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

朱翊鈞將整件事的脈絡梳理清楚後,發現在三江營入城剿匪的過程中,全都是狠人。

太守李弘道在截街斷路鎮壓揭榜佃戶的時候,是捂蓋子;在佃戶進入東湖書院的時候,就一點都沒打算捂蓋子了,他的目的很簡單,激化矛盾,徹底把台州弄成自己的一言堂!

東湖書院只知道弔書袋的士大夫,是不穩定因素,年輕人多數都還相信聖賢書,希望世道變好一點,李弘道既然選擇了還鄉匪團,一旦事發,大明皇帝、朝廷必然平叛,趁着民亂,攻破東湖書院,藉着民亂,掃清反對者。

“朕看這個李弘道啊,是個十足的狠人,沈仕卿帶着窮民苦力和書生進入三江營後,三江營的反撲有點過於兇猛了。”朱翊鈞對着馮保說起整件事裡的一個疑點。

不算緹騎,李弘道纔是掌控暴力的那個,他纔是優勢方,但是崇和門失守了,奉仙坊、廣文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被攻破了,縉紳們全都被抓走了。

“陛下的意思是,李弘道故意爲之,放亂兵亂民入城?”馮保頗爲驚訝的說道。

朱翊鈞點頭說道:“李弘道啊,他要藉着民亂,出清舊賬,縉紳被抓被殺,李弘道就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可以把一切罪孽都扣在這些縉紳身上。”

“你看,三江營把總方榮興把這些縉紳帶走的時候,太過於順利了,那些個還鄉匪團呢?被李弘道派去了駐守東湖書院的崇和堂,說是要等待破營,嘖嘖。”

“這讀書人的心腸如此歹毒!”馮保連連搖頭,按理說這些縉紳和李弘道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但李弘道卻根本不在乎這些縉紳的死活。

馮保認同陛下的猜測,出清舊賬,過去的事一筆勾銷,他李弘道還是大明忠骨,縉紳就成了罪魁禍首,在方榮興收兵之後,李弘道將三江營給圍了,壓着三江營露不了頭。

李弘道是個狠人,沈仕卿也是個狠人,三江營把總方榮興還想拿着縉紳和李弘道談判,沈仕卿直接下令殺人,這是個很兇殘的決定,但朱翊鈞不打算處置沈仕卿,打算把他無罪釋放,然後還給申時行。

哪裡還田阻力大,沈仕卿就放到哪裡去。

這個兇殘的決定是情勢所逼,三江營內不乏投降派、觀望派、騎牆派,想要堅決抵抗的不多,殺人,就是把所有人綁在了一起。

而且三江營的糧草不夠,即便是衝進城裡搶了一些糧草,但是五千餘人的口糧,就是個大問題,殺了這四十家縉紳及其家眷,減少糧草消耗。

在那個時候,所有人都不知道稽稅緹騎會加入戰場,甚至多數人對緹騎的戰力,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沈仕卿這個舉動,就是死可以,死之前也要拉個墊背的,把這些組建還鄉匪團的元兇,縉紳給做掉報仇。

李弘道要將稽稅緹騎一窩端了,就是怕稽稅緹騎查稅,翻出縉紳、台州商幫、對敲生意和他李弘道的關係,稽稅緹騎就跟腦門上的劍一樣,隨時都有可能要了李弘道的命。

而從台州稽稅千戶蘇承平的奏聞中,的確注意到了異常,有些人家,一年到頭都做不了多少生意,但是家裡兼田土、起大厝、養伶人、辦詩會,風光無限,沒有生意往來,怎麼撐起的如此奢靡的生活?

蘇承平已經開始着手調查了,如果沒有這次的民亂、兵亂,書生出謀劃策,過不了多久,這李弘道也要被逼到鋌而走險,和稽稅緹騎正面衝突的地步。

“李弘道斬首示衆,其家人就流放到泰西去吧。”朱翊鈞沒有把李弘道扔進解刳院裡,因爲解刳院不缺標本,那麼多的倭國戰俘,挑都挑不過來。

申時行的奏疏,除了浙江還田的問題之外,還詳細論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大明反對大明。

現實的大明,在反對理念構建的大明,這是大明現實和敘事之間的割裂,這種割裂體現在方方面面,而申時行將其認定爲矛盾。

但即便是矛盾重重,大明在當下世界裡依舊是當之無愧的天朝上國。

你問大明每一個人,大明爲何偉大,都會得到各種各樣的回答。

佃戶、窮民苦力會說:大明並不偉大,因爲他連一睜眼就要想到一家老小的生計,活的十分辛苦;

自耕農會說:大明並不偉大,官匪都是一家,稍有天災人禍,都是破門滅戶;

鄉賢縉紳會說:大明以前很偉大,現在不偉大,不允許兼併的田制,就是倒行逆施;

勢要豪右會說:大明以前很偉大,現在並不偉大,因爲皇帝的好大喜功,大工鼎建、開疆拓土、窮兵黷武,全都由他們來買單!稽稅制比抄家還要歹毒!而教出這樣皇帝的張居正,該死;

官選官們會說:大明現在還不夠偉大,皇帝總是管的太多,但因爲英明抵消了這種高壓,考成法至少塑造出了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升官發財不靠裙帶,如果皇帝允許他們發財,那就再好不過了;

統治階級的大臣、勳貴、宗親,則會交口稱讚:大明如此偉大,是因爲陛下英明聰穎決斷堅毅;是因爲幅員遼闊天華物寶;是因爲大明吏治清明公平競爭讓能者上庸者下;是因爲漫長的歷史帶來了足夠的模型,這不足以給大明帶來最優解,但一定可以避免最差的結果等等。

申時行在奏疏裡,將這種現象描繪的非常清晰,大明是當之無愧的天朝上國,即便是如此客觀的事實,依舊會有如此多不同的答案,這就是割裂。

在四川耕種的佃戶們,想起大明實現了環球貿易,很難真心實意的挺起胸膛,爲這件事自豪。

如何彌合這些割裂,這是大明皇帝、朝廷在施政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至少不讓這些割裂形成巨大的離心力,將大明撕扯的四分五裂。

這是第三卷得到大明必亡的推論後,申時行對大明未來的思考。

“陛下,抓到的還鄉匪團有超過一千五百人,怎麼處置?”馮保面色凝重的問道。

“殺無赦,集體處斬,在崇和門外修一個鎮邪碑,將所有屍骨埋在碑下,供人世世代代唾棄!”朱翊鈞選擇了全都斬首的命令,一個不留,物理消滅。

大明皇帝之所以如此的暴力,是因爲必須如此,朝廷在這件事上,不能含糊不清,必須有一個明確到再明確的選擇,才能平息衆怒。

申時行的奏疏很長很長,他已經盡力用不太刺眼的文字,去描述還鄉匪團的惡行,不至於‘有礙聖聽’,但依舊讓皇帝怒火中燒。

還鄉匪團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就用各種手段,刀砍、吊縊、活埋、放血等等手段,殺害了超過一千名鄉民。

[還鄉的匪團埋人埋累了,就讓被抓的糧長、驛卒、退役九營軍兵,自己給自己挖坑,然後互相埋掉,甚至埋人成爲了投名狀,願意埋人的懶漢、流民,就可以加入還鄉匪團對他人施暴。]

[臣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是因爲憤怒的佃戶們,在民亂兵亂的時候,把幾個匪團給埋進了土裡。]

[一名退役的九營軍兵,臨死前,還在高喊,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他臨死前還堅信,陛下會爲他報仇,這些殘忍和邪惡一定會被陛下盪滌一空,他的名字叫叫郭雲。]

……

[他們用這種血腥的手段來展示自己的殘忍,宣揚自己的可怕,就是爲了逼迫窮民苦力們,有冤不敢訴,有苦,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或許他們可以成功,但有人反抗,希望朝廷的衙門能夠做主。]

[佃戶們揭榜跑到了府衙去請李弘道做主,李弘道做出了人神共棄的選擇。]

申時行藉着整件事,告訴陛下他的主張,該動手的時候,不要吝嗇暴力,像還鄉匪團這種匪幫行爲,要動用武力,以暴制暴。

借用數學的話,就是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就取最大公約數,讓大多數人滿意。

通常情況下,暴力是非理性的,還鄉匪團作惡多端,必須要用最殘酷的手段鎮壓,這纔是最理性的選擇。

之前申時行在還田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點凌雲翼化,自台州府之事後,他已經完全凌雲翼化。

在去松江府之前,申時行是大明朝廷有名的老好人,端水大師,哪怕是張居正千叮嚀萬囑咐,教了好多遍,但都沒什麼效果,但現在,申時行變了,變得比張居正期待的還要極端。

申時行這種改變,朱翊鈞非常滿意。

“朕又不缺這點東西,這過年了,幾個總督府都送特產,朕還要回賜,幾多麻煩。”朱翊鈞手裡拿着一大堆的禮單,每年一次,海外四大總督府,都會送禮,包括了寧遠侯李成樑。

李成樑又跑到黑龍江,親自鑿冰取魚,抓魚不是關鍵,關鍵是宣稱,這次李成樑帶了塊碑,上面寫着寧遠侯捕魚處,以前這些魚運到大明京師還是活的,朱翊鈞下旨讓李成樑就地打死,在東北那天氣,這麼抓回來,太費勁了。

長崎總督府今年送的是白銀和黃銅,徐渭注意到倭國有一種銅錢,正面是鳳凰背面是八卦,這種銅錢,不是來自大明,是倭銅,也就是倭國自己的銅料鑄造的銅錢。

很快徐渭就弄明白了這些銅錢來自於出羽國,最上氏。

出羽國位於津輕海峽,當初也是爲了對付北方蝦夷地(北海道)的蝦夷而設立,最上氏,是室町幕府足利一族的分支,算是和足利義昭是遠房親戚,而現在的家主最上義光的義字,也是足利義昭的哥哥足利義輝所賜。

大明水師武裝繞倭巡遊已經到了第七年,主要是爲了探明倭國的水文,長崎總督府派了一支使團進入了出羽國,搞清楚了銅錢的來源,確定了向山、小澤、大澤、真木、三張、一之又、二之又、萱草等八處金銀銅礦。

經過了極爲友好的協商之後,大明水師憑藉着強悍的火力,在最上川、米代川、雄物川三條入海河流,成功說服了最上家聯合開發銀山、銅山的規劃,所有的礦產會堆積在秋田縣,就地簡單提煉,粗料到長崎後,再進行精煉,送回大明。

秋田礦山是第一年開發,預計明年起可以產黃金千兩、白銀二十四萬兩,銅料三百六十萬斤。

而且大明水師還聽說,關東地區,也有銅礦的傳聞,對關東大名北條氏、佐助氏、伊達氏的滲透已經開始。

倭國多銀山,大明要看見富饒銀山,也要看見倭國這麼多銀山,把他們白銀掏空,也是滅倭。

前大宗伯萬士和,曾經《印加古國》中斷言:控制礦山,就可以徹底打斷地方文明的演化,青銅器打鐵器都打不贏,更遑論火器了。

按照萬士和的理論,大明要滅倭,只需要把礦山徹底控制,倭國就會和印加古國那樣,慢慢凋零。

長崎總督府趁着朝鮮戰場如火如荼的進行,開始有計劃的對倭國的礦山進行控制。

琉球總督府送了皇帝不少的魚油,這是當地的特產。

當地久米士族還問尚久國王好,當地人問琉球國王的好,就是讓他好好的在大明待着,不要胡思亂想,大明在琉球的統治十分溫和,畢竟琉球是大明真正的親兒子,洪武年間遷民前往。

沒有大明,就沒有琉球。

呂宋總督府不僅給皇帝送了一大堆的特產,還給潞王送了點萬國美人,主要是殷正茂是國姓,而且是皇親國戚,所以理所當然要給潞王帶點好東西。

而舊港總督府送了一千斤的金雞納霜,這一千斤的金雞納霜是精煉,將金雞納樹的樹皮磨成粉與鹼石灰混合,再用輕油反覆淬鍊,最後用綠礬油也就是硫酸炮製,得到的結晶體。

金雞納霜,是貢品,而且極其珍貴,一兩炮製過的金雞納霜就是一兩黃金,等於說,現在舊港總督府有了一個金礦。

輕油在大明主要用於染料和燈油,朱翊鈞用的的石灰噴燈,就是燒這個,沙阿買買提的故鄉踩一腳就有石油,爪哇的石油也非常豐富。

“不是,是怎麼想到的?”朱翊鈞看着舊港總督府的禮單,有些疑惑的說道,鹼石灰、輕油、綠礬油,三道加工後,纔得到的結晶,也不知道舊港總督府是怎麼搗鼓出來的。

馮保笑着說道:“陛下,都是試出來的。”

自從水肥橫空出世之後,大明工匠們就開始了嘗試,一點點的試,把自己手裡有的東西,全都扔進去試,就跟道士修煉仙丹一樣,有沒有結果,一直試就是,一旦有結果,就開始完善鏈路,畢竟水肥可是拿了崇古進步獎,註定青史留名的存在。

朱翊鈞不禁止總督府送禮的行爲,哪怕是讀書人老是喋喋不休,聚斂、政以賄成,但朱翊鈞堅持禮尚往來,畢竟唐三藏取真經,不是取到的,是用紫金鉢盂換來的。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

大明腹地在準備過年,遠在呂宋的總督府也是張燈結綵,早就開始籌備過年的事宜,火藥的產量,終於能夠滿足軍事需求之外,生產煙花爆竹了,煙花爆竹十分暴利,這是呂宋總督府的支柱產業之一。

被大明皇帝流放到呂宋的林輔成,成了總督府的座上賓,可以自由出入總督府,靠着一個五品格物博士的官身,就沒有他不能去的地方,而且爲了保護他的安全,殷正茂派了三百騎卒,護衛他的安全。

林輔成在呂宋比在京師還要舒服,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暴雨狂風就更好了。

“這鬼天氣,都冬天季節了,還刮颱風!”林輔成嘟嘟囔囔的走進了總督府,摘下了蓑衣。

“見過國姓爺。”林輔成笑呵呵的作了個揖。

國姓爺,呂宋有些人這麼叫殷正茂,畢竟皇帝太遠,殷正茂很近,再加上傳聞殷正茂是皇室流落在外的宗室,大家這麼稱呼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林大師,請坐請坐。”殷正茂示意林輔成坐下,纔拿出一本奏疏說道:“林大師說,咱呂宋非常危險。”

奏疏是林輔成走訪種植園的調查結果,裡面的內容很多,這是皇命,不過在奏疏的最後部分,林輔成討論了下呂宋的局勢,表達了他的不安。

呂宋總督府非常危險。

“我是外人,身在局外,看到了一點東西。”林輔成坐直了身子,面色格外凝重的說道:“國姓爺,呂宋漢人數量不到兩成,卻佔了九成以上的財富,這就是危險啊。”

“過去這些呂宋夷人們,連吃飯都是問題,那些個泰西的紅毛番動輒打殺,大明來了,他們吃飽了,可是這人一吃飽,就開始浮想聯翩了。”

“這不是還給他們分了一成嗎?”殷正茂眉頭緊蹙的說道,這分一成已經比過去要多了,人家紅毛番是全吃全佔,一點都不給你分,殷正茂分下去的這一成,已經比過去的總量還要多了。

殷正茂思考了片刻說道:“我知道,人不患寡患不均,可是他們好吃懶做,不好好幹活,自己不爭氣,怪誰?”

林輔成立刻說道:“國姓爺到呂宋馬上就要第十四年了,紅毛番跑了十四年了,他們已經忘記了當年的痛苦,只看到了現在,大明人吃香的喝辣的,他們只能喝口湯,這就是眼下他們能看到的。”

“國姓爺以前是他們的大恩人,現在是帶着大明人搶了他們田土、女人、房舍的仇人,不能指望夷人能想明白,財富是勞動創造的,他們不知道。”

“他們只覺得這些繁華,該是他們夷人的。”

“這的確是個應該警惕的問題。”殷正茂認可了林輔成的建議,一人計短,三人計長,殷正茂身在局中,每天都是鮮花錦簇,看不到水面下的危險,但也有意識到,林輔成點破了可能存在的危險。

“我有個辦法,可解國姓爺之憂。”林輔成拿起了兩個茶杯說道:“總督府找個商行,存一批糧食,存一批菸草,等到收穫的時候就放糧售賣,賣了的錢買菸草,等到糧食賣光了,就賣菸草,然後收糧,如此經年,就解決問題了。”

林輔成說的輕飄飄,但殷正茂經年老吏,知道林輔成這話的毒辣之處,林輔成此策,瞄準的是呂宋夷人剛剛成型,抗風險能力極弱的夷人地主,而且是精準打擊。

這辦法,是腹地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兼併的拿手好戲,在大明是稻桑,在呂宋用的是稻煙,都是一個效果。

在收穫的季節不斷的放糧,不斷拉低糧食價格,就會導致農戶連成本都收不回來,生絲價格上漲,農戶紛紛改稻爲桑,而後糧食價格上漲,生絲價格下降,農戶賣掉生絲的錢,還不夠買糧食,農戶無論如何調整,都賺不到錢,還會賠錢。

呂宋是個大島,深度參與到了大明開海貿易之中,來到呂宋墾荒的漢人,多數都是在腹地失地的百姓,對於這個招數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面對這樣的價格變動,大明百姓都會不動如山,待價而沽。

這個玩法已經玩了兩千多年了,畢竟待價而沽這個成語,就出自《論語·子罕》。

這些夷人的地主,就是林輔成精準爆破的對象,只要經歷幾次,成本無法收回,他們的田土就會被兼併。

一茬又一茬,勤勞致富,不斷伐木墾荒的夷人,可能永遠都想不明白這個問題,明明已經很勤勞了,剛剛有點家底,就會輸的一塌糊塗。

“林大師不愧是讀書人啊。”殷正茂頗爲感慨的說道。

林輔成笑着說道:“我也是跟咱們大明的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學的。”

一個急切的腳步聲快速傳來,披着蓑衣的海防巡檢衝進了總督府市政廳的西花廳內,俯首說道:“總督!銅祥鎮出事了,總辦陳成毅傳來急訊,銅祥鎮請援!”

“父親,孩兒願往!”駙馬都尉殷宗信立刻站起來說道:“我立刻點一千兵馬前往。”

“好,我帶三千爲你壓陣,不要輕舉妄動。”殷正茂年紀已長,年輕時候在電白港,帶着客兵衝鋒陷陣已經成了過往,他雖然無法披堅執銳,但軍事天賦仍在,既然消息能夠傳來,自然不是特別危險。

“我能跟國姓爺一起去看看嗎?”林輔成試探性的說道:“我一定在中軍大帳,不添亂,不妄言。”

上一個在軍中胡說八道的人叫楊修,說軍令雞肋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顯得他多能耐,在軍中,把嘴巴閉好,不添亂纔是讀書人的自我修養。

“好。”殷正茂考慮再三,答應了下來。

風很大,雨很大,總督府的牙兵開始出動,十二個銅鎮,就是呂宋總督府在呂宋維持統治的十二根柱石,因爲巨大的經濟利益,馬尼拉市政廳到銅祥鎮甚至有一條馳道。

汽笛聲在雨中驟然響起,一臺臺昇平四號蒸汽機開始咆哮起來,鐵馬拉動着的火車開始緩緩出站,向着銅祥鎮而去,在車廂裡的軍兵檢查着自己的軍備。

呂宋作爲十分富裕的總督府,軍備自然豪華,最重要的是,人人披甲。

這些甲冑就是殷正茂用銅料跟大明皇帝換來的恩賜,一共四千具,殷正茂非常清楚,這是賞賜,甲冑這東西不是銀子就能買到的,非常犯忌諱,民間造甲是造反。

也就是大明火器能破甲,否則內閣那些老頭子,不可能同意如此數量的甲冑流出,太危險了。

鐵馬沒有跑到銅祥鎮,而是在銅祥鎮不足二里的地方停下,因爲馳道被破壞了,殷宗信留下了兩百工兵冒雨修路,在出發前,殷宗信就想到了可能會有人破壞馳道,所以帶了工兵。

只要修通了馳道,殷正茂的三千軍就可以進入銅祥鎮,到那個時候,天王老子來了,這銅祥鎮也是大明的。

殷宗信帶八百人,冒雨向着銅祥鎮趕去,趕到的時候,他沒有下令進攻,因爲銅祥鎮的情況比想象的要好得多,鎮內發生了騷亂,但營堡在大明人的控制之中,夷人爬不到營堡的土牆之上。

一直等到聽到了汽笛聲響起,殷宗信才下令進攻。

汽笛聲響起,代表大明軍來了,這些個夷人立刻大喊大叫的開始四散逃跑,而殷宗信就埋伏在他們的側翼,將其徹底驅散。

騷亂持續了一天一夜的時間,銅祥鎮恢復了安寧,並且開始組織生產,因爲大雨的緣故,銅祥鎮沒有火情,生產工具沒有被破壞多少,稍微收拾下,就能繼續開工了。

“事情因何而起?”殷正茂看着有點狼狽的陳成毅問道。

“礦上有女眷被擄走,我帶人去找,女眷已經被姦殺,我殺了十二個夷人,這些夷人就開始進攻銅祥鎮,我起初以爲是意外,但內有騷亂外有賊寇,顯然是裡應外合。”陳成毅解釋了下事情的原委。

殷正茂面如寒霜的說道:“看來,是我平日裡脾氣太好了,才讓夷人敢如此蹬鼻子上臉!敢打大明人的主意!”

只是搶點錢,殷正茂不打算斤斤計較,十二個銅鎮,多有發生,這裡是六合之地,不是大明腹地,但殺了大明的人,那殷正茂就準備大動干戈了。

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請假條高燒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
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請假條高燒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