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

申時行提到的銅銀複本位制,如果不進行補救,大明將會陷入另外一種錢荒,明明有錢,但是錢卻不流通的荒誕之中,也就是流動性危機,這個危機在松江府已經有了預兆,但在大明京師,卻沒有,這是朝廷明公看不到的。

大明只有京堂有御製銀幣,在京堂銀幣的流通沒有流動性危機。

而且這種危機還不好化解,越是投入越是危險,因爲錢這個東西,總是流向不缺錢的地方。

而銅錢和銀錢靈活比例,有效的規避了這種荒誕的出現,這種政策是十分有效的,而且對於朝廷而言,就多了一個調節矛盾的工具。

而朱翊鈞就着申時行提出了經濟權力決定了政治權力這個思路,完成了階級論的第三卷鬥爭。

朱翊鈞還沒來得及解釋這一卷的內容,大明帝師張居正已經堵了通和宮的大門,急匆匆的走進了御書房內,大明皇帝剛剛結束脩省,讓張居正稍待喝口茶,自己去換了常服,纔回到了御書房裡。

只是氣氛有點壓抑,皇帝也不說話,元輔也不說話,兩個人就這麼靜靜地坐着,愣是坐了小半個時辰,而馮保、張宏這些宦官們,更是大氣不敢出一個,連看茶的動作都是小心又小心,不敢發出一點聲響。

馮保發誓,活到今天,他從來沒見過如此可怕的場景,即便是沒有任何的爭吵,但氣氛壓抑到這種地步,讓人呼吸都有些困難。

此時的沉默振聾發聵。

“先生,王次輔的兒子王謙,曾經跟朕說,有一種力量叫做沉默的力量,語言有的時候反而有些蒼白,在聚談的時候,適當的沉默,反而讓聽衆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奧妙。”朱翊鈞嘆了口氣,張居正跑到通和宮裡,卻一言不發,就是沉默的抗爭,一種無聲的指責。

張居正深吸了口氣說道:“孟子有云: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責難君王的過錯纔是最大的恭順,對君王陳述善法美政,藉此阻塞君王的邪心妄念是最大的尊敬,先王做過,而今天的君王卻不能做,說這種話的臣子是賊人。

“陛下,臣之大罪也,是臣沉迷於名利之間,覺得這階級論有些新穎,爲了博一些虛名,才如此妖言惑衆,大錯尚未鑄成,臣請旨,收回階級論前兩卷,焚燬之。”張居正深吸了口氣,他是真心實意的認爲,自己錯了。

當初階級論的第一卷,是在矛盾說和公私論的基礎上誕生的,主要是爲了解釋一些過去政經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第一卷還沒有什麼,到第二卷的時候,張居正才意識到自己開啓了什麼樣的大門,現在大明沒有多少士大夫會採用階級論的敘事,對階級避而不談,大錯尚未鑄成,一切都還有挽救的機會。

“這不是錯。”

“這就是錯,而且是大錯特錯。”

朱翊鈞和張居正的語速都很快,皇帝說不是錯,張居正認爲這是大錯特錯。

“先生心裡很清楚的,這不是錯,這是必然。”朱翊鈞笑着說道:“先生啊,要是階級論這一二三卷,真的是錯的,那根本不用管,因爲沒人會把它當回事,在傳播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散佚了,先生現在要朕焚書,是知道,它是對的,會越傳越廣,百年,甚至是數百年後,仍然會傳承的經典。”

“它現在是錯的。”張居正立刻說道:“日後對不對,臣不知道,但現在它是錯的,這很重要。”

以當下大明的生產力現狀,最重要的事兒,還是把土地利用起來,多種點糧食,讓大明從小農經濟蛻變到商品經濟,讓生產力快速發展,讓百姓們多生點孩子,1.3億人口,還是太少了。

用發展掩蓋矛盾,很多現在幾乎是無解的矛盾,在發展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的解決。

張居正的意思非常明確,第三卷鬥爭卷,出現的不是時候,皇帝強行推行,張居正的內閣就會阻攔推行,張居正就差把此乃亂命,臣不奉詔這句話說出來了。

“現在需要,浙江那邊在還田,需要鬥爭作爲指導。”朱翊鈞面色凝重的說道。

張居正立刻回答道:“萬曆維新的循吏,可以解決部分的問題,即便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以用王命去糾正,與其相信萬夫一力,臣更相信陛下一人公耳,萬夫一力,臣沒見到過,臣也不相信,陛下一人公耳,臣看到了,而且每天都能看到。”

“陛下,萬夫一力就像是儒生們講的大同世界,就像是傳教士口中的天國,就像是泰西學者塑造出來的羅馬,都是虛無縹緲的,這種敘事,臣爲官近四十載,臣看到的、臣經歷的、臣處置的,告訴臣,並不存在。”

帝制就是如此,皇帝是個昏君會阻攔革新的腳步,皇帝是個明君,也會阻攔革新的腳步。

在張居正看來,沒有什麼問題是陛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派京營前往,合法的政權加上合法的使用暴力,就是最現實的答案。

萬夫一力當然要提,但不是成爲治世的總綱常。

在張居正的眼中,看得見的英明君王,比虛頭巴腦的萬夫一力更加現實,作爲帝國的首輔,張居正選擇相信皇帝。

朱翊鈞搖頭說道:“先生,矛盾說是先生寫的,但看起來先生不是很認可矛盾說,哪有僅僅是自上而下,就能把矛盾解決的呢?”

張居正立刻說道:“可自下而上的解決問題,往往會製造出更多的問題,代價就是亂世,就是命如螻蟻,人如草芥,大明現在涅槃重生,正在昂揚向上,發展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不需要用到鬥爭的手段。”

“海外大量流入的白銀正在解決錢荒,爲大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振武以來,大明君臣將兵上下一心,拒敵於國門之外,考成法和反腐抓貪,讓吏治變得清明,雖然仍有姑息之弊,但大體是能者上,庸者下。”

“臣相信陛下,是因爲想要中興的不僅僅是陛下,還有許許多多的同志同行者,臣相信陛下,其實就是在相信大明的有志之士,這本身就是一種自下而上。”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靠在椅背上,沒有說話,通和宮的御書房裡,再次安靜了下來,氣氛變得更加壓抑。

馮保感覺呼吸有些急促,他的心已經跳到了嗓子眼上,他清晰的聽到了自己的心跳聲,他知道,陛下在思考,在權衡,在決策,這可能是萬曆維新以來,最大的一次君臣相隙,最大的一次分歧。

“陛下,大明還沒有強盛到承受這些的時候,吹求過急,反而是給賤儒可乘之機。”張居正深吸了口氣俯首說道:“臣以爲,到了大明能人人上得了學,上得起學,纔是時候。”

張居正覺得陛下在有些事上非常的保守,但在有些事上,格外的激進,急迫到像是失去過什麼。

“先生,文明是會消亡的。”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那印加古國的文明,在短短的七十年時間裡,已經消失在了新世界之中,神羅不是羅馬,綠蘿也不是羅馬,沙俄也不是羅馬,羅馬這個文明也衰亡了,甚至是消失了。”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這也是先生教朕的,讓朕看的遠一些。”

朱翊鈞打出來一記迴旋鏢,帝師在萬曆元年的射出去的子彈,正中張居正的眉心。

張居正吃的迴旋鏢太多了,以至於都免疫了這種傷害,他理解了陛下的緊迫感,因爲中國真的亡於胡虜之手一次,日月幽而復明,老天爺還能再眷顧一次中原,出現一個類似於收拾舊山河的雄主朱元璋嗎?那需要極大的幸運。

喜歡料敵從寬的陛下,怕中國步了羅馬,步了印加的後塵,被蠻族所消滅,這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不合適。”張居正十分生硬的再次表達了自己的反對,這次輪到他沉默了,這種嚴肅政論的理論,其實真的要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需要的時間,絕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以百年爲跨度,現在做,似乎真的不算太早,甚至看起來有點晚。

“看起來,朕沒法說服先生,先生也沒辦法說服朕,那這就難辦了。”朱翊鈞笑容滿面的說道:“就是一卷書罷了,朕不覺得有什麼,而且多數人大概連看都不會看一眼,買了也是放在書架上落灰而已,要不刊行天下?”

“朕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先生太把它當回事了,雖然有自然而然的推論,但朕不信,一卷書,還能把大明給亡了?”

階級論的第三卷鬥爭,其實就是給大明必亡提供了理論基礎,但理論歸理論,理論要指導實踐,那是真的太難了,前吏部尚書楊博還是心學大拿,關於知行合一致良知理解十分深入,但楊博就沒有做到知行合一。

考中進士已經是人中龍鳳,踏上仕途,爬到吏部尚書這等高位,在宦海沉浮,實力和運氣都是頂尖的,即便如此,知道和要去做,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大明官僚在討論問題的時候,都會極力的去避免階級論的內容,反而更多的引述矛盾說,因爲階級論裡面的內容過於反賊了,事實上,階級論的受衆很少,甚至說,當下的時代,也就大明明公們,決策方向和路線的時候需要這種理論支持。

這就是朱翊鈞的想法,理論不過只是理論罷了,但日後有用到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

“臣遵旨。”張居正最後選擇了妥協,其實皇帝也妥協了,沒必要爲了一本書鬧到君臣離心離德的地步。

陛下的妥協在於不進行刻意推廣,書架上擺上,不做大力的宣傳,更不用說納入科舉,而張居正的妥協是,接受皇帝的亂命。

張居正的妥協是沒辦法,他只能妥協,陛下又不是十歲孩子了,現在張居正也阻攔不了,皇帝有的是辦法,比如給他升個官,把宜城伯變成宜城侯,讓他頤養天年。

張居正和陛下聊起了國事,南京鑄錢局、松江鐵馬廠、蘭州毛呢廠這些官廠,隴汴馳道的修建進度,今年海貿的規模等等,隨後才選擇了告辭。

“啊!忘記了,又不是我寫的,怎麼能署我的名!”張居正這纔想起了這次入宮的第二個目的,這階級論的第三卷,陛下愛寫誰的名字寫誰的,唯獨不能寫他張居正的!

這要是寫他張居正的名字,日後春秋論斷,他張居正豈不是成了大明頭號反賊了嗎?

張居正立刻趕了回去,再次請見,跟皇帝一頓脣槍舌戰,拍着桌子,這個反賊的名號,他絕不肯背!皇帝要他背,他就辭官回鄉去,連宜城伯都不做了,皇帝再逼迫,他就學那朱紈自殺明志。

他堂堂大明再次偉大第一功臣,決計不會允許身後名和反賊有任何的瓜葛!

這件事很重要,至少對他而言。

朱翊鈞也拗不過,最後答應了下來,折中了下,以朱中興的筆名進行了刊行,朱中興這個筆名,民間一般認爲是張居正的筆名,但朝中官員都很清楚,這就是皇帝的筆名。

綏遠、陝西的旱災,情況比朱翊鈞想的要好很多很多,水利工程的修建、更多救荒糧的栽種、水肥,這三管齊下之下,旱災的問題並不是惡劣到地方無法收拾的地步。

降水量減少並不是謊報,而潘季訓、沈一貫請旨減免七成的田賦就能渡過難關,也不是吹牛,陝西、甘肅、綏遠,加起來的丁口才不到八百萬,而且還主要集中在旱情不是特別嚴重的關中,實際上的旱災影響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

地廣人稀,土地的產出能夠滿足需求,即便是再旱,只要沒有大規模的人禍,就不會釀出饑荒來,就怕有人屯糧兼併。

六百五十萬石糧草的支援,潘季訓只要了二十萬石,如果有缺再要,潘季訓在奏疏裡鄭重的感謝皇帝的聖恩,放到以前,那都是等到饑荒蔓延,流民鬧出民變來,朝廷纔會象徵性的處理下,而且多數以剿爲主。

這僅僅是降雨量減少,朝廷就做出了響應,這對邊方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朝廷明公不是不知道降雨量減少的危害,也不是不知道如何處置,是以前,朝廷也沒有那個財力。

經濟權力等同於政治權力,沒有經濟基礎,很多政令的推行,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正如同大明皇帝預言的那樣,階級論鬥爭卷悄無聲息的上架了皇莊,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波瀾,都是跟着前兩卷搭配着銷售,看起來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也沒有掀起什麼風力。

“哎。”張居正看着手中這本奏疏,是一名科道言官對於陝甘綏三地推行的減租法的批評,張居正嘆氣的原因,不是奏疏內容,而是這裡面引用了鬥爭卷的內容。

雖然句句不提,但主旨太明確了,但張居正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個科道言官讀了鬥爭卷,而且聊熟於心。

這本奏疏內容是批評減租法有漏洞,在這名科道言官眼裡,朝廷的政令,不應該以倡導爲主。

這名科道言官認爲:立刻停止陝甘綏等地的糧食對外買賣,不允許糧食出關,防止鄉賢縉紳跑路;同樣,要對鄉賢縉紳家中存糧進行查問,要做到心中有數;在需要開設粥棚的時候,也不至於臨時抱佛腳,府庫空了找不到糧,必要時要收糧賑災;

最重要的是對於不肯減租,弄虛作假的鄉賢縉紳,給予嚴厲懲罰,處罰金起步,最高抄家等等,一共補足了七個具體的規定。

整本奏疏就一個核心邏輯:歷來造反的,都是種田的人,沒聽說商人能鬧翻了天。

“這《收糧賑災疏》沒有問題。”王崇古看完了奏疏疑惑的問道:“元輔嘆什麼氣呢?”

“他的意思就是搞清楚敵人是誰,依靠大多數的窮民苦力,發動拉攏有產者,限制鄉賢縉紳階級的特權,消滅不尊王命綱紀的亂臣賊子。”張居正看向了王崇古問道:“你還不知道我在擔心什麼嗎?”

王崇古一聽就直接樂了,笑着說道:“不就是鬥爭卷那點東西嗎?我兒王謙第一時間就買了,被我搶了去,他只能再買一本了。”

“我看了,陛下這一卷寫得好啊,你寫的那些矛盾說公私論,階級卷、分配卷,都是發現現象、分析問題、找到原因,卻不提供方案,這解決問題,不論什麼,都繞不開鬥爭這兩個字。”

“我說元輔,你這才六十三,怎麼比我這個糟老頭子膽子都小?陛下少壯,不用擔心那些有的沒的。”

什麼自然而然的推論,在王崇古看來,大明亡還是不亡,他們說了不算,大明要是再出個明英宗,明天就亡給你看,沒有必要爲了沒有發生的事情擔心,當下大明需要就夠了。

張居正想了想,覺得自己可能顧慮的比較多,笑着說道:“王次輔說的也是,與其擔心那些有的沒的,把陝西的旱災解決纔是燃眉之急。”

“這就對了嘛,咱都不是神仙,能把眼前的事處理好,就已經是天大的幸事了,我覺得把這本奏疏抄錄之後,給申時行送去,浙江還田的事兒,這個思路是對的。”王崇古現在在內閣坐班,一些奏疏,他也要貼浮票,給陛下意見。

申時行要把浙江還田的事辦妥當了,這本收糧疏,就是解題的辦法之一。

張居正逐漸放下了對鬥爭卷的擔憂,這種需要宦海沉浮才能理解的枯燥經文,不必過分擔心。

文淵閣內,偶爾傳來交談聲,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

“王次輔看看這本奏疏,來自呂宋總督府,國姓正茂和張元勳聯名上奏,菸草正在成爲東洋最大的貨幣。”張居正將一本奏疏遞給了王崇古面色凝重的說道。

南洋的貨幣是實物貨幣,動物的皮、貝殼、串珠、魚類、糧食等等,都是貨幣的一種,隨着大明對南洋的不斷投入,整個南洋的商貿變得更加活躍了起來,但是因爲大明金銀銅錢的舶出禁令,導致南洋的貨幣一直緊缺,哪怕是海外通行寶鈔在大量發行,但依舊無法滿足南洋人對貨幣的需求。

而菸草,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爲了硬通貨,成爲了一般等價物,通常情況下,一錢菸絲的價格等同於一分銀,要知道在大明三分銀是一個募役,一天的工錢,大明募役一天累死累活只能買三錢菸絲。

正因爲需求廣泛,存儲在各個倉庫的菸絲,居然成爲了交易的擔保貨物。

“有意思。”王國光看完之後,笑着說道:“應該更加大規模的發行海外寶鈔了,申巡撫之前還擔心,南京一百二十個鑄錢爐拔地而起,這銅錢過多,導致銅錢不值錢,現在看來,沒有這個顧慮了,我們可以利用銅錢作爲本位,在海外大量發行通行寶鈔。”

王國光是個非常保守的財相,他之前對大量鑄造銅錢有自己的擔憂,但看到南洋的現狀,王國光非常清楚,無論鑄造再多的銅錢,對於大明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爲可以作爲海外通行寶鈔的承兌貨幣儲存起來。

鈔法不如擦屁股紙之前,是之前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個就是兌現,另外一個是增發,這兩個問題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沒有錨定,而現在錨定物已經出現了。

大明在倭國累計了大量發行鈔法的經驗,現在就到了驗證的時候。

王崇古看着奏疏,笑着說道:“國姓正茂在奏疏上說菸草專營,已經開始盈利了,嘖嘖,這玩意兒,今年的盈利已經有快十萬銀了,到了年底,預計有二十萬銀,比當初的毛呢官廠還要賺錢。”

毛呢官廠第一次實現盈利是萬曆五年,第一次超過十萬銀利潤是萬曆六年,一直到萬曆九年才超過了百萬利潤,現在維持在一百二十萬銀左右,隨着草原羊毛數量增多而增多,可是菸草專營,第一年剛開始,就已經看到了二十萬銀。

潛力無窮。

王國光簡單的估算了下,左右看了看低聲說道:“當初國姓正茂說,這菸草專營弄好了,能養得起大明軍,這麼看來,確實有可能,咱們也要爲士大夫們說句話,以前興文匽武,是戎事真的貴,養不起,沒有硬仗打的時候,就得興文匽武。”

興文匽武縮減開支,是必然,大明以前遣散客兵都是頭等難題,對於朝廷而言,戎事是非常昂貴的。

但現在只需要把專營搞好,似乎就能把軍費給賺出來,這對朝廷而言,是個再好不過的消息了。

“長崎總督府徐渭下了道命令,要停止新發寶鈔,在徐渭看來,萬曆九年六月發行的第一批倭國通行寶鈔已經貶值了20%,也到了換鈔的年份,今年不發寶鈔,只換鈔,給這些大名急的。”張居正拿起了另外一本奏疏,來自長崎總督府。

當初徐渭承諾過,五年換鈔,可兌現。

兌現是不可能兌現的,大名們和長崎總督都是心知肚明,但換鈔的承諾,徐渭打算兌現承諾,對已經發行了三年的四百萬貫寶鈔進行換鈔,今年不再增發倭國通行寶鈔。

這本來是長崎總督府兌現承諾,大明皇帝沒有下旨過分干涉總督府的決定,但這個兌現承諾,倭國的大名們反而不樂意了,他們同意換鈔,但對寶鈔暫停增發非常不滿,要求按去年的一百五十萬貫寶鈔繼續增發。

“這羣畜生但凡是把倭國的平民當人看,就會支持換鈔,而不是增發寶鈔,少賺一點能死嗎?一羣畜生!”王國光惡狠狠的罵了一句。

寶鈔磨損嚴重,有些鈔已經壞了,長崎總督府願意換鈔,是重信守諾,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事實上,一直到兩百年後,英格蘭都沒有爲殖民地的平民們換過一次鈔,那時候英格蘭、荷蘭、葡萄牙、西班牙、法蘭西都發行了大量的紙幣,但從不換鈔,任由紙幣貶值,發行新的貨幣,相比較之下,大明很有良心。

這些倭國的大名們,但凡是把人當人看,就不會這個時候,還要增發,其實換鈔,這些大名們也是有得賺,畢竟已經貶值了,而換鈔是等面值換鈔,一來二去還能賺個一兩成,雖然沒有發行的三成賺得多。

“這倭人都被欺負成這樣了,還不造反?”萬士和麪色古怪的說道:“這些個蟲豸不如的大名名田主,死一死,倭國就沒那麼多的倭寇了。”

張居正搖頭說道:“有啊,百姓一揆啊,一年就數百起,因爲缺乏武器,全都被簡單的鎮壓了,我覺得,還是以長崎總督令爲準,只換鈔不增發,諸位要是沒有異議,我就貼浮票了。”

輔臣們對倭國發生的悲劇並不是特別在意,只是羣體決策,認爲換鈔有助於大明海外發行寶鈔的信譽。

大明的金融業正在一點點的建立,承兌匯兌的票號、發行錢法的寶鈔局、發行鈔法的寶鈔局、保險業務的保監司等等,都在一點點的完善之中。

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請假條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
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請假條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