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

謝知跟祖父談心完畢, 原本沉重的心情一下飛揚起來, 她對小叔笑道:“小叔, 小嬸是不是又有身孕了?祝你跟小嬸早生貴子。”

謝洵說:“你不是老說生男生女都一樣嗎?你怎麼也開始重男輕女了?”

謝知知道小叔有意逗自己, “生男生女都一樣的, 可小嬸希望生兒子, 我自要祝願她早日心想事成。”謝知討厭的是那種生女不舉, 或者把女兒當丫鬟差遣使喚虐待的父母,對小嬸這種疼愛女兒, 又希望生兒子的人都應該得到祝福,本來在古代女人不生兒子就沒出路。

“有你謝仙姬祝願,我們這胎一定是兒子。”謝洵說。

謝知:“……”說的她好像有言靈特異功能一樣。

謝洵用力的揉揉謝知的腦袋,感慨道:“阿菀是大人了。”他語氣有欣慰也有失落,小粉糰子已經不需要自己了。

謝知撒嬌的說:“我才十二歲呢, 沒有長大,小叔以後還要繼續疼我。”對祖父她要時刻表現自己已經是大人,對小叔完全沒有必要, 本來京城也就小叔一個無底線寵愛自己的人, 她纔不要小叔把自己當大人。

謝洵輕輕一笑, “好, 小叔以後一直疼你。”謝洵擡手又摸了摸謝知的小腦袋,謝知都滿十二歲了, 不能再有更親近的舉動。

“小叔, 小嬸有身孕, 房裡不能放盆栽, 所以我沒給她準備盆栽,不過我給孩子做了好些小衣服。”謝知說,她這次從道觀裡帶回來不少“仙花”送人,每個近親都有送,小嬸她也備好但還沒送過去,她怕小嬸太信自己搞的神蹟,真把鮮花放自己房裡。

時下給孩子準備的布料大部分都是絲緞,但嬰幼兒穿純棉衣服也不錯,謝知特地讓人精工細紡好些細棉布,讓人照着現代連體衣和襁褓的模式,給小孩子做了好多小可愛的衣服。每一件衣服謝知都親自摸過,確保沒有任何問題纔給放入禮物盒中。

“你小嬸一定喜歡,你給阿楠做的衣服她就很喜歡。”謝洵笑着說,他說生男生女都一樣是真心話,如果他能跟阿難生個阿菀一樣的女兒就好了。

“那我以後多做幾件。”謝知喜孜孜的說,她也覺得她給孩子做的衣服很好看。

謝洵說:“不用那麼麻煩。”

謝知道:“做衣服有什麼麻煩的,又不是我做。”她只負責技術指導。

謝洵莞爾,他都忘了自己這侄女長這麼大都沒拈過針。

謝知既然家裡每人都有送鮮花,也不會漏下拓跋曜,不過她也就往拓跋曜那裡送了幾盆,宮裡別人都沒送,畢竟鮮花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萬一有哪個宮妃花粉過敏,那她就是跳黃河也說不清。

謝知不送,拓跋曜卻想着給她送人情,從謝知送來的鮮花中選中一盆開得正好的牡丹,親自給崔太皇太后送去,太皇太后向來最愛牡丹花。

太皇太后看到拓跋曜送來的牡丹還詫異剛開春怎麼會有開花的牡丹?知道是謝知種的仙花,太皇太后道:“開的還不錯,只是這天下萬物,還是順應時節的好,違背時節的東西還是少弄爲妙。”

拓跋曜一聽便知大母對阿蕤有意見,他忙笑着給阿蕤打圓場,“大母,這也是阿蕤對你的一番孝心,得了好東西就給你送來。”

太皇太后說:“她要是孝心,就乖乖在家讀女誡,做女紅針黹這些女子該做的事,而不是整天拋頭露面,這成何體統?”

拓跋曜也不喜歡謝知拋頭露面,可聽到太皇太后如此說她,他心裡卻不怎麼高興,但面上卻不好表現出來,只對太皇太后笑道:“大母說得對,我一會就讓阿菀罰抄一遍女誡。”

崔太皇太后心中冷笑,一遍女誡?對謝玉蕤來說,頂多半個時辰的功夫,要換成後宮別的嬪妃做這種事,早被他打入冷宮,可他現在連女誡都捨不得她多抄。太皇太后對拓跋曜和顏悅色說:“她還小,做錯了事慢慢教就是,哪能說罰就罰?只是她將來到底是要入宮的,有些事分寸你要把握好,你看后妃美德她做到哪樣?”太皇太后也不稀罕謝知這遍女誡,她只陛下知道自己不喜歡謝知如此行事,太皇太后不喜歡謝知的理由也很充足,她認爲謝知不符合后妃美德,她是太皇太后,對宮妃候選人能否真正入宮有決定權。

崔太皇太后的話讓拓跋曜無言以對,自古后妃以貞靜二字爲首要美德,阿蕤行事恪守男女大防,兼之年紀還小,“貞”一字上無人可以指摘,但是“靜”她以前可以做到,現在卻跳脫得有些過頭,拓跋曜道:“她就是年紀還小,只知道淘氣,現在也知道自己失了分寸,我會慢慢教她的。”

太皇太后微微頷首道:“陛下親自教,我沒什麼好不放心的。只是陛下也不能太過縱容她,你若將來——”太皇太后頓了頓,意有所指道:“你總不想縱出一個霍後趙後出來。”太皇太后說的霍後是霍成君,趙後是趙飛燕,這兩個皇后都風評都極不好,只是這兩人跟謝玉蕤可比性不高,太皇太后更想說鄧綏,但思及鄧綏後來把持朝政,又跟自己有些像,崔太皇太后就沒提她,其實要是謝知不是這麼年少氣盛,她肯定是第二個鄧綏,不過天下何來第二個鄧綏?出生高門又能忍。

拓跋曜臉上笑容不變,但心中卻微微吃驚,他是有心要立阿蕤爲後,但這心事他從來沒有說過,而且立後要鑄金人,這是人力無法插手的,所以朝堂向來對太子重視高於太子。他沒想太皇太后會當着這麼多人面,直接說阿蕤將來要成爲皇后,她這是想讓借別人之手對付阿蕤?她對阿蕤的意見就這麼大?

就因爲阿蕤推廣的紡紗織布機?要是換了別人做這事,拓跋曜也懷疑她意在皇后之位,可阿蕤——他不止同她說過一次,他將來會立她爲後,她不會如此衝動,她會這麼做全因爲那些婦人。不過行事確實太過沖動跳脫,難怪太皇太后會如此反感她。拓跋曜心中微嘆,還是被自己寵壞了,看來要稍微冷上阿蕤幾天,拓跋曜並不想因阿蕤同太皇太后鬧翻,這對他沒好處,對阿蕤更沒好處。

太皇太后等拓跋曜離開後,問身邊的女官:“我讓你們找的人找到沒有?”

女官遲疑的說:“找到幾位備選,只是——”

太皇太后訓斥道:“只是什麼?說話別吞吞吐吐的。”

“只是那些小娘子容色和才華都不及謝小娘子。”女官苦笑道:“我們選得也都是高門貴女,光容貌能比得上謝小娘子的就沒有,才華的話不好說。”

崔太皇太后聞言一嘆,“是我太急了,你們把選中人的名字給我,我辦一場賞花宴好好看看她們。”崔太皇太后不想謝知入宮後,一直在給拓跋曜找代替品,左右不過是個美人,她另找幾個好的,有了新人,皇帝又能記住謝玉蕤幾分?

但是崔太皇太后始終無意或是有意忽略了謝知的獨一無二,全天下想要找出超過謝知的人真沒有,謝知很美,雖然各人審美不同,有人覺得夢露美、有人覺得赫本美,但這些人都不會否認這兩人都是美人,他們只是私心覺得自己偶像更美,這是人之常情。

而謝知巧就巧在,她有一張非常符合大衆審美的臉,謝知是最典型的漢族美人,她柳眉鳳眸、瓊鼻櫻脣、膚白如雪,頭髮、五官、身形、甚至手指都無處不美、無處不精緻,無論怎麼看都是士人心中走出來的顏如玉。且她舉止從容端雅,很多美人舉止端莊後就稍嫌刻板,顯得木訥不解風情,這不是這些美人真不解風情,而是礙於年紀太小,無法把端莊和從容完美融合,隨着歲月和富貴的潤浸歷練,這些美人舉止就會轉爲從容優雅。

而謝知沒有這樣的缺點,她一顰一笑都十分得明媚燦爛、靈氣逼人,舉止卻不覺輕挑,反而讓人越發覺得她言行端莊有度,哪怕謝知的有些禮儀並不是完全符合宮儀。即使自傲如太皇太后都不得不承認,謝玉蕤是天生的貴人儀態,按說謝家再好,也比不上皇家,謝家除了那位謝皇后,也沒別人能跟她比肩,莫非真有天生貴種之說?崔太皇太后輕哼一聲,她從來不信天生貴種,只能說謝簡那老小子對孫女花了大精力。

“容貌是一方面,還有才華,我們這次選種的小娘子,才華都很出衆,可比起謝小娘子就遜色不少。”女官說,雖然謝小娘子從來沒寫過詩詞歌賦,但從她寫的這幾本書的情況來看,謝小娘子的才華莫說在同齡人中,就是很多年紀比她大的人都比不上。

“她就在書畫方面有些天賦,你真當那三本是她寫的?”崔太皇太后不以爲然,完全不覺得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能一口氣寫三本書,謝家又不缺才子,還不會替她捉刀嗎?即使不是謝簡親自動手,也有謝灝、謝洵在。

崔太皇太后也沒想錯,尋常十一二歲的女孩子的確不可能寫出這麼三本書,但謝知並不是普通的十一二歲的女孩子,她前世自認字開始,她太公、太太就開始培養她閱讀習慣,從五分鐘開始,到後來的每天起碼一個小時,謝知從小到大光是讀書筆記就幾乎擺滿了一個小書架。

謝知並不是泛泛而讀,她對崇拜的人寫的文章,她都可以大段的背誦,她讀書時候閱讀量很大,工作後哪怕再忙,她情願早起一小時也要堅持每天的閱讀習慣,成功人的成就或許有很多種,但是他們通向成功的途徑都是一樣的,就是刻苦堅持,成功從來沒有任何巧合。

女官也贊同太皇太后的話,認爲謝知寫的三篇文章都是謝家人代筆寫出來的,“文章可以找人代筆,寫詩詞就不一定了,太皇太后不若舉辦個詩會,讓謝小娘子跟大家一起比比,等陛下知道她是找人代筆,也不會對她上心了。”

太皇太后道:“愚蠢。”皇帝會不知道她是找人代筆?他現在心思全被謝玉蕤佔據,要是自己真舉辦這詩會,在皇帝看來就是衆人合夥欺負自己心上人,他嘴上不說,心裡會舒服?還不如讓皇帝更忙些,轉移他對謝玉蕤的注意力。

拓跋曜並不知道自己馬上又有一大堆豔福涌來,他離開太皇太后寢宮就讓常大用去找謝知,讓她多抄幾遍女誡和太皇太后最喜歡《法華經》,拓跋曜纔不許謝知碰黃老、浮屠之道,現在又自打臉了,拓跋曜無奈的叮囑常大用,要謝知只一心抄經,不許沉迷浮屠之道。

常大用全程陪着拓跋曜,自然明白陛下根本不是懲罰謝小娘子,而是想讓她重得太皇太后的歡心,所以給謝知傳話的時候也儘量小心翼翼,生怕惹得小祖宗不開心。

謝知不開心嗎?她心裡的小人都在轉圈圈撒花了!她突然發現自己居然高估了自己在太皇太后心目中的地位,她還以爲太皇太后會迂迴對待自己,沒想她這麼光明正大的表現出對自己的不喜!這怎麼不讓謝知高興?

她以前真想多、想複雜了,她再得拓跋曜喜愛,到底只是一個沒入宮的宮妃,太皇太后能用女德來訓斥自己,已經很看得起自己了,她又不是拓跋曜的嬪妃,怎麼可能會用迂迴曲折的手段對付自己?她不喜歡自己就直接表現出來,謝知的身份還達不到她用手段對付自己。

謝知暗笑,霍成君和趙飛燕的例子不適合自己,要不是太皇太后心裡有顧及,她恐怕要說自己是呂后、鄧後吧?謝知目光轉暗,如果拓跋曜不想讓自己殉葬,謝知是想做鄧綏的,拓跋曜活着的時候跟他相知相許,若她先走一步,只要謝家不犯錯,她相信拓跋曜不會對謝家如何。若拓跋曜先走,她就當個好攝政太后,可惜拓跋曜連生存的機會都不給自己。

謝知只出神了一會,就立刻回神,暗自失笑自己總是胡思亂想,她能看出太皇太后不想做呂后,所以她纔會逐漸放權給拓跋曜,可這又是爲什麼?別說她不想崔家步呂家後塵,崔家跟呂家完全不同。

太皇太后也沒有殺拓跋家的皇子,拓跋曜就算後面清算,也不會對崔家趕盡殺絕,她一死,崔家沒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她爲什麼願意如此扶持拓跋曜?給崔家的留後路也不至於讓她如此行事,難道真是他們祖孫情深?謝知百思不得其解,在皇家談祖孫情也太匪夷所思,她也沒見太皇太后對天和帝有母子情。

第196章 奔喪(中)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52章 年前(二)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2章 流亡北朝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02章 敵襲(上)第197章 奔喪(下)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12章 守城(四)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90章 大赫連氏第65章 賞雪(三)第195章 奔喪(上)第78章 打拐(上)第92章 失態的秦紘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65章 南樑(一)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51章 分家(上)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267章 南樑(三)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114章 守城(六)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3章 誠意(下)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09章 守城(一)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113章 守城(五)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2章 流亡北朝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183章 造紙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06章 逃奴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02章 敵襲(上)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105章 戰勝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206章 逃奴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
第196章 奔喪(中)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252章 亂世起(三)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52章 年前(二)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2章 流亡北朝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02章 敵襲(上)第197章 奔喪(下)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12章 守城(四)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90章 大赫連氏第65章 賞雪(三)第195章 奔喪(上)第78章 打拐(上)第92章 失態的秦紘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65章 南樑(一)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51章 分家(上)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267章 南樑(三)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114章 守城(六)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3章 誠意(下)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09章 守城(一)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113章 守城(五)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2章 流亡北朝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183章 造紙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206章 逃奴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02章 敵襲(上)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26章 日常生活(上)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105章 戰勝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206章 逃奴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