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

“先生,你說這些個泄泄沓沓的賤儒們,最害怕什麼?”朱翊鈞實在是對這些個賤儒煩不勝煩,一個彗星都能叨叨一個月的時間,他們不嫌累,馮保畫×的手都很累,可是朱翊鈞必須每一封奏疏都要過目。

“被替代。”張居正眼睛微眯,平靜的拋出了一個答案,張宏手中的大蒲扇都差點沒拿穩給扔出去!

馮保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冷戰,他不由得想到了五年前正月十九那天,張宏胳膊上帶着血,被任命爲了乾清宮太監的那一天,被替代,是一種極爲可怕的威懾力,至此馮保終於確信了,西山襲殺案就是瞄着張居正來的,看看張居正都教了小皇帝些什麼東西。

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和縉紳們,爲何要恨張居正,張居正是真的可恨。

“先生,真的是厲害啊!”朱翊鈞靠在躺椅上,情不自禁的給張居正豎起了大拇指,這個張居正,真的是人狠話不多,一句話把賤儒爲何敢騎着皇帝的臉輸出,講的明明白白。

張居正看着朱翊鈞搖頭說道:“陛下,臣也就是在祖宗成法上,稍微修修補補,讓縉紳們可以被替代,得陛下親自來,臣不能動手。”

“先生,詳細說一說?”朱翊鈞對這個很感興趣。

賤儒,一個皇帝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問題,朱翊鈞必須要找到對付他們的辦法,現在張居正活着,無論是物理性質的活着,還是政治性活着,張居正仍然活着,天下羣臣士子們害怕張居正,還不敢造次。

如果沒了張居正,朱翊鈞又該如何面對這些賤儒呢?

張居正靠在躺椅上,這是太醫院的陳實功和李時珍搞出來的新的人體工程學的躺椅,朱翊鈞是來西山取經的,當然也是來學習的,自然是怎麼舒服怎麼來。

他的手指在桌子上不停地敲動着,這個話題很寬泛,其實又很具體,要講明白,需要梳理一番,組織好語言,防止皇帝聽迷糊了,或者理解錯了他的意思。

朱翊鈞也不急,看着漫天的星辰,尤其是那顆帶着掃把尾巴越來越明顯的彗星,思索着張居正說的可代替。

張居正醞釀了很久才說道:“陛下,貞觀十二年,已經坐穩了江山、放眼望去再無敵手的唐太宗文皇帝下詔,令吏部尚書高士廉、黃門侍郎韋挺等人編纂《氏族志》,高士廉等人遍責天下譜諜,質諸史籍,考其真假,辨其昭穆,第其甲乙,褒進忠賢,貶退奸逆,將氏族分爲九等。”

“以博陵崔氏第二房爲第一等士族。”

“唐太宗看了就很不滿意,特意下詔,以皇族李氏爲第一等,外戚長孫氏爲第二等,降博陵崔氏爲第三等。”

“但是唐太宗死後,博陵崔氏第二房被冠以天下士族之冠。”

“唐太宗武功赫赫,遍數歷代皇帝之中,無出其右者,可是即便以唐太宗之能,也只能下詔干預,唐初的士族世家之能,仍然令天下側目。”

“門閥,一個從東漢開始,一直到唐末,極爲活躍的、權重極高的貴族門閥政治。”

張居正說起了在歷史上,一段長達數百年的可怕統治力量,士族門閥。

唐太宗的武功已經是皇帝之中的天花板級別的人物了,即便這樣的開闢雄主,面對門閥的時候,也只能爭搶一個面子,唐太宗知道門閥威脅着他的至高無上,但是他處置不得。

想要修葺一下家宅,卻要砍掉柱子,唐太宗做不出來這等事,所以他只能挽尊一下。

唐太宗完全可以做到把這些門閥殺的一乾二淨,可是殺乾淨之後,怎麼辦?扶持新的門閥,就是在做無用功。

“陛下,吏治的核心是什麼?”張居正怕自己說的不夠明白,皇帝沒聽懂他到底在表達什麼,所以纔開口問道。

“完全的對上負責。”朱翊鈞沒有任何猶豫的回答道。

這就是帝制的核心制度設計,自秦始皇開始的帝制,其核心就是保證完全的對上負責。

所有的制度設計,都是圍繞着對上負責進行的。

要保證完全對上負責,保證上層建築的組織度,保證下層的無組織。

門閥就是這個維繫無組織度,對下層進行朘剝打壓的劊子手,而皇帝就是門閥們利益的代言人,從皇帝手中獲得種種特權,利用組織對下層的個人進行絕對的碾壓。

在這個權力的遊戲裡,門閥從朝廷或者說從皇帝手中獲得的司法、稅賦等等特權,就是他們維持江山穩定的勞動報酬。

一旦皇帝開始動手清理門閥的時候,就會變成昏君,天下罪之,換一個利益代言人就是,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居之。

朱翊鈞已經全然理解了張居正到底在說什麼,門閥政治,其實皇帝就是最大的門閥,連李世民都想要皇帝李氏是天下第一世家。

如果皇帝做不到是最大的門閥,那就會被換掉。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朱翊鈞想起了劉禹錫的《烏衣巷》,說的是王家和謝家堂前的飛燕飛入了尋常人家,其實就是說在魏晉南北朝時候,在朝中舉足輕重的王氏和謝氏逐漸沒落,他們家的女兒開始嫁寒門,寒門也有門第,而不是普通百姓。

但是王氏和謝氏的沒落不代表着士族門閥已經走入了窮途末路之中。

像清河崔氏,終唐一朝,就出了十二個宰相,而博陵崔氏出了十六個宰相,七姓十家在大唐的政治活動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幾乎壟斷了整個唐朝政治和權力。

張居正繼續說道:“士族,是兩漢豪強逐漸演化而成,豪強的士族化,在東漢時達到了頂峰,東漢末年的三國亂世,盛世王權在頻繁的亂戰中,步入了低谷,東漢末年,可謂是:官僚世家盤根錯節,地方豪右武斷鄉曲。”

“世入建安,天下四分五裂,士族在亂世中開始蓬勃發展,皇權的淪喪受到的最大沖擊,不是士族,而是宗教,黃巾以道爲號,孫恩、孫泰借五斗米教起事,北魏僧侶起事更是屢屢,宗教的崛起,衝擊着萬民輻輳於皇權,皇權被宗教威脅,皇權只能向士族聯合,九品中正制就是聯合的契約。”

“將一家物與一家,改朝換代熟視無睹,腆事新主不以爲恥。”

“魏晉南北朝,中國至暗之時,最爲無恥的時代。

張居正講門閥,沒有講的那麼詳細,他就是個綜述,真的要說清楚這段,沒有個上百萬字,是完全說不清楚的,張居正介紹的是歷史大勢,比如他就沒提到西晉末年,兩代皇帝被匈奴俘虜,衣冠南渡,半壁江山割讓等等。

張居正很瞭解這段歷史,越是瞭解,越是覺得魏晉南北朝,是最無恥、最荒誕、沒有一絲美好的時代。

“門閥政治的終結,世人常常說是黃巢殺的乾乾淨淨,徹底終結掉了門閥。”朱翊鈞看着漫天的星辰說道。

“非也。”張居正並不贊同這個觀點,門閥在東漢末年有着其先進性,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門閥在整個江山社稷之中,負面作用越來越大,這些個士族,奴婢千羣,徒附萬計,部曲無算,彼此征伐不斷,這就造成了五代十國的黑道政治格局。

張居正不喜歡兩宋,但是他很喜歡宋太祖趙匡胤,因爲宋太祖終結掉了五代十國的黑道政治,讓天下重新變得有序起來,如果要劃分的話,宋太祖應該劃分到五代十國去,而不是南北兩宋。

趙二搞出什麼祖宗成法不可變,直接就把趙大一輩子的革故鼎新給破壞掉了,兩宋的大宋,不是趙匡胤的大宋,而是趙二趙光義的大宋,所以兩宋的恥辱和悲劇,很大程度上,趙大不背鍋。

“陛下以爲,當下大明朝最公平的是什麼?”張居正選擇了詢問,而不是直接回答。

“科舉取士。”朱翊鈞思索再三,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大明最公平的事兒,只有科舉了,尤其是在朝堂清明,科場舞弊現象不是那麼劇烈的時候,科舉就是大明最公平的事兒。

萬曆二年、萬曆五年的科舉,都是張居正負責,所以朱翊鈞並沒有見識到科舉舞弊的破壞力,萬士和曾經講過正統四年主考官裴綸因爲不肯同流合污,不肯讓科場烏煙瘴氣,被逼致仕的故事。

“消滅門閥的便是科舉。”張居正頗爲感慨的說道:“門閥世家是如何維持自己超然的地位?金錢?部曲?都不是,憑藉的是對政治權力的壟斷,唐時,大唐的中樞,七姓十家完全佔據,寒門少之又少。”

“那麼門閥世家,又是如何做到對政治的壟斷?”

“僅僅是依靠着祖墳冒了青煙,出了一個高官之後,出了個文豪,弄了個書香門第,這不是算是世家,世家最核心的便是家學,門閥世家掌握了對知識和對知識解釋的壟斷,形成了對政治權力的壟斷,進而維持自己的超然地位。”

“所以,消滅門閥的從來不是朱溫也不是黃巢,而是科舉制度下催生出來的無數地主縉紳,這些地主縉紳逐漸代替了門閥在政治中的地位,成爲了皇帝的打手,從至高無上的皇權中獲取了特權作爲勞動報酬,保證百姓們不會組織起來,揭竿而起,顛覆朝廷。”張居正剖析了門閥政治的核心要義。

“朕明白了。”朱翊鈞吐了口濁氣,點了點頭說道:“朕討厭賤儒,是因爲賤儒在門閥化,動不動就說自己是詩書禮樂簪纓之家,佔着半縣的土地,形成了門閥,威脅到了朕的地位和權力,所以朕厭惡他們。”

張居正看着朱翊鈞,帶着無限的感慨說道:“嘉靖三十五年,臣從湖廣方外山人,再次回到了朝堂,告訴世宗皇帝,天下困於兼併,但是已經被囚禁在了西苑的世宗皇帝,心中的壯志已經被反反覆覆的失望磨滅成爲了絕望。”

張居正對世宗皇帝的認識,也是不斷變化着,在剛剛中式成爲了進士的時候,他也義憤填膺,天下未平,風雨飄搖,道爺你怎麼忍心在西苑裡一心修道?

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張居正對政治理解的不斷加深,他發現,道爺大抵是被囚禁在了西苑,而不是真的一心向道,垂拱無爲而治,否則海瑞那道治安疏到御前的時候,海瑞就已經死了。

“天下困於兼併,兼無可兼,並無可並,這些地主縉紳們,已經變成了實質上的門閥,因爲他們已經壟斷了對知識和對知識解釋,進而壟斷了政治權力,他們佔據了天下大部分的土地,皇權被束縛在了小小的四方城裡,寸步難行。”朱翊鈞完全聽明白了張居正的意思。

縣衙裡的書吏現在是舉人或者生員充任,而這些地方的舉人和生員,莫不是這些士族家中所出,地方權力被已經蛻變成門閥的士族們所壟斷,而朝廷的權力也在緩慢的發生着固化,這些出身豪奢之家的進士們,在朝廷鼓譟風力輿論,影響朝廷的決策。

這就是當下大明的困局,萬曆初年,是大明最後的機會,如果無法把握,大明就會死亡,只不過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掙扎而已。

“陛下,考成也好,清丈還田也罷,其實都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能治本的只有陛下。”張居正十分懇切的說道:“消滅門閥的是縉紳,消滅縉紳的應該是什麼,這纔是陛下要思考的問題,縉紳最怕的就是被替代。”

張宏和馮保互相對視了一眼,皇帝和太傅討論的內容,實在是有些讓兩個人心驚膽戰,一個敢教,一個敢學,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

張居正對大明的病症和問題所在一清二楚,而且真的能拿得出方子來,而且還把這手看病的功夫,完全教給了皇帝陛下。

朝中沒有一個人會跟皇帝討論這些問題,皇帝的皇權權力構成和基石,以及縉紳逐漸門閥化的根治之法,對於政治制度設計,那不是僅僅只有膽量就可以做到。

呂調陽、王崇古、馬自強、申時行、譚綸、海瑞、王國光、萬士和等等,都不會就這些問題跟皇帝討論,甚至告訴皇帝權力的遊戲,核心的規則和破局之法,有的時候,也不是朝臣們沒有恭順之心,不肯責難陳善,而是這些問題,朝臣們其實都沒想過,因爲沒有立場去想。

張居正之所以想,因爲他當國,在丁憂之前,他一直是實際上的決策人,所以他會如此思考。

“嚐嚐這個大碗茶。”朱翊鈞讓人拿來一個水壺,倒了兩杯茶,大碗茶,就是朝陽門外草市的那個味道跟馬尿一樣的大碗茶。

但是朱翊鈞的喝法是加冰塊,馮保夾了冰塊到大碗茶裡,稍微涼一涼,而後朱翊鈞便一飲而盡。

張居正其實不擅長品茶,他喝了一口,眼前一亮,冰涼感壓制住了紅糖的雜質的苦澀和鹹味兒,味道極好。

“國窖也。”朱翊鈞對這種飲品非常推崇。

“這其實是次輔王崇古永定毛呢廠的涼茶,去年夏天熱死了三個人,大司寇被彈劾苛責小民興利,陷入了極大的輿論危機之中,今年又弄了這種加冰的大碗茶,從熱嗷嗷的羊毛清洗工場裡走出來,喝一碗這個茶,神清氣爽。”朱翊鈞說明了關於大碗涼茶的起源。

王崇古搞出來的,怕熱死人,每過兩刻鐘就把人叫出來喝一碗,落落汗再回去繼續上工。

今年的永定毛呢廠一個人都沒熱死。

王崇古是爲了自保,但是無形中提高了匠人們的待遇,縉紳們畏懼被代替,那麼匠人這個集體,是否可以代替縉紳,還需要實踐去證明。

至少眼下,王崇古一直在履行着自己的承諾,踐行着安置流氓疏。

“已經深秋了,陛下還是少飲爲宜,尤其是冰塊。”張居正對這種涼茶非常讚賞,可是已經深秋,皇帝爲了龍體,也不應該多飲了。

熟悉的嘮叨,張居正管的很寬,什麼都管。

朱翊鈞和張居正說起了新的內閣成員,一共四個人的內閣,首輔次輔兩個閣老,防止呂調陽獨木難支。

朱翊鈞其實不喜歡呂調陽,因爲呂調陽沒有自己的意見,廷臣們廷議出什麼來他就寫什麼;他也不喜歡王崇古,因爲王崇古是僭越臣工,雖然現在大家合則兩利,但是指不定哪天就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拼個你死我活了;朱翊鈞也不喜歡申時行,萬士和是隨風倒,而申時行是沒有立場,他是兩頭都不想得罪,兩頭都得罪的人。

這也就是朱翊鈞看着張居正大殺四方,眼光太高了。

就上面這四位,雖然不敢說和高拱相提並論,但是那也要比徐階要強上數倍,至少這幾位沒有在死後被查出來侵佔了幾十萬畝的常田,沒有營建大別墅,也沒有縱容家人爲禍鄉里,在個人道德上,這四位比徐階要強,在治國能力上,那也要比徐階強。

徐階最大的功績就是倒嚴嵩父子,還搞死了胡宗憲,這功過實在是不能相抵。

海瑞就從來不覺得徐階倒了嚴嵩父子,分明是嚴世藩索賄到了裕王府,才讓道爺動了真怒,否則聖眷仍在,嚴嵩父子能倒得了?

入了朝之後,海瑞更加確信這一點了,因爲正二品的廷臣,連皇帝處置起來都極爲棘手,自己不犯錯,根本就不可能倒,所以,海瑞更加確信,嚴嵩父子是自作孽不可活。

朱翊鈞一直跟張居正聊到了深夜,纔去休息,次日四更天就起牀,打算悄悄溜走,省的耽誤張居正休息,奈何他剛起牀,就看到張居正恭候,請皇帝用了早膳。

離開的時候,朱翊鈞很失望,因爲無事發生。

希望下個月的時候,能發生點什麼事兒。

金秋九月,遠在長崎的徐渭收到了朝廷任命狀,任命他爲長崎總督區總督,總督戎事政務,便宜行事。

徐渭對這份任命,十分驚訝,差點下巴都驚掉了,他還以爲是孫克毅,萬萬沒料到自己纔是總督,海外總督自己建總督府,至於總督府的規制,和大明諸府類似,可以自己招募幕僚充任三班六房,這就是給了徐渭自由裁量權。

這是一份欽定的任命,皇帝舉薦。

徐渭完全無法理解小皇帝的思考方式,他這個對朝廷懷恨在心之徒,怎麼就當上了長崎總督了?

徐渭放下了六分儀,對着孫克毅說道:“長崎,北極出地高度32.75°,七日最高溫平均26°,最低氣溫平均18°,按照滁州記錄,北極出地高度32.25°,去歲九月,滁州七日最高溫平均16°,最低位3°,維度幾乎相同,太陽高度幾乎相同,氣溫卻差了這麼多。”

“佐證洋流存在。”

有一股從呂宋過雞籠島東側、過琉球到倭國的洋流,而這股洋流將赤道溫熱的海水,帶到了倭國,所以即便是已經深秋,長崎的溫度依舊要比大明高十度左右。

大明要計算歲差,就必然要計算出地軸偏斜角度,進而就完全能夠理解一年四季產生的原因,冷信風和熱信風的源頭就是太陽光的照射量,太陽高度越高則越溫暖,而徐渭在嘗試解釋同一維度下,溫度差的成因。

“其實這也解釋了爲什麼泰西的大帆船,爲何回到秘魯要六個月,而從秘魯回到馬尼拉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因爲泰西的大帆船在隨波逐流。”孫克毅在呂宋、雞籠、琉球、倭國之間花了一個大概的線。

大明對秘魯的瞭解很少,只知道它的維度,所以畫出來的堪輿圖很怪異,但是在大東洋中存在着一股環流這一事實,基本確定,剩下的就是完全確定這些洋流到底經過了哪些地方了。

徐渭和孫克毅肩負着間諜的使命,要收集這裡的水文地理,利用三角錐作圖法,繪測倭國的地形圖。

繪測是爲了滅倭,如果不是要滅倭,徐渭纔不會跑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做事,滅倭是他現在唯一的執念了,畢竟一輩子都在跟着胡宗憲平倭,如果朝廷真的能滅倭,那也不枉此生了。

這就是朱翊鈞給徐渭長崎總督的原因,因爲徐渭忠於大明,但是他不忠於皇帝,也不忠於朝廷,在他看來,大明朝廷不能完全代表大明,這已經是一種極其大逆不道的想法了,他也直言不諱的這樣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那些個快要餓死的遊女,先喂點糖水,喂夠七天,再開始進食,都快把胃給餓沒了。”徐渭對孫克毅交代着倭女買賣的一些細節。

倭國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這地方最緊缺的是食物,長得矮,自然是種的問題,同樣也是食物的問題,就像種田,二分種、三分管,五分肥,沒有肥,再好的種也白搭,倭人的普遍矮小,和食物緊缺有很大的關係。

倭國的足輕吃不飽飯,倭國的女人,連飯都吃不上。

人在飢餓的時候,會完全喪失理智和人性去尋覓食物,吃飯是天性,而一個人會被餓死,大多數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像是賑災時候老爺們最開始開設的粥棚要足量的米,而後慢慢減少一樣。

長期的飢餓,人的肌肉會在飢餓中不斷的分解,而後喪失獲得食物的能力,餓着餓着,肌肉開始溶解、內臟開始縮小、胃首當其衝,胃的縮小進一步加劇了肌肉的溶解,最終餓死。

徐渭之所以知道的如此清楚,完全就是在倭國看多了餓死的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如果肌肉還有,只是食量下降,那就喂糖水,糖水喂七天開始吃飯,就緩過勁兒來了,這也是經驗之談。

如果連肌肉都開始溶解,那就不用看了,因爲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救不過來了,根據解刳院的解刳論而言,胃、腸的消化需要肌肉去驅動,在肌肉開始溶解的情況下,胃和腸就沒有肌肉去驅動了,餓死是必然。

孫克毅做的生意就是這麼的骯髒,販賣倭女到大明,收取彩禮,倭女這東西,成本極低,最大的成本就是糖水了。

在倭國,糖水的價格是等重火藥的七倍,糖是一種比火藥還要貴重的戰略性的物資,除非是那種長相極好的女子,否則人牙子也是不會救的。

在倭國,在安土桃山時代,人是什麼?人是草芥。

“說起來咱們的聯排大房,現在有多少咱們大明人了?”徐渭現在名正言順,詢問起了聚集地的大明人的數量。

“兩千七百餘丁,五千二百餘口。”孫克毅彙報了長期總督府聯排大房的人數,聯排大房分爲兩大塊,一塊叫唐館,是總督府直接管理的地方,一塊是福建會館,主要是福建爲主。

“到了海外,最先要做的還是內訌,福建會館的趙長林,還是不肯過來嗎?”徐渭非常反感內訌,大家都到了倭國,結果還要內訌,這個福建會館商總趙長林,擺明了不肯聽命總督府。

“不肯,他請先生過去。”孫克毅無奈的說道。

“千總,把他抓來,反了他了。”徐渭失去了耐心。

海外的規則就是這樣,拳頭大就是道理,徐渭已經慢慢適應了這種規則,看在都是大明人的份上,徐渭給了趙長林很多時間,朝廷的委任狀都到了,趙長林還在猶豫,那就怪不得徐渭無情了。

作爲便宜行事的總督,作爲開拓的初期,不是徐渭不給更多的時間,是倭人不給他這麼多的時間。

麻錦沒有猶豫,直接領命而去,他已經見識到了讀書人的陰險。

徐渭給的這些時間,根本不是讓趙長林這個商總想明白,而是讓趙長林手下的人看明白趙長林是個什麼東西而已。

求月票,嗷嗚!!!!!!!!!!!!

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
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