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

陳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 他們才提起林夫人, 林夫人就死了?天下有那麼巧合的事?太皇太后傳召讓陳留儘快過去,陳留不敢耽擱, 匆匆換上素衣後便同內侍入宮。

宮裡只有林夫人的宮室裡掛了白,別的宮室依然燈紅掛彩, 便是宮侍們都沒有換上孝服。陳留心中暗奇, 按說林季華只是宮妃不是皇宮, 且宮裡也有太皇太后在,葬禮不會大辦,可不也不至於簡陋至此。她畢竟是三皇子的生母,三皇子都已成年, 還頗得拓跋曜喜愛, 這樣身份的宮妃去世, 太子不說爲其當孝子守孝, 也起碼應該在靈堂中守靈。可看現在的勢態, 似乎連靈堂都未搭建起來?

陳留邊想邊走, 很快就到了太皇太后宮室, 謝寶珠穿着素服翹首站在廊下,眼見陳留過來,上前幾步迎上去:“曾大母。”

“太子妃。”陳留屈膝行禮, 她跟太子妃有君臣之別。

謝寶珠哪肯受她的禮?她側身避開, 而後在陳留耳畔輕聲道:“太皇太后讓我們把林夫人移到天龍寺。”

陳留臉色微變, 這是不在宮裡搭建靈堂的意思?論理太皇太后的做法也沒錯, 能在宮中停靈的只有宮中的正經主人, 宮妃是沒資格在宮中停靈。可法理不外乎人情,要是尋常無子無寵的低位妃子去世,這麼舉辦葬禮也罷。可林季華身爲宮中份位最高者之一,葬禮如此簡薄,讓衆人怎麼看林季華?又怎麼看三皇子?

莫非太皇太后不滿陛下偏愛三皇子,有意藉着林季華的喪禮打壓三皇子?可轉念一想,又覺得太皇太后不至於如此小心眼,或許是林季華做了什麼犯忌的事?陳留心中一驚,林季華莫非不是生病而亡?

陳留正胡思亂想間,她跟謝寶珠已經到了太皇太后寢室,太皇太后穿着藏青色的常服、滿臉倦容的靠在睡榻上,太子坐在她面前正低聲寬慰她。見陳留進來就跟太皇太后和自己行禮,太子起身對陳留說:“大長公主是長輩,不必多禮。”陳留是謝寶珠的曾祖母,如果太子跟謝寶珠一起喊,那就亂輩分了,因此太子平日都喊陳留大長公主。

“母親。”陳留見太皇太后神色懨懨,忍不住勸道:“您怎麼不多休息一會?”

太皇太后擺手說:“我不困。”她直起身體對陳留說:“宮裡這幾天事多,太子妃年紀又小,你留下陪太子妃一起置辦林夫人的葬禮。”

陳留點頭應是。

太皇太后說:“如今大軍在外,她雖有功,替我們皇家養了個皇子,可到底只是宮妃,沒必要驚動太多的人,葬禮一切從簡即可,一會你派人把她送到天龍寺,在天龍寺安置靈堂。”

“我知道。”天龍寺安置過很多去世的低位妃子,陳留也去過不止一次,都習慣了,她試探的問太皇太后:“可要等陛下回來再安葬林夫人?”

“陛下遠在南朝,歸期未知,哪能讓她如此等待?俗話說入土爲安,等過了頭七就下葬到妃園。”太皇太后不冷不熱的說,拓跋曜的皇陵已建造的差不多,妃園是一早就備下的,他沒有皇后,宮妃都按在妃園之中,“她向來喜文,我看諡號就定‘文’,以昭儀禮下葬。”

陳留和謝寶珠齊聲應了,連葬禮都不給在宮中置辦,別的就更不能指望,幸好太皇太后還算寬容,肯給她一個諡號,不至於讓她太不體面。

太皇太后讓陳留和謝寶珠退下辦事,她擡頭看了一眼屢次欲言而止的太子,輕嘆一聲問:“你想說什麼?”

“曾大母,林夫人畢竟是三弟的生母,葬禮是不是太簡薄了?”太子生性仁厚,就算父親對三弟有所偏愛,那也是他沒有做到最好,跟三弟無關,跟林夫人更沒關係。死者爲大,太子不說要如何大辦喪禮,可也不能簡陋到一副薄棺便打發了。

太皇太后淡淡道:“你覺得我是因爲老三而遷怒林季華?”她面上聲色不動,心中卻有些失望。

“不是。”太子搖頭,曾大母不是會遷怒的性子,就算她討厭三弟也不會遷怒林夫人,可他也不明白曾大母爲何要這麼對林夫人,“您寬宏大度,定不會跟三弟計較,我只是不明白林夫人做了什麼事讓您如此生氣?”

太皇太后偏頭看着滿臉困惑的太子,嘴角微揚,心底的失望不翼而飛,她養得孫子不是偏聽偏信的人,也不是胳膊肘往外拐的人,“你覺得她做錯了什麼?”

太子暗想林夫人都死了,還能做錯什麼?他沉吟了一會,試探地問:“您生氣她教壞了三皇子?”很多人都說三弟有意儲君之位,要他提防三弟,他並不覺得三弟有這方面的心思,可知人知面不知心,或許他閱歷還不夠,不能看出三弟的狼子野心。難道三弟的不臣之心是林夫人在背後慫恿?

太皇太后失笑,“只要你名分一天未定,你那些弟弟就會想着那位置?我如果爲這生氣,還生氣的過來?”

太皇太后過於直白的話讓太子無言以對,曾大母雖疼他,可對他也很嚴厲,在他很小的時候她便告誡過自己,他是太子、是儲君,但也只是儲君而已,不是皇帝。他要是無能,多得是弟弟上位取代他儲君的位置,是故太子打小就很努力,他——不想死。自古被廢的太子只有一個下場。

太皇太后偏頭看着心腹女官,“你跟太子說說我爲何要一切從簡。”

女官眼觀鼻、鼻觀心道:“林夫人不是病逝的,她是自己求死。”

“什麼?她自戕?”太子臉色大變,宮妃自戕是禍及家族的大罪,林夫人也是宮中老人,怎麼會犯這種錯誤?

“自戕是大罪,以她謹慎的性子怎麼會犯如此大錯?”崔太皇太后輕嗤一聲,“她是生生把自己熬死的,我之前倒是小看了她心性。”

“生生熬死?”太子雖不知林夫人如何把自己熬死,光聽這四個字就不寒而慄。

女官受了太皇太后的吩咐,將林季華的死因說了出來,林季華的死說來也簡單,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感冒轉肺炎而死。林季華的風寒本來並不嚴重,喝了太醫的藥再慢慢調養,也有七八分治癒的可能。可林季華爲了求死,不僅不喝太醫的藥,反而故意天冷穿單衣,加重自己病情,最後病情越發嚴重,她透不過氣來,生生被悶死。

“她這是爲何?”太子張口結舌,怎麼都不理解林夫人爲何要求死?

太皇太后冷笑道:“她若不死,她兒子又怎麼做太子?”

“可——”太子明白自己非嫡非長,只因自己是崔家女所生才得以立太子,這難免讓諸位兄弟有別的想法。可那也只是他們皇子間的爭鬥,跟宮妃無關,林夫人爲何要死?

太皇太后說:“我們大魏向來子貴母死,老三一向以仁厚著稱,你說他要成了太子,到底是讓他親孃死還是不死?”

太子默然不語,以父親的性情,必然不會爲了林夫人破戒。

太皇太后說:“她是個慈母,不忍兒子爲難,乾脆自己先求死。”

太子苦笑,他出生即喪母,若有可能,他情願不要太子之位,也要母親活着,而老三居然爲了這個坐視生母病死,他這心性也夠狠的。

太皇太后緩緩道:“你生來就有我幫你把什麼都備好,便是這太子之位你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如今可知有人爲了這位置連自己生母都不要了。”太皇太后總覺得太子性情太淡泊,生怕他真放棄這太子之位。這傻孩子哪裡知道自己不當太子,就只能下去陪他祖父。

太子仰頭對太皇太后說:“曾大母你別擔心,我一=定不會讓別人奪走我的太子之位,我不會讓你跟父親失望的。”

太皇太后心裡深深嘆息,她那是怕別人搶走孫子的太子之位,誰能搶走她孫子的太子之位?她怕的是拓跋曜想要廢太子,自己年紀大了,眼看現在身子骨越發不行,越發覺得自己時日不久,不能護他一輩子。她走了,這乖孩子孩子該怎麼辦?

陳留和謝寶珠離宮後,先吩咐下人將林夫人靈柩移到天龍寺,在那裡開設靈堂讓人來祭拜。也虧得魏國乃異族,後宮規矩不慎嚴謹,也沒有嬪妃不得外出的規矩,不少宮妃皆過來祭拜林季華,就是常年深居簡出的李夫人都出現了。陳留還是在李夫人生產前見過她一次,當時她氣色雖不是很好,但也還是個妙齡少女,可如今的李夫人卻讓陳留大吃一驚。

她穿着一身灰色的素服,滿頭銀絲、消瘦如枯骨,看着竟然比太皇太后還老。她手上鬆鬆垮垮的掛着一串檀香珠串,跪在林季華的靈前默默誦經,那熟練的模樣一看就是常年唸經誦佛的。陳留暗暗心驚,當初她問阿菀爲何要走,不等陛下回來時候,阿菀只說不想讓自己淪落到崔明珠、李氏的下場。

陳留當初多少有些不以爲意,崔明珠死是自己咎由自取,李氏又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她怎麼說也生了大皇子,享福的日子在後面,可現在看到李氏這樣,她只覺觸目驚心,她不禁望向了謝寶珠,家裡女兒中還是阿菀最聰明,所以她最後走了,走的那麼決裂,一點回頭餘地的都不給自己。

謝寶珠不知曾祖母爲何看着自己,她只對陳留微微一笑:“曾大母,靈堂布置得差不多了,你先去休息一會吧。”

陳留微微頷首:“你也不要太勞累了。”

“我年輕不怕累。”謝寶珠說,這是她當太子妃後第一次辦事,即便不算大事,她也要做到盡善盡美。

陳留也知這事是太皇太后對曾孫女的考驗,並未多勸,等靈堂徹底搭建好後,她先回廂房休息。

三皇子滿臉憔悴的穿着粗麻衣跪在母親靈前,他不知生母有意求死,只當她是得病而亡,他跪在母親靈前哭得不能自己,母親向來身體健康,怎麼一場風寒就這麼走了?這時身後傳來大皇子冷冷的聲音,“她爲你而死,你又何必如此惺惺作態。”

三皇子一怔,回頭看着滿臉冷漠的大皇子,“你說什麼?”

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4章 內宅瑣事第185章 生產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20章 回京城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46章 陳留教女第143章 風生水起(十)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52章 年前(二)第52章 年前(二)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65章 賞雪(三)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59章 生波(一)第89章 母女談心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90章 大赫連氏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62章 赫連鳳容第93章 暗中籌謀第66章 謝修尚主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114章 守城(六)第207章 謝寶珠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64章 賞雪(二)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66章 謝修尚主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4章 內宅瑣事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06章 逃奴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51章 年前(一)
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4章 內宅瑣事第185章 生產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20章 回京城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46章 陳留教女第143章 風生水起(十)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52章 年前(二)第52章 年前(二)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65章 賞雪(三)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59章 生波(一)第89章 母女談心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90章 大赫連氏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62章 赫連鳳容第93章 暗中籌謀第66章 謝修尚主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114章 守城(六)第207章 謝寶珠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64章 賞雪(二)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66章 謝修尚主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4章 內宅瑣事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206章 逃奴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51章 年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