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

大伯只是去樑國給她挖工匠, 謝知見他還不覺得太驚喜,看到三姨她是真驚喜, 起身迎上三姨疊聲問:“三姨你怎麼來了?”

“我來伺候姑娘。”三姨看到瘦了的謝知, 眼淚差點沒掉下來, “姑娘怎麼這麼瘦了?”她聽到姑娘這些天的食譜,越發心疼, 對謝知說:“我這次帶了不少糧食過來, 姑娘儘管吃米飯, 我們吃得起!”

謝知:“……”她不就是改個健康食譜麼?怎麼大家都跟發生大事一樣?“三姨, 我現在還是吃米飯,就是夾雜着別的糧食吃, 這樣對身體更好。”

“是嗎?”三姨將信將疑的看着謝知。

“真的。”謝知保證說:“不信你們今天陪我用午膳。”

三姨道:“正好我們也有事要跟姑娘說。”

謝知讓人上茶, 先問甲一兩人路上順利不順利?甲一說:“姑娘,您要的人我給你帶回來幾個,不過除了一個年邁老朽的, 餘下都只是那些老小子的徒子徒孫,只造過船, 沒造過海船。”

謝知並不意外, 畢竟她現在這情況,還沒好到達到讓人願意背井離鄉投奔,有年輕人願意被自己高薪引誘而來已經很不錯了,謝知說:“那就先讓他們去學堂授課, 教人怎麼造船。”

甲一問:“姑娘不準備出海嗎?”

對大伯和三姨, 謝知沒什麼好隱瞞的, 她坦白說:“我預算不夠,沒錢造船,手上也沒海圖。”造海船很貴很貴,謝知沒狂妄到現在就造海船,她的計劃是五年以後再說,現在先培養人手。

甲一和三姨互視一眼,甲一猶豫道:“我們這次回樑,發現廣東港很多商道都停了,港口閒置了幾艘海船……”

謝知聽得眼睛都亮了,“大伯你的意思是,我們可以把船買過來?”

甲一說:“官府肯定不會賣海船,我們可以通過謝家換幾艘半舊的小海船。姑娘要的也不過是跟扶桑貿易,可以先用小海船。”

謝知問:“那海圖呢?”她還沒有海圖。

“海圖我帶來了。”三姨將身後的一隻箱子說:“謝太傅當年就曾主持過海上商道,家裡就存有海圖。”不過這些都是謝家珍藏,秘不示人。

謝知問:“叔祖父是不是有什麼吩咐?”

三姨說:“族長說扶桑人極喜愛絲綢和茶葉,姑娘如果想跟扶桑做生意,絲綢和茶葉可以由謝家來提供。姑娘如果缺糧食,也可以由謝家提供。”有了謝知的占城稻,謝家去年試種二季稻,糧食產量不說翻倍,也增加了七八成。

謝知揚眉:“他有什麼要求?”

三姨說:“他們要琉璃鏡子的做法。”

謝知搖頭,一口回絕:“不行。”玻璃鏡子的做法,謝知不想告訴任何人。

三姨和甲一互視一眼,三姨問謝知:“那做法可有不好之處?”

謝知頷首道:“琉璃鏡子的做法有毒,我一年只准備做六百面,一百面內銷,五百面外銷。”謝知說的一面鏡子都是巴掌大小的,她不做大鏡子,技術也不過關。她現在有十個知道核心技術的工匠,六百面鏡子,每人六十面,可以做一段時間休息一段時間,她還給他們準備防毒面具、護目鏡、手套……保管他們不會有職業病。可十個人她可以這麼準備,一百人她勉強也可行,一千人就就沒法子,所以謝知只准備把這個當成奢侈品。

三姨有些爲難,畢竟現階段謝家對他們的支持還是很多的,謝知微微一笑:“我可以告訴他燒琉璃的法子,就是那些西域商人帶來的琉璃器,西域的商人可以用來賺錢,我們也可以用來賺錢。”謝知知道現在華夏用的玻璃器皿都是通過商人運來的,價格昂貴,只有貴族才能用。

“你說那些西域商人帶來的琉璃器?”三姨吃驚的問:“你已經知道怎麼燒製了?”

“知道。”謝知是記得古代燒玻璃的配方的,她只是現在讓工匠在研究浮法玻璃,這是需要用錫槽和錫液。因爲太危險,謝知讓人全副武裝,只搞了一個小錫槽再研究,要是研究不出來就繼續用普通方法制造平板玻璃。

三姨眼睛一亮,“那再好不過,我這就讓人去給謝家送信。”

謝知說:“以後謝家都會給我送糧嗎?他們怎麼過來?”

三姨道:“從長江出發,然後出海走海道運過來。”建康跟扶桑也有海道,走的就是這條路,陸運糧食消耗太大,還是用海運方便,十來條船一年運兩趟,就夠建德郡這邊吃上一年了。

餓死的駱駝比馬大,謝家只是官職在樑國不顯,本身的家底還在,謝簡早把族長之位給了自己親叔叔,現在謝氏族長是謝簡的堂弟,謝知給謝家送來占城稻種,謝家這點糧食還是願意提供的。這對謝家來說也是一條退路。

謝知若有所思的問:“這一路上有海盜,不太平吧?”

三姨說:“我們有侍衛。”

謝知道:“我跟五哥去商量,讓他練一支海軍出來,讓親衛也適應海上航行。”萬一他們將來逃亡日本,要是親衛都是旱鴨子就鬧笑話了。

甲一問謝知:“姑娘,我聽搖光說,你想在海邊開鹽田?鹽如何開闢田地?”

謝知鹽田大致方法跟甲一說了一遍,時下的鹽都是粗鹽,謝知等人用的鹽是直接從鹽井裡的鹽,相對精細些,但還達不到謝知的要求,謝家的鹽都是謝知再次提純過的。甲一聽說鹽居然不用鐵鍋熬製,只要放在海邊曬鹽,不由道:“姑娘爲何不現在就開闢鹽田?”

謝知苦笑地說:“我人手不夠。”這些事謝知不想跟五哥說,省得加重他心理壓力,可對大伯、三姨沒什麼不好說的:“這裡氣候冷、日照長,頂多能種些粟米、豆子,別的或許也能種,但收成肯定不好。我缺糧食,只能讓人多開田。”

甲一皺眉:“這裡就沒可以種的作物?”

“種棉花倒是可以,且棉花還是蜜源植物,能養蜜蜂。”

“養蜂?”甲一和三姨面面相覷,“蜜蜂還能養?”

“蜜蜂當然能養,養了還能採蜜。”謝知輕拍額頭,“我都忘了,這事你也跟叔祖父說一聲,江南天氣比這裡好,紫雲英、枇杷……都能採蜜。”說起枇杷蜜,謝知面露嚮往,“我好久沒吃到枇杷蜜了。”她以前最愛吃枇杷蜜了。

甲一暗忖,你什麼時候吃過枇杷蜜?蜂蜜還不是野外採來的,誰知道是什麼花上出來的。不過他也習慣姑娘沒事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了,“若這裡能種棉花,也不用多種糧食,糧食可以從江南運過來,我們用棉布交換。”

謝知聽說叔祖父肯支援她糧食,她就開始打這個主意,“懷荒適合養牲畜,我們還能用肉來換糧食。”如果是冬天運的話,風乾的肉也能保持不短的時間。

甲一說:“姑娘,我們先把鹽田辦起來。”歷來鹽纔是發財之道,因爲是個人都離不開鹽,他一開始不知道姑娘還會利用海水曬鹽,如果知道,他早讓姑娘開闢鹽田了。

“可是我們沒人啊。”謝知說。

“我去抓回來。”

甲一的話讓謝知張口結舌,“抓?怎麼抓?”

甲一淡淡道:“高句麗、庫莫奚、契丹,再往前一點就是柔然,哪裡沒有人口?”

謝知訥訥的說:“這樣不好吧。”

甲一瞭然的看着謝知:“姑娘沒把這是跟秦將軍和五郎說。”

謝知偏頭想了一會,“我不記得了。”

甲一篤定道:“你就算說也沒說清楚,要是讓秦將軍和五郎君知道你是這麼曬鹽的,他們肯定讓你先把鹽田辦起來,這事必須要跟秦家合作。”只有跟秦家合作,才能弄出鹽田。

謝知遲疑好一會,“找秦家也要抓人嗎?”

甲一知道姑娘心善,解釋說:“光是控制鹽田就需要大量人手,秦家恐怕也一時分出那麼多人,肯定要去搶。”甲一篤定的說,他說的大量人手是安排護衛鹽井的人手,苦力可以讓奴隸去做。

“那我告訴陛下,是不是就不用控制鹽田了?”謝知問。

甲一和三姨輕咳,要不是對姑娘脾氣熟悉透了,他們一定懷疑姑娘對陛下餘情未了,兩人無奈道:“姑娘,這事你跟五郎商量了沒有?”

謝知搖頭,她怎麼好跟五哥商量這種事,這事要大人來說,這樣也能增加秦家的份量。

“就算你告訴陛下,陛下也會去搶人的。”甲一實事求是的說,鮮卑本來就是一個奴隸制民族。

“我不管別人怎麼做,可我們這裡不能搶人。”謝知沉吟了一會,還是想嚴守自己的底線,“我們先小範圍的試驗鹽田,等成功了再招人。最晚也要明年了,明年我們手頭就有不少東西,可以跟人換奴隸。”謝知覺得自己來古代以後,已經打破了很多以前的思想,她確實在被這個世界同化,但是她不想自己被徹底同化,有些底線她必須堅持,哪怕這些看起來有些可笑。

謝知堅持,甲一隻能答應,他又跟謝知說了一會話,陪謝知用完午膳,就去看親衛了,他離開這麼久,不知這些小子有沒有偷懶。三姨則拉着謝知的手跟她說兩人分開後的事。

楊媼去江南後,也住在謝知的農莊,她是幹慣活的,一下空下來也有點不適應,三姨就把手頭的事務都交給她,她則跟甲一來建德郡伺候謝知。這裡苦寒,三姨生怕謝知過不慣。

謝知則把這段時間的事都給三姨說了一遍,說着說着才發現,時間過去似乎不久,但她身上卻已經發生這麼多事。

三姨欣慰的看着神采飛揚的姑娘,以前她就覺得姑娘在京城過的壓抑,這裡雖然苦寒,可只要姑娘過的自在,她就開心。

謝知想着後日還要去建德王府,就同三姨一起給建德王妃備禮物,謝知給建德王妃準備了用玻璃瓶裝的薔薇香水,用棉布織成的絢麗黎錦,還有一匹天蠶絲。

三姨看着被裝在玻璃瓶里美不勝收的香水,不禁脫口而出:“這也是你讓人燒製出來的?”

謝知笑道:“對,三姨你覺得我拿這些去跟外商做生意如何?”

“一定能賺大錢!”三姨不假思索說,就是她看了都心動,別的說別人,她相信任何女人看到這瓶香水都會瘋狂的。

謝知眉眼彎彎一笑,先跟柔然、高句麗和扶桑做生意,等將來自己實力雄厚了,再給羅馬做生意。謝知在建德郡信心滿滿的準備大幹一場時,長安城謝家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69章 南樑(五)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6章 試探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1章 到家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112章 守城(四)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14章 守城(六)第149章 婚禮(上)第13章 誠意(下)第3章 謝家往事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266章 南樑(二)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2章 流亡北朝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05章 戰勝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66章 謝修尚主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207章 謝寶珠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11章 守城(三)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22章 入宮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83章 造紙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61章 過年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16章 試探第193章 鑄金人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7章 書房談話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65章 賞雪(三)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66章 謝修尚主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51章 年前(一)第63章 賞雪(一)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64章 賞雪(二)第90章 大赫連氏
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69章 南樑(五)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6章 試探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1章 到家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112章 守城(四)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14章 守城(六)第149章 婚禮(上)第13章 誠意(下)第3章 謝家往事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266章 南樑(二)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2章 流亡北朝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05章 戰勝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66章 謝修尚主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207章 謝寶珠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11章 守城(三)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22章 入宮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183章 造紙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61章 過年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16章 試探第193章 鑄金人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7章 書房談話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65章 賞雪(三)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66章 謝修尚主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51章 年前(一)第63章 賞雪(一)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64章 賞雪(二)第90章 大赫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