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

李氏打從心底認爲表哥從裡面分一杯羹給他們是理所當然, 但多少還是有些忐忑,畢竟聽大兄說這是一筆大利潤。如果他們能拿到製糖的方子, 再也不用她時常問表哥要賞錢補貼孃家。李氏也是心裡苦, 一同入宮的五人, 就屬她家最窮, 別的貴人天天換新衣不說, 孃家還時常送財物進來補貼她們。

只有她孃家一貧如洗,不僅不能補貼自己,還要她時不時厚着臉皮問表哥討賞補貼孃家。表哥性情好, 她每次要他都會賞, 可是李氏也是要臉皮的, 怎麼願意一直開口討錢?孃家問她要十次,她頂多給個五次, 時間久了, 父親和大兄知道自己難處,就給自己出了這個主意, 李氏覺得還是孃家人最親自己,事事爲自己着想。

拓跋曜知道皇莊那間鋪子最近賺了不少錢,阿蕤的賬單已經送到他手上,還煞有其事的給他三七分成,他得七、阿蕤得三, 拓跋曜怎麼可能要她的錢?可是臭丫頭居然調侃自己, 說自己現在家大業大, 手頭沒點錢連給人打首飾的錢都沒有。

拓跋曜氣笑不得, 但他們也不是市井小民,沒必要一點小利推來推去,以後皇莊上出產的糖都給她一分利便是。糖的銷量在拓跋曜意料之內,他也猜到會有人會想要從中分一杯羹,但是他沒想到居然是李家按捺不住,拓跋曜若有所思,難道是自己對李氏寵愛,導致她恃寵而驕?

他很寵愛李氏嗎?拓跋曜深刻反省,他不就是中午多招了幾次李氏伴駕磨墨嗎?阿蕤陪自己用了五年午膳也不見她如此,始終恪守本分。他想養得恃寵而驕的人沒如此,反而隨意養得小玩意變成如此了?

拓跋曜失笑,“常大用。”他叫着常大用。

常大用立刻上前,恭敬的對李氏道:“李貴人請。”顯然聖人嫌李貴人煩,想要讓她離開,常大用是奴婢,不好趕貴人走,只能請貴人離開。

李氏不可置信的看着拓跋曜,“表哥你要趕我走?”

常大用暗想,聖人給你幾分顏面,你還真會打蛇上棍,就是崔五娘都不曾叫陛下表哥,只在私下相處時叫皇帝哥哥,明面上向來是叫陛下的。而李氏不分場合都喊聖人表哥,後宮那些貴人都等着看她笑話。他沉聲喝道:“李貴人,御前肅靜。”

李氏養在深閨,何時碰到過這種情況,一時間她忘了任何反應,只呆呆的看着常大用。常大用讓宮女進來扶着李貴人出門,好聲好氣的吩咐宮女好好照顧李貴人。但就算常大用態度極好,後宮也馬上知道李貴人伴駕被聖人趕出來了,因爲常大用根本沒隱瞞這件事。

等他回到書房,他眼觀鼻鼻觀心的站在拓跋曜身後,拓跋曜翻看阿蕤送來的賬冊,若有所思的問:“常大用,你看到糖鋪的收益會心動嗎?”

常大用撲通一聲跪下,顫聲道:“奴婢不敢!陛下饒命!”

拓跋曜哈哈一笑,“我又不是說你,我只是在問你,若你看到這麼多收益,你會心動想種甘蔗嗎?”

“會。”常大用肯定道,誰都貪財,他們寺人是無根無後之人,更貪財。這糖鋪要不是謝小娘子的,常大用肯定會忍不住想分一杯羹。

拓跋曜長嘆一聲,“果然阿蕤什麼都想到了。”當初謝知奉上糖方時,就讓拓跋曜謹慎推廣,也不要輕易將糖方外流,因爲很多人看到糖的暴利都會不顧一切的去種甘蔗。甘蔗要佔據耕田,還要消耗地力。謝知就怕權貴種植甘蔗太多,後期生產跟不上,導致甘蔗爛在地裡,最後傷到普通老百姓。

這年頭平民生活太苦,要是糖方宣揚太快,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謝知再三告誡拓跋曜,不可將糖方輕易告訴別人。她給秦紘的信也是如此,她相信他們是有分寸的人。

這也是謝知對宣揚後代新知識謹慎再謹慎的緣故,大部分都是自己自娛自樂。比如茶葉,她只自己喝,沒想過推廣,她怕自己推廣清茶後,把中華數千年的茶文化都蝴蝶沒了。直接點亮科技樹會導致很多後果,結果有好也有壞。

尤其是白糖這種暴利行業,人類自古爲了利益,做過多少不可思議的事?所以謝知第一時間就選擇告訴拓跋曜,讓皇權來干預人爲。在皇權時代,也只有皇權才能控制這一切。

拓跋曜起初不以爲意,但還是聽了謝知的話謹慎拿捏着糖方不許外流,沒想看現在李家的反應,就知朝中大臣肯定也有如此短視之輩,拓跋曜搖了搖頭,拿着糖方去太皇太后宮中。

崔太皇太后也接到白糖的消息,對這種晶瑩剔透的白糖很好奇,等拓跋曜將方子獻上,她眉頭微蹙,“如此簡單?”

“是的。”拓跋曜道,“煉糖方式不復雜,但是阿蕤說甘蔗會佔耕田,而且種了甘蔗後耕田容易出蟲,所以她也不敢多多種甘蔗。”

崔太皇太后暗暗嘆息,小姑娘怎麼不是自己家的?想到崔明珠、六娘、七娘,太皇太后就糟心,她們不是不好,但跟好的相比就欠缺了,也難怪皇帝心始終是偏的,她放下方子道:“陛下年紀也不小了,等立後後就該親政了,你覺得這件事該怎麼辦?”

“等同酒類,非官府許可,不得經營。”拓跋曜道,“且不許甘蔗佔據耕田。”

崔太皇太后搖頭,“不妥。”拓跋曜一怔,太皇太后說:“不許佔據耕田,你是讓豪門顯貴重開新?這樣不知又有多少普通良民田地被侵佔,充作新耕田種甘蔗。還不知有多少人會被豪強掠去做田奴,爲他們開闢良田。”太皇太后雖反駁了拓跋曜的話,但心裡還是很欣慰的,侄女沒教好,至少皇帝她教好了。

“大母聖明。”拓跋曜恍然,心中羞愧,他比不上大母,也不比不上阿蕤,他該更努力了,不能因爲有後宮就在後宮浪費光陰。李氏的事對他也是一個警醒。說來拓跋曜已經夠自制了,年少衝動的年紀,初得幾個如花似玉的侍妾,他不日日招幸,依然認真讀書,已經很讓宮內外衆人滿意了。

“我只是見的比你多,陛下年紀還小,可以慢慢來。”崔太皇太后勸慰拓跋曜說:“以後糖就像陛下說的,等同酒類,不許侵佔良田、中田,甘蔗種法先在皇莊鑽研幾年,等農人瞭解了再對外宣揚。”糖又不是鹽一樣的必需品,皇家就算吃上幾年獨食也沒人敢說話。

拓跋曜道:“大母,這些糖還是阿蕤給我的。”

崔太皇太后說:“你們到底是小孩子,行事不謹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阿蕤私下煉糖真能瞞上幾年?以後別讓她煉了,她的收益從皇莊裡分一成出去。”

拓跋曜大喜:“我替阿蕤謝過大母賞賜。”

“你是阿蕤什麼人,怎麼替她!”崔太皇太后笑罵道,“讓謝簡來謝恩還差不多。”

“她遲早也要入宮伺候你的。”拓跋曜笑着給太皇太后捏肩。

太皇太后斜了孫子一眼,他喜歡阿蕤,從來沒在自己面前掩飾過,用拓跋曜的話來說,我是大母的孫子,沒什麼好隱瞞大母的。太皇太后也知道這話頂多只有一半真心,可心裡也是歡喜的,她至少沒養個白眼狼出來。

她私心是希望他更親近崔家人,但是她也不能昧良心說,自己幾個侄女比謝知討喜,她只能藉口謝知太小,讓她暫緩入宮。其實崔七娘跟謝知一樣大,她都入宮了,謝知怎麼不能入宮?起碼也要等崔家女生了太子,太子站住了再說。

顯然謝簡也知道她的想法,私下跟她透露說,孫女年紀太小,她娘被尉遲氏嚇到了,捨不得女兒太早生孩子,想要孫女二十在入宮。謝知今年才十二歲,二十入宮還有八年。不說兩人分開八年,拓跋曜還記不記得謝知,就算對她始終情深義重,屆時宮裡妃子位置該站穩的也站穩了,崔家太子說不定也有七八歲了,她還擔心什麼?

所以崔太皇太后沒聽崔陟和華陰的建議,把謝知殺了或另嫁別人,一羣蠢貨!她是皇帝現在放在心尖上的人,殺了他除了讓皇帝一輩子記住她、一輩子記恨崔家,還有好處不成?另嫁別人更是笑話,拓跋曜是鮮卑皇帝,他還會在意君臣名分?就算漢人皇帝,私通臣妻的也不少見,這還抹黑皇帝名聲。

看着孃家這些糊塗人,崔太皇太后已放棄了,他們一輩子都好不了了。所以這些年崔太皇太后對拓跋曜越發好了,希望他將來能念着舊情,善待崔家。同時還逼着崔明珠幾人早日生子,趁着她還在,多教幾年太子,有了太子,崔家地位就穩固了。

至於崔家認爲的皇后,崔太皇太后從來不放心上,皇后算什麼?自古被廢的皇后還少?就崔家現在這樣,只有多生兒子纔是出路,皇帝可以殺一個兒子,總不能無緣無故殺幾個兒子。崔太皇太后也也不信,她教導出來的太子會像他娘一樣蠢,看皇帝多聰明。

拓跋曜也知道太皇太后的想法,她想要一個崔家的太子,拓跋曜不願在這方面同太皇太后現在較勁。他還不到二十,前面幾個皇子都是崔家女生的又如何?太子又不是立了就能繼位的。旁人都說拓跋曜家皇帝命不長。可是拓跋曜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祖輩沒有一個是因爲身體不好死的的,都是因爲外因暴斃的。

拓跋曜對自己有信心,他能陪阿蕤陪很久,就算阿蕤不生太子,養崔家太子又如何?太子是崔家女生的就親近崔家了?笑話!皇帝從來都是孤家寡人。至於謝家也不會是普通外戚之家,他們不需要靠皇帝母家來立足。拓跋曜慶幸,幸好阿蕤是蕭家公主,不然謝太傅肯定不會讓阿蕤入宮的。

拓跋曜也很享受現在跟阿蕤的相處,每日信件不斷,阿蕤信中說些生活小趣事,或者給自己畫幾副簡圖,送幾朵她自制的乾花之類的小玩意,她總能從小處尋找樂趣。兩人每月也有一兩次見面的機會,橫豎她還小,她入不入宮又有什麼區別?入宮說不定還磨滅了她的靈性。而且這沒良心的臭丫頭,恐怕巴不得不入宮,一個人在家逍遙自在。

第12章 誠意(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09章 守城(一)第207章 謝寶珠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267章 南樑(三)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64章 賞雪(二)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66章 謝修尚主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2章 誠意(上)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64章 賞雪(二)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05章 戰勝第20章 回京城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1章 到家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143章 風生水起(十)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14章 守城(六)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103章 敵襲(中)第150章 婚禮(下)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章 宮亂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07章 謝寶珠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3章 謝家往事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09章 守城(一)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04章 敵襲(下)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161章 生波(三)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34章 波瀾又起(三)
第12章 誠意(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09章 守城(一)第207章 謝寶珠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267章 南樑(三)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64章 賞雪(二)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66章 謝修尚主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2章 誠意(上)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64章 賞雪(二)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05章 戰勝第20章 回京城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21章 到家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143章 風生水起(十)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114章 守城(六)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103章 敵襲(中)第150章 婚禮(下)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章 宮亂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07章 謝寶珠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3章 謝家往事第67章 崔明珠懷孕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09章 守城(一)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04章 敵襲(下)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161章 生波(三)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81章 宮廷瑣事(三)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4章 暖閣敘話(上)第93章 暗中籌謀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34章 波瀾又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