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太常寺卿、現江蘇巡撫楊令德聽在耳裡,心裡卻是另外的想法。
他做太常寺卿之前,在靜海做過一任地方主官。
不過靜海的情況與江蘇完全不同。
靜海是新納入的疆域,主要任務是穩定安全。
江蘇是大明財賦重要承擔者,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
朱翊鈞說的這些稅賦,楊令德和在座的其他巡撫、布政使和左右參議一樣,都非常清楚,而且心裡都流口水,垂涎不已。
這些稅收,都是內閣通過直屬管理的稅政系統,從各省收上去的。
尤其是江蘇、浙江和滬州,三地的關稅、工商稅佔大明前五甲。
全部給內閣收上去,一分錢都沒留下。
然後在每年的預決算裡,還回一部分。
這怎麼夠!
打發叫花子嗎?
現在皇上終於鬆口,願意讓內閣和布政司分稅,兩者按比例分配這些稅收。
這是大好事啊!
只是分配的稅種,以及具體比例一直爭論不休。
地方肯定是分配的稅種越多越好,比例越高越好。
內閣卻恰恰相反。
二八分,三七分,六四分,五五分,各種比例草案都有。
田賦不分。
這個地方沒有什麼意見。
現在糧食不值錢,田賦以糧食形式分給地方,拿着也沒用。
現在大明的田賦被以戰略儲備的形式,保儲在糧食局的各大倉庫裡,每年確保安全數字,然後納新出陳。
每年有大批到期的陳糧賣給飼料廠、酒廠.
糧食局不僅是都察院重點盯的地方,也是貪污案爆發的重點災區,每年都要爆出好幾起大案,內外勾結,貪墨糧食,私自販賣,以次充好。
嚴重的如萬曆四年,淮安糧食局出現陰兵過境,借糧就食;萬曆六年襄陽糧食局出現火神降罪、火龍燒倉.
這些鬼把戲都被一一識破,犯案的大小官吏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
雖然問題不斷,但是朝野上下一致認爲,明朝目前的糧食制度,是歷朝歷代最廉潔高效的.
楊令德這地方大員對田賦沒有興趣,至於關稅心裡也清楚,估計連湯都喝不多少。
因爲關稅除了是內閣重要的收入之外,還需要養強大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需要支撐大明龐大的海運。
沒有他們,就沒有大明的自由貿易,沒有自由貿易,就沒有金額如此驚人的關稅。
關稅是內閣和海軍、海軍陸戰隊以及海運勢力的禁臠。
後面站着少府監、內閣、海軍部和海軍陸戰隊都司,還有幾家海運社、銀行、保險社、船舶製造局,還跟棉布織造局、機器製造局、煤鐵局關係密切
勢力龐大,實力強勁,又非常團結,各省布政司很難跟他們搶肉。
楊令德等地方大員,盯的是工商稅和鹽茶酒糖專賣稅。
這些稅收都是從各地企業和百姓身上徵收的,必須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十幾位地方大員們,屏住呼吸,按捺心情,靜靜等待朱翊鈞宣佈分配結果。
“田賦你們肯定不感興趣,就算分給你們,也會想方設法推掉,就像嘉靖和隆慶年間,戶部發俸祿時的那些折物,避之不及。”
朱翊鈞開始說到重點。
他舉的這個例子,在座的都知道。當年戶部尚書高拱因爲國庫窘困,無奈之下行折物,又被底下人給坑了一把,折上加折,結果逼死一位京官上吊,逼出朝陽門五義.
衆臣輕輕地笑了。
“關稅你們不要想,內閣是怎麼也不會分給你們的。王子薦說,關稅要是分給地方,他寧可帶着內閣六部諸寺辭職。”
王一鶚的脾性和張居正不同。
張居正雖然強勢,但多少帶了溫文爾雅。
王一鶚就不同,他更加剛烈。
帶着內閣辭職之事,說得到,也真做得到。
“現在只剩下工商稅和專賣稅,內閣願意跟地方分配。
目前得出的方案是工商稅裡,商品增值稅,內閣佔八成,地方佔兩成;經營稅,內閣佔六成,地方佔四成。
專賣稅,鹽稅內閣佔六成,地方佔四成;糖酒茶稅內閣佔七成,地方佔三成;菸草稅,內閣佔九成,地方分一成.”
地方大員面面相覷,其它的都好說,菸草稅爲什麼只給我們分一成啊!
那可是大頭啊!專賣稅裡,鹽糖酒茶稅加在一起都抵不上菸草稅。
這麼肥的稅種,居然只給我們分一成,打發叫花子啊!
看着地方大員的眼神,朱翊鈞知道他們心裡忿忿不平,換做自己肯定也如此。
他繼續說。
“這是內閣初步擬定的方案,朕也知道,你們肯定不滿意。
沒關係,朕這次南下,除了巡視,也是來當和事佬。內閣有內閣的訴求,地方有地方的苦衷,朕站在中間,幫你們調解折中。
都是朕的子民,你們應該能相信朕吧。”
衆臣連忙應道:“臣等絕對相信皇上,定能秉公持中。”
我們能說什麼?
“現在我們君臣坐在一起,說說你們的訴求,朕就在這裡,親耳聽聽,看看你們的訴求合不合理。
如果合理,朕一定會堅決支持你們。
卓吾公,你先來說。”
朱翊鈞先對李贄客氣地說。
李贄此前是南京大學校長,一手把南京國子監建設成大明第三所新型大學,新學的堡壘。
現在被補進資政學士,遷任應天府尹。
但是朝野上下都知道,卓吾公是新學大宗師,他只是一位大思想家,在治政方面並不是行家。皇上遷任他爲應天府尹,只是坐鎮在南京,好讓新學在文華鼎盛的江南繼續推行。
具體的政務,由少尹處置就好。
應天府只有南京江寧上元兩縣,江南的句容、溧水,江北的江浦、六合,合計六縣。面積比順天府小得很多,人口也少一半。
事少位重。
李贄也清楚自己的定位,捋着鬍鬚笑着答:“皇上,臣建議還是讓鳳鳴先說吧。
江蘇是東南翹首,每年賦稅在大明舉足輕重。”
朱翊鈞轉頭對楊令德說:“好,鳳鳴你先說。”
“皇上,諸位同僚,正月資政局全體會議上,皇上提出全國治政優化改革要抓大放小。
什麼叫抓大放小,皇上在會議上也解釋得很清楚。
總的方略由皇上提出,在資政局和朝議局充分討論制定。
然後大的方略由內閣和少府監來實施,再次一點的方略由布政司執行,重點在於建立區域經濟產業。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布政司需要改變職責。國朝太祖皇帝定製,布政司的職責是朝廷有德澤、禁令、承流宣播,下達於有司。
承上傳下。
更多的是傳達執行,以及上稟下情。
現在不同,在執行資政局和內閣的經濟建設以及其它政令外,還需要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制定工農商振興計劃,完成本區域內的經濟產業建設”
朱翊鈞連連點頭。
楊令德理解得非常不錯。
在自己的設計中,省一級的布政司確實要承擔本省的經濟建設決策。
現在經過十年的萬曆新政,大明的工業革命已經火燒燎原,工商農蓬勃向上,堅實的基礎已經打得非常紮實。
現在進入新的建設階段,就要“精細作業”。
內閣制定的經濟建設規劃,都是站在全國的高度。
現在各省的經濟計劃必須立足本省,從自身實際情況考慮去制定和實施。
說白了,就是央企和省企要專注和深耕各自領域,進行有效互補。
央企由內閣和少府監管理,省企就要由布政司進行佈局和管理。
這纔是朱翊鈞精心構思,把財權下放的重要原因。
現在楊令德把這個原因很委婉地點明,也開始闡述起他們身爲地方主政官員的訴求。
“既然把一省的經濟建設交給布政司,那我們肯定是希望手裡的糧草彈藥,多多益善。
沒錯,江蘇每年的稅收很高,按比例算下來金額肯定是不菲,比安徽,比山東,比湖廣要高得多。”
衆臣連連點頭,說得沒錯。
楊令德繼續說:“分配的稅收多,可用錢的地方也多啊。我們人口多,那麼要修的道路、橋樑、學校和醫院也要多。
這些民生機構都是按人口比例來定的,內閣是要檢查的,不達標我們江蘇是要被通報批評,仕途要受影響的。
那麼修建這些設施要不要錢?以前內閣是全包乾,現在開始分稅給我們,肯定要把這塊包袱甩給我們。”
潘應龍笑着答道:“沒錯。
按照正月資政局通過、皇上御批的新的財政改革草案,除了直屬禮部的高等院校,部分模範中小學,以及禮部和其它各部直屬重點醫院,其餘的省屬高等院校、大部分中小學校,以及各級醫院,原則上由省財政負擔。
當然了直屬內閣各部寺中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內閣各部寺還是會列入預算,包乾給錢。
部分省份,內閣會給予民生補貼,不用擔心。”
楊令德雙手一攤,“我沒說錯吧。”
衆臣響起輕輕的笑聲。
朱翊鈞、徐貞明等人也笑了。
張四維臉上浮現着跟其他人一樣的笑容,心裡卻在嘀咕着。
這個楊鳳鳴不愧是做過太常寺卿,經常接觸皇上,把皇上的脾性摸得很清楚。
這種會議上,就一定要大膽地把問題擺出來,不要怕當“刺頭”。
你擺出來的問題越多,引發的討論越激烈,說明你深入思考,勇於任事,敢於擔當。
皇上反而會看重你!
後生可畏!
楊令德繼續說:“既然把本省的經濟建設任務下放給布政司,按照內閣的秉性,肯定不會放任不管,肯定有考覈的吧。”
潘應龍看着他點點頭:“沒錯,肯定有年終考覈。”
“那就沒錯了,江蘇經濟條件好,經濟建設的考覈標準肯定定得高。
朝廷和內閣對江蘇寄予厚望,我們很自豪,可是壓力也很大。
完不成怎麼辦?
總不會一句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就能打發吧?
可是我們要完成內閣制定的考覈任務,除了全力以赴,沒錢能行嗎?
不行!
錢少能行嗎?
也不行!
所以我們江蘇的意見是,給我們加擔子,增任務,我們欣然接受,這是我們做臣子,主政一方的責任。
但是相應地要把糧草彈藥給足,不能讓我們赤手空拳去拼搏。”
楊令德說完,衆臣不由自主地熱烈鼓掌。
不愧是做過太常寺卿,這話說得真漂亮。
掌聲中,大家忍不住看向中間上首正坐的朱翊鈞,期待他的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