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〇章 遷徙

在消滅“十字軍”主力後,尤洛浦的時局,實際上已變爲一場產能博弈。

這一點,方然自己並想不到,“盤古”則胸有成竹的安排下去,並不擔心被趕到西尤洛浦一隅的對手卷土重來。

原因是明擺着,當今時代,戰爭的勝負手其實在於:

哪一方實力明顯佔優,則無懸念,譬如現在的“紅軍”與“十字軍”便是。

1503年春,屯駐在中尤洛浦的兩支大軍,比較起來,“紅軍”的數量與質量並不顯著佔優,然而與後繼乏力的“十字軍”不同,GPL大區的軍工體系,正在以每月五十萬作戰單位的速度,向西線增兵,遠程火力貧乏的對手並無力阻止這一切。

照這種趨勢,西線的“紅軍”優勢會越來越大,何時蕩平“十字軍”,只是一個與全局少有關聯的次要項。

相比之下,北大陸中央地帶,戰鬥形勢則一天天變得更加惡劣。

從南方大陸洶洶而來,數量驚人的“伊甸軍”,多足機器人與自爆無人機,乃至楔形腦袋的履帶式電磁炮車,潮水般漫過輻射污染帶,一邊蒙受巨大損失,一邊持續向北推進,大有蕩平NEP、一統北大陸之勢。

面對空前強悍的敵軍,“紅軍”則步步爲營,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阻擊戰。

兵力匱乏,在西伯利亞的援軍到來前,原NEP大區內的“紅軍”,總兵力便只有1501年統計的四百餘萬,這一數字在1503年初已腰斬,不僅如此,若繼續消耗下去,幾個月便一定會全線崩潰。

區區2,300,000作戰單位,居然能頂住上千萬“伊甸軍”,這已經是奇蹟。

代價,則是東北太平洋區內的彈藥儲備,接近枯竭,防空體系也一天比一天龐大,大量資源被投入到國土防空領域,地面兵力便更加捉襟見肘。

這一幕,讓方然想起二戰時代,束棒斧條頓面對聯邦鋪天蓋地的轟炸機,不得已將軍工產能分配給防空武器,大量88mm炮的戰鬥壽命在防空作戰中消耗殆盡,最終在地面與天空中皆被擊敗。

東北太平洋區的情形,正於此彷彿,如果沒有西伯利亞大後方,結局恐怕也一樣。

早先從北大陸遷居到中大陸,這一次旅程,方然就策劃的聲勢浩大,多年未有而似乎淡漠了的死亡之恐懼,重上心頭。

離開NEP的地下掩蔽所,前往西伯利亞,一旦離開幾百米厚的岩層、黏土與鋼筋混凝土,大戰時代的個人安危,便不是那麼牢靠,爲此方然沒少動心思、做測算,最後才採納ASA提出的“PLAN_D”:

沿區內的地下隧道,隨機選擇一條路徑至白令海峽,在專門建造的阿拉斯卡水下基地轉乘特種潛航器,抵達對岸的水下基地後,再走地下隧道至目的地。

全程不見天日,規避唯一要提防的核彈威脅,整個行程着實耗資甚巨。

別的不談,單要渡白令海峽,幾百噸重的多組履帶超重型載具,與一條堪稱“永不沉沒”的裝甲運載艦,原本都已準備妥當,但,方然還是對0.0017%的反導系統攔截失敗概率,耿耿於懷,放棄了“PLAN_A”。

雖然不論自己,還是ASA,都不認爲其他割據勢力,有能力獲知自己的這一遷居計劃,但小心駛得萬年船總歸沒錯。

至於PLAN_D中的潛航器,也非萬無一失,不過,水下總歸還是安全些。

爲防禦可能出現的水下攻擊武器,譬如核魚雷,辦法比面對空時更穩妥,在航道兩側拉起若干道防護網,外加大量炮灰攔截載具便可。

事後統計下來,一次遷徙,消耗的資源竟超過兩千萬噸標準煤。

至於這花銷是否值得,“生命無價”,身爲阿達民而認識的十分深刻,方然並不在乎這一點。

現在看來,當時的這一決策還是很明智,如果“盤古”審時度勢,要GPL暫時放棄北大陸,自己也無需倉促遷移,平添諸多風險。

但是,阿達民可一人潛行,苟活於北大陸定居點內的民衆,則沒有這等便捷。

西曆1503年,就在西伯利亞風起雲涌,無數“紅軍”作戰單位自APOS奔流而出時,“伊甸軍”的攻勢也在加緊,前線戰鬥愈加激烈。

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是缺乏情報、還是認爲沒有必要,擁有大量遠程火力的“伊甸軍”並未着力封鎖白令海峽,而專注於打擊東北太平洋區的縱深,戰術彈道導彈成片飛越蒼穹,巡航導彈遍地開花,一時間,NEP區的“全產機”遭遇重創。

相比於頻繁遇襲的APOS節點,民衆定居點,顯然被AMA之管理員判定爲“無價值目標”,而暫時得以倖存。

不過,方然卻很清楚,一旦“伊甸軍”鐵蹄踏入,這些定居點頃刻便會成爲墳墓。

民衆的性命,在這時代,對一位手握強人工智能的阿達民而言,委實無足輕重,轉移人口也需要時間、資源,並不划算。

留下民衆,讓其在定居點內等死,可以這樣做嗎,當然,“盤古”的建議如此。

而身爲決策者,方然也確乎沒一點心理負擔,他並不認爲這種事,會讓自己此前的諸多努力付諸東流,反正犧牲NEP,中大陸上也還有文明殘存。

相反,在決定怎樣做時,他選擇讓ASA來簡單評估一下。

進而,得出與“盤古”並不盡一致,因此而未必準確、卻相對合理的結論:

留下NEP區的民衆,相比於將其轉移到西伯利亞,的確會額外承擔一些資源消耗,但,考慮到“伊甸軍”奪取定居點後,必定將全體民衆“回收利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資敵,還是運走更妥當。

生命,何其寶貴,在管理員眼中,則只是權衡利弊時的砝碼。

儘管如此,對蓋亞淨土大區的兩千多萬民衆而言,這仍然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決定將NEP區的民衆盡數轉移,接下來,“盤古”開始方案規劃,下達過命令的阿達民則在控制室裡呆坐片刻,他在琢磨些其他的念頭。

“盤古”渾不在意,或者說,功能上並沒有這一條,但身爲阿達民,基於對“同類”的深刻理解,方然在揣測,當“戰線北側之敵正在撤離民衆”的消息,傳到AMA大區管理員的耳中,彼人又當作何感想。

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五〇三章 治療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十五章 核酸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九十章 對策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十七章 嬗變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二七二章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三八〇章 度日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一七八章 差距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六十章 凱恩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八二四章 復仇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六七九章 失去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十六章 概率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三二九章 透明
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五〇三章 治療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十五章 核酸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五五三章 氧分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九十章 對策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十七章 嬗變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二七二章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三八〇章 度日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一七八章 差距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六十章 凱恩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八二四章 復仇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六七九章 失去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十六章 概率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三二九章 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