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

謝知離京後, 京城就逐漸安靜下來,宮中也平靜許多, 太皇太后更覺得謝知是禍根,她一走就什麼都太平了。而這時謝家也傳出謝知跟秦紘定親、等謝知到了武川兩人就成婚的消息,之前不說是怕夜長夢多。現在兩人都離開, 太皇太后立刻授意公主府和將軍府把消息傳出去, 她怕兩府按着不說, 等拓跋曜回來, 回去派人去武川搶親。

謝簡對太皇太后的打算心知肚明,他也沒準備反悔這門親事, 就順太皇太后的意思, 將兩家即將成親的消息傳出來。京城勳貴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公主府和將軍府傳出來的消息又豈會有假?但也有不少人覺得這事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謝知尚未入宮,就傳出這麼多謠言, 又同太皇太后關係弄的如此緊張,但凡謝簡有點腦子,都不會再讓孫女入宮。

京城大部分年輕的郎君都惋惜謝知的遠嫁,覺得一位絕代佳人居然遠嫁邊荒, 而且嫁給一個粗魯無禮的武夫, 簡直暴殄天物。京中的女郎卻大部分鬆了一口氣, 謝知離開後, 就再也沒人把她們壓得死死的。再說她有什麼好委屈的?她鬧出那麼大的醜聞, 都能嫁入秦家,阿家還是她親姑母,她還有什麼好委屈的?要是換成別家女子,早被家人遠遠打發,哪能找到這麼好的婚事?

很多跟謝知身份差不多的貴女,有些替她惋惜,有些則幸災樂禍,秦紘不過是個防城都督,他就算再努力,將來也頂多是個建德郡太守。太守之職在先漢時地位還頗高,但在魏國各郡太守不過七品,且不治民,故職權頗爲低微。且魏國各州刺史和各郡太守都有三人,宗室一人、異姓兩人,所謂親疏有分,三個太手中誰權利更大不言而喻。

謝知嫁給秦紘,就代表她一輩子跌出頂層貴族圈,不僅她將來不是頂層貴族,就是她子女將來也融入不了。很多人輕嘆惋惜,她爲何不忍忍?等忍到陛下回來,陛下就算看在謝家的面子,也就讓她入宮,左右昭儀做不了,一個貴人總是可以的。將來再生個一兒半女,終生也算有靠了,哪個後宮女人不是這麼熬過來的?

就是王貴人都不曾想過自己能這麼輕易把謝知趕走?她就這麼走了?王貴人甚至開始懷疑,這其中她是不是疏漏了什麼?王貴人左思右想,都想不出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畢竟陷害秦紘的那齣戲,真正暴露只有一個美姬,美姬早被她處理乾淨,不會有後患,她弟弟甚至那場戲都沒出面,全是別人一手做了。畢竟天下只有一串祭紅珠,誰會懷疑?

林季華聽說謝知居然被逼嫁給秦紘後呆了許久,把自己關在書房裡一下午,然後寫了一篇葬花吟出來。宮廷險惡,就是謝娘子這般的人,最後都只能黯然離去,“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林季華看着自己寫的詩,看着看着就哭了,若有來生,她不願再爲女兒身。

陳留在謝知走後一直不得勁,拉着女兒絮叨,“你說怎麼就一下嫁了?她嫁這麼遠?以後要多久歸寧一次啊。”難怪大家都不樂意生女兒,女兒長大嫁人後,就是別人家的人,跟孃家沒關係了。

謝寧馨嫁人生子後,性情成熟許多,她當初不願意低嫁,就是擔心日後自己和子女身份問題。如今阿菀雖不算低嫁,可想到秦紘的官職,以及他去的地方,謝寧馨沒敢接話,她總覺得阿菀短期之內是不可能回京的,謝寧馨喃喃道:“阿菀怎麼不忍忍?等陛下回來就好了。”陛下那麼疼阿菀,他怎麼可能不管阿菀?

連謝寧馨都能想透的事,陳留怎麼想不透?她聽到女兒的話,無奈的說:“你還小,你不懂。”事情鬧成這樣,郎君怎麼肯願意把阿菀再嫁入宮中?謝家又不是女兒嫁不掉,一定要塞入宮中?這些事明顯就是有人陷害阿菀才如此!陳留覺得華陰就是其中之一,這些事中肯定有崔家的手筆!

連陳留都這麼想,別家自然都會這麼想,甚至連崔遠都是這麼認爲,自從謝知離京後,崔遠心中就始終壓着一口大石。他不明白一個女人而已,太皇太后爲何如此固執的不讓謝知入宮?就算陛下堅持要立謝知爲後又如何?陛下都立崔家的太子,這就是崔家最大的依仗。謝知入宮後,能不能生子、能不能一直保持盛寵還兩說,太皇太后爲何要在陛下最情濃的時候拆開兩人?

馬上陛下要回來定姓分族,這種關頭太皇太后爲何會鬧出這種事?崔遠長嘆一聲,他不怕結仇,可這種莫名的結仇還是讓他頭疼,謝簡可不是一般人,他平時與人爲善,不輕易出手,可在這種事關家族榮譽方面,崔遠自認就是自己女兒被這麼污衊,他都不會輕易善罷甘休,謝家肯定也不會。更別說他們還害步六孤宗言被迫廢掉嫡子,步六孤宗言兒子雖多,可就這麼一個嫡子,太皇太后就這麼把人流放到營州,步六孤家能不記恨?

謝知他是見過的,小姑娘長得極美,才華也好,更難得她能把持自己,陛下如此盛寵,她都沒有恃寵而驕,這樣的孩子肯定是謝家精心培養出來的,長房嫡長孫女就這麼成廢棋——崔遠再次長嘆一聲,揉了揉漲疼的額頭,不算死仇,也是深仇大恨。也不知陛下回來會有什麼動作,誰都是年輕時過來的,少年情濃時的感情足以讓人拋棄一切,這纔是崔遠最擔心的。

下人進來通報道:“郎君,太皇太后招你入宮。”

崔遠聞言換了衣服匆匆入宮,太皇太后宮中一片寂靜,崔遠感受到這氣氛,心中微沉的走入宮中,只見太皇太后面沉如水坐在上方,她擡手示意崔遠坐下,“謝知推大皇子下水的謠言,你沒有派人去推動?”

崔遠一怔,連忙說:“沒有。”他怎麼可能去傳這種謠言,別人不知道,他還能不知道?大皇子入水後兩天,陛下就派人緊急來信說不讓宗人寺爲難謝知,不然謝知怎麼能如此太平?而且這件事確實不是謝知做得,崔遠怎麼可能去誣陷一個小姑娘?

崔氏沉沉道:“你立刻派人去查這件事到底誰在動手。”

崔遠吃驚的問:“不是公主?”

崔氏怒道:“她要有這個腦子,何必被人耍的團團轉!”崔氏這幾天一直在女誡是誰放在自己書案上的,一查發現自己宮裡居然失蹤了三個人!其中一人還是自己宮中的重要女官楊氏,崔氏怎麼能不怒?她的女官失蹤這麼多天,居然沒人察覺到?她立刻派人徹查宮中,越查越心驚,因爲最後離開的那個宮女,就是在她書案上房女誡的人,可這三人像是憑空消失似地,無論怎麼找都找不到。

同時華陰那邊的調查也出來,華陰的確有說過謝知的謠言,可大部分都是在私下或是對着密友時說的,並沒有公然宣揚,頂多對陳留挑釁着說幾句。按理這種場合說的話都不可能宣揚的如此快,尤其是陳留她更不可能去破壞謝知的名聲,那麼到底是誰在幕後推動?

崔遠沉聲道:“說起來我也覺得這次謠言快的不尋常,哪有宮裡一出事,民間就傳的沸沸揚揚的?”平時流言總要過上幾天纔會出現,而且如果有意壓制的話,也不會像這次宣揚到人盡皆知,說着崔遠又想到一事,這事他很早就想問太皇太后,但又找不到機會,這次他藉機問道:“步六孤五郎身上那串祭紅珠可是謝娘子佩戴的那一串?”

崔氏說:“不是,只是一串紅寶石手鍊。”

“紅寶石珠跟祭紅珠區別不少,大家都被矇蔽了?”崔遠將信將疑的問,他是詳細問過當時情況的,步六孤紘雖然否認,但他那否認更像心虛,所以很多人都相信他跟謝知有私情。可崔遠不覺得步六孤宗言一手培養的繼承人會如此糊塗?太皇太后說這件事王家做的,可往王會那老狐狸怎麼可能會出手,頂多是王氏自家出手,就他們一家子糊不上牆的爛泥,能把秦家、謝家弄的百口莫辯?

“當時都喝醉了?”崔氏被崔遠一問也覺得其中蹊蹺不少,王家要有手段讓流言一夜宣揚這麼廣,王家就不會是現在這情況,她吩咐道:“把王貴人叫來。”

她話音一落,身邊宮人還沒答應,就見外面女官跌跌撞撞的進來,“太——太皇太后,陛下回來了!”

石破驚天的話讓太皇太后和崔遠同時站起來,“什麼?陛下回來了?”太皇太后不可置信的問,他怎麼這麼快回來?

侍女氣喘吁吁的說:“是的,陛下去陳留大長公主府了!”

太皇太后臉色大變,立刻對崔遠說:“你快去宗人府把河南王請來,還有再派人去請汝南王。”河南王是宗人寺卿,汝南王是目前拓跋曜家壽命最長的王爺,也是高宗年紀最小的弟弟,是拓跋曜的叔祖。現在也就這兩人有可能勸住拓跋曜了。

崔遠不敢耽擱,甚至不顧身份的小跑出宮,一面讓人去河南王,一面去叫汝南王。

而此時京城城門的守衛目瞪口呆的望着遠處疾馳而來的馬隊,這是誰?誰敢在京城如此行事?

“啪!”他的同伴用力的推了他一下,“還不把門口的人都驅散!”同伴眼神好,已經看到遠處飄揚的皇旗,除了陛下外誰敢在京城如此?這是要殺頭的重罪!

城門口的人也感覺到馬隊的靠近,慌忙的躲避,其中不乏達官貴族,他們一個個驚慌失措的跳下馬車,讓車伕們拉着馬匹躲開。這時車隊中突然竄出十來騎,那些騎士隔空打着鞭子,驅散着車道上的人。這種架勢就算是什麼禮儀都不懂的人,都知道來者的身份已經不是尋常達官顯貴。在京城這個地方,沒有哪個達官顯貴敢如此行事。

騎士一路驅散,一路直衝入京城,中間都不曾停歇。不少達官顯貴已經知道來人的身份,但是還帶着一絲僥倖,看到騎隊並沒有往皇宮方向走去,而是往朱雀坊衝去,不少人心中微沉,想到這些天京城的風雨,看來京中要亂了……

此時公主府裡陳留還在跟女兒說話,突然卻聽到一陣如雷鳴般的馬蹄聲,陳留心突然撲撲直跳,她下意識的站起來往屋外走去,這時下人們直衝進來,“貴主,陛下來了!”

陳留眼淚奪眶而出,陛下,你怎麼纔回來!

“阿蕤!”拓跋曜的聲音伴隨着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陳留趕緊衝出去,遠遠的瞧見穿着戰甲的身影,陳留有一瞬間的晃神,她在陛下身上彷彿看到了當年的父親,“陛下——”

拓跋曜很早就接到謝知來京的消息,但當時戰地還有不少事務沒處理,拓跋曜一時也脫不開身,不過既然阿菀回京,他也不急,他還想給阿蕤一個驚喜,那個驚喜還要準備一段時間,他想回京前讓織造署把驚喜準備好。沒想等阿菀入京,就遇到了保平陷害他的事,當時拓跋曜就急信命令宗人寺不得追究此事,一切等他回來再說。

大皇子的事拓跋曜並沒放在心上,這不過是件小事,他不許宗人寺動阿菀,就沒人敢動手。不過他當時已經準備早日回京,沒想時隔四天,他就接到阿蕤自盡未遂的消息,這下拓跋曜是不顧一切的往京城趕,日夜奔波,到了京城都來不及回宮就來公主府。

拓跋曜是知道謝知院落的,他沒有讓人通報陳留,一路直闖謝知院落,結果看到院落中只有打掃的小丫頭,他不禁大急,這是怎麼回事?聽到陳留的聲音,他驀地回頭:“阿姑,阿蕤呢?”拓跋曜接到謝知自盡未遂的消息就往回趕,所以謝知離京以及定親的消息拓跋曜都沒收到,他那時還在路上。

陳留聽到拓跋曜的問話,淚水流得更急,“陛下你來晚了,阿蕤走了!”

陳留的話宛如炸雷般在拓跋曜耳畔響起,他腳一軟,差點跪倒在地上,幸好他身邊的親衛扶住了他,拓跋曜目眥盡裂,“不可能!不可能!”阿蕤怎麼可能走了!不是隻說自盡未遂嗎?

還是謝寧馨察覺阿孃的話有問題,連忙解釋說:“陛下,阿蕤不在京城,她離開京城了。”

拓跋曜受的衝擊太大,愣怔一會才反應過來,不由追問:“阿蕤去哪裡了?她離京休養了?她身體沒好,怎麼能奔波?太醫令隨她一起去了嗎?”他聽說阿蕤沒事,徹底鬆了一口氣,也沒功夫責罵陳留用詞不當,一心追問阿蕤下落。

謝寧馨和陳留面面相覷,兩人都不敢說話。

拓跋曜見狀心裡又浮起不祥的預感,他起身氣勢凌人的看着兩人:“說!”

謝寧馨那裡見過拓跋曜這麼嚇人的一面,嚇得幾乎快哭了,“阿菀,不,阿蕤去了武川。”

拓跋曜詫異道:“她去武川做什麼?她身體受得住?”

“阿蕤去武川成親,她跟已人訂親,將在武川成親。”謝簡冷靜的聲音傳來,他接到下人通報就猜到拓跋曜可能去公主府,連忙趕回來,順勢替妻女解圍。

拓跋曜匪夷所思,他完全無法理解太傅的話,“太傅你在說什麼?阿蕤去武川成親做什麼?你要我去武川迎娶她?”

謝簡心中暗歎,“陛下,我已經讓阿蕤已經跟步六孤紘定親,她去武川是跟步六孤紘成親。”

拓跋曜大步走到謝簡面前,冷厲的目光緊緊的看着謝簡:“太傅,你不要跟朕說笑!”阿蕤嫁給別人?太傅說什麼胡話!

謝簡緩緩跪下,高舉他拿在手中的錦匣,“陛下,微臣不敢開玩笑,微臣確實讓阿蕤跟步六孤紘定親,微臣只想給孫女一條活路,也求陛下給阿蕤一條活路。”

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59章 生波(一)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151章 分家(上)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160章 生波(二)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7章 書房談話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195章 奔喪(上)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1章 宮亂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35章 共甘共苦第65章 賞雪(三)第18章 夫妻閒話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2章 流亡北朝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2章 流亡北朝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206章 逃奴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79章 打拐(下)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34章 波瀾又起(三)第68章 道觀偶得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205章 汝南王(下)
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26章 秦宗言的改觀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59章 生波(一)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151章 分家(上)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160章 生波(二)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7章 書房談話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195章 奔喪(上)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1章 宮亂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35章 共甘共苦第65章 賞雪(三)第18章 夫妻閒話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2章 流亡北朝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2章 流亡北朝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206章 逃奴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79章 打拐(下)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34章 波瀾又起(三)第68章 道觀偶得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205章 汝南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