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只是去樑國給她挖工匠, 謝知見他還不覺得太驚喜,看到三姨她是真驚喜, 起身迎上三姨疊聲問:“三姨你怎麼來了?”
“我來伺候姑娘。”三姨看到瘦了的謝知, 眼淚差點沒掉下來, “姑娘怎麼這麼瘦了?”她聽到姑娘這些天的食譜,越發心疼, 對謝知說:“我這次帶了不少糧食過來, 姑娘儘管吃米飯, 我們吃得起!”
謝知:“……”她不就是改個健康食譜麼?怎麼大家都跟發生大事一樣?“三姨, 我現在還是吃米飯,就是夾雜着別的糧食吃, 這樣對身體更好。”
“是嗎?”三姨將信將疑的看着謝知。
“真的。”謝知保證說:“不信你們今天陪我用午膳。”
三姨道:“正好我們也有事要跟姑娘說。”
謝知讓人上茶, 先問甲一兩人路上順利不順利?甲一說:“姑娘,您要的人我給你帶回來幾個,不過除了一個年邁老朽的, 餘下都只是那些老小子的徒子徒孫,只造過船, 沒造過海船。”
謝知並不意外, 畢竟她現在這情況,還沒好到達到讓人願意背井離鄉投奔,有年輕人願意被自己高薪引誘而來已經很不錯了,謝知說:“那就先讓他們去學堂授課, 教人怎麼造船。”
甲一問:“姑娘不準備出海嗎?”
對大伯和三姨, 謝知沒什麼好隱瞞的, 她坦白說:“我預算不夠,沒錢造船,手上也沒海圖。”造海船很貴很貴,謝知沒狂妄到現在就造海船,她的計劃是五年以後再說,現在先培養人手。
甲一和三姨互視一眼,甲一猶豫道:“我們這次回樑,發現廣東港很多商道都停了,港口閒置了幾艘海船……”
謝知聽得眼睛都亮了,“大伯你的意思是,我們可以把船買過來?”
甲一說:“官府肯定不會賣海船,我們可以通過謝家換幾艘半舊的小海船。姑娘要的也不過是跟扶桑貿易,可以先用小海船。”
謝知問:“那海圖呢?”她還沒有海圖。
“海圖我帶來了。”三姨將身後的一隻箱子說:“謝太傅當年就曾主持過海上商道,家裡就存有海圖。”不過這些都是謝家珍藏,秘不示人。
謝知問:“叔祖父是不是有什麼吩咐?”
三姨說:“族長說扶桑人極喜愛絲綢和茶葉,姑娘如果想跟扶桑做生意,絲綢和茶葉可以由謝家來提供。姑娘如果缺糧食,也可以由謝家提供。”有了謝知的占城稻,謝家去年試種二季稻,糧食產量不說翻倍,也增加了七八成。
謝知揚眉:“他有什麼要求?”
三姨說:“他們要琉璃鏡子的做法。”
謝知搖頭,一口回絕:“不行。”玻璃鏡子的做法,謝知不想告訴任何人。
三姨和甲一互視一眼,三姨問謝知:“那做法可有不好之處?”
謝知頷首道:“琉璃鏡子的做法有毒,我一年只准備做六百面,一百面內銷,五百面外銷。”謝知說的一面鏡子都是巴掌大小的,她不做大鏡子,技術也不過關。她現在有十個知道核心技術的工匠,六百面鏡子,每人六十面,可以做一段時間休息一段時間,她還給他們準備防毒面具、護目鏡、手套……保管他們不會有職業病。可十個人她可以這麼準備,一百人她勉強也可行,一千人就就沒法子,所以謝知只准備把這個當成奢侈品。
三姨有些爲難,畢竟現階段謝家對他們的支持還是很多的,謝知微微一笑:“我可以告訴他燒琉璃的法子,就是那些西域商人帶來的琉璃器,西域的商人可以用來賺錢,我們也可以用來賺錢。”謝知知道現在華夏用的玻璃器皿都是通過商人運來的,價格昂貴,只有貴族才能用。
“你說那些西域商人帶來的琉璃器?”三姨吃驚的問:“你已經知道怎麼燒製了?”
“知道。”謝知是記得古代燒玻璃的配方的,她只是現在讓工匠在研究浮法玻璃,這是需要用錫槽和錫液。因爲太危險,謝知讓人全副武裝,只搞了一個小錫槽再研究,要是研究不出來就繼續用普通方法制造平板玻璃。
三姨眼睛一亮,“那再好不過,我這就讓人去給謝家送信。”
謝知說:“以後謝家都會給我送糧嗎?他們怎麼過來?”
三姨道:“從長江出發,然後出海走海道運過來。”建康跟扶桑也有海道,走的就是這條路,陸運糧食消耗太大,還是用海運方便,十來條船一年運兩趟,就夠建德郡這邊吃上一年了。
餓死的駱駝比馬大,謝家只是官職在樑國不顯,本身的家底還在,謝簡早把族長之位給了自己親叔叔,現在謝氏族長是謝簡的堂弟,謝知給謝家送來占城稻種,謝家這點糧食還是願意提供的。這對謝家來說也是一條退路。
謝知若有所思的問:“這一路上有海盜,不太平吧?”
三姨說:“我們有侍衛。”
謝知道:“我跟五哥去商量,讓他練一支海軍出來,讓親衛也適應海上航行。”萬一他們將來逃亡日本,要是親衛都是旱鴨子就鬧笑話了。
甲一問謝知:“姑娘,我聽搖光說,你想在海邊開鹽田?鹽如何開闢田地?”
謝知鹽田大致方法跟甲一說了一遍,時下的鹽都是粗鹽,謝知等人用的鹽是直接從鹽井裡的鹽,相對精細些,但還達不到謝知的要求,謝家的鹽都是謝知再次提純過的。甲一聽說鹽居然不用鐵鍋熬製,只要放在海邊曬鹽,不由道:“姑娘爲何不現在就開闢鹽田?”
謝知苦笑地說:“我人手不夠。”這些事謝知不想跟五哥說,省得加重他心理壓力,可對大伯、三姨沒什麼不好說的:“這裡氣候冷、日照長,頂多能種些粟米、豆子,別的或許也能種,但收成肯定不好。我缺糧食,只能讓人多開田。”
甲一皺眉:“這裡就沒可以種的作物?”
“種棉花倒是可以,且棉花還是蜜源植物,能養蜜蜂。”
“養蜂?”甲一和三姨面面相覷,“蜜蜂還能養?”
“蜜蜂當然能養,養了還能採蜜。”謝知輕拍額頭,“我都忘了,這事你也跟叔祖父說一聲,江南天氣比這裡好,紫雲英、枇杷……都能採蜜。”說起枇杷蜜,謝知面露嚮往,“我好久沒吃到枇杷蜜了。”她以前最愛吃枇杷蜜了。
甲一暗忖,你什麼時候吃過枇杷蜜?蜂蜜還不是野外採來的,誰知道是什麼花上出來的。不過他也習慣姑娘沒事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了,“若這裡能種棉花,也不用多種糧食,糧食可以從江南運過來,我們用棉布交換。”
謝知聽說叔祖父肯支援她糧食,她就開始打這個主意,“懷荒適合養牲畜,我們還能用肉來換糧食。”如果是冬天運的話,風乾的肉也能保持不短的時間。
甲一說:“姑娘,我們先把鹽田辦起來。”歷來鹽纔是發財之道,因爲是個人都離不開鹽,他一開始不知道姑娘還會利用海水曬鹽,如果知道,他早讓姑娘開闢鹽田了。
“可是我們沒人啊。”謝知說。
“我去抓回來。”
甲一的話讓謝知張口結舌,“抓?怎麼抓?”
甲一淡淡道:“高句麗、庫莫奚、契丹,再往前一點就是柔然,哪裡沒有人口?”
謝知訥訥的說:“這樣不好吧。”
甲一瞭然的看着謝知:“姑娘沒把這是跟秦將軍和五郎說。”
謝知偏頭想了一會,“我不記得了。”
甲一篤定道:“你就算說也沒說清楚,要是讓秦將軍和五郎君知道你是這麼曬鹽的,他們肯定讓你先把鹽田辦起來,這事必須要跟秦家合作。”只有跟秦家合作,才能弄出鹽田。
謝知遲疑好一會,“找秦家也要抓人嗎?”
甲一知道姑娘心善,解釋說:“光是控制鹽田就需要大量人手,秦家恐怕也一時分出那麼多人,肯定要去搶。”甲一篤定的說,他說的大量人手是安排護衛鹽井的人手,苦力可以讓奴隸去做。
“那我告訴陛下,是不是就不用控制鹽田了?”謝知問。
甲一和三姨輕咳,要不是對姑娘脾氣熟悉透了,他們一定懷疑姑娘對陛下餘情未了,兩人無奈道:“姑娘,這事你跟五郎商量了沒有?”
謝知搖頭,她怎麼好跟五哥商量這種事,這事要大人來說,這樣也能增加秦家的份量。
“就算你告訴陛下,陛下也會去搶人的。”甲一實事求是的說,鮮卑本來就是一個奴隸制民族。
“我不管別人怎麼做,可我們這裡不能搶人。”謝知沉吟了一會,還是想嚴守自己的底線,“我們先小範圍的試驗鹽田,等成功了再招人。最晚也要明年了,明年我們手頭就有不少東西,可以跟人換奴隸。”謝知覺得自己來古代以後,已經打破了很多以前的思想,她確實在被這個世界同化,但是她不想自己被徹底同化,有些底線她必須堅持,哪怕這些看起來有些可笑。
謝知堅持,甲一隻能答應,他又跟謝知說了一會話,陪謝知用完午膳,就去看親衛了,他離開這麼久,不知這些小子有沒有偷懶。三姨則拉着謝知的手跟她說兩人分開後的事。
楊媼去江南後,也住在謝知的農莊,她是幹慣活的,一下空下來也有點不適應,三姨就把手頭的事務都交給她,她則跟甲一來建德郡伺候謝知。這裡苦寒,三姨生怕謝知過不慣。
謝知則把這段時間的事都給三姨說了一遍,說着說着才發現,時間過去似乎不久,但她身上卻已經發生這麼多事。
三姨欣慰的看着神采飛揚的姑娘,以前她就覺得姑娘在京城過的壓抑,這裡雖然苦寒,可只要姑娘過的自在,她就開心。
謝知想着後日還要去建德王府,就同三姨一起給建德王妃備禮物,謝知給建德王妃準備了用玻璃瓶裝的薔薇香水,用棉布織成的絢麗黎錦,還有一匹天蠶絲。
三姨看着被裝在玻璃瓶里美不勝收的香水,不禁脫口而出:“這也是你讓人燒製出來的?”
謝知笑道:“對,三姨你覺得我拿這些去跟外商做生意如何?”
“一定能賺大錢!”三姨不假思索說,就是她看了都心動,別的說別人,她相信任何女人看到這瓶香水都會瘋狂的。
謝知眉眼彎彎一笑,先跟柔然、高句麗和扶桑做生意,等將來自己實力雄厚了,再給羅馬做生意。謝知在建德郡信心滿滿的準備大幹一場時,長安城謝家卻發生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