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

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

萬曆十七年皇帝南巡迴京後的第一次廷議,處置了陝西平涼府貪腐斬首、潞王就藩的阻力、軍婚新法的通過、坑爹坑爺紈絝貪腐案、老撾大勝宣見老撾南掌、戶部奏聞年末大計等事。

大明皇帝朱翊鈞在恭送聲中離開了文華殿,回到了通和宮御書房,在文淵閣奏疏沒有送來之前,朱翊鈞有一點點閒暇時間,大約半個小時辰左右。

朱翊鈞從桌上拿起了一本書,翻到了書籤的位置,細細品讀着,偶爾還會做些筆記。

他這月餘時間,一直在讀浙江還田記,也就是《翻身》,裡面的內容,大明皇帝已經熟稔於心,但皇帝還是時常翻閱,常看常新,越看,朱翊鈞越發現自己根本不瞭解鄉野之間矛盾的複雜。

侯於趙在浙江臨安縣張莊還田遇到的第二個困難,人定勝天否?

他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附庸之民對改變的恐懼、對還田令的不解、對鄉賢縉紳的擁戴、對朝廷政令的抵抗、對自身處境改變的不安等等。

人是否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當張莊申金河帝國轟然倒塌的時候,人們有了答案。

人和人之間的鬥爭永無止境,而人和自然的鬥爭貫穿始終。

浙江這個地方,在皇帝眼裡是煙雨江南,在浙江人眼裡,那就是永遠幹不了的衣服,永遠在下的雨、潮溼的被褥與竈臺,數不盡的洪澇、滿坑滿谷的蚊蟲。

只要一下雨,低窪的地方就會積滿了水,把莊稼全都泡在泥湯之中,本來就奔涌的河流,就會衝出堤壩,淹沒所有的農田,讓百姓顆粒無收,張莊也不例外。

在萬曆十三年的一次洪災中,天目溪裹挾着大量的泥沙,咆哮着沖刷着河牀,泥沙淤塞、河牀升高、河堤決口、洪水衝進了南堡村,在短短不到一刻鐘的時間裡,洪水就把整個南堡村徹底沖毀,全村220名村民,只有一位因爲要去臨安縣辦事,躲過一劫。

1500畝良田、300畝桑田被毀得乾乾淨淨,全村只剩下了一個竈頭、半間屋架、一棵苦楝樹,其餘空無一物。

侯於趙到了南堡村的時候,南堡村是一片廢墟,在奏疏裡只有隻言片語的災難,對於村民而言,是真正的滅頂之災,即便如此,萬曆十四年,南堡村再次升起了炊煙。

生命就是如此的堅韌和頑強。

大明的百姓涌到了此處,開始清理淤泥,重新栽種桑樹,開墾田土。

萬曆十四年八月,連續雷暴天氣再次在空中咆哮,侯於趙帶着張莊附近十八個村寨的百姓,來到了河堤,男女老少齊上陣,用柳條筐裝土,用石夯將土夯實,用草袋裝滿石頭,沉入河堤一側,防止決口。

夜幕降臨的時候,從高處看,一連串的篝火,映照出了河道的走向,篝火是守堤人的窩棚,他們手裡提着一個長棍,每過半個時辰就要測定一下水位。

黑黝黝的水面靜靜地流淌,靜悄悄地流過了一個個的警戒哨,看似毫無威脅,可一旦決堤,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就是數百條人命,數千畝良田被吞噬。

水火無情。

人定勝天否?人們在水位開始下降時,不斷的歡呼,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這一次,人們終於戰勝了狂暴的天目溪,沒有決口,沒有洪水。

就像是趕車的人與種地的人之間的鬥爭,沒有最終的勝負;天目溪沿岸的百姓和天目溪的鬥爭,也沒有最終的勝負。

這次天目溪的河堤守住了,臨安縣沒有被毀在洪水之中。

下次呢?守不住的時候,就又是成百數千人死難,數萬人流離失所,良田桑田毀於一旦,瘟疫四起。

人定勝天否?長期來看,只有否定的答案,尤其是天崩地裂的時候,人都顧不得,更遑論河道了。

似乎,從來都是如此,也從沒人真的會管這些窮民苦力的死活。

甚至一些士大夫還會不屑一顧的說:這些人爲何要住在河水氾濫的地方?簡直是愚蠢,沒讀過書不知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所以小人終究是小人,短視的很。

“人們爲什麼要住到河水氾濫的地方去!南堡村被淹成了一片澤國,第二年無人的地方,就又升起了炊煙,百姓要是有地方去,百姓要是可以安居樂業,用得着流徙?用得着住到澤國去?”

“誰逼着他們流徙,誰逼着他們住到了剛剛被全部淹沒的南堡村去?”朱翊鈞嘴角輕微抽動了下,非常用力的點着那段臨安士大夫,陰陽怪氣的那幾句。

小人之惡?分明就是君子之惡!

南堡村被淹了,所有人都死了,但依舊有人冒險前往,是這些百姓蠢?是這些百姓不知道這裡危險?

“大明人素來安土重遷,安於故土不願意隨意遷徙,自萬曆開海至今,南洋四百萬丁口的漢人,多少人是被迫背井離鄉?!九成都是佃流氓力這些窮民苦力!”

“他們也不想走,但凡是地主們願意減一點佃租,少一點年例,百姓爲何要走?祖墳都被人給刨了,不走還能如何?”朱翊鈞說着說着就站了起來,拍了兩下桌子。

農戶一旦破產失地,自己家的祖墳都會被兼併地主給刨掉。

根斷了,那就只能走了。

朱翊鈞做了十七年皇帝,現在是一言九鼎,無人敢違逆、至高無上的皇帝,這樣妖言惑衆的話,他見過很多次很多次,但每次看到,依舊會十分憤怒。

這些賤骨頭的話,總是能讓朱翊鈞記起爲何要萬曆維新,他要好好活,也要萬民好好活。

“陛下息怒,侯巡撫已經把浙江還田完成了,這留在浙江,是在鞏固還田的成果。”馮保趕忙勸皇帝陛下息怒。

浙江還田已經完成了,管不了千秋萬代,但至少能管一世,至少最近這幾十年,還田後的百姓,都有活路。

“浙江還田了,可是大明兩京一十五省,只有浙江還田了。”朱翊鈞一甩袖子,坐在了太師椅上,他有種急迫感,但他知道急迫,只會露出破綻來,被野心之人利用,讓還田大事,毀於一旦。

“呼。”朱翊鈞再吐了口濁氣,繼續翻動着侯於趙的還田記。

侯於趙的《翻身》,記錄了還鄉匪團的惡行。

頭等的勢要豪右都跑到了南衙、松江府、武昌府、廣州府,甚至是跑到了呂宋馬尼拉;

次一等的鄉賢縉紳,則是跑到了杭州府、寧波府、九龍府等地;

沒那麼多銀錢的劣紳們,則是躲到了深溝高壘的土城裡。

一些個不甘心失去土地,又沒有門路逃走的縉紳,只要響應了朝廷的號令還田,但他們心裡的怨氣在堆積,在潛伏,在等待着反攻倒算的那一天,將翻身的農戶,再踩到泥土裡,永世不得翻身。

五里亭,是天目溪河堤攻防戰最重要的地方,而這裡,一些不願意還田的縉紳,抱着地契,帶着家人,在五里亭上游,挖起了深溝,築起了高牆和堡壘,營造了一座座的土堡,對抗朝廷的還田。

垂死掙扎的、手上沾滿了百姓鮮血的劣紳們,躲在這些土堡之中,和朝廷進行對抗。

在侯於趙眼裡,這和遼東那些奴酋沒有什麼區別,等到沒糧就下山搶,垂死掙扎的時候,什麼手段都會用的上。

果不其然,五里亭上游土堡裡的劣紳,打算炸燬五里亭附近的河堤,把五里亭土壩炸燬,以水代兵,淹沒天目溪下游的百姓。

侯於趙調動了浙江九營的羅木營,開始攻打這些土堡,他還給當時還在松江府的申時行寫信,一旦五里亭土壩被炸燬,松江巡撫、浙江巡撫聯名上書,請命調動水師剿匪。

最終沒有調動水師,因爲用不到,羅木營九百軍兵,就直接把五里亭上游,要以水代兵的狗雜碎給徹底蕩平了。

大明皇帝給了羅木營公道,大明皇帝給了羅木營軍兵妻子月糧,這五里亭土壩,是羅木營軍兵修建,防止天目溪氾濫的重要水利工程。

這些劣紳炸壩的火藥還沒湊齊,就被羅木營的火器炸開了土堡堅固的城堡。

羅木營有三十六門九斤火炮,只需要一次齊射,這些雜碎的土堡就失去了外牆,十七個土堡,在十天內,全都被羅木營給攻破。

還鄉匪團罪惡滔天,最終被公審公判公開處決,斬首示衆。

對於還鄉匪團的惡行,樁樁件件,觸目驚心,這些還鄉匪團連孩子都殺,北虜南下都知道搶人口搶婆娘,殺壯丁,可還鄉匪團,連婦孺都不放過。

“陛下,德王殿下求見。”一個小黃門急匆匆的走了進來說道。

“宣。”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金安。”朱載堉手裡抱着一迭厚厚的文書,俯首見禮。

“皇叔客氣,坐。”朱翊鈞示意馮保上好茶,他從杭州府帶了明前龍井,龍井是大明的貢茶之一,這是朱翊鈞親自帶回來招待貴客纔會用的。

朱翊鈞有些疑惑的問道:“皇叔是爲了治兒學樂理事而來?皇叔啊,這些事強求不得,治兒對此實在是蠢笨。”

“治兒學不學樂理,只要學會了如何做人,那就是大明幸事,臣來有正事要說。”朱載堉面色凝重的搖了搖頭,將手中的文書,遞給了皇帝陛下。

朱翊鈞見朱載堉如此鄭重,將文書一頁一頁,逐字逐句的看完,文書實在是厚重,朱翊鈞看了足足半個時辰,才放下了文書,眉頭緊蹙的問道:“這文書,幾人看過?”

朱載堉趕忙說道:“只有相關的格物博士看過,陛下安心,他們不會胡說,也不會告訴那些胡說八道的筆正,茲事體大。”

“陛下,大明國祚,恐怕不久了。”

朱載堉這句話,也是糾結了許久,才十分爲難的講出口。

萬曆維新如火如荼,大明國勢逆轉之上,在萬曆維新有了成果,甚至向窮民苦力開始普惠的時候,朱載堉這位德皇叔,居然直截了當的告訴陛下,大明,國祚不久。

這種話,任何人說,都是要誅九族的。

朱載堉既然敢這麼說,自然有他的道理。

陝西今年的乾旱,非比尋常,不是說旱災規模比以往更加龐大,而是根據陝甘綏地方歷年對降雨的彙總、和大明各地方對於氣象的觀測,得到了一個可怕的推論。

陝甘綏地方的旱災,明年不會緩解,後年也不會,至少要持續三十年到四十年長期乾旱,而且,這種乾旱會持續擴大,逐步擴大到山西、北直隸等地。

“天意已決,要亡我朱明。”朱翊鈞的話看起來有些平靜,但放在桌下的手,已經完全攥緊,他看着朱載堉,十分肯定的說道:“朕偏不!絕不!”

“除非老天爺降下天雷,把朕給收了!否則朕一定要把天捅個窟窿出來不可!”

萬曆十年開始,山西五臺山的白雲寺、千佛洞,在八月中旬,就開始急速降溫,風怒起,滴水成冰,文殊菩薩放光處,有一座陰崖,懸冰三丈。

到萬曆十四年七月十七日,僅僅過了四年,文殊菩薩放光處的陰崖就提前了一月時間開始懸冰,七日就可以累積三丈有餘。 朱載堉查遍了舊典,發現文殊菩薩放光處陰崖有懸冰的記載,要追溯到唐末五代‘水旱不調’之時。

度數旁通發現,五臺山要形成懸冰這種現象,而且一整個冬天不化,溫度是零下20°以下,在萬曆元年之前,五臺山文殊菩薩放光處的陰崖,是沒有懸冰的。

河南少室山少林寺有盧巖,岩石下有深潭,萬曆十一年之前,深潭從未結冰,萬曆十一年開始結冰,而且少室山開始‘雪深道絕、僵雪四積’,僵雪就是雪下了不化,從蓬鬆狀態到硬實狀態。

而最讓格物院格物博士們絕望的是:春風不度,即:層冰積雪,猶滿澗谷,四月春風不度,盧巖深潭積冰不化。

春天的天氣依舊寒冷,無法融化積雪和積冰。

雲南蒼山,七月起五月止,半山以上皆盡積雪,瓊樓玉樹,雪影射人奪目。

雲南蒼山的半山腰,一整年只有兩個月沒有積雪,其餘時間,都是白雪皚皚。

這可不是什麼風景瑰麗,這背後是超級寒潮到來的標誌。

“秦嶺淮河以北,恐怕要陷入十年九旱的地步,陛下。”朱載堉再次提醒陛下,這件事的嚴峻程度,要做好天變的準備,而且天變就在不遠,是陛下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超級寒潮帶來的是十年九旱的旱災,而且是大旱災,旱災之後必然是蝗災,蝗災之後必然是饑荒,一旦大規模饑荒,人要死的足夠多,亂世纔有可能結束。

朱載堉其實很想說,種種跡象表明,大明恐怕,真的氣數已盡。

如果是十年九旱,那陝甘綏首當其衝,糧食自給率下降到40%以下,山西、河南、北直隸,甚至是四川也會陷入糧食自給不足的境遇。

陝甘綏的民亂四起,必然干擾山西、河南的糧食生產,最終導致百姓只能揭竿而起,亂世將至。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拿出了硃筆思忖了許久,開始奮筆疾書,而後將數封聖旨寫好,讓馮保拿來了朱印,才說道:

“下章河南、湖廣、江西、廣東有司,收到聖旨即日起,每省組建六個工兵團營,力求京廣馳道,在三年內貫通。”

“下章陝西總督石星言,隴開馳道貫通後,即可調十二個工兵團營前往河南,營造京廣馳道。”

“下章山東巡撫、應天巡撫、松江巡撫,三年內,打通南京、上海、徐州馳道,不得延誤。”

“下章密州、松江、寧波、月港、廣州、首裡府、馬尼拉、馬六甲等市舶司,舶來糧一律免稅,每萬石糧抵稅一千銀。”

“張宏,你去尋大司徒張學顏來,再把致仕的王國光叫來,朕可能要借一大筆銀子,來修建馳道,最起碼要五千萬銀,如果朕說服不了他們,就只能一意孤行了。”

朱翊鈞連續下了幾道命令,都是修馳道的命令,舶來糧不僅免稅了,甚至可以抵稅,一萬石的舶來糧,作價四千銀,可以抵稅款一千銀。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朱翊鈞下印之後,對着朱載堉十分嚴肅的說道。

王國光是萬曆維新財稅制度改革的核心人物,朱翊鈞要說服王國光、張學顏,五千萬銀,大約爲大明一年多的財政收入,這筆投入馳道,可以初步實現南糧北運,舶來糧北上。

大明王朝氣數已盡?朱翊鈞不答應。

王國光已經頤養天年,他老了,甚至是有些老糊塗了,當皇帝宣見的時候,王國光一臉的奇怪,他被擡到了通和宮御書房,到的時候,纔看到了張居正、王崇古、戚繼光和張學顏早就到了。

王國光滿頭白髮,他坐在了窗邊,藉着天光和老花鏡,將格物院的研究結果,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

“陛下,臣老了,借錢的事兒,臣說了不算,但陛下要借,臣以爲並無不可。”王國光放下了老花鏡,看着春秋鼎盛的陛下,笑着說道:“陛下也不必如此急切,只要大明上下一心,沒什麼坎兒過不去。”

“張司徒,老庫存銀還有多少?”

“一千一百萬銀。”張學顏趕緊說道:“今年的還未入庫,入庫的話爲一千二百萬銀。”

每年攢一百萬銀入老庫,兩任大司徒,都對老庫看的很緊。

“陛下,老庫的銀也一併用了吧,攢的銀子,不都是要花的嗎?”王國光坐直了身子說道:“陛下需要用到臣這殘軀之時,儘管去用,實在是還不上,就把老臣殺了,給天下一個交代也行。”

王國光慎獨,他不喜歡拉幫結派,他搞財稅改革,搞度數旁通,得罪了不知道多少士大夫,或許以奸臣模樣收尾,也未嘗不可。

奸臣禍主這故事講了幾千年了,爲什麼不能是他王國光呢?

如此大興土木,一個弄不好,就是楊廣舊事,不過朱翊鈞很幸運,王國光願意背下這口黑鍋,哪怕是弄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把罪責都歸到王國光身上就是。

楊廣弄得人心皆散,連個願意替他揹負罪責的臣子都沒有。

王國光忠君、忠於大明、忠於大明萬民,更忠於自己的靈性和認知。

“朕憑本事借到的錢,朕倒是要看看,誰敢問朕討債!番邦之主費利佩的金債券都破產了兩次,大不了,朕就用海外種植園去還。”朱翊鈞倒是滿不在意的說道。

他用了十七年打造的信譽,不就是這個時候用的嗎?

“陛下聖明。”王國光謝了恩,不再多言,他覺得自己要多活三五年,萬一要用到殘軀的時候,也能用的上。

朱翊鈞請王國光來,不是讓他背鍋,而是說服他發行國債之事,說服王國光,就容易說服戶部了。

“張司徒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張學顏問道。

“老庫存銀1200萬銀,再加上三年時間存銀300萬銀,這就是1500萬銀,三年開源節流,節省出500萬銀,這樣一來國帑可投入2000萬銀。”

“陛下,發行國債,發行3000萬銀,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張學顏手指頭一掐,特別國債,三千萬銀是個很合理的數字。

張學顏又想了想說道:“戶部已經開始大計,今年歲入在5000萬銀左右,3000萬國債,完全不是問題,按照歲入五倍規模覈算,大明朝廷能夠承擔的國債是2.5億銀。”

費利佩的金債券規模,是西班牙歲入的八倍,到現在都沒破產,還能債滾債,大明朝廷只要不超過五倍,都是安全的。

“現在國朝歲入已經五千萬銀了嗎?”王國光看着張學顏,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

張學顏點頭說道:“可能更多,主要是商稅增長快,還有菸草專賣。”

菸草專賣的利潤,比茶、咖啡之流都要厚一些。

“大明真的是今非昔比了。”王國光一聽,知道確實不用自己當那個奸臣了,大明現在是真的富有了,財大氣粗,王國光有點用老眼光看大明瞭,才覺得皇帝宣自己覲見,是要背這口鍋。

“要不要暫緩丁亥學制的推行?”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問道。

內帑的銀子多數都用於丁亥學制、軍費、黃金敘事了,內帑真沒多少銀子,把丁亥學制的銀子,轉移到馳道上,也未嘗不可。

“臣以爲不可,陛下,丁亥學制、吏舉法、還田令,這三個新政和其他新政不同,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回頭,就再也不可能推行了。”張居正慎重思考後,給了皇帝一個明確的答案。

重開西域至今也就是關西七衛復設,拿下了輪臺城,這個政策是長遠政策,是可以翻燒餅的,是可以隨着天時地利人和反反覆覆的。

但丁亥學制、吏舉法、還田令,要麼徹底不做,只要做,就得做到底。

“那就繼續推行吧。”朱翊鈞盤算了下,認可了張居正的意見。

以前國帑和內帑,要拆借,是因爲都窮,這幾年大明朝廷的財稅逐漸健康了起來,國帑富裕,內帑也不需要時時刻刻準備給國帑應急了。

皇帝可以用銀子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兒,陛下發內帑,也多用在了國事上,發內帑的大規模開支,和驕奢淫逸沒有任何的關係。

在銀子這件事上,再挑剔的士大夫,都挑不出陛下的毛病來。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把五月末的開沽點檢停了吧,天下少糧,再開沽點檢,糧食都釀了酒,是糟踐東西。”

“綏遠、陝西、山西、北直隸、河南田賦減半,諸公以爲如何?”

“戶部附議。”張學顏立刻代表戶部做出了表態,甘肅在設省的時候,就已經永不起賦了,甘肅那地方太貧瘠了,徵收田賦還沒花的多。

戶部沒意見,大臣們都沒有意見。

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說道:“如果,真的如格物院所說,大明氣數已盡,十年九旱,那淮河秦嶺以北,就全都施行軍管配給。”

“臣遵旨。”戚繼光俯首領命,他甚至連提意見都沒提。

十萬京營銳卒,可以在數年內擴展到百萬軍的地步,北方徹底軍管配給,需要基層執行的吏員,而這些全都讀書的京營銳卒,就是最好的基層吏員。

上報天子,下救黔首,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萬曆元年組建的新京營的軍魂,失去了軍魂,京營就沒有存在必要。

權利要對權利的來源負責,京營今日的待遇,都來源於上報天子和下救黔首,如果做不到,那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水旱不調的小冰川氣候,對舊封建王朝是致命的。

但對於萬曆維新、革故鼎新的新大明而言,不是必然滅亡的下場。

朱載堉在廟算的時候,一直沒說話,直到聽到了皇帝陛下說出了軍管配給四個字的時候,神情才徹底放鬆了下來。

朱載堉頗爲欣慰的說道:“少宗伯高啓愚說,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果然如此,強盛時,總有應對的辦法,弱亂時,做多錯多。”

“昇平七號鐵馬,明年起可以量產四千臺,足夠馳道所需。”

“這是臣唯一能做的事兒了。”

(本章完)

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
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