,我們當紅臉。”秦紘也知道他們這麼疼愛孩子不好,可一想到他的孩子都是阿菀生的,他就怎麼都下不了手教育,橫豎有這麼多人替他來教育,他就當個疼愛孩子的好阿耶。

謝知撲哧一笑,她真不覺得自己是個溺愛孩子的母親,可古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跟自己有本質不同,他們說自己溺愛那就溺愛吧。她是成年人,來古代時三觀早已成型,很難改變,她能做的只有適應這個社會。這過程很痛苦,謝知不想讓自己孩子經歷,所以她從來不教孩子任何跨越時代的思想,他們眼光可以跨越這個時代,但思想不用跨越。

太皇太后的喪禮和拓跋懷的喪禮同時舉行,太皇太后早就建好了自己寢陵,秦宗言在喪禮過後就派人讓人把太皇太后的靈柩送到她在平城的寢陵,而拓跋懷就沒這份待遇,他葬在拓跋曜的寢陵裡,跟拓跋曜的那些臣子們並列。拓跋曜寢陵裡安葬了不少臣子——彭城王、叱羅等人都在,拓跋曜在生前就說過要讓這些人葬在自己寢陵中,拓跋曜和這些人死後,秦宗言派人完成了他們遺願。

而在新帝登基三個月後,遠在西南的拓跋賀也扶持出逃的幼帝登基,他對外宣稱秦氏混淆皇室血統,扶植宮外野種登基。而秦家則說拓跋賀以自己庶子冒充皇子登基,爲的只是自己狼子野心。雙方相互抹黑,可這些所謂的抹黑也只在上層流傳,底層老百姓纔不管在位到底是誰,他們只要能有太平日子過就滿足了。

拓跋賀走的匆忙,但是卻帶走了拓跋曜留下的最忠心的部下,這也是拓跋曜留給兒子最後的底牌,拓跋懷將這些底牌都交給了拓跋賀。待拓跋賀扶植幼帝登基後,魏國竟然也有幾個忠臣投奔。

秦宗言不是沒想出兵討伐過拓跋賀,可是西南氣候惡劣,他手下的軍士待慣了北方,根本不適應南方環境,秦宗言不打沒把握的仗。拓跋賀先前名聲不顯,才能平庸,可在拓跋曜、彭城王被害、他自己妻離子散等多重打擊下,他似乎一夜成長了,即使稱不上絕世將才,也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理的井井有條。

“我只當這小子是個庸才,沒想他還能當個諸侯王。”秦宗言對着幾個近臣感慨。

這話謝簡、謝灝不好接,拓跋賀以前是他們家女婿,崔遠也不能說,他妻子是拓跋賀的前妻。秦紘倒是想接話,可拓跋賀是他放走的,老爺子現在還在怪他沒親自去追拓跋賀,害得他現在成了禍害,還因此罵了秦紹好幾次。秦紹早就習慣父親的責罵,只要他不打人,他就不疼不癢。倒是秦紘覺得對不起兄弟,秦紹這次完全是給他背鍋了。

郭彥道:“他也是去了西南纔有這番小作爲,即便如此,也不過夜郎小縣爾,將軍何必如此看高他。”郭彥是真覺得拓跋賀走了狗屎運,也是秦家沒在西南發展勢力,不然他人頭早送上來了。郭彥知道女君手裡有一支專攻南方的水兵,可惜只有寥寥五百人,遠不夠深入西南抓人。

“能從手裡逃走就說明他有實力。”秦宗言從不過分貶低對手,拓跋賀從帶着大皇子順利逃走那刻,就成了他的對手。不過要說秦宗言有多忌諱拓跋賀也不盡然,正如兒子所言,要是拓跋賀在江南或是洛陽再建個魏國,他們還要多上心,跑到西南滇地建國,難道還怕他們從西南打回來嗎?“不過也就縱容他這幾年,等再過幾年阿生大些,就讓他給阿生添個軍功,揚揚名聲。”

這話大家都無異議,現在主要的事不是拓跋賀,而是順利讓秦宗言登基。當時所有人都沒想到,拓跋賀建立的魏朝居然不像他們所想的存世不過幾年,而是存在了十五年,歷經兩任皇帝,因在滇州立國,史稱滇魏,以區別於同時期的魏朝。而作爲滇魏的真正創始人,他始終兢兢業業的輔佐兩任帝皇至死,終其一生都將自己定位爲忠臣,而不像秦宗言最後逼着魏少帝禪位。

滇魏國力微弱,在歷史上並不出名,可拓跋賀卻青史留名,但凡寫到魏史,總會濃墨重彩的贊其爲忠臣,將他比擬古之賢臣周公。拓跋賀死後第二年,滇魏被當時秦氏建立的大齊吞併,當時的皇太孫齊高宗秦顯率大軍將滇魏納入大齊版圖,改滇州爲黔州。後秦顯又將皇長子出繼太宗母族慕容氏,並冊封皇長子爲黔王。黔王也是大齊史上僅有的異姓王,黔王府在黔州繁衍三百餘年,隨大齊覆滅而亡。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在場衆人再天資卓絕都不可能猜出歷史的走向,他們只着眼於當前,崔遠問道:“新帝登基,將軍可要大赦天下?”按說新帝登基都會大赦天下,可秦宗言一直沒提這事,他這是不願意大赦天下?

秦宗言擺手道:“新帝登基,跟這些十惡不赦的人有何關係?讓流放邊關的罪民回家便是。”他頓了頓又道:“我想減低賦稅。”大赦天下是慣例,秦宗言本想讓人照舊規矩行事,可兒子說大赦天下是造福天下,放出十惡之人不算造福,秦宗言纔想到讓人減輕賦稅。

魏國政權算平穩過度,就算中間有些波折,也不曾有大範圍的動亂,只是魏國人少地廣,拓跋氏又是少民當政,前幾代先皇對農耕並不上心,拓跋曜登基後倒是一心推廣農耕,可他連年征戰,國庫都消耗的差不多了,要是降低賦稅,國庫何時能填滿?

秦宗言說:“國庫的事你們不用急。”他聽謝知洗腦久了,也不由自主的認爲光靠農耕是無法增收賦稅的,想要發財可以用別的方法。其實謝知也是偷換概念,現代社會卻是可以不依靠農業發財,可那是基於工業,如今這時代工業發展幾乎爲零,又怎麼可能靠工業發財?她只是想秦宗言降賦稅而已。

崔遠、郭彥面面相覷,難道陛下準備把自己私庫充入國庫?兩人也是想多了,秦宗言公私分明,哪會用自己私庫充盈國庫?只是兒媳說她派到外面的海船今年該回來了,他們一去三年,應該收穫頗大。這筆收益歸入國庫,應該能讓戶部侍郎鬆口氣。

謝知一直有做海貿生意,這時代海貿技術不算髮達,但距離近的中南亞這些地方還是可以去的,這些地方目前大部分還沒正經的國家,謝知也不準備殖民,只讓人跟當地土著民換土特產。等將來國力昌盛了,科技也進步了,如果後來想來這裡殖民,她也不會反對。謝知的期望是將漢文化的影響推廣到全球。

占城稻經過謝知這幾十年的馴服,已經很適合江南氣候,謝知在江南農莊上讓人整理足足了百本的觀察報告後,終於決定大力推廣占城稻,她派出了許多基層農業小吏去江南,教授當地農民如何精細耕作、提高畝產。她相信只要幾年時間,江南的產糧就能解決基本整個皇朝的糧食問題。

不過糧食問題解決了,運輸問題也要解決,還是要挖運河,只是不能跟隋煬帝那樣挖……謝知想着自己接下來的計劃,準備找阿耶、小叔聊聊,她要制定幾個五年規劃。她不參政,但可以讓五哥參考這些計劃,慢慢提升國力。

秦紘微笑的看着謝知絮叨着將自己的想法記下,他替妻子研墨,“要我替你記下來嗎?”

謝知嫣然一笑:“我可不敢把太子當書記。”

秦宗言早年爲了出人頭地太拼命,年紀上去以後精力難免不濟,謝蘭因擔心他身上,總是不讓他多看公務。秦宗言也不想太折騰自己身體,他還想跟阿鏡一起長命百歲,是故他將大部分公務都丟給兒子,自己帶着妻子去洛陽行宮休養。

秦紘以前從不顯山露水,直到拓跋懷身死、他乾淨利落的殺了賀蘭英雄,同時又將江南形勢牢牢掌控,衆人才逐漸發現這位少郎君處事手段跟他平素低調謹慎言行截然不同。朝中皇帝不過黃口小兒,秦家掌握大權,秦紘跟太子也沒有區別,別朝的太子還大多是擺着,他卻是有實權的,是故謝知纔會如此調侃秦紘。

秦紘握着謝知的手親:“太子給太子妃當書記不是理所當然嗎?”

謝知低頭吃吃一笑,秦紘攬着妻子,輕聲而堅定的說:“阿菀,我會給你一個盛世。”

謝知仰頭看向秦紘:“五哥一定能做到。”她相信五哥肯定能做到。

秦紘低頭親吻自己的髮絲,看着書案的輿圖,心中暗忖,我不僅會給你一個盛世,還會跟你一起共享這萬里江山。

中平二年,少帝冊封秦宗言爲齊王,這也是拓跋曜改制後,魏國第一位異姓王。中平三年,少帝再次加賜齊王九錫,同年末,少帝禪位齊王。秦宗言登基,改國號爲齊,改元盛平,冊封謝蘭因爲皇后、秦紘爲皇太子、謝知爲太子妃,秦顯爲皇太孫。至此,國朝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皇朝正式建立。

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83章 別後重逢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12章 誠意(上)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96章 奔喪(中)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18章 夫妻閒話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109章 守城(一)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35章 共甘共苦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13章 誠意(下)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149章 婚禮(上)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1章 宮亂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6章 試探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14章 守城(六)第16章 試探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12章 守城(四)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195章 奔喪(上)第51章 年前(一)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174章 千里託孤(一)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24章 內宅瑣事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2章 流亡北朝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63章 賞雪(一)
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83章 別後重逢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12章 誠意(上)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96章 奔喪(中)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18章 夫妻閒話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18章 夫妻閒話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109章 守城(一)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35章 共甘共苦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13章 誠意(下)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149章 婚禮(上)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1章 宮亂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6章 試探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14章 守城(六)第16章 試探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12章 守城(四)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195章 奔喪(上)第51章 年前(一)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174章 千里託孤(一)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24章 內宅瑣事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2章 流亡北朝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63章 賞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