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本宮之見,分明是許嘉嵐在賊喊捉賊,阿柔的性子本宮瞭解,就像你說的,她死斷然不會對那孩子下手的。何況瓜田李下,只要那孩子出上一點事,即便與她毫無關係,元項和府裡上上下下的人都會往她身上想。若是她或她身邊的人真有心要害那孩子,斷不會用這樣的法子,讓事情就發生在元項眼皮子底下。”吳王后道。
“娘娘,許司制到了。”玉蘭通報道。
“那小人是不是先回避一下?”童爲連眼皮都沒往珠簾的方向擡一下。
吳王后示意他退到一旁即可:“許司制是本宮信任的人,她與許嘉嵐也並非同母所出,反倒是和阿柔情同姐妹。”
童爲明白過來,退到一旁,客氣地給許嘉彤行了禮。
許嘉彤朝着童爲點點頭,又和吳王后請了安,擔憂地道:“可是項王府出了事?想必是三姐姐坐不住了,她就是這樣的人,如何能忍得住,當初她答應您,也只是權宜之計罷了。”
吳王后笑了笑,她知道許嘉彤和許嘉嵐之間的恩怨,自然不會覺得她們二人會站在一邊:“她知道本宮不會鬆口讓元項給她名分,就下了這樣的狠手,本宮要想息事寧人,就非得給她這個名分不可。她的心可真狠,連自己親生的孩子都不在乎,若是本宮不依她,她怕是要下狠手了。”
“娘娘,要不要臣女去項王府看看?”許嘉彤道。
吳王后正有此意,立刻應了:“玉蘭,你和許司制一道去。”她頓了頓,“恐怕這一回是攔不住了,王府良娣是不得不給她了,可是你們要讓她知道,在王府,她只能於良娣止步,將來,也希望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沒有更多了。一個人有適當的野心,是好的,就當是雄心好了。可若是太過,就是狂妄。”
許嘉嵐早晚會有名分,這一點吳王后在一開始就明白,只是吳王后所允許的,如今只是一個側妃以下的良娣,將來恐怕也會在四妃之下,沒有更多的了。
許嘉彤一路上都是長吁短嘆的,馬車裡,她好幾次看向玉蘭,欲言又止。
玉蘭自是知道她的心思,對當年之事又是少數幾個知情者之一,對她自然不一般,多少帶了些提點和討好的意思:“司制,宮中之事向來如此,進進退退,縱使貴爲王后,也不能全然的隨心所欲。項王妃是王室的兒媳婦,又哪裡能夠免俗?您是不知道,早些年在這後宮裡,比成妃得寵、張狂的妃嬪只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項王妃要是連這點小事都忍受不了,那她將來忍受不了的恐怕只會更多。”
“我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心裡難以接受罷了。若是這個人是我自己,我會忍耐,徐徐圖之,論成敗的永遠不是眼下,看誰能笑到最後纔是正理。只是牽扯到這件事的是項王妃,她或許是從小被王家保護的太好了……”有些話許嘉彤不適合說的太多,尤其是她和王柔之間已經不復從前,說的多,錯得也多。
許嘉彤是奉了吳王后懿旨來探望王柔的,可說到底趙元項纔是項王府真正的主人,許嘉彤於情於理都是要去見過他的。從前她對趙元項是遠着的,趙元項性子張狂,能遠着就遠着,可是自從她知道了他們之間還有那層關係,她又忍不住要規勸一二。
趙元項看見她來,豎着眉毛道:“你來得正好,那個賤婦竟然下毒,宏寧還那麼小,她居然下得去手。嘉嵐發現她的陰謀,看在她是王妃,不敢和她理論,她倒是好,先將嘉嵐禁足,還讓她的乳孃看管逼供,若不是看在她的身份上,本王早就要了她的命!”
王柔大概也發現了此事是許嘉嵐的苦肉計,想在趙元項發現之前問出真相,到時候人證物證俱在,趙元項縱使要偏幫,也只會無能爲力,大不了還是不給王柔好臉色罷了。卻不想許嘉嵐早有安排,趙元項不用須臾就趕了回來。
許嘉彤福了福身,笑盈盈地道:“這可是秋日,秋高氣爽,殿下怎生這麼大的火氣?殿下竟然爲了一個侍女,而怪責自己的王妃。您說是王妃娘娘下毒,可是查到了人證物證?”
“不是她還能有誰?賊喊捉賊,成何體統!”趙元項怒道。
許嘉彤依舊四平八穩地打斷道:“殿下且說,是否人證物證俱在?或是……臣女若猜的不錯,恐怕是隻有物證吧?”
趙元項被她堵得臉上通紅,卻也不得不承認道:“物證已然找到了,人證?她從來都記恨嘉嵐,中饋又是她掌着的,內眷裡都是她的人,若不是她,誰能下得了手。”
“殿下所言差矣,您所以爲的,正是別人想讓您以爲的,既然只有物證,那就算不得有了定論。若按臣女的想法,此事殿下切不可操之過急。這一來,就算此事真是王妃娘娘所爲,您看在她身後的王家份上,也不可如此對她,您捫心自問,難道您就用不到王家了?何況即便王妃是個單純愚鈍的人,竟然要用如此直白的方式陷害王孫,她不懂,難道她身邊的人就不懂了?您一面把她和她身邊的人想成大奸大惡之徒,又一面想着她們的手段如此低下,豈不是自相矛盾?”許嘉彤笑着質問道。
趙元項沒有聽進去,卻也收斂着沒有發作,冷笑道:“無論她做了什麼,你們都幫着她,不過是看在王家的份上,難道本王還要被王家壓制一輩子?”
許嘉彤沒有直接回答:“娘娘對殿下寄望甚深,殿下又怎會不知,不管事情最終能不能成,您既然有這樣的指望,就自然要忍常人所不能忍,何況這樣的事,生在天家,又是哪家哪戶沒有的?您若是這點事兒都不想忍,就索性做個富貴閒人好了。”
趙元項拉不下臉來承認,可到底聽進去了。許嘉彤微微一笑,她倒不是想看着他成事,無論如何,趙元慎都比他合適的多。可是既然他和吳王后有此一想,那不是正該凡事朝着那樣的方向盡己所能麼?
想要兒女情長,就什麼都不要爭了,學承業侯娶個心愛的人,四處遊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